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对于刘备,荀攸还是很有好感的。
蒯越因此觉得,这是个卖人情的好机会。
荀攸来时,蒯越在书房招待了他。
在蒯越的面前,摆放著一小摞文件。
看见荀攸后,蒯越起身迎接,一边吩咐上茶,一边玩笑道:“公达,许久不见,近日可好?我可是听闻踏青文会,乐此不疲啊。”
荀攸含蓄一笑,答道:“司马公太过热情,攸很是感激。”
“公达且先安坐。”
蒯越邀请荀攸坐下,等美婢上完茶汤之后,两人才开始了对话。
“公达可知,前日明公唤我,询问徐扬之事。”
蒯越一边说著,一边观察著荀攸的表情。
荀攸神情自然,面含微笑,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
蒯越接著说道:“这徐州刘使君,当真是不可估量。”
说完之后,蒯越还觉得不够,又补充了一句:“深不可测。”
荀攸来了兴趣,他知道蒯越不会无的放矢,今天主动和他提起刘备,必定是有事可以教他。
“这些是我荆州收集到的徐州情报,公达可自观之。”
蒯越指著面前一小摞绢帛,示意荀攸可自取之。
荀攸摇了摇头:“此乃州郡机密,攸乃一外人,如何可观之。”
蒯越哈哈大笑:“公达有何可虑,这些东西,乃是我蒯家所得,算不得州郡所有,君可随意观之。”
这就是东汉时代的特色,大士族和主公名为君臣,实为股东。
他们和寒门不同,寒门的资源是主公给的,所以更接近于后世的主从关系。
不经主公允许,将资源交给外人,那就是叛变。
可东汉大士族则截然不同,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手,投入的金钱也是家族固有的,能把情报和主公分享,那是互通有无,而并非是无条件服从。
这情报本身是属于大士族,而并非是主公的。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拥有自由使用情报的权利和自由。
别说蒯越只是给荀攸看了,就是给曹操看,刘表也只能笑笑。
毕竟现在两家是同一阵营的,书信之中写一些和刘表没有关系的风闻之事,刘表又有什么权力来指责蒯越?
眼见蒯越态度诚恳,荀攸也生出了好奇之心,于是便阅读起来。
蒯越好整以暇的喝著茶汤,观察著荀攸的表情变化。
果然,正如蒯越所想的那般,荀攸的脸色不但起了变化,而且还越来越明显。
刚开始时,细微而不可察,渐渐的神情频频微动,到最后的溢于言表,让蒯越看了一出好戏。
不过当荀攸放下绢帛的时候,失态的脸色重新回归平静。
蒯越笑著给对方添了茶汤,意味深长的问了一句:“公达,如何?”
荀攸摇头叹息:“攸管窥蠡测也。”
蒯越哈哈大笑起来:“公达何必自责,越亦是同感。”
荀攸蹙眉道:“刘徐州背后必有高人指点。”
蒯越赞同的点点头,随后话锋一转,问道:“公达现在可有兴趣往徐州一行了?”
荀攸抬头看了眼蒯越,随即笑了起来:“可也。”
荀攸之前接到刘备的邀请,虽然感动,但结果却是谢绝,现在却又重新起了兴趣,甚至答应了蒯越的建议,无非是天下大势。
荀攸不去,是因为觉得刘备自陷泥潭,毫无出路,去了也只是浪费自己的才能和时间。
即便是分散投资,那也要去值得投资的地方,而不是随处可去。
况且荀攸本身性格就是谦逊守身,既能为诛董而献身,又会因为想要明哲保身放弃任城相,转而求取蜀郡太守。
蒯越的情报给他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刘备竟然成了北地的豪雄之一。
毫不客气的说,刘备现在的实力已经超过了曹操。
虽然在兵马上可能还差了一些,但却掌控了更多的郡国,而且统治力也要更高于对方。
眼下听说刘备正在兴兵南征,已经拿下广陵县城。
只要能够顺利的击退袁术军,那广陵郡自然也当回归徐州统辖。
在荀攸、蒯越这样的战术家眼里,实际上拿下了广陵县城刘备已经获胜了。
但凡袁术聪明的话,要做的就是退兵,而不是反扑。
广陵县城城池坚固,人口众多,正面强攻不过是浪费人命罢了。
如此算来,刘备竟已经有了四郡地盘,还隐隐对沛国有不小的影响力,实力或许不如袁绍强大,但也已经稳入第二梯队了。
再考虑到他入主徐州不过半年,困龙升渊之势已然成型。
“善!”
