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71节

  “楚王殿下,”萧来时问了和虞世南差不多的问题:“今日为何没动手啊?”

  “萧师……本王今日……不是……”李宽接茬接到一半,发现自己好像被绕进去了,他当即哭笑不得地望着两位恩师道:“本王为啥要动手啊?本王又不当家做主的,这种事情轮得到本王来置喙?”

  “可是殿下,如今朝中的粮食,能拿来救援突厥的,可也就只有您当初筹来的那一批了。”萧神色很是认真:“老臣本来是想就此事向陛下提出反对的,可是您都没意见,老夫似乎也不好多说什么……”

  “唉,多大点事儿。”李宽闻言摆摆手:“我爹呢,胸襟宽广,能把突厥百姓当人看,说实话,这是好事儿。但是本王其实清楚,我爹他这么干,说白了就是想光明正大的削弱突厥的力量,颉利那个狗东西,可没我爹这么大度,况且此次突利可汗前来求援,难道他颉利会不知道?呵……指定是那狗东西自觉拉不下脸,但是你们想想,突利可汗从咱这得到好处,他颉利会不眼馋?嘿……”李宽说到这里,嘿嘿一笑:“本王保证,这次使节带着粮食回去,十有八九会被颉利抢去,别以为人家只是分一杯羹哦,突厥人可是实在人,突利这次十有八九是要给颉利做嫁衣的。”

  “楚王殿下……”萧看着侃侃而谈的李宽,有些欣慰道:“您能想到这一层,属实不易,可如此一来,大唐不更是白白便宜了颉利?”

  “可是突利会就这么给他的叔叔颉利欺负?”李宽反问道:“兔子急了还咬人呢!他突利未必还不如一只兔子?”

  “可是楚王殿下,”先前听得入迷的虞世南忽然发问道:“倘若颉利不曾向您预料的那般行事呢?”

  "不,颉利肯定会这么干。"李宽此时的神情很是认真:“毕竟这莽夫昏聩类我啊……”

  “……”萧和虞世南闻言对视一眼,楚王殿下这话真的很难评,也很难绷……

  半晌过后……

  “哈哈……殿下啊殿下……哈哈……”辛苦憋笑的两位老人终究是不端着了,开始感慨起某竖子为数不多的优点之一:“您还当真是有自知之明……”

  “那可不,”李宽对于恩师的评价,丝毫不以为忤,脸上一副怡然自得的模样,随后,他又正色道:“所以这粮,给了就给了吧,就当花钱买平安了。毕竟突厥人得不到粮食,就要抢,届时北方的战事一起,又不知道要死去多少百姓,况且,我爹又不是真的软弱,你们没听到他最后说的话吗假如突厥人收了粮食还恩将仇报,继续犯我大唐疆土,杀我大唐百姓,那么我们大唐可以光明正大的用任何手段报复回去,不管多残忍,不管多无情,他们突厥人都该老老实实受着!因为这就是他们食言而肥的报应!”

  李宽说到最后,脸色已经彻底阴沉下来:“届时别说我爹要还以颜色,就是本王,也要亲自披甲上阵若不能手刃这帮强盗,本王怎么好意思以楚王的身份在人前自居“蛮夷”?先前本王知道朝中百官都在看本王,以为本王会像殴打高句丽使节一样殴打突厥的使节,其实百官们都错了。

  本王之所以今日不动手,是因为本王知道将来突厥人一定会动手,到那时,才是真正结算这成百上千年来,中原和草原,两方祖祖辈辈积累的血海深仇的时候!

  对了,至于那高句丽,”李宽说到这,深深看了眼前一言不发的萧一眼,随后才道:“杨广当年三征高句丽,的确是暴政。但是他攻打高句丽的决策,却是对的,所以我们将来也是要打高句丽的,只是现在腾不出手来罢了。

  但腾不出手来,却要作出随时能干他们的架势,当日高句丽的使节在大朝会上放肆,摆明了一副不把大唐放在眼里的架势,说白了,这就是战争前的试探了,如果大唐跟他们想象的一样软弱,恐怕我们接下来要面对的不光是突厥人,还有高句丽人。”时至今日,李宽才说出了当日动手的真正的理由,但不管是萧还是虞世南,两人眼中除了一瞬间的震惊,接下来都是默认了楚王殿下这份独到的见解即便老谋深算如他们,也认可李宽的这通分析。

  “楚王殿下……”萧忍不住摇头苦笑道:“您这份谋略,当真是要让无数人看走眼啊……”

  “那重要吗?”李宽反问一句,随后不等萧回答,便继续道:”对高句丽,要凌之以威,否则这帮家伙迟早会蹦出来搞事。而对突厥人,暂时还是以宽仁的态度麻痹对方比较好。当然,不管是渊盖苏文,还是突利的使节,这两人回去以后的待遇本王估计都差不多:高建武要琉璃,颉利要粮食,所以突利和渊盖苏文这对难兄难弟,将要面对的是一样的处境:要么在屈辱中爆发,要么在屈辱中灭亡……如此说起来……嘿!他俩还得谢谢本王呢!”

第151章 战火

  虞世南和萧看着眼前的楚王殿下,这个时常让他们头痛但也时常让他们收到意外之喜的少年,两位老人心中的感情在这一刻实在是复杂无比。

  尤其是虞世南,老头至今都忘不了自己只是简单的教了三章《孙子兵法》,这竖子就照着课本把整个关陇集团世家全给玩了一遍,如今更是在言语之间,就展现出了其不俗的政治眼光和战略布局,可……

  这小子最近感到特别遗憾的一件事是宫中已经没有马蜂窝让他捅了……

  只要想到这点,虞世南就觉得,夸赞的话怎么都无法说出口。

  一旁的萧,其实也是这种感觉。

  “楚王殿下……”虞世南在沉默许久,突然一把扯起李宽的手臂,带着正准备出宫去侯云家中捅马蜂窝的弟子,开始向甘露殿的方向行去:“老夫觉得咱们学习的进度还是慢了,所以老夫想,争取半年之内,让您把“孙子兵法”给背的滚瓜烂熟……”

  “虞师,你放手!我背那玩意儿干嘛?再说了,今日大朝会结束,您和萧师不都得回各自的衙门处理政务嘛?按照惯例,本王今日可以算作休沐的呀!”

  “您的休沐实在是太多了!”虞世南不理会挣扎的弟子:“往后我和萧公轮流在大朝会的日子里给您上课。”

  “啊?! ”原本耐