可在这个时空里,董承被边缘化的厉害,别说当国丈了,自己都从老大变小弟,依附于太尉杨彪一党了。
董承和杨彪的合流,倒是大大增强了杨彪的实力。
不论董承作为军阀有多弱鸡,但他毕竟手握兵权,他这一投靠杨彪,再加上杨良出任南宫卫士令,这使得杨党成功染指了兵权,也让杨党底气大了不少。
在关中长安那几年,朝中的士族变化也很大。
被西凉那帮武夫给欺负了个够呛的同时,朝中的名士们也看清楚了武力的重要性,如今变得开始拉拢起武夫来了。
其实刘封才是最适合拉拢的对象,毕竟曹操、刘备都是一方诸侯,唯有刘封,年纪还小,又知兵,麾下部曲精锐敢战。
可问题是,刘封他不受拉拢啊。
前两次入雒,也参加了不少三公九卿的宴会。
只是刘封根本没这心思,他一好好的诸侯二代,来给士族当狗?
他又没疯,怎么可能这么干。
眼下可是东汉末年,可不是唯以笑(孝)治天下的魔法大晋。
这年头的恩主关系可是相当牢固的,一旦恩将仇报,那对名声的打击可太大了。
比如董卓,他犯的一个很重要的错误就是杀了袁隗全家,这其实是彻底撕破了他和士族一切的合作基础,属于是掀桌子了。
其中原因,就是董卓是袁隗的故吏,同时他复出并州牧也是袁隗为他表奏的。
刘封又不是没其他路了,哪里需要走这条负面效果爆棚的道路。
可对于这些名士们来看,那可就是刘封不识时务了。
这些人只会觉得刘封不识时务,要知道十年之前,武人都想投效他们都找不到机会呢。
这一次杨彪出手,多多少少也是想要给刘封一点颜色看看,让刘封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
听完杨良的叙说后,堂上陷入了安静之中。
片刻后,刘艾迟疑道:“天子这是何意?莫非又改主意了?”
天子之前正是为他们所说动,他们连出镇扬州的刺史人选都已经定下了。
谁知道天子居然又犹豫了。
众人一番讨论后,最终也拿不出解决方案来。
等他们想要杨彪拿个主意时,却发现杨彪居然睡著了。
眼见杨彪入睡了,张喜等人也只能暂时告辞离去。
杨修和杨良将张喜、刘艾等人送出杨府。
随后,杨修一个人独自回了杨彪卧室。
一进房间,就看见杨彪正张著眼睛看著屋顶。
杨修也不意外,只是安静的走到杨彪床榻边坐了下来。
过了好久之后,杨彪突然开口道:“天子优柔寡断,吾恐日后必有祸乱。”
杨修却是面露丕否之色,回答道:“天子是否有祸乱,孩儿不知,但恐我杨家之患,近在眼前也。”
第388章 南地烽烟
杨彪了一眼自己儿子,对于儿子如此直白的反对之言,脸上竟毫无意外之色。
原来杨彪狙击刘封的事情,杨修从头到尾都持反对态度。
原因无他,对如今的时局大势,杨修要比杨彪等人看的更清楚。
杨修曾苦劝杨彪拉拢刘封,杨彪实际上也的确这么做了。
可谁让刘封不吃这套,或者说根本没意识到杨彪的拉拢呢?
以杨修的意见,即便拉拢不成,也没有必要翻脸,更没必要去狙击刘封。
刘备父子好歹也是汉室宗亲,况且在外藩之中,也是对天子,朝廷较为恭顺的诸侯,不引以为援,反而与之对立,不是犯蠢是什么。
可杨彪却拒不听谏,这并非是杨彪真蠢的无可救药,而是视角不同。
在杨彪的视野里,刘备三年之前才趁著陶谦身死,入主徐州。
眼下刘备虽然看起来横跨三州,但杨彪认定了刘备必定根基不稳。
在杨彪看来,徐州本是陶谦的,刘备虽然为陶谦所托,成功入主,但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外人,在徐州毫无根基。
刘备这三年,不在徐州好好耕耘,反而穷兵黩武,居然出兵豫、兖,明著就侵占了兖州的任城国,同时还侵占了豫州的大片土地。
眼下又迫不及待的南下扬州,以大部分士人的视角来看,刘备的的确确就是一个虚浮的胖子。
在东汉,除非和士族豪强深度合作,才能有效的动员起领内的力量。否则就以曹操为例,堂堂扬州牧,麾下十几万人马,一夜之间,险些就被彻底赶出兖州。
在杨彪看来,刘备即便比当初兖州之变前的曹操强上一些,但也好不到哪里去。
前不久传来的会稽之乱,无疑成了印证他们猜测的铁证,也让他们断定了刘封并不受扬州士族豪强们的欢迎。
这也是杨彪一党成功劝说天子刘协狙击刘封的主要原因。
同样,这也是杨彪蓄意狙击刘封的根源。
在杨彪看来,没有士族豪强基础的刘备父子,乃是与自己最为契合的合作对象。
自家有名望,有官位,有天子的宠幸,有士族的仰望,有经国济世之能,偏偏缺少的是武力,无法平定天下。而刘备却恰好拥有武力,而且根基甚浅。
双方不但形成了资源上非常契合的互补状态,而且杨彪还觉得刘备较为容易掌控,野心也要远远小于袁绍和曹操。
在杨彪看来,日后给刘备一个太尉,乃至大将军的官职,刘备也应该心满意足了。
可杨修却和杨彪的看法截然不同。
杨修看问题显然要比杨彪深入的多,他敏锐的察觉到虽然刘备三年下三州,可对于治下的动员能力和统治力完全不像是个外来新人。
别的不说,刘备初入徐州,居然就开始屯田了。
虽然第一年才仅仅屯田五千户,三四十万亩田地,但这件事本身就相当敏感。至少从侧面可以看出,徐州士族豪强不但没有扯刘备后腿,还给了不少帮助。不然以刘备当时的家底,无论如何都搞不起来这种规模的屯田的。
再看去年江淮工程,刘备动用了数十万人,干了整整大半年。
杨修真不知道父亲怎么会对此熟视无睹的,这份动员力别说是眼下了,就是孝桓皇帝时期也是无能为力的吧。
由此可见,父亲盲目乐观的觉得刘备父子缺乏底蕴,没有地方士族豪强的支持是何等的浅薄可笑。
杨彪转过头看了眼儿子,生硬的面容变得柔和了几分:“你不懂。”
对于自家这个极其聪明的儿子,杨彪其实是相当满意的。
只是杨彪内心深处却有著浓浓的懊悔和遗憾,他弘农杨氏也是天下季姓,怎么就差了袁氏这么多?
