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27节

  这份帛书其实也算是一份大礼,上面清楚的记录了顾在吴县乃至吴郡的四万一千亩田地,以及这些田地的位置。

  顾雍愿将这些田地全部投献给刘封的征南将军幕府。

  等到刘封看完帛书,重新抬起头时,顾雍却是先发制人道:“雍斗胆,敢问将军可有度田之志?”

  刘封目露了然之色,这顾雍不动则以,一动就如此投其所好,难怪能够得孙策、孙权兄弟俩的欢心了。

  孙邵死后,立刻被孙权提拔为东吴第二任丞相。

  不过顾雍如今所提之事,也的确是刘封所重之事,当即就表态道:“的确如此,如今天下田地,越半数于高门贵族,百姓却无寸缕之地以立身,善者饿殍遍野,恶者结群劫掠,而贵族大户却能钟鸣鼎食,骄奢淫逸,实为当今天下最大之不公。”

  “其中尤以田籍事为恶。”

  刘封目光灼灼,投向顾雍:“百姓几无隔夜之粮,朱门豪族不但田连仟佰,尽占膏腴之地,却还要将自家的田赋转嫁到他们头上,元叹以为此事是否合理?”

  顾雍心中一惊,他很清楚刘封所言俱是事实。

  别的不说,哪怕顾雍家并没有将田赋转嫁到平民的头上,但顾家的田地却当真算得上田连仟佰了,况且吴县之中的上好水田,也几乎都为四大姓所拥有。

  他额头沁出不少冷汗,神情却仍恭敬沉稳。

  毕竟在来之前,他就猜到了会有眼下这一幕。

  “将军之言,震耳欲聋,发人深省。”

  顾雍当即跪服于地:“雍自知罪孽深重,故而愿献田地于将军府中,为将军度田江东效犬马之力!”

  顾雍会有这样的举动,其实也是有了危机感。他意识到四大姓对于吴郡来说,很可能并不像自己想的那样不可或缺。更重要的是,在听到魏滕的事迹之后,他真的生出了害怕的情绪。

  顾雍觉得他那个妹夫和外甥都不是凡夫俗子,十有七八会学著魏滕行事,将家中田地捐给征南幕府。

  之前的选择,顾雍已经慢了一步,成了吴县四大姓中的末位。

  因此,顾雍觉得这一次不能再继续呆在最后了,况且此时离开刘封最近的也是他,这让顾雍意识到这或许是一个天赐良机。

  这才果断不惜告假,也要来上虞求见刘封,捐献田产的原因。

  刘封听了顾雍的话后,叹息一声,起身走到顾雍跟前:“元叹,尔等所捐的田地,封并不会分赏给贫民,只会招收流民使其佃种。”

  刘封目前是需要捏著一批土地在手的,日后还要大规模种植占城稻、花生、芝麻、大豆等作物,直接拥有田地可以随心安排,而不需要引导百姓种子那般费力且危险。

  顾雍当即叩首答道:“田地既已献给征南幕府,其用途自然以将军马首是瞻。况且雍虽非才俊之士,却也颇有识人之明。将军必然是有其他大用,才会如此决断,雍自不会拖累将军行事。”

  刘封笑了起来,顾元叹不愧是有才思敏捷之称。

  于是,刘封拍了拍顾雍的肩膀:“元叹此言确实契合我心意,这番夸赞,我就权且厚颜领受了。只是日后,还需元叹为我出力,助我度田江东。”

  顾雍毫不犹豫的就叩首支持道:“雍尽心竭力,以成将军之志。”

  刘封登时大喜,亲自将顾雍搀扶起来,两人携手入座,畅谈诸事。

  当晚,顾雍于县府中住下,与刘封谈至天明,同榻而眠。

  顾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和变化,也是受到了北会士族豪强们结局的刺激。这些人被迫背井离乡,被刘封遣人押送北上,前往寿春。

  日后还要继续送往洛阳,听说是要交由天子发落。

  吴郡人对会稽人的看法是相当复杂的,一方面吴会不分家,两边一直以来都是一大块。

  在本朝开国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吴郡和会稽郡本来就是一个郡国,秦朝和西汉时期,会稽郡又叫吴郡。

  直到东汉顺帝时期,发生了著名的“吴会分治”,自此开始,吴郡和会稽才算是分道扬镳。

  只是两地之人联络甚多,一般而言,会稽人比吴郡人要来的彪悍凶狠。

  吴郡因为开发的早,经济好,土地肥沃,同时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那就是吴郡境内已经没有大规模的山越、南蛮的存在了。

