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305节

  况且汝南黄巾主要是交给关羽去负责的,除非对方主动出击,奔袭两三百里地,才能威胁到刘备的中路军。

  “明公,此人乃是汝南黄巾共主,前几年曾投靠过袁术,只是前年又反了。”

  荀攸在一旁介绍道:“恭喜明公!刘辟来投,汝南黄巾可定也!”

  此时,刘封已经不在项县城中,一同离去的还有鲁肃、刘晔、郭嘉三人。

  其中鲁肃和刘晔与刘封一起前往下邳东城,一边加强联系周瑜,一边监视袁术江北两郡的一举一动,寻找一击毙命的战机。

  郭嘉则前往城父,担任张飞所部的参军,任张飞军师。

  张飞在汇合了南下的赵云所部之后,一万大军立刻开拔,顺水南下,直取龙亢。

  别看刘备军中路稳如泰山,其实两翼双钳均已动手,暗藏的利刃也已经顶在了袁术的腰间,而前者还全然无知。

  袁术几乎全部的目光都集中在了项县的刘备身上,张飞这一路好歹还分出了部分兵力增援龙亢,想要阻敌合围寿春。

  至于关羽一路,袁术著实已经顾不上了,更别说藏在暗中的刘封所部了。

  唯有荀攸荀公达,留在了刘备身边,出任中路军军师祭酒一职,相当于后世的集团军参谋长,为刘备出谋划策。

  刘备闻言,饶是他城府颇深,也压不住嘴角翘起的弧度了。

  “原来如此,先生请随我一起出城,迎接刘辟。”

  刘备当机立断,决定亲自出城迎接。

  刘辟等人呆在城外等待入城,并无半点不耐。

  之前袁术的规矩可比刘备大多了,区区一个使节都敢让刘辟他们在城郊等待四个时辰,几乎从早等到晚上。

  眼下这点时间又算得了什么。

  刘辟心里想著一会见到了刘备该如何为汝南黄巾和自己争取些好处。

  虽然自己投降了,但好歹也是挟三十万之众,数万可战之卒子而来。

  刘备素有仁厚之名,于情于理都不会薄待于我吧?

  刘辟脸上毫无表情,可心里却是百转千回,一会后悔没早点投降,要是在得到颍川战报之后立刻行动,恐怕应该会比现在投降要好上许多。

  一会又想到,投降之后,可就要寄人篱下,为他人所驱。

  眼下刘备讨伐袁术在即,他会不会把汝南黄巾当做炮灰给推出去,去填袁术坚城外的壕沟?

  来的这一路上,刘辟也和何曼、张彭交谈过,让他感到安心又无奈的是,就连这两人也是支持投降刘备的,只是态度没有周仓和裴毅那么坚决积极罢了。

  看见刘辟愿降,何曼和张彭也长松了口气。

  周仓、裴毅不过面对的是刘备军的关羽偏师,而他们俩可是直面刘备的中军主力,这能不害怕吗?

