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刘玄德 第197节

  臧艾更吃惊了,完全没想到刘封竟然是请自己出任县令的。

  他爹可是在任城当国相啊,这就放他去彭城当县令了?

  彭城到任城国可是近的很,走水路只要两三天功夫就能到了。

  震惊过后,一股强烈的感激之情涌上心头。

  这种信任的感觉,使得原本就是个老实人的臧艾被感动到了。

  “蒙公子不弃,艾必尽心竭力,治理地方,安抚百姓。”

  刘封大喜过望,将臧艾搀扶了起来:“士勤,还有一事情想要麻烦你。”

  臧艾拱手道:“公子尽管吩咐,艾愿效犬马之劳。”

  刘封接下来简单的叙说了一下彭城的规划。

  主要就是两块,第一部分就是招抚收拢流民,然后重新安置他们屯田,由州府提供口粮、种子、农具和衣物,收成则五五分成。

  另外一部分则是开凿矿山,增加铁矿和煤矿的产量,将之输送往下邳的铁营。

  目前定下的是,招募矿工三千人,待遇为每人每月给粮米五石,钱五百。

  刘封本来还想加上伤残死亡补助,可想了想,还是作罢了。

  一来,反对的力量会很强大,二来,条件真这么好,百姓反而会怀疑里面有什么阴谋了,三来,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战争,如果输了角逐天下的大战,那眼下做的一切都将会是昙花一现,毫无用处。

  待遇之所以定的这么高,那是因为矿工也需要养家,而且工作非常沉重,因此刘封尽量把待遇调高了许多。

  毫不夸张的说,这待遇可比东汉朝廷以往招募矿工多多了,哪怕是正式招募的矿工,待遇也只有这三分之二左右,至于囚徒铁奴之类的罪犯或者是服役的劳役,那更是待遇极差了。

  交代完具体的事务后,刘封提出了要求,希望臧艾能够为自己推荐几位人才,如今彭城国可是百废待举,对于干员能吏也是非常匮乏的。

  臧艾刚开始还没听懂刘封的意思,刘封只能无奈的直截了当的说明来意,想请他推荐孙毓、昌荣等人出来任官。

  听完刘封的要求,臧艾又一次震惊了,只觉得刘封和刘备父子俩当真是气度恢弘,心胸竟然如此之大。

  臧艾他爹五个月前可还在开阳当地头蛇,不服刘备的号令呢。

  眼下摇身一变,直接成了任城国相,成了两千石的封疆大吏,听说最近还要继续扩军。

  现在刘封还亲自出面,征辟臧艾、孙毓、昌荣他们这些泰山党的第二代出来做官,起步竟然还是县令、县长。

  虽说是百废待兴,一片白地,可州府给的帮扶、资金和物资,那可是真的海量数字。

  臧艾觉得有如此之多的帮扶还干不成的话,那他们真不如老老实实回家生娃去了。

  于是,臧艾给刘封打了包票,孙毓、昌荣的事情就由他来负责。

  刘封从善如流,答应了下来。

  *************

  丹阳郡郡治宛陵城内。

  周瑜阅罢书信之后,将它放到案几上,目光落在书信上,可实际上却是神游天外。

  这已经是孙策这两个月来的第三封书信了。

  自从孙策拿下曲阿之后,立刻就给周瑜送来了书信,希望他能说动周尚举兵呼应自己。

  周尚这时候倒是有些心动了,可周瑜却反而慎重了起来。

  不怪周瑜不慎重啊,因为这两个月来,刘封给他写了六封信,比孙策足足多了一倍。

  孙策虽然不知道,可他在书信上的策略却是被刘封给完爆了。

  这也是周瑜慎重起来的重要原因。

  孙策其实非常聪明,不但战术一流,战略眼光也很不错,而且性格果断坚韧,当真是继承了孙坚的许多优点。

  孙策很敏锐的察觉到,他能不能横扫江东的关键,就在周尚身上。

  只要周尚能够偷袭牛渚,刘繇是必定防不住的。

  这不是说周尚的军事能力有多强,而是周尚一旦反水,就代表著整个丹阳郡都不可信了,刘繇也就失去了他最后一块立足之地。

  这对于刘繇军的军心冲击是无比巨大的。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原时空里,吕布偷袭下邳得手之后,其实总共也就三千多人马,根本不足以防守下邳城,刘备当即就带了一万人回援,想要重新拿下下邳。

  可结果却很惨澹,这一万人走到下邳城下,一仗没打,竟然直接一哄而散了。

  原因就是信心崩了,这些人的家眷都在下邳城里。

  在信里,刘封给周瑜详细的分析了孙策的缺陷和弱点,以及周尚的重要性和危险性。

  最重要的是,周家即便帮助孙家横扫了江东,又能得到什么?

