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404节

  一会红,一会黑,而且还都是大红大黑。

  他最黑的时候,莫过于在荆州连杀两个两千石,连荆州刺史都给宰了,那时候大部分士族看他就像是在看第二个董卓。

  可等到孙坚以少胜多,大败董卓军,成功光复洛阳之后,那声望无疑又妥妥的翻红了。再加上孙坚之后死的又挺快的,没两年就浪死了,所以这会儿孙坚的声望大致还是朝廷功臣。

  所以甘宁这话虽然难听,而且扎心,但还真没啥大毛病。

  甘宁的话和举动简直气炸了孙策的肺腑,只是论射艺,他还真不是甘宁的对手。

  孙策如果有甘宁的射术,他都不会伤在许昭三人组的手下。

  又躲过孙策一箭之后,甘宁越发上头,举鞭遥指孙策道:“冥顽不灵的孙氏小儿,耶当生执汝献于征南帐前!”

  随后,又冲着阵前的孙氏士卒喊道:“孙氏无道,对抗朝廷,实乃乱臣贼子,尔等趁早弃械投降,征南军善待投降之人,若是汝等也与孙氏小儿一样冥顽不灵,此地当为汝等葬身之所!”

  孙策气急,竟直接丢了弓箭,拍马挺枪,直取甘宁。

  甘宁却是嘿嘿一笑,调转马头疾驰而去,临了还朝著孙策喊道:“耶身负将令,可没空陪你玩耍,等交了将令,自会来寻汝!”

  甘宁的一番操作,著实打击了不少孙策军的士气。

  这倒不是甘宁的操作有多神奇,只是赶上了孙策军如今全军被围的好时机。

  孙策军本来就有些军心惶惶,完全是靠著孙策个人的威望,以及孙家军的老底子在支撑著。

  甘宁的表现不过是临门一脚,放大了这股原本就已经很大了的不安和惶恐,才会有了打击士气的成果。

  不过不论如何,这总归是一件好事,也足够让孙策头疼的了。

  孙策上头追了二十余步,头脑最终还是冷静了下来,勒马而还。

  甘宁有些遗憾,要是对方再追一程,他会放缓马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然后施以冷箭。

  他有信心可以射中孙策,若是能够将对方射下马来,那更有六成以上的把握赶在对方救援赶到之前抓住对方。

  只是眼下没有意义,一来还靠近著对方军阵,二来距离也远,中箭的把握不大。

  孙策返回之后,并没有急于入阵,而是驰骋在军阵之前,朝著全军将士喊道:“此贼性狡胆薄,徒逞口舌之利,若征南军以此等小人为将,我军今日必可大破之!”

  “此战若胜,全军人皆可得田一亩,地两亩,战功另计,得贼将首级者,赐田两百亩,地五百亩!”

  田为水田,天然水田或者是有水利灌溉系统的田地,可种植水稻,价格昂贵,是上等土地。而地则是旱地,没有水利灌溉系统的土地,并不是完全没有水浇灌,只是用水比较困难,需要劳力,价格自然要低廉的多,而且也种植不了水稻、小麦这些需要大量水分的土地。

  孙策此时也是急眼了,几乎拿出了自己所有的本钱。

  眼下孙策全军可是近三万人,光是每人的基础待遇就得给三万亩田,六万亩地,这可就将近十万亩田地了。还有战功,这等数万人的大战,战功绝不在少数,如此重酬,恐怕未必会比普赏来的少。

