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慈、周瑜、高顺、贾逵等诸将脸色都有些变化,看向朱治的目光很是不善。而朱治的嫡长子朱才,外甥兼义子朱然,心腹凌统可都是心急如焚,恨不能替朱治答应下来。
可不论是谁,都不敢在这时候插话。
因为刘封还没开口。
此时的刘封已经有足够的威望和影响力,足以震慑场中众人。
过了好久之后,朱治缓缓跪下,冲着刘封叩首道:“治,凡才也,蒙孙破虏恩中,举治为孝廉,又带在身边,指点兵法要义,此恩重如山也。此番对抗天兵,实乃是罪无可赦。”
朱治说到这里的时候,刘封的笑容已经开始转冷。
在他看来,朱治这何止是不上道,这是反过来要挟自己了啊?
不过接下来朱治的话,却是让刘封有些意外。
只听见朱治继续说道:“如今王师大获全胜,罪臣俯首乞降,治不才,愿单骑前往山阴,劝说孙家来降。”
刘封恍然,原来朱治居然还想要捞孙家出坑。
姑且不提朱治能不能成功,能有这份心思,倒是让刘封很是欣赏。
随著刘封地位的越来越高,也渐渐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
虽然刘封依旧重视才能,但不可避免的对性格忠诚的人有著更高的容忍度和欣赏度。
如果朱治是为了自己家在故鄣的地位势力和自己谈条件,那刘封会毫不犹豫的用朱治来做儆猴的那只鸡。
可朱治居然是为了孙家,甘冒杀身,甚至是灭族的风险向自己乞求一个机会。
这给刘封的感受可就截然不同了。
刘封当即就觉得心中的不悦已经彻底化作了欣赏。
刘封故作叹息一声,再度将朱治搀扶了起来,随后又将滑落的披风重新给他系好:“人言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昔日孙破虏所为,滴水乎?今日朱公所为,涌泉乎?”
刘封态度的转变,看的程普、黄盖、韩宴、袁雄等人心生激动,不约而同的朝著刘封叩头起来,口中喊道:“罪将愿以死赎罪,只求征南能给孙氏一个恕罪的机会。”
孙军主力精锐俱已尽送,如今已经再没有翻盘的本钱。
程普等人也是非常清楚,他们乞求的是刘封能够饶恕孙家,即便不能饶了孙策,也希望刘封大发慈悲,放过孙权等人。
对于到底怎么处理孙策,刘封其实自己也没有下定决心。
从稳健角度来看,自然是杀了为好。
孙策的野心太大了,他从来就没想过要臣服于何人麾下。
即便是当初寄居在袁术麾下,也是三天两头的想要拿回父亲部曲,好回江东自立。
但平心而论,孙策的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在江东野战几乎没输过,不但善于用兵,还颇有智略,把刘勋骗的几乎毫无还手之力。
况且孙策此人也不是没有牵挂,他不但是个大孝子,还是个好兄长,对弟弟妹妹当真是长兄为父,对孙权、孙翊更是不计成本的栽培。
若是以孙家家眷为质,孙策的确是有把握控制的住的。
还有一点,孙策在会稽可真杀了不少人,虞翻、贺齐眼下可是恨不能生食其肉,这也是一个需要考量的地方。
思索再三,刘封还是没有给出准话,而是对著朱治郑重道:“朱公,且容我细思。”
朱治、程普等人俱是大喜,刘封能有这个态度,就足以让他们感激涕零了。
至此,整个战场也已彻底收尾。
朱治所部的投降,正式宣告了钱塘之战的结束。
此役,刘封大获全胜,孙策几乎仅以身免,麾下诸将除亲军校尉陈武追随突围外,再无一人幸免。
别看山阴会北还有孙家近万之众,可这些兵马真正可信的只有吕范所部两千人,孙权亲兵数百人。
除此以外的其他部众,不立刻造反就算对孙策忠心耿耿了。