  江东四郡,唯有吴郡如此,其他三郡,包括丹阳郡在内,都是有著大量山越南蛮的。

  顾雍是吴郡人,他虽然才学渊博,但看会稽人也是和乡邻的感觉差不多的。

  大致上是一种比较凶野蛮,却也颇为仗义的远房穷亲戚。

  总体而言,是颇具优越感的。

  只是刘封的出现,打破了这种感觉。

  刘封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里,不但镇压了会稽士族豪强们的反抗,更是将这些人悉数送往中原。

  顾雍在得知此事时,只觉得一阵毛骨悚然,一个已经有些陌生了的词汇重新跳入了脑海之中。

  那就是前汉的墓陵制度。

  一想到这个,顾雍就急切了起来,仿佛热锅上的蚂蚁。

  别看眼下是会稽人自己作死造反,才会被如此对待。

  可谁能保证刘封彻底安定了会稽郡后,不会对吴郡下手?

  要知道吴郡人可比会计人的性格绵软的多,到时候恐怕更是容易为刘封所搓揉。

  再考虑到顾陆朱张四大姓中其他三姓的态度和可能的动向,顾雍这才决心彻底押注刘备、刘封父子俩,为了将来而未雨绸缪起来。

  这才有了顾雍告假奔上虞,捐献家中大部分田产的行为。

  像顾雍这样的聪明人还真是不少。

  接下来的日子里,顾陆朱张四大姓中的另外三姓也纷纷来信,上献土地田产。

  陆家献上三万四千万亩,张家献上三万七千亩,朱家也献上了三万八千亩田地。

  这些土地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吴郡之内,且水田比例很高,达到了三分之一的水平。

  顾陆朱张四家加在一起,献给刘封十五万亩田地。

  要知道整个吴郡的土地也不足两百万亩,顾陆朱张四家一口气就拿出来十二分之一献给刘封,这还不是他们的全部所有,也难怪吴郡四大姓名声如此之重了。

  说来也是奇怪,在投献土地之前,顾雍始终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觉得刘封对自己另眼相看,自己随时都岌岌可危。

  可投献了土地之后,顾雍一下子就镇定了下来,不复有之前的焦虑和不安感。

  之后数日,上虞县中也不乏投献土地的士族豪强。

  不过他们自然是不能同顾陆朱张相提并论,献上的量级大多都在数百至数千之间。

  不论土地多寡,刘封都认真接受,并且予以安抚,并许诺以经济补偿。

  至于政治地位,刘封可以给机会,但有没有才干,能不能把握,这就不是刘封所能担保得了的了。

  魏滕此时已经从刘封处获取了他随身携带而来的一十石霜糖,五十石雪盐,以及五十石香油。

  在吴范的建议之下,他小心的抛出十分之一的货物量进行试水,没想到瞬间就被哄抢一空,价格更是高出刘封售价三成之多。

  当然,这里面也是有刘封优惠了魏滕一成利润的因素在,但更多的却是这些东西十分紧俏,以至于会稽士族豪强们愿意溢价购买。

  此外,贾逵也趁机在夏收时开始做度田的准备工作,并且预留各种信息,以备度田所需。

  刘封在上虞待了小十天,此后才开始继续行县。

  北会的形势不断向著好的一方转化,除了各地积极展开的夏收,以及为度田准备的信息外,各地也先后传来捷报。

  之前因为粮食短缺的缘故,各县邑都没有动兵,全靠刘封输送粮食到各县供养。

  随著夏收的展开,收获的粮食越来越多,不但解除了刘封的压力,同时也让各个县邑长官们手里的粮草变得更加充沛。

  粮为军胆,有了粮草,北会各地的代理县尊们原本就是将领出身,自然开始蠢蠢欲动起来。

  此前,在夏收期间,各地的山越不乏下山抢劫,甚至还有攻击村庄,企图掠夺夏收粮食的山越贼兵。

  别说其他地方了,就是山阴县中都有五六支上千人的山越强盗。

  不过这些山越强盗军心涣散,军械粗劣,甚至连皮甲都凑不出多少,但他们栖息的会稽山就在镜若湖对岸,与山阴城遥相隔望。

  潘璋早有准备,派出水陆斥候监控主要的下山路口。

  这些山越强盗们刚一下山,就被征南军斥候所发现,随后还没来得及荼毒地方,就被潘璋亲自带人给揍了回去。

  潘璋还设下陷阱,一口气吃掉对方两支部队,抓了一千余人的俘虏。

  不过这对于山越贼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威吓力,他们几乎全部龟缩在山区,而且还是深山区。

