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97节

  ********

  时间回到半个月前,孙策在山阴整补休养了部众之后,分派完各地兵卒,抽调会稽资源汇聚山阴,余暨县,高迁屯、固陵一线。

  随后,孙策准备带最后的三万大军西去,于钱塘江边同刘封对抗。

  临行之前,孙策于山阴郡守府中召见了自己的二弟孙权。

  原历史时空中,孙策此时早已经横扫了整个江东,占领了除部分豫章外的全部江东县邑。其麾下朱治被表奏为吴郡太守,孙策自己则任会稽太守。

  此时的孙权作为孙策最年长的弟弟,自然是春风得意,志得意满。

  不但被朱治举荐为孝廉,同时还被扬州刺史严象举其为茂才,在当时的江东可谓是风头无两,随后更出任了阳羡县长,周宾家也自此进入了孙权的视线。

  可现在的孙权则相当尴尬了,孙策虽然在江东连战连胜,可他的地盘从来没有连郡过,甚至往往连一个郡都占不满。

  眼下虽然拿下了大半个会稽,可吴郡可是又丢光了。

  “仲谋,山阴就交给你了,我孙家退路可都俱在汝一肩之上了。”

  孙策这次西去,肯定是顾不上会稽了,所以山阴一定要有一个真正的自己人来坐镇。

  无疑,孙权是最合适的人选。

  由于担心孙权的能力可能有所不足,所以孙策特地留下自己的心腹亲信吕范带三千人辅佐孙权。

  听了兄长的话后,此时的孙权只是点了点头。

  如今的孙权没有经历过历史上的磨砺,不论是胆略,还是智计,都要比原时空同期逊色不少。

  不过孙权毕竟是孙权,权谋的天赋是相当出众,他试探性的问道:“兄长要我如何去做?”

  吕范是孙策麾下目前较为少有的文武双全者,而且和孙权也有过交情。

  昔日孙权等兄弟跟著老母吴国太被困在徐州时,就是吕范甘冒奇险,又智计建功,才将他们从徐州给救了出来。

  为此,孙权对吕范是有很深的好感和感激之情的,这恐怕也是孙策特地留下吕范的又一个原因之一。

  听到孙权的话后,孙策笑了起来,笑容中有著淡淡的欣赏。

  孙策有四个弟弟,作为嫡长子,对于下面的弟弟,孙策是真正做到了长兄如父。这四个弟弟中,孙朗年纪最小,又是庶出,几乎没有什么存在感,可以忽略不计。

  其中三弟孙翊不论是从长相,还是从性格,都是极其酷似孙策,而且孙翊仅仅只比孙权小了两岁。

  这些因素集中到了一起,就造就了一个相当诡异的冷知识。

  那就是在孙策死时,支持孙翊的重臣远远多过支持孙权的重臣,甚至可以说当时除了孙策外,几乎没人支持孙权。

  张昭当时就在孙策身边,可他却是孙翊的支持者,直接越过了孙权,谓策当以兵属俨。

  孙翊又名孙俨,字叔弼。

  可见张昭对孙翊接班是不遗余力的支持了。

  周瑜此时在外,如果说张昭还有资格名正言顺的推荐孙翊成为继承人的话,周瑜甚至连这个资格都没有,而且也没有这个能力。

  直到孙策死了之后,孙权都接班了,这时候周瑜才带著三千精锐掉头吴县,认孙权为主,愿为其效忠。

  所以,孙权能够接班,完全只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孙策。

  孙策在死之前,力排众议,让孙权接班。

  不但如此,他还逼迫张昭,吕范、董袭等心腹重将向孙权效忠,这才给了孙权第一桶金,让他有了日后在辅臣重将之中左右横跳的本钱。

  不得不承认,孙策的眼光确实毒辣,若是选择孙翊接任的话,恐怕孙家在江东的统治都撑不到曹操南下。

  此刻,孙权就敏锐的察觉到了孙策别有意图,可见其权谋之能。

  孙策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回答道:“吕范这三千兵马,其中五百乃父亲留下的忠心老卒,余众也都是我这些年拣选出来的忠心精锐,又有吕范总揽,可保母亲和汝等无忧。”

  “我此次西去,势必要同征南决战,若是天佑我家,保我一战破敌,当可乘胜追击,收复吴郡,如此可立我孙氏基业于江东。”

  孙策说到这里时,脸上露出振奋之色,眼中更是流淌著希冀之情,可见他对这样的场景有多么的渴望。

  可接下来,孙策沉默了片刻后,又继续说道:“然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尤为变幻莫测,虽智者也难以预测也。”

  “故此,我也将林、焦水军留在了山阴,并以吕范督之。”