听见荀攸承认后,蒯越满意的笑了:“如此,公达至徐州后,可多与我互通有无。”
荀攸神情淡然的点点头:“此是必然。”
蒯越继续说:“前些日子,明公已经定了让刘先出访徐、扬,共商围剿袁术之事。我已遵从明公的决定,使人通知了黄公祖,让他那里做好准备,待刘先一到,即可放船下江。”
“若是公达不弃,可与刘先一同出发,走水路至广陵,然后北上郯城。这样的话,一路上也要安全许多。”
荀攸顿时大喜,拜谢道:“如此,就谢过异度的美意了。”
眼下中原大地,到处都是战乱,想要安全的前往徐州委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否则,荀攸倒还真有可能去徐州看一看,哪怕最后还是不会为刘备效力,也好当面致谢。
随后,两人又闲聊了好一会儿,荀攸才告辞离去。
蒯越坐在书房一个人静静的思考著。
自从刘表进入荆州以来,他和荆州本地的士族合作的还是挺愉快的。
在这个合作模式之中,刘表,蒯家、蔡家,甚至是黄家都是既得利益者,收获极为丰厚,可唯独蒯越本人的收获其实是比较少的。
因为蒯越定位的尴尬。
当时整个荆州集团,刘表是共主的地位,比刘协、刚刚继位的孙权这种盟主类强不少,但比曹操、袁绍这样的士族合作者弱不少,属于中间值。
蒯家的定位是荆州的文官集团,以蒯良为首,而蔡家则是掌控著荆州的中央军,也即是州军的主力,黄家则是地头蛇豪强的代表,掌控著荆州最大的私人部曲和地方军势力。
这三重权力构架,保证了荆州势力的稳定,而刘表则在其中寻找机会壮大自身。
刘表其实干的相当不错了,到了中期,他已经掌控有侄子刘磐为首的部分州军,以及流寓系北地文士的辅助,势力是在不断壮大的。
可蒯越就非常尴尬了。
首先,他是蒯家人,传统的势力范围应该是州郡官吏集团,可他的定位却是大将,这明显是把手给伸到人家蔡家的基本盘里去了。而且蒯家是儒家士族,可蒯越本人却更倾向于法家思维,可谓是儒皮法骨。
其次,蒯越虽然是大将,但他并没有直属兵马。
蒯家素来不以部曲强盛为名,而他能统领的也只有蒯家自己的部曲,而且还需要得到家族的允许。
最后,蒯越因为名气太大,能力太强,声望摄人,让刘表深深忌惮。
别的不说,日后几次刘表要杀人,态度都极其坚决,可只要蒯越开口劝解了,最后都没杀成。
当然,这也可以解释为刘表相当信任蒯越,听后者的话。
可既然如此,为何刘表后期从来不敢以蒯越为帅出征,平定荆南的时候,宁可一直打到张羡病死,也不舍得把兵权给蒯越。
由此可见,刘表对蒯越是既敬重,又畏惧,既倚重,又提防。
“这刘备出身边地,没想到却如此能得人。”
好半响,书房内响起了蒯越的轻笑声:“荀公达都躲到襄阳来了,竟然还能为其所知,倒是让我有些羡慕了啊。”
蒯越本以为刘表会是自己的光武,可最终还是失望了。
蒯越的性格即是如此,昔日在大将军何进的府上,他有感于何进的的礼遇,详细的阐述何进的处境,力劝对方先发制人,铲除宦官。
平心而论,一个同样的建议,不同的人出发点是不一样的。
袁绍、曹操、蒯越和陈琳都曾经力劝何进不要犹豫,先发制人。
袁绍是胸有阴谋,欲掌控何进而干预朝政,曹操则是真心除宦,以换取自身融入士族。唯有蒯越和陈琳,是希望能辅佐何进有所作为,功臣名就的同时,也好报答何进的赏识之恩德。
可何进在表现出犹豫不听劝后,蒯越立刻改变了态度,不再劝说对方,转而明哲保身起来。紧跟著,蒯越便从何进那求取了汝阳令后,就溜之大吉了。
可见,蒯越其实是有很灵活的忠诚原则的。
合则留,不合则去。
刘表既然不能以国士待我,那我自不必以国士报之了。
第二更!
谢谢关心老大爷身体的兄弟姐妹们,感谢你们的关心,让老大爷在病中都觉得轻松舒服了许多。
老大爷终于持住了!没有请假!滚去睡觉了,困的眼睛都睁不开了。还在等更新的兄弟姐妹们也注意身体哈。
第153章 伯符袭丹徒
袁术军那边愁云惨澹,一片唉声叹气。
徐州军这边却是欢天喜地,锣鼓喧天。
刘封亲自出城,在南门外迎接凯旋而归的将领和士卒们。
此战,不仅打破桥蕤部,狠狠揍了袁术的亲军本部,还让孙家军无功而返,可谓大获全胜。
“老师百发百中,发无虚弦,即便是重甲之士,也无法在老师的神射下幸免于难,当真是李广复生啊。”
刘封站在城门口,拉著太史慈的手不断的夸奖著,在城头上,他亲眼看见太史慈几次突前,一箭毙命对方的中级军官,给袁术军引起了很大的混乱。
随后,刘封又拉住了赵云的手:“子龙叔叔居中指挥,今日大破桥蕤,叔叔当为首功!”
对于徐盛,刘封也赞不绝口:“文向今日指挥若定,气定神闲,已隐隐有名将之风,日后必成大器。”
对于潘璋、周泰,刘封又是好一顿猛夸:“文圭、幼平,真乃是虎狼之士。万军从中,来取纵横,斩将夺旗,如探囊取物。古之恶来,也不过如此而已?”
诸将被刘封夸奖的很是高兴,也都纷纷表示谦逊。
只有刘封知道,自己可真没瞎吹,他今天在城墙上看的清清楚楚,下午这一仗赢是必定赢的,可能赢的这么轻松,这么摧枯拉朽,还真是因为这帮将领们太能打了。
赵云、太史慈、徐盛、潘璋、周泰。
对面就找不出一个能在这几个人手底下过几招的勇士,更别说这些人还一起上阵冲击了。
桥蕤最后如果敢带著中军营反击一波,反败为胜那是做梦,但说不定能激发士气,让己方能够坚持到孙策军来援,到那时候再退,无疑要好看上许多。何至于现在这般战死一千一百余人,全军折损近半的惨痛模样。
可桥蕤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