  不过他做的也没错,在这里输了的话,再多的东西也不过是刘封的战利品罢了。

  孙策的许诺的确也起了不小的作用,刚刚被甘宁打压了的士气又稍稍涨回来了部分,但总体而言,军心依旧堪忧。

  孙策一向以勇武善战,胜多败少的人设享誉全军。

  可现在战斗才刚开始,孙策全军就被征南军神兵天降给包围了。用后世的话讲,这直接就对孙策善战的人设造成了极大的打击。

  孙策军此时还能列阵以战,著实能算得上这个时代的精兵了,也对得起他孙伯符了。

第353章 一战覆军

  孙策输了。

  输的相当彻底。

  看著身边已经彻底崩溃,或是抱头鼠窜,或是跪地乞降的孙策军士卒们,孙策却没有多少愤怒之情。

  因为他们对得起自己了。

  在孙策的带领之下,这些孙家铁杆们发动了整整两次攻势。

  原本孙策以为只有一次机会,可这些孙家部曲们却超额的回报了他。

  可最后的结果依旧是惨败。

  孙策亲自带领三百精锐骑兵突阵,却被甘宁成功化解,董袭的部曲也在侧翼死死的阻挡住了韩当的骑兵。

  当第二波进攻进入白热化的时候,徐晃带著一千征南军铁骑直接绕到孙策军侧后,直接打崩了孙策军的右翼。

  适时,赵云又将所部的五百铁甲士砸了出去,一锤定音,孙策军所部无力抵抗铁甲士的猛攻,再也坚持不住,开始了溃退,从而一发不可收拾,变成了全军崩溃。

  至此,孙策军覆灭已成定局,剩下的不过是时间问题了。

  各处的败报不断的传来。

  孙静的长子孙为甘宁阵斩,二子孙皎为贺齐所擒,韩当拼死力战,最终却为徐晃、董袭二人联手生擒。

  陈武满身是血的带著亲卫掩护著孙策撤退。

  “将军,武愿誓死护你突围!”

  此时虽然孙策军已经被包围,还经历了大败,但征南军仅有一万人,其中骑兵更是不过一千人。

  孙策他们几百人想跑,还是非常容易的。

  只是孙策看著崩溃的战场,心生绝望,想要战死在这里。

  就在这时候,朱治那里又派来了传骑。

  那传骑看见孙策之后,立刻滚落下马,朝著孙策禀报导:“将军,刘征南大旗已过钱塘!黄校尉、芮校尉、宋校尉等力战不支,阵脚大乱,若是再没有援军,恐怕他们至多再坚持一刻钟,必然兵败军溃。”

  孙策面色已经毫无血色,整个人如坠冰窖,往日用之不竭尽的气力都像是被抽乾了似的。

  要不是陈武眼疾手快,孙策恐怕当场就要一头栽倒。

  陈武对孙策可谓是忠心耿耿,孙策不仅仅是他的伯乐,也是他的恩人。

  虽然身陷绝境,陈武依旧没有半点二心,脑子里想的只有保著孙策突围再说。

  “将军!将军!”

  陈武扶住孙策,连声呼唤。

  孙策只觉得脑袋炸开了一样,疼痛难忍,强撑著身体对那传骑道:“可令朱叔父等人自决,无论如何,都是策无能,是我对不起诸位叔父……”

  说到这里,孙策竟然猛的吐出一口鲜血,然后脑袋一垂,晕了过去。

  陈武等周围的人俱是大惊失色,别看孙策在江东的基业并不稳当,可他本人的魅力可著实不低,行事作风慷慨激昂,快意恩仇,很是符合两汉的审美,身边的亲信们忠诚度都相当的高。

  “主公无事,只是一时气血逆涌,我等当务之急,是护著主公先突围出去,再计后事。”

  摸了摸孙策脖颈处,感觉到脉搏心跳正常后,陈武稍稍松了口气。

  随后,他又朝著朱治传骑道:“主公之意,汝已尽知,可回禀朱将军,请他自决即可,不论如何决断,主公都不会对他有半点责怪。”

  那传奇也是朱治的心腹亲兵,闻言重重点了点头:“既如此,卑职定将孙将军之令回禀将军,孙将军的安危就拜托诸君了。”

