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05节

  可如今呢?

  刘封不过付出了数千伤亡,就一战功成!

  朱治所部万余人虽然还保持著建制和战斗力,但明眼人都知道那不过是瓮中之鳖罢了。

  刘封不希望朱治穷鼠啮猫,徒增征南军的伤亡,才传令太史慈放任对方脱离战线,但绝对不允许对方有任何突围的迹象。

  双方战线拉开之后,朱治丝毫没有突围的打算。

  以他的能力,自然看的非常清楚,对方哪里是被自己逼退了,这分明是在给自己一个投降的体面。

  就眼下这局势,征南军都不用打,围上一两天,朱治军就得渴的崩溃,或许都不用那么久,投降的人就会络绎不绝了。

  于是,朱治直接把所有高级军官都召集了起来,丝毫没有在乎征南军会趁机发动进攻的威胁。

  “诸位,眼下已是绝境,诸君有何看法,可畅抒己见。”

  朱治面前站著十多个人,其中包括五位校尉程普、黄盖、袁雄、韩宴、孙修等人。

  此时,人人垂头丧气,双目无光,反倒是孙修还有点精神,毕竟这会儿他已经得知自己父亲投刘了!

  孙修有些懊恼,之前干脆在富春就该献城的,否则哪里还会有现在这般尴尬境地。

  不过他精神归精神,却一直低著头不敢作声。

  程普、黄盖可都是孙坚辈的老骨干,袁雄,韩宴也都是孙策一手提拔的心腹将领。

  就连朱治都是两朝老臣,在钱塘举义响应孙策的功臣。

  他孙修一个远房偏支,当真是不敢扎刺的。

  万一说错了话,让这帮人给砍了,那到底是冤不冤呢?

  在场的校尉论对孙策的忠心,那自然是没得黑的。

  有一个算一个,都是孙家死忠。

  可眼下正如朱治所说的那样,已经是绝境了。

  不投降那就是死。

  自己死了没关系,可手下人怎么办?

  尤其是朱治,他手底下的四千兵马,可都是跟随他的铁杆啊,其中一千四百余人就是来自故鄣的族兵,剩下的也都是鼎力支持他的钱塘、余杭豪强。

  ********

  “万胜!”

  “征南军万胜!”

  “刘将军万胜!”

  刘封大旗飞扬,本人身著一套明光铠,骑一匹照夜狮子,在许褚的护卫之下,驾临阵前,引来了征南军疯狂的欢呼。

  在刘封的指挥之下,征南军大有所向披靡,百战百胜的架势。

  几次攻坚,俱是代价轻微。

  如今数万人的野战,居然也能打成歼灭战,而且伤亡如此之小。

  虽然眼下尚未详细统计,但只是略微计算了下,就明白这次的伤亡最多也就只有数千。

  这一系列伤亡轻微,却战绩辉煌的胜利,使得征南军队刘封的信仰逐渐开始神话。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刘封对征南军的战力已经有了加成,只要是刘封统帅的,征南军的士气、组织度和战斗力都会有很大的提升。

  这就是名将效应。

  能够做到这一点,不论刘封实际指挥能力如何,但他已经能够称得上是一位合格,甚至是优秀的名将了。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今天双方的处境换一下,孙策军包围了征南军。征南军的表现绝对会优于孙策军,而且绝对要比孙策军更为坚韧敢战。

  征南军已经诞生了自己的军魂,虽然还不够壮大,但有和没有,就是天壤之别。

  高顺、贾逵所部也纷纷围了上来。

  虽然他们伤亡惨重,疲劳之极,但如今大胜之局,援军又已赶到,士卒们都不需要将主催促,自发的就主动列阵进军了。

  士卒也是人,尤其是这年代的士卒,你跟他们谈理想谈责任,真不如跟他们谈奖赏,谈功劳。

  高顺所部虽然伤亡已超五成,但士卒却在大胜士气的加成之下,毫无伤亡惨重,久战疲惫之态,反而一个个斗志昂扬。

  不过若是仔细去看,还是能看得见他们体力上的举动消耗,有些人虽然努力站直,但小腿却在小幅度的抖动了,可见体力早就已经见底了。

  太史慈、高顺、贾逵此时已经来到了刘封驾前。

  刘封亲自下马,上前迎接自己的老师和爱将们。

第354章 凌统劝降

  赵云那处也已经斩获大胜,各种捷报频传,原本下落不明的孙静也为赵云所部擒获,唯有孙策、陈武暂时还没下落。

  此时众人还不清楚,孙策在吐血之后,很快就苏醒了过来。

  吐了血后,孙策觉得清醒了很多,周身的气力也又回来了。

  于是,孙策翻身而起,看著四周关切的目光,心中一暖,大笑道:“没想到我孙策此时仍能有尔等勇士相随,策死而无憾!”

  言罢,孙策接过亲兵递过来的长枪,然后在空中一荡:“诸君,且观策为尔等打开一条生路!”

  “我等愿随主公上刀山,下火海!”

