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这部分人中,会种田者的比例很高,甚至还有工匠存在,著实是性价比非常高的人口补充。
在西线,徐盛也没有闲著,他则都督朱治、朱桓两部,沿浦阳江展开行动,重点清剿浦阳江至富春江这一块椭圆形地区的山越部族,也连续大捷。
最终统计,战俘两万两千余山越,斩首一千九百余枚。
这一连串的战役,使得会稽郡的治安形势一片大好,也有效的稳定住了度田所产生的负面情绪。
在这段时间里,刘封也收到了刘备的回信。
刘备在回信中,婉言拒绝了他派出陈登、荀攸担任扬州刺史的请求,让刘封继续处理江东诸军事,末尾仅仅只是同意了撤换盛宪吴郡太守的要求。
由于和刘表之间的关系变得缓和,使得刘备在江北腾出了大量的兵力,这些兵力中有不少还是新扩充过的部众。
得知刘封打算清剿山越,加强江东四郡的统治力度,刘备于是精挑细选,准备派兵南下助战。
同时,在刘封的要求下,关羽都督张辽等将南下过江,进驻吴郡,暂摄吴郡、丹阳两郡诸军事,受刘封辖制。
关羽此时的官职是徐州刺史,只是如今徐州稳定,反倒是南方新得,需要关羽这等重将坐镇,同时也可以清剿一下吴郡南方的山越。
这部分山越与其说是吴郡的,倒不如说是丹阳郡的。
因此,关羽出马,以他的镇东将军号,更能统帅两郡诸军事。
********
在刘封留在上虞处理诸事的时候,上虞城外来了一行人。
为首的是一个容貌平平无奇的文士,他身边则是一个身材高大的青年文士。
两人身后则跟随著两个侍童,除此以外,再后方还有六个身配刀剑的健壮宾客扈从。
为首之人,正是从寿春离开,在扬州境内巡视的庞统庞士元,而他身边的青年文士,则是他的堂兄庞山民。
“兄长,刘征南意图甚大啊。”
荆、扬两州相邻,又有长江一衣带水,彼此之间的关系颇为交融,联系甚密。
从军事角度来说,荆、扬更是一体,所谓守江必守淮,而守淮必有荆。没有荆州,就别谈什么守淮河了,对于扬州来说,那几乎就是覆灭在即了。
从表面上来看,孙权图谋荆州是没问题的,只有拿下了荆州,才能全据长江,对抗北方。
可问题是,荆州此时是在盟友刘备手里啊,而且一旦关羽逼迫曹操迁都,整个淮北很可能会被直接放弃的,否则就会陷入到孙刘夹攻之中。
作为最后一个曹魏重兵集团,囊括了整整二十六营兵马的夏侯淮北战区,可以说是曹魏的定海神针了,绝对不可能为了淮北而冒险。
同时,不少人为孙权辩解,指著刘备其实也不守盟约,可事实上,吕蒙动手的时候已经是第二次了。
第一次偷袭的结果就是湘水之盟。
在湘水之盟中,双方已经表示既往不咎,前面的事情都不提了,就以湘水为界,划分地盘。
这再偷袭,而且还是先对魏国称臣再偷袭,实在是怎么都说不过去的。
庞统兄弟俩出身荆州名门大族,对于扬州一直都是有野心的。
蒯、蔡、黄、庞四大家中,庞家表面上看起来是最为低调的一个,连家族大名士,嫡系子弟庞德公都隐居了起来,没有出仕。
可实际上,庞家的野心并不比其他三个家族小,甚至格局要更大。
事实证明,曹魏集团从来没有信任过荆州集团,邺城一案中,死伤最为惨重的就是投降了的荆州士人。官渡之后,荆州四大家族彻底分化。
蒯、黄、蔡几乎消失于历史长河之中,除了极少数有后代记录,也只是轻描淡写,考证存疑的一笔而已。
反倒是庞家,走出了家族的巅峰。
庞统先投周瑜,引周瑜军入南郡,夺江陵,筹谋入蜀之策。
在周瑜病死之后,庞统又火速入江东,寻找后继者。
只可惜孙权看不上庞统,痛失荆州好局,反而给了刘备一个天降大礼包。
孙权看不上庞统的原因有许多,比如鲁肃,与演义恰恰相反,鲁肃不但没有极力向孙权推荐庞统,反而是庞统最大的压制者。