灵帝朝时,杨氏固然不如袁氏,可也是袁氏最为提防重视的对手。
可如今呢?
别说袁绍、袁术兄弟俩了,就是关中那些小军阀,又有几人还把弘农杨氏放在眼里?
或许刘备父子就是杨家最后的翻身机会了,杨彪只能赌一次,也必须赌一次,否则就是去了九泉之下,也
杨修却是有些生气了:“父亲,孩儿若是不懂,你为何不教导孩儿?”
杨彪重新沉默了起来。
杨修眼中闪过一丝心疼,继续说道:“父亲,刘玄德宅心仁厚也就罢了,可其子刘子升虽是幼龙雏凤,却已有风火相从,初露头角峥嵘,实非人所能操控。”
杨彪诧异的望向自己儿子,想不到杨修对刘封的评价如此之高。
杨修对上自己父亲的视线,淡淡道:“父亲可别忘了,夫兵,犹火也,弗戢。”
杨彪瞳孔猛的收缩了一下。
杨修所言乃是出自《左传隐公四年》。
夫兵,犹火也,弗戢后面还有四个字将自焚也。
明白儿子的意思后,杨彪陷入沉默之中。
********
次日深夜,大将军府外。
曹昂站在其父曹操的身边,看著征南将军刘封的马车缓缓驶离,眼里满是疑惑。
“父亲,刘子升这是何意?”
自昨日刘封派凌统持名刺来府,告明日求见曹操。
对此,大将军府上下俱是十分郑重,准备了整整一天。
可刘封晚间前来赴宴时,只是奉上了丰厚的礼物,并将南下诸事叙说了一遍,其他竟然什么都没提。
这让曹昂很是疑惑不解。
对于杨彪一党的动作,曹操自然不可能一点都不知情。
事实上曹操不但知道了此事,甚至还在暗中悄悄的推波助澜。
眼下的曹操地盘比原时空中小了太多,实力也差上了不少,因此,对袁绍压力的感知就变得更大了。
原本历史上对袁绍的无脑挑衅减少了许多,但双方的争执却依旧不胜枚举。
自感实力不足的曹操,对刘备父子的拉拢之心就愈发强烈了。
曹昂作为曹操的嫡长子,名正言顺的嗣子,已经开始辅佐曹操执政,对于这些情况也很了解。
因此,他对今晚的宴会本就抱著极高的期待感,觉得这是拉拢刘封的大好机会。
曹操回头看了眼曹昂,心中叹息一声。
自家好大儿不能不说,绝对是一个极其优秀的继承人。
不但才能卓著,而且器宇不凡,更有果决通达的性格,放在平日里,曹操对其是赞不绝口,从未有不愉之处。
可只要刘封一来,这感觉就不对劲了。
眼下尤是如此。
曹操在内心中叹息了一声,自己家的儿子还是得自己教。
“子修缘何郁郁寡欢啊。”
曹昂听见父亲的呼唤,赶忙调整了一下神情,回答道:“父亲,刘子升此来究竟是何用意?总不能真是上门来给父亲送礼的吧?”
“自然不是。”
曹操摇了摇头,随即说道:“但刘子升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
曹昂其实并不笨,在父亲的提点之下,他猛的醒觉过来:“父亲的意思是,刘子升只需要来大将军府中赴宴,就已经达到他的目的了?”
曹操缓缓颔首,自家的好大儿总算是明白过来了。
曹昂嘴唇微动,却最终没说出口。
曹操却是明白,好大儿这是想问自己为什么会配合刘封宴这一出戏。
曹操嘴角逸出一丝苦笑,这哪里是自己配合的,他也是在刘封登门之后才发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