  因为如果居住在靠近平原地区的外山区,很容易被汉民发现,然后反过来被汉人豪强给一网打尽了。

  山越们的生存条件很是恶劣,所以养成了他们悍剽轻死的个性。

  对于他们来说,一口铁质武器的价值,就已经超过他们的性命了。

  当各县邑夏收完成之后,各县邑纷纷开始对山越下手了。

  第一批动手的就是濒临山越的各县邑,包括山阴县在内,潘璋亲自领了两千精锐进入会稽山,连战连捷,两个月内攻破了三个大小山寨。

第376章 清剿山越

  潘璋的行动宛如一发信号弹,各地的行动也纷纷展开。

  太史慈都督高顺,张允,孙策三将对宁波平原腹地内的栲栳山进行了围剿。

  之前有说过,宁波平原之所以会被压缩成一个哑铃的形状,就是因为在中部上方有一座栲栳山。

  正是这座山脉的存在,和对面的四明山隔姚江相望,姚江河谷也就成了宁波平原东西向的走廊,也就是哑铃的杠杆部分。

  严格来说,栲栳山其实也是四明山的余脉,只是却被姚江所阻断。

  栲栳山地区内,有一个一万余人的山越大部落,之所以能有如此数量,完全是因为栲栳山地形较为平坦,山脉中也有一部分平原,再加上四面八方都是平原,下山劫掠往往收获颇丰。

  一直以来,会稽本地士族豪强也不是没动过围剿栲栳山的念头。

  可一旦会稽豪强们集结兵力,对面的四明山山越们也会四处出击,为栲栳山这边分担压力。

  即便汉人不管不顾,一心想要围攻栲栳山,那么栲栳山中的山越部落也会找机会横穿姚江河谷,逃去对面的四明山。

  山越人很清楚,汉人是不会在山区久待的,迟早是要退出去的,所以根本不担心老家会被对方占据。

  即便打不过汉人,等到你走了,我再回来也是一样的。

  只是这一次,山越部族却是没想到,太史慈的重点并不在栲栳山,而是在,栲栳山区内的山越部族身上。

  他一边调动步兵形成声势浩大的围剿规模,一边暗藏骑兵和水军在姚江两翼。

  北面大规模的行动,逼迫山越部落开始迁徙,而在这些部落准备越过姚江,逃亡对面四明山的时候,被太史慈成功打了个半渡而击,全族覆灭。

  仅这一战,太史慈斩杀七百余人,俘获山越男女老幼一万六千一百余人,更获得粮秣、山货、矿产无数。

  随后,太史慈又乘胜追击,从这些山越人里挑选向导,然后杀入四明山中,席卷了四明山北部,先后剿灭七八个部落,再度战俘上万人。

  此战中,孙策一马当先,身先士卒,连战连捷,不过最后却为山越人设伏偷袭,中箭受伤。

  战报送到刘封处后,刘封足足愣神了十几个呼吸,随即轻笑起来,之前对孙策的警惕和重视渐渐消退。

  席卷吴会,定鼎江东,军略高超的小霸王,那是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了。如今的孙策,只是自己手底下一个戴罪立功,以求赎罪家眷的战将罢了。况且想要孙策死的人很多,不提会稽的虞翻、贺齐、魏滕、吴范等人了,就是顾陆朱张也未必见得孙策好。

  刘封随后遣医前去慰问看探孙策,同时还送上了不少滋补之物,并让孙策安心养伤。

  太史慈的这两次战役,解决了余姚、句章来自东、南两个方向的危险,同时还彻底清空了栲栳山。

  即便是县、鄞县,也解除了西面的威胁,可以集中力量针对东南面的天台山。

  不过与栲栳山相比,四明山和天台山显然要庞大的多,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上。

  所以太史慈也不著急继续扩张战果,而是开始消化这两三万的山越俘虏,从中挑选精锐壮勇从军,并编户齐民,佃种征南将军府名下的田地。

  这些山越所居住的山区,大多就紧挨著平原,平时也和汉民杂居,多有往来,甚至有部分干脆就是山越化的汉人。

首节上一节427/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