鲁肃的确是周瑜推荐给孙权的,同时也是周瑜为首的淮泗武功派成员。
但鲁肃很早就已经走出了自己独有的道路,从淮泗武功派中裂出一个淮泗流寓派,并成为了其首脑。
这里面有孙权的大力扶助,也有周瑜的适时退让。
周瑜这个人政治头脑是极其厉害的,他在孙权即位之初,作为手握重兵的藩镇,第一个响应孙权,并带兵勤王,获得了孙权的信任和重用。
因此,当他发现孙权想要分化淮泗派的时候,周瑜并没有选择对抗,而是顺应孙权的愿望,析出了一个分支。
虽然周瑜做的十分漂亮,既满足了孙权,又没有和鲁肃撕破脸,还保存了淮泗派的大团体,可谓一箭三雕。
但问题是鲁肃也是个王佐之才,他没有理由会一直甘于居人之下。
尤其是你周瑜都已经死了。
鲁肃的政治纲领是吞并或者联合荆州,一起北向发展,而周瑜则希望先入蜀,拿下益州,全据南方。
在这种情况下,鲁肃自然要压制庞统,因为庞统是周瑜的功曹,双方极其亲密。
周瑜对庞统的信任和重用是破格级别的。
史称: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
可以说当时军事周瑜自决,而政事全都交给了庞统,更夸张的是,庞统还负责为周瑜筹备入蜀大计。
日后刘备入蜀选择庞统随军而并非诸葛亮,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因此,鲁肃如何会想让庞统得到孙权的重用?
更为重要的是,当时的孙权,也恰恰不想重用庞统。
只要看看庞统到江东为周瑜吊孝时,往来交接的都是什么人,就知道孙权有多忌惮他了。
庞统的江东好友有陆绩、有顾邵、有全琮,东吴人大多听说过庞统的名号。
陆绩是陆家家主,顾邵是顾雍嫡长子,孙策女婿,全琮是桂阳太守全柔的儿子,也是吴郡一等一的豪门大族,仅次于顾陆朱张。
庞统本身就是荆州一等一的士族豪强,再跟江东这些一等一的士族豪强称兄道弟。
孙权当时好容易掌控了朝局,但依旧奈何不了江东大族。
这时候让江东大族和荆州大族合流,孙权真要发疯了。
庞山民听了庞统的话后,皱眉苦思。
他明白庞统话里的意思,显然说的正是刘封度田一事。会稽叛乱一事,瞒得过其他人,却瞒不过身在吴郡,眼下又进入会稽的庞家兄弟。
庞统和庞山民很清楚,会稽叛乱根本就是刘封故意放纵出来的。而刘封之所以这么做,很可能就是为了在会稽度田。
会稽度田一成,立刻就会推广到江东四郡。
江东度田一成,未来江北二郡,乃至于徐、豫都有可能步会稽后尘了。
作为荆州大家的庞统、庞山民自然再清楚不过度田的威力。
蜀国灭亡时,户籍为二十八万,口九十四万,这个数字相当有意思。
在东汉顺帝时,益州不算南疆,以成都平原为核心,有人口五百多万。
黄巾之乱之后,益州爆发的战事是较少的,而且也没有大规模的屠杀。
到了刘备入蜀成功时,户籍为二十四万,人口九十万。
再配上西晋一统天下之后的数字,这个数学谜题就更有趣了。
西晋一统后,益州有户籍九十一万户,口四百三十四万人。
可见,这个人口衰减和增长都极不合理。
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情况,自然就是庞统、庞山民这样的世家大族了。
就以眼下来说,顾陆朱张联手贡献出十五万亩田,在吴郡的户籍上最少会多出一万户,五万口的数字。
五万口不仅仅是人力资源,更是赋税来源。
可现在,失去了十五万亩土地资源的顾陆朱张再也养不起这些人了,只能将他们“开革”出了家门。
庞山民皱著眉头道:“刘征南如此肆意妄为,难道就不怕激起民怨吗?”