  看见孙策重新振作,陈武等人俱是大喜过望,紧跟在孙策身后冲锋。

  孙策一马当先,陈武等人望风景从,普通士卒如何能阻挡。

  况且赵云手里也只有一万人,要掌控近十多里地的防线,只能尽可能的控制道路,一些野地的防线相对比较薄弱的。

  有孙策这样的猛将突阵,猝不及防之下,显然成功概率要大大提高。

  再加上孙策、陈武等人很清楚眼下的情况,行动稳、准、快,讲究一个突袭之迅速。

  这使得周围的赵云军没能来得及增援,最终让孙策、陈武成功突围而出。

  不过即便如此,孙策等人也是损失不小,原本两百余人又锐减到了一百余人,战死、走散了三分之一多。

  除了孙策突围成功外,其他只有几人、十几个人的零散逃亡者趁著有些野地地形难行而没什么防守力量,偷偷逃走,其他大部几乎全部被兜住。

  刘封也不著急,静待著各处收拾战场。

  约莫半个时辰后,赵云领著董袭、甘宁、徐晃、虞翻、贺齐等诸将前来拜见。

  此时,孙策那九千人除了逃走三百余人外,其余全部被俘斩,其中斩首一千六百余,俘获七千余众,军械甲胄数以千计。

  孙策竭尽全力凑出来的三万大军已经灰飞烟灭,只剩下朱治所部万人还有少许战力,但也已经形不成威胁了。

  到了这个时候,孙策已经不足为虑,即便他逃走了,也再没有翻盘的能力。

  别说会稽郡的军力早已经被抽乾了,就算还有军力,丢掉了基本军官团和基本盘老部曲的孙策也掌控不了这些军力了。

  赵云、甘宁、董袭、徐晃、贺齐依次献上斩俘。

  赵云生擒孙静,甘宁阵斩孙,董袭、徐晃联手擒下韩当,贺齐则活捉了孙皎。加上之前高顺俘虏的芮良兄弟俩,贾逵阵斩的宋谦,孙策军有名有姓的校尉级将领至少团灭了半数以上。

  刘封很是满意,连连颔首称赞。

  得到刘封的夸奖,即便是沉稳厚重如赵云、徐晃,都忍不住心中暗喜,至于甘宁、贾逵这样性格开朗豪爽、性情直率的,更是眉飞色舞,喜形于色了。

  “诸将之功,必有重酬。”

  刘封此时也相当高兴,经此一役,江东可定,扬州可定。

  因此,他也不吝于厚赏诸将。

  同时,他也在心中计算钱粮,想要大犒全军。

  征南军此番征战,著实让刘封相当满意,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仅仅休整了不过数月的征南军就连场大战,先是攻袁术,又是过江东。

  不论哪一场大战,可都是要比之前的战争都来的辛苦危险。

  原本刘封还担心征南军会不会搞出什么么蛾子来,这可不是刘封杞人忧天,别说是东汉末年了,就是后来的唐宋时期军队一样有各种么蛾子。

  曹操借粮官首级、望梅止渴这些骚操作,就是被军队给逼急眼了的结果。

  所以刘封是很担心征南军会不会有所情况,比如抱怨太过辛苦,抱怨赏赐不够等等。

  出乎刘封意料之外的是,征南军竟然毫无怨言,军心始终稳定,这让刘封又惊又喜。

  其实能有这样的结果,主要还是刘封平日善待士卒,同时还给士卒足额的供给,赏罚公平、公开、公正,更辅以荣誉赏赐和激励。

  这使得征南军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一支有荣誉感的军队,自然不能和同时期那些混饭吃的军阀军队一样油滑易乱了。

  看著战场上逐渐平静下来,除了朱治所部外,其他绝大部分孙策军都已经弃械投降。

  战事已经进入尾声。

  刘封看了眼朱治阵中,随后朝著身后的亲兵喊道:“阿统何在?”

  一少年策马出列,然后翻身下马,朝著刘封拜倒:“回禀主公,统在此。”

  这一少年只有九岁,却眉眼机灵,身手敏捷。

  这少年正是出身余杭豪强凌家之子,今年刚满九岁的凌统。

  其父正是朱治麾下左膀右臂,现任孙策军都尉的凌操。

  许昭是余杭地头蛇,早就已经将凌家站队朱治的事情秘报给了刘封,得到了刘封高度肯定。

  随后,刘封得知,凌操带族兵五百余人跟著朱治去了会稽,如今凌家家中只剩下老弱妇孺数百,以及凌操之母以及妻子。

  刘封自然是相当大气,并没有问罪凌家,相反,还派了许昭前去慰问,安抚凌家。

  许昭心中感激,他哪里不知道刘封这是在给他搭台,当即前往凌府安抚一众老弱妇孺。

  也不知道许昭和凌统这孩子说了些什么,凌统居然主动求见刘封。

  好奇之下,刘封应允了对方的请求,见了凌统一面。

  甫一见面,凌统就拜倒在刘封面前,感激刘封对凌府的恩德。

  凌统这感激也是在情理之中,他爹凌操可是带著凌家族兵跟著朱治跑了,这可是妥妥的跟刘封打对台。

  当时孙策大军云集在钱塘江南,凌操就在朱治麾下,这不是妥妥的敌人是什么。

  可刘封却没有追究凌操的责任,自然是对凌家有大恩。

  因此,凌统除了代凌氏一族感激刘封的恩德之外,还愿为刘封前往招降凌操。

  这也相当合理,凌操此时还不是铁杆孙家臣子,他是为了朱治才站在了孙家一边。

  如今征南军势大,又占领了凌操故乡余杭,更代表了朝廷和天子,对扬州有顺应天理的法理和名分。

  凌统觉得有很大的把握能够劝说父亲返回江北。

  但凌统的建议却为刘封所拒绝,因为他知道以凌操的脾气是不可能同意的。

  有些人,注定会视荣誉高过生命,甚至是高过一切。

  凌操就是这一类人,其实凌统也是这类人,只是他眼下还小,还不了解他父亲,或许也可能是亲情让他选择了自欺欺人。

  刘封虽然拒绝了凌统的建议,但却将他带在了身边。

首节上一节405/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