此时虽已大获全胜,但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却依旧不少。
首先,还得平定整个会稽,北会稽还好,虽然还有孙策残兵留守,可谁也不会把这些人当回事情。
本来北会稽就是沸反盈天了,完全是靠孙策的武力镇压著。
如今孙策主力已烟消云散,刘封更是已经渡过了钱塘江,占领了余暨。
只要北会稽的士族豪强们不是蠢到家了,又或者胆小如鼠,必然会想尽办法袭杀各自县邑中的孙家骨干,以此来发泄之前的怨愤,同时也好在刘封处邀功。
以会稽郡士族豪强始终一贯的桀骜不驯来看,恐怕他们会在得到消息的第一时间就行动起来。
因此,刘封并不担心北会稽的问题,他比较担心的恰恰是南会稽。
之前提起过,会稽精华皆在北会,北会稽不过仅仅只占了整个会稽郡四分之一不到的土地,却有整整十个县邑。
而中会稽,南会稽,加在一起占了整整四分之三强的版图,却仅仅只有四个县。
尤其是南会稽,仅有东冶一个县邑,可它的版图却是最大的,超过了整个会稽郡一半以上的土地。
刘封担心的就是中会稽和南会稽,其中尤其是以南会稽为最。
熟悉历史的刘封很清楚,南会稽可以轻而易举的组织起万人以上规模的大军来抵御外来者。
而外来者除非是走海路,否则必须要忍受崇山峻岭的阻隔,翻山越岭,长途跋涉两千里,才能抵达东冶。
最恶心的是,你占领了东冶,也最多只能控制东冶附近很小一片的福州盆地,再往外,就是大山高岭,里面居住著数以万计的山越、南蛮。
这些人夹杂著汉民,可是彪悍的很。
还有一件同样要命的事情,那就是会稽北边的豫章郡。
这里比会稽还要麻烦,还没有海路运输的便利,可偏偏却是战略要地,不能轻易放弃。
失去豫章,等于把江东精华所在的丹阳、吴地和北会稽送到了对方的兵锋之下,这是极其愚蠢的。
荆州刘表素来有侵吞豫章之心,若是真让他占领了豫章,那等于把战略主动权交到了他的手里。
刘表据豫章后,可以随意攻略江北,出兵丹阳,切断会稽,奔袭吴郡,几乎是防不胜防。
因此,豫章也是如今的当务之急,必须要尽早控制起来。
不过这一切,都是后面的事情了,眼下是先进驻余暨县,犒赏全军,传檄北会。
第356章 评议定功
当晚,大军入驻余暨县。
此时征南军高达五万余众,即便留了一万余人在钱塘江北岸,南岸也有近四万之众,再加上孙军降兵两万余人,小小的余暨县自然是呆不下这么多人的。
因此,征南军在抵达余暨县后,就大兴土木,建造营垒。
等赵云都督后军收拾完战场,将战死者下葬,军械物资收集完毕,赶到余暨县时,已经有现成的简易营垒等著他们入驻了。
按照征南军的规矩,征南军士卒的尸体自然是立了个合墓,而孙军则全部焚烧之后掩埋,以免生出疫病。
其实刘封一直想推行火葬,毕竟火葬确实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至少干净、卫生,对防范疫病有著很高的的作用。
不过这年头想推行火葬可太难了,战败的敌军也就罢了,火葬好歹还有骨灰可以分一分,总比曝尸荒野,或者万人坑来的好一些。
可自己人这边,那还是得规规矩矩的土葬了,最多也就是多立合墓,好减轻一些压力。
这也多亏了大家连饭都吃不饱了,各种要求都降低了许多。
就这条件,都能稳居东汉末年各路军阀中的前三了。
赵云收拾完毕后,带著干活的两万孙军进入营垒休息。
接下来的数日,征南军在余暨县进行休整。
刘封采购了余暨县以及周边地区的大量物资,总算是弄到了不少猪羊鸡鸭,还有大量的鱼虾,于第四日犒赏全军。
刘封本人也在余暨县中宴请诸将,并评定本次战事的功勋。
随著刘备父子的势力不断膨胀,各方面的制度也开始趋于完善。
在军功这一块,刘封照抄了后世PLA的体系,并不单纯以首级计功。