  说到这里,孙策怜惜的看了一眼孙权,郑色道:“我若胜,则万事皆不足惧。但为兄若是败了,权弟当护持老母,扬帆远遁,可南下投奔交趾而去。”

  孙策此话一出,孙权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兄长早已经给自己,母亲,众兄弟以及孙家留下了这么一条退路。

  可孙权沉吟了片刻后,却是劝说道:“固陵一线,舟师争雄。兄长既然已经决定要在钱塘一战,何以留林、焦于山阴?若是兄长担心后路,会稽多船,弟可自行征集打造。”

  孙权这话其实也不算假话,江东的造船实力一直都是两汉首屈一指的,只要有足够的幕僚,半个月的功夫就能给你打造出一只水师来。

  虽然远洋船只难度更高,所需要的时间更久,但也远远不像后世工业时代那样,一条船只要造上几年。

  孙策笑了起来,孙权如此劝解,本质还是为了帮他增加胜算。

  只是孙权并不知晓孙策的全盘打算,在此战中,孙策早已经断定自己水战绝非刘封对手。

  既然如此,不如将水军留给自己的家人,用作最后的后手了。

  “不必,此战应该是用不上水军了。”

  孙策先是一笑拒绝,随后补充道:“不过二弟你的想法不错,正可趁此时间多造新船,募集水手。”

  孙权虽然依旧不明白孙策为什么说水军没用,但还是恭恭敬敬的领受了命令。

  三日后,孙策正式出兵,以韩当为先锋,程普为副将,出兵两万七千余众,前往钱塘南岸。

  行至半路,孙策收到消息,吴景在江北为太史慈、周瑜大败,江北三城已经沦陷两城,仅剩下富春一城还在孙修手中。

  孙策当即决定,传令让孙修撤军,富春县邑暂时放空。

  孙策一度还以为赵云、太史慈、周瑜所部会趁固陵防线空虚过江。可很快他发现对方居然在余杭、钱塘停下了脚步,开始了休整整补。

  如此一来,孙策顿时大喜,也放慢了出兵的节奏,除了第一批程普、黄盖、韩当、宋谦等部一万八千人进驻钱塘江南,占据了固陵、查渎寨,高迁屯以及余暨县等要地之后,孙策本人依旧坐镇山阴未动。

  此时的山阴乃至整个北会稽都被孙策搜刮了压榨了一遍,大量的钱财粮食物资被集中到了山阴城内。

  孙策趁著征南军没有发动攻击的空窗期,拼命的向前线转运这些物资。

  好在自山阴出发的水路可以直接抵达钱塘南岸的固陵城中,这也是王朗选择在固陵阻击孙策的优势之一。

  不过毕竟孙策是弱势方,而且整个江东的士族豪强,支持孙家的人是越来越少,这也意味著他所能获得的情报来源少的可怜。

  故此孙策不敢久拖,最终于六日后带著剩余部众抵达了前线,与赵云都督的大军隔江相望。

  在刘封抵达前线的这十多天里,孙策所部表现的相当理智,除了正常过江获取情报的斥候外,再没有其他动作。

  孙修的突然撤军,估计刘封后来下达的命令,使得太史慈并没有南下攻取富春,依旧驻扎在余杭。

  直到刘封快要抵达前线时,太史慈才将余杭托付给徐晃,而他本人则带著许昭和高岱来到了钱塘,与赵云、周瑜一起出城迎接刘封。

  如此一来,钱塘江北已有赵云(六千人)、贾逵(六千人)、太史慈(六千人)、周瑜(六千人)、徐晃(四千人)、高顺(四千人)、樊能(四千人)、于麋(四千人),赵凡(两千人),于兹(两千人),周道(一千人),潘璋别部铁甲士(两千人),周泰、蒋钦、董袭、甘宁(共计八千人),孙军降兵四千余人,征南军共计五万九千余人,同时,沿途徵调民夫两万人,走水路输送粮草辎重汇聚钱塘,号为二十万大军。