  刘辟这会儿胡思乱想著,何曼和张彭倒是表现的相当轻松,还有闲暇去观察刘备军的士卒。

  这不观察还好,一观察就给吓了一跳。

  刘备军的士卒训练相当不俗,守门的这一曲士兵虽然没有明著防备他们,可暗地里已经分层防御。

  只要他们这些人敢有任何冲门的举动,立刻就会招来城墙和城内的联合打击。

  同时,两队士卒分别站在城门内外,确保随时可以关闭城门。

第276章 各有稻粱谋

  最让何曼和张彭感到震惊的是,这些士卒居然能一直保持警惕心,并没有因为他们的配合而放松警惕。

  这种士卒的素质在汝南黄巾之中,已经达到了将领亲卫的标准了。

  可在刘备军中竟然只是守卫城门的普通部曲,这让何曼、张彭清楚的感受到了两边战力的差距,也对刘辟投降更为支持了起来。

  何曼和张彭自然是不会知道刘封在其中花了多大的心血。

  刘封父子俩平时不好奢侈,刘备还好犬马,喜华服,可刘封就真的是勤俭节约,对声色犬马毫无兴趣,而且还特别能挣钱。

  刘封不但劝说刘备将大量的财帛投入到军队的建设中,提高军队的伙食标准,以及士卒的基础俸禄,同时还极为注重精神上的奖励。

  这些物质和精神奖励混合在一起,形成了良好的化学反应,达到了花小钱……不,应该是花中钱办大事的效果。

  同时,还经常给士兵科普教育,告诉大家刘备给大家分了田地,大家保护徐州就是保护自己家的家产亲人。

  徐州军的士卒越来越习惯了不扰民,以及为州郡而战的大义名分。

  训练自然会更加刻苦,军纪也会变得更好,战力愈发强大。

  尤其是徐州军一路走来,几乎连战连胜,未尝一败。

  连胜不但大大增加了军队的士气和自信,而且也容易积累老兵。

  如今徐州军中老兵的比例高达七成以上,这个比例恐怕也只有曹操的青州军能相提并论,可在战力上,徐州军完爆青州军。

  就在刘辟胡思乱想的时候,城门内响起了激烈的马蹄声。

  刘辟赶忙回过神来朝里望去,却见一手长过膝,大耳垂肩,面容正气凛然的长者从城内疾驰而出。

  城门口的士卒们纷纷下拜,口中大喊:“参见骠骑!”

  刘辟、何曼、张彭精神一振,意识到来者正是大汉宗亲,朝廷骠骑大将军,豫州牧,都督豫、徐、扬三州州事,天子诏令,州牧以下,咸可自决的谯侯刘备刘玄德。

  刘辟三人不敢怠慢,赶忙上前两步,朝著刘备大礼参拜:“我等参见骠骑!”

  刘备翻身下马,迳自走到刘辟身前将他搀扶而起。

  刘备的近卫们对他的脾性早就了如指掌,也不敢阻拦,只是紧紧跟上,保护左右。

  “公孝此来,可是为襄助备奉旨南征,攻打袁术而来?”

  刘备笑意晏晏,搀扶起刘辟后,就转为握著对方的手,言谈和蔼客气,让刘辟等三人顿生受宠若惊之感。

  刘辟、龚都这些人,其实本质和许褚是类似的,都是出身豪强,只不过一个投身黄巾,一个站在汉廷一边。

  他们都属于有钱有势的出身,当然,这个势只是相较于草民,自然是没法和士族相提并论的。

  因此,他们其实都是有字的,只是地位不高,成就不显,记录偏差又或者是其他等原因,最终才没有流传到后世。

  哪怕是真正的底层出身,一旦混迹上来了,也会请人为自己起个表字,甚至不惜改名以求好字。

  字在东汉的地位就是如此之高,而呼唤对方的表字,则是极其亲近的举动,饱含善意。

  刘备能如此作态,自然是亲近刘辟的意思,这如何能不让后者感动?

  刘备以骠骑、谯侯之尊,亲自出城相迎,这礼贤下士的态度,难道还体现的不够诚恳?

  刘辟忐忑窃喜之余,也大受感动。

  听到刘备的问话,赶忙回答道:“辟乡野之人,不识天数,唯知几分做人的道理。蒙使君如此恩遇,辟只恨不曾早早来投,劳使君久侯了。”

  随后,刘辟又跟刘备介绍道:“此二人乃是我麾下重将,与周仓、裴毅一起为我心腹。今一并带来面见使君,愿为使君效犬马之劳!”

  “公孝何出此言。”

  刘备先是冲着何曼、张彭二人点头微笑,让二者很是激动,随后又对著刘辟道:“如今天下板荡,中枢不振,正缺像公孝等才俊之士为国效力,此时正是诸君用武之时。备不才,愿向朝廷举荐诸君,愿与诸君同扶汉室,匡正朝纲。”

  刘辟等人听完这话,喜不自禁,又想要下拜感谢刘备。

  刘备如何能让他跪下,硬生生拉著他不放,一起进了项县。

  当晚,刘备设宴款待刘辟、何曼、张彭三人。

  席间刘备亲切感人,对三人关怀备至,更是细心询问刘辟等人的志向,并以此为他们求官。

  刘辟三人惊喜交加,颇有些不敢置信的味道。

  面对刘备如此抬爱,何曼、张彭两个人已经悉数归心,就是有些小心思的刘辟都觉得刘备此人以恩义结人,轻利重义,与当世之人大为不同,让他心悦诚服。

  这次投诚,可谓正确之举。

  这边情真意切,感人肺腑。

  庐江郡舒城县也上演了一场君臣相知的戏码,只是这里的君臣相知却是刀光剑影,尔虞我诈。

  袁术任命的庐江太守刘勋正在召见周瑜。

  眼看著北边的刘备虎视眈眈,各部军力不断在汝南北部集结,桥蕤在汝阴守的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天天往寿春发求援文书,弄的袁术也越来越慌乱。