  陈武点了点头,传骑告辞而去。

  随后,陈武收拢了身边可靠的亲兵,他身边有三十多人,孙策本部还有近两百骑,不过其中还有战马的只剩下了百余骑。

  陈武先观察了一下战场,发现仅有的生路就是冒险从钱塘江江畔逃出去。

  这条通道非常狭窄,少许残兵败将从此地突围都有很大的风险,毕竟钱塘江上可都是征南军的水军,况且陆地上也不是没有征南军在封锁。

  至于大队人马,那就更是痴人说梦了。

  陈武却毫不犹豫选择了这条路,因为这条路再怎么危险,也是一条生路,其他地方那可都是死路了。

  陈武让亲兵们把孙策搀扶上马,然后亲自带队,偷偷的朝著钱塘江畔而去。

  ********

  第四批征南军过江时,刘封也亲自渡江了。

  过江之后,在江南升起了征南军大旗,直接让战场上的征南军士气拉到顶点。

  原本黄盖等人还能坚持个一刻钟,可面前高顺、贾逵的士卒个个悍勇无匹,视死如归,只一波进攻就直接将对方的阵型给撕开了。

  原本就处在崩溃边缘,哪里还经得起这样的重创,三部人马当即雪崩。

  黄盖、宋谦还能凭借自身能力在大败之中收拢一部分军力自守,而芮良、芮玄兄弟俩连身边的亲兵都跑了个干净,只剩下了寥寥几个人。

  这些亲兵倒不都是逃跑了,也有被溃兵裹挟著冲散了的。

  可征南军可不知道这个。

  芮良、芮玄一点都不头铁,当即就想逃跑。

  可高顺所部被他们围攻了快两个半时辰了,眼下一个个眼睛都红了,哪里会放任对方逃跑。

  高顺更是亲自出阵,带领刚刚休息了片刻的铁甲士直接上演斩首突击。

  芮良、芮玄二人,尽数为高顺所擒。

  说来也是可笑,芮良、芮玄二人能力平平,自然也就毫无反抗之心,反而能够苟活了下来,成了高顺的俘虏。

  反倒是宋谦,颇有能力,大溃之后,还想要收拢败兵,却为贾逵兴兵猛攻,一战斩杀。

  黄盖想要援救宋谦,却为时已晚,只能和袁雄二人互相掩护,靠向朱治。

  朱治所对上的正是太史慈,只是两军交手,平分秋色,朱治兵力虽多,却始终奈何不了太史慈。

  等到赵云出现在孙策军背后,整个孙策军士气大降,朱治虽然极力应对,却仍然不免反过来为太史慈占据了上风。

  如今黄盖一侧已经彻底崩溃,芮良兄弟被擒,宋谦战死,程普、黄盖、袁雄是三人也是勉强收拾败兵,转靠向自己一方。

  朱治脸色相当难看,别看他如今还能勉力支撑,局面比起程普、黄盖等人要好上许多。

  可他心里十分清楚,这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罢了。

  都不用等高顺、贾逵抽出手来,光是随著刘封登岸的援军投入战斗,就能和太史慈一起击破他们了。

  朱治只能先接应程普、黄盖、袁雄三部残兵,并将他们引入阵中。

  此时,程普、黄盖、袁雄三人收拾的溃兵加在一起,也不过才一千三四百人,原来这可是一万五千大军,可谓是十不存一。

  随后,在朱治的指挥之下,慢慢脱离了和太史慈所部的接触,背靠滩涂列阵。

  朱治能够脱离战线,还真不是他有多厉害,而是刘封不想继续浪费兵力了。

  或许是因为穿越者的关系,刘封用兵,向来最重人命,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是绝对不会拿部下的性命去做代价的。

  这一次刘封让高顺等部依次登陆,看起来极为愚蠢,放弃兵力优势,还打成了添油战术,甚至直接打废了高顺所部。

  但这些牺牲都是值得的。

  当赵云大军出现在孙策军的背后时,不知为征南军要避免了多少惨烈的战事。

  就以堂堂阵战,以如今征南军的水军加上在吴地搜刮的船只,最多也就一口气运送上万人过江,最少要送上三波次,才能兵力反超对方。

  在此之前,孙策所部依旧有很大的兵力优势。

  即便抛去这些不提,仅以阵战对垒,征南军的胜率虽然极高,如果没有意外的话,几乎接近于十成十。

  毕竟不论是士卒战力,军械,士气,训练,以及临阵将领的能力,征南军都毫无疑问的全方位领先孙策军。

  可这领先并不能代替牺牲。

  两军阵战,征南军即便能赢,最少也要付出上万人的伤亡,战死人数恐怕当在四千以上。

  最关键的是,这样的胜利最多也就是个击溃战,以孙策以及孙家军官团的能力,大概率是能收拢败兵成功后撤的,毕竟他后方还有余暨县这么个牢固支撑点。

  征南军就是尾随追杀也不见得有太大的效果。

首节上一节404/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