第346章 大战打开

  从纸面数字来看,刘封的军队是孙策的两倍有余,可从实际部署来看,更是对方的三倍。

  毕竟孙策必须要在查渎寨,高迁屯,余暨县以及固陵这四个要点布置军队,每一处最少得千人,最多得三千人以上。

  比如查渎寨和固陵,三千人是布防的底线,不然根本支撑不起整条防线。

  因此,孙策军真正能够动用的野战力量,不过两万人而已。

  与之相比,刘封军只需要在余杭布置个一两千人,连同本地的许昭就可以把城池守护的固若金汤了。

  再加上后面乌程、由拳还能抽调出上万人来,只是这些兵力战斗力实在太差,刘封还怕他们上前线会扯后腿呢。

  刘封抵达钱塘之后,先续功颁发奖章,金、银、铜、铁四质奖章共计一千三百余枚,其中金银奖章也高达两位数。

  随后,当晚又杀猪宰羊,犒赏全军。

  至此,刘封军士气大涨,无不摩拳擦掌,等待决战之日。

  次日,虞翻、贺齐一起求见。

  见到刘封之后,两人当即痛哭流涕,尤其是贺齐,更是几乎昏厥。

  这两人此时也已经得到消息,孙策在山阴大开杀戒,将贺齐家族几乎屠杀殆尽,虞家在山阴的旁支也被杀戮一空。

  两人现在对孙策以及整个孙家都恨之入骨,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将军,我二人愿为此战先锋,有进无退,有死无生,若有半句谎言,愿苍天雷殛之。”

  虞翻、贺齐发了狠,更有些以死赎罪的意思。

  刘封叹息一声,起身上前亲自将虞翻、贺齐二人扶起,一手拉著一个,安抚道:“山阴之事,封已尽知。孙贼残忍无道,无故屠戮士民,丧心病狂,其行悖天,必有天罚。”

  虞翻、贺齐被勾动心事,泪流满面,双眼红如血目。

  饶是如此,两人依旧只是站著不动,听著刘封继续说道:“然逝者已去,生者当承其志,怎可自馁?”

  “虞、贺皆会稽名门,士族之家,如今虽遭劫难,然仍有仲翔、公苗在世。汝二人,皆才俊之事,以封观之,定能重兴家门,继往开来。死,易也,生,难也。”

  刘封左右旋视道:“仲翔、公苗,我视汝二人皆为人杰,如今天下大乱,朝纲不振,君等安能舍难就易乎?君等一死固然容易,奈家族传承何如?”

  虞翻、贺齐本就是性情中人,性格直率,要不然虞翻也不会毒舌到孙权都受不了,而贺齐也不会一言不合就和本地豪强翻脸。

  虞翻、贺齐二人哪里受得了刘封这样的话,只觉得刘封几乎说进了自己的心坎里,哪怕彼此双方身份地位有著如此大的差距,虞翻、贺齐二人都忍不住将刘封视为了知己。

  “征南一番崇论宏议,使我二人五内俱惭,更明白了肩上之担。”

  虞翻、贺齐二人当即拜倒在地,异口同声道:“征南之恩,我等无以为报,唯有以死相酬。若蒙征南不弃,我等二人愿为征南门下走狗,效死!”

  刘封顿时大喜,赶忙拉起二人,与他们同榻而坐。

  刘封当即了录虞翻为礼曹掾,录贺齐为帐下督,俱为亲信官职。

  虞翻、贺齐感激涕零,真心归附于刘封麾下。

  收拢了虞翻、贺齐二人之后,刘封召集诸将议事。

  如今孙军就在钱塘对岸,两军已经对峙了十多天,要讨论的自然是破敌之策。

  刘封麾下如今也是群英荟萃,夸一句猛将如云绝对不算是过誉了。

  只是面对钱塘江天险,这些名垂青史的将军们也一时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哪怕是已经在钱塘江北顿兵了大半个月的赵云、太史慈、周瑜等人,也俱是挠头之余,对刘封也有一些埋怨。

  先前钱塘江南岸一片空虚,完全没有孙军驻扎的时候,大军轻而易举可以渡江,但被刘封勒令不许过江。

  后来孙策终于整补完毕,顶了上来,还可以趁他立足未稳,过江一战。

  但刘封依旧不同意。

  现在孙策不但占据了固陵一线,还在前线又休整了小十天,士卒体力也恢复到了完整状态,此时再想过江,的确很难了。

  当然了,倒不是在场诸将觉得过不了江。

  虽然王朗依托固陵防线能抗住孙策,如果不是查渎古道的泄密,原时空里,孙策被堵了半年以上都束手无策。

  但征南军不一样,征南军中的悍将们也不一样。

  他们对于过江破敌这件事是没有任何怀疑的,他们此时的犹豫和迟疑,只是因为拿不出奇策而已。

  在周瑜、贾逵等人的眼里,钱塘防线确实是天然的形胜之地,固陵城小而坚,而且地处险要,钱塘江哪怕水枯水期,依旧需要船只才能摆渡,士卒若是泅渡,那接下来也不用打仗了,除非是集体换上干衣,否则不消一、两刻钟,人就要冻的失去战力了。

  所以,哪怕以谋略著称的智将,眼下也拿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首节上一节397/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