  袁术一慌,那自然也要把情况跟刘勋说一说啊,于是,给刘勋的催逼文书就越来越多,用词也越来越严重。

  刘勋又不能把粮食和兵员变出来,他一个人急也没用啊,只能把这份焦急传递给庐江本地的士族豪强们,而郡望周家就是最重要的一个。

  “公瑾啊,你总算是来了。”

  周瑜刚一上堂,就被迎上来的刘勋一把抓住左手:“公瑾,主上已经屡次三番催问庐江的后援补给何时能够北上。周氏乃是庐江郡望公侯之家,你若是不帮我,我可就真顶不住主上的催逼了。”

  面对刘勋的示好和威胁,周瑜神情恭敬的回答道:“禀告府君,我家已经聚兵两千人,壮丁一千五百人。大车二十辆,牛马四十头,粮食三千五百石,另有酒水二十坛,猪羊十头,用以劳军。”

  “好、好!”

  听到周瑜的话后,刘勋这才长松了口气。

  袁术那边催逼的越来越厉害,要求也水涨船高。

  其中粮食和一万五千民夫还比较好解决,毕竟秋收在即,再加上此时的庐江郡可有三十多万人口,还有大量的隐户。

  抽调一万五民夫虽然吃力,但也不是完全做不到。

  反倒是那八千士卒比较难办。

  刘勋自己手里是有三千部曲的,但这三千部曲可是刘勋的老底子,不但要靠他们来压制整个庐江,而且也是他性命的保障。

  同时,刘勋其实并不看好袁术,刘备之前在颍川的战绩也已经传回来了,半个月内横扫颍川黄巾,这种战绩袁术做梦都不敢想。

  汝南刘辟前年背叛他,人就在葛陂平舆没换个地方,你猜为啥袁术这么小肚鸡肠的人却从来没去找过对方麻烦?

  还不是因为打不过吗。

  因此,刘勋是绝对不舍得把老底子丢进寿春那大坑里去的。

  他想到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庐江的士族豪强们交出各自的部曲,然后让他们去增援袁术。

  袁术如果赢了,那是他刘勋办事利落的功劳。

  袁术如果输了,那他手里的实力丝毫没有损失,反而庐江地方上的阻力却变得更弱了,更有利于他的统治。

  到时候不论是投降刘备还是投降刘表,甚至是投降北方的曹操,他都有足够的筹码可以去转圜。

  正是因此缘故,他才会对周瑜如此热情,以至于都有些谄媚了。

  “公瑾,你这次可是帮了我大忙了。”

  刘勋满脸惭愧之色,一边将周瑜引入席中,一边诉苦道:“只是还有一事,需你援手一二。你若是肯帮忙,勋必有厚报。”

  周瑜心中冷笑,知道刘勋所谋求的必定不是什么好事情,但他面容上依旧沉静尊敬,听完刘勋的话后,当即表示道:“府君何以如此客气。自府君来到我郡,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士民丰衣足食,此皆是府君之功也。眼下正是我郡士民报答府君之时,还请府君不必多虑。”

  刘勋闻言大喜,连连称赞周瑜识大体,明大局,格局非凡,随后才说道:“左将军令我郡援兵八千,此时军中方才集结了两千人,加上公瑾你这两千人,也不过才堪堪半数。其他各家都不如公瑾汝家明利知世,岂不知覆巢之下无完卵乎。”

  刘勋的无耻还是超乎了周瑜的想像,只是他心中已经打定了主意,倒也没有接受不了。

  只是周瑜并没有大包大揽下来,而是故意迟疑道:“府君,两千部曲,已是我周家竭尽全力所出,不瞒府君,如今我家府上,只有三五十族兵护卫,实在是无能为力了啊。”

  刘勋露出尴尬的笑容,解释道:“公瑾误会矣,贵家毁家纡难,慷慨高义,勋岂能不知?某意下乃是请公瑾出面,劝说郑、梁等大家,让他们也为主上之困出一份力气。”

  周瑜这才恍然,原来刘勋是想让他出面,劝说其他家族也多出点血。

  可这不是荒谬吗?

首节上一节305/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