“激起民怨?”
庞统满脸震惊的看著自己的堂兄,难道会稽这波叛乱还不算是民怨吗?
这民怨都已经干净利落的消除一空了,还有什么可害怕的?
庞山民醒觉过来,满脸尴尬,他也是一时失言,在说这话的时候,其实庞山民带入的乃是南郡庞家的视角,并非是眼下的会稽视角。
庞统看了眼庞山民,故意扯开了话题:“兄长只是觉得刘征南肆意妄为吗?他若是能在东南度田成功,天下还有何人能挡刘氏兵锋?”
第377章 庞统来访
如今江东明面上的四个郡,人口就高达六十万户,口三百万。
可以荆州的潜守则来估算的话,庞山民觉得江东一旦度田成功,户籍人口至少还能涨上两三成。
这两三成基本都是托庇于士族豪强门下,不被官府编户齐民的流民,是这些士族豪强们的佃户。
这已经是整个大汉的潜守则了,各州各郡无不如此,只是程度上的差异罢了。否则,以顾陆朱张四大家那点人口,哪里能耕种数十万亩田地,一声令下,就能拉出数千人的部曲。
庞家也是如此,以己度人罢了。
因此,庞山民很清楚,如果度田成功,江东的赋税、人力最少能增长三到四成,毕竟这些人力、物力都是额外增长出来的,几乎不需要成本,或者说,最大的成本就是从士族豪强手里把他们给挖出来。
以日后孙权主政前期,拥有江东四郡,加上江北的数个县邑,总兵力就超过了六万。
赤壁之战中,孙权交给周瑜三万战于一线,自己亲领两万,作为后继又或者是战败后的托底,最后一万则分镇江东各地要隘。
刘封一旦度田成功,此时扬州的税赋、人力最少也能高出孙权时期的五成,孙权都能养兵六万,他难道还养不起十万兵马?
豫州并非全部为刘备所有,徐州则久经战火,但这两州毕竟也是中原大州,尤其是豫州,更是名列天下前三,养活个十万兵马并不困难。
皆时,刘备父子坐断东南,拥兵二十万,此兵锋的确锋锐无匹。
庞山民沉默片刻,开口道:“河北大司马,声势尤在骠骑父子之上。”
庞统却是露出了一丝嘲讽之色,瞬而消失:“兄长,莫非你不知道大司马在河北也在度田吗?”
正如庞统所言,袁绍在河北其实早就开始推进户籍版牍的整理了,虽然不说是度田,可实际上干的事情就是度田。
这也让袁绍和河北士族之间的关系越发离心,不得不更加依靠河南士人来压制河北士人。
这其实放到哪里的军阀,几乎都是如此。
你要钱粮,就得在自己的地盘征收,想要扩大税基,那自然不可避免的就会得罪本地士族豪强。
想要压服本地的士族豪强乖乖交税纳粮,出兵服役,那自然就要靠非本地士族豪强的力量,那么外地来的士族豪强无疑就是最优的选择了,尤其还是来自自己家乡的乡党,更是优中之优。
“这……”
庞山民脸上的尴尬之色愈发明显,此时他自然知道,袁绍毕竟是大司马,又是当世第一豪雄,已经快要全据河北之地了,各地的士族豪强只要有能力,自然都不遗余力的打探袁绍的消息。
而且刘表还是袁绍的盟友,双方交往也算密切,一些袁绍的施政情况并非军事机密,自然很好打听。
庞统突然道:“我欲求见刘征南,堂兄可要一并前往?”
庞山民愣了下,原本他们一路走来,本就是想要求见刘封的。
可现在看见刘封这一系列的举动,庞山民有些迟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