其实自秦汉起,就并非单纯的以首级计功,只是首级功太过简单粗暴,以至于后世大多都只提首级功了。
严格的说,除了首级功外,还有先登、陷阵、斩将、夺旗四大功。
这四大功就完全和首级功毫无关系。
先登并不是简单的一个登上城墙,想要获得先登军功,必须要符合三个条件,首先就是第一个登上城墙,其次是这一次攻击得破城,失败撤退了是不算的,最后一个条件则是你还得活到战事结束。
可见先登之苛刻,但先登一般都是奇功等级,是最大的功勋了。
斩将、夺旗这两个都很好理解,而且比之先登还略微宽松了一点,除去了第三个条件,也就是你干完之后战死了,也一样追叙你这个功绩。
唯有陷阵,是真正的群体功绩,需要指挥官极具智慧和勇气,带领著一定数量的精锐士兵,或撕破防线,或正面陷入敌军摆好的军阵之中,以完成既定的军事目的,危险异常。
举个简单的例子,高顺这次就有陷阵之功,他作为首批登陆钱塘江南岸的孤军,奋勇作战,牵制了孙军三四个时辰,奋战到了最后一刻,全军伤亡超过五成,不但没有溃散,还参与了大反击,生擒活捉了芮良兄弟俩。
不过陷阵和先登不同,并不是铁定的奇功,还是得以难度来定功。
这一次,刘封制定了一个比较周密完善的叙功体系,准备在这次定功中推行看看。
之所以选择这一次,一来是正巧赶上了,二来也是这次功勋相当重要,而且战事比较绵长,算是征南军第一次遭遇到持续战斗半年以上的大战役。
刘封正好试个水。
诸将入堂之后,以赵云居左,太史慈居右,分两列坐下。
诸将脸上都是喜气洋洋,即便是内敛如赵云,眉眼之间也是流动著喜色。
如今刘备父子蒸蒸日上,扬州精华之地快要尽数为刘封所有,最重要的是,有消息传出今日要叙江东之战的功勋,诸将如何能不眉开眼笑?
待诸将入座之后,刘封冲着陆逊点了点头。
随即,陆逊起身走到堂中,开始宣读起计功制度。
征南军日后战功共分五级,首功,奇功,一等功、二等功、三等功。
秦汉以来,其实一直都是大功,中功,小功。
可刘封觉得这过于赤裸裸了,不如等功来的含蓄。
其中,中级以上军官的首级功占比二分之一,刘封本来有意彻底废除首级功,可仔细一想之后,觉得真废除了可就过于激进了。
所谓过犹不及,正合于此。
一旦真废除了首级功,那就完全变成了将领报功,也不利于公开公正公平的原理,而且还有加强中下层军官乃至于士兵对中高级军官形成人身依附的重大恶果。
所以,刘封考虑之后,决定将首级功占比降低到二分之一,而且还限定于中级以上军官。
毕竟普通士卒和低级军官的表现,自己不一定能看得到,但中级军官往往已经能在自己跟前露面了。
另外,刘封还想要推行政委制度,把叙功权从指挥官的手里剥夺出来,形成军事主官主掌军务,政治主官主掌政务。
这是相当重要的一点,别以为东汉就搞不起来,日后文官干涉武官还少吗。
刘封并不是要推行什么体制改革,只是想借此圈定文武界限,而且利用文官主掌政务,却将军事裁定权留给军事主官,这会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拥兵自重可能的同时,又降低了对军队战斗力的影响。
不过这个还需要继续深入考虑,这是一件相当大的事情,仓促不得,先慢慢来吧。
等到陆逊将新的叙功体系讲完,诸将有些面面相觑。
但诸如赵云、太史慈、周瑜、贾逵、高顺、陆逊、顾雍这些聪明人,却已经有些品出叙功改革的目的是什么了,尤其是周瑜,他甚至能揣摩出三四分刘封的心中所想。
仔细思考了之后,周瑜还真就觉得刘封这改革改的极妙,尤其是征南军特色的勋章体系,更是让周瑜大开眼界,叹为观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