  尤其是两句话,深深的打动了周瑜。

  第一句话是,孙家全取江东之时,就是周尚卸任丹阳之日。

  第二句话是,袁术对周家的忌惮,更在对孙家的忌惮之上。

  原因很简单,周家可是二世三公的淮泗第一大家族,而且势头极猛。

  别看后世孙吴什么四大江东世家,这些人给周家提鞋都不配。

  在桓灵二帝时期,周家其实上窜的势头相当厉害,如果东汉能再稳定个二三十年,周家最少也是个三世三公的家族。

  可惜周瑜因伤而死之后,周家就直接退出历史舞台了。

  周瑜冷静下来之后,认真的推演了一下,发现还真如刘封心中所说的那样。

  孙家要是真的把刘繇赶走,夺下了江东,周家反而保不住丹阳这块地盘。

  以袁术以往的表现来看,确实是以自己门生故吏加孙家将领五五分,非袁术门生故吏的其他士族子弟,在他手里几乎分不到蛋糕,而且往往还会成为受害者。

  真是这样的话,那周家现在真正要做的反而是帮助刘繇稳定局面了。

  周瑜小心的取出另外一封书信,是刘封最近寄来的一封。

  在这封书信里,刘封不但毫无遮掩的告诉周瑜,刘繇已经向徐州求援,而且徐州也已经答应了。

  目前大军驻扎在广陵,不日就要渡江入驻江乘县。

  只是因为粮食短缺,目前无法大规模渡江行动,希望周家能够站在刘繇一边,稳定住局势。

  刘封还极力邀请周瑜前往徐州做客,并暗戳戳的表示,若是周瑜有意徐州的话,徐州早就虚位以待了。

  与刘封的热情诚意相比,孙策这边就很没有诚意了,通篇都是叙旧,怀故,也没有任何实际的承诺。

  虽然周瑜也清楚,孙策并没有太大的实权来酬功。

  帮一把兄弟没关系,尤其还是自己欣赏看好的兄弟。

  可如果要自己家付出惨痛代价来帮助兄弟,这可就说不过去了,也没法和家族交代啊。

第196章 孙乾访会

  其实刘封也不算欺骗周瑜,历史上周家就是落了个鸟尽弓藏。

  孙策横扫江东之后,周尚就被扒掉了丹阳太守的职位,被叫回庐江,同时还委任了自己的从弟袁胤为太守了。

  这一釜底抽薪,使得周家在丹阳的数年经营毁于一旦。

  不知道当时的周家有没有后悔抛弃刘繇,援助孙策这一举动。

  当然,刘封也不是傻子,他虽然没有欺骗周瑜,所说的一切情报也都是真实的,可问题是,他并没有把所有的情况都告诉对方。

  显然诸如徐州正在往豫州和荆州方向采购粮食,以及朐县获得了几十万石粮食的事情,刘封却是一个字都没说。

  如果周瑜真的以刘封书信里的情报来对刘封做不利的事情,恐怕会摔上一个大跟斗。

  “再看看吧。”

  考虑再三,周瑜还是决定再观望一阵。

  无论如何,徐州军确实已经饮马长江,而刘繇的扬州军也的的确确和对方关系不浅。

  周家的细作也早就传回消息,许劭和滕胄前往徐州求援的事情根本瞒不了太久。

  周瑜最终还是决定静观其变。

  至少现在名义上的丹阳太守还是周尚,而且周家也实际上掌握著下丹阳的实权。

  对于刘封邀请周瑜前往徐州游历的邀请,他还真就动心了。

  不过动心归动心,贸然前往,风险还是不小。

  于是,周瑜将书信收好,然后取出一张佐伯纸,开始书写起来。

  这封书信乃是寄往徐州鲁肃的,他和鲁肃之间的关系相当不错,两人一见投缘,而且对鲁肃的能力、眼光、品行,周瑜也是非常认可。

  因此,周瑜想要从鲁肃那里探听一些情报。

  哪怕这些情报只是鲁肃可以透露的部分,也未必没有价值。

  ***********

  经过二十多天的跋涉,孙乾终于到达了会稽郡沿海,自钱塘县登陆,不及休息,便轻车赶往会稽郡治所山阴县。

  山阴县也就是后世的绍兴。

  别看日后的绍兴每天都过的战战兢兢,生怕被宁波和杭州给瓜分了。

  可在东汉,山阴就是会稽郡的郡治所在,不论经济,人口,都毫无疑问的压了杭州和宁波一头。

  此时的王朗也为孙策猛攻吴县而感到惊怒。

  袁术虽然名为左将军,可实际上却是汉贼,但凡忠诚汉室的地方官员,就没有一个服气袁术的。

  从陈温到陆康,再到陈圭,又到王朗。

  他们都早就看穿了袁术的残暴和二心。

  眼下孙策势如猛虎,连下吴郡四县,还在香草河大破刘繇,吴景大军又把吴郡郡治吴县包围,连日猛攻,几次险些破城。

  要不是吴地士族在这关键时刻,经过豫州名士许靖的调和,暂时放下了和吴郡太守许贡之间的矛盾,全力支援许贡守城,恐怕吴县早就被吴景给拿下了。

  其实孙家在整个吴地的声望是相当复杂的,支持孙家的人和反对孙家的人都相当的多。

  很多人都只知道孙策攻打庐江,害的陆康最终病死,陆家的子弟伤亡过半。

  可知道孙家对陆家有恩情的人却并不多。

  当初孙坚在长沙担任太守的时候,隔壁的零陵郡宜春县被反贼围攻,局势岌岌可危。

  按照东汉的制度,太守的职权只在自己的郡境之内,非中枢诏令,太守不得带兵出境。

  当时孙坚的属官、亲信左右力劝孙坚,可孙坚却说:“越界征讨,是为保全郡国。即使以此获罪,我也无愧于天下。”

  孙坚去了之后,零陵叛匪居然畏惧他的大名,一哄而散。

  当时宜春县的县令,就是陆康的侄子。

  孙坚直到死,应该都是汉室忠臣,其言其行,一片忠汉之心。

  只是汉末的士族却从来不信任孙坚,也不喜欢孙坚。

  因此,相对简单划分的话,那么在吴地,士族就是坚决的反对派,平民则大多支持孙家,而豪强则对半开。

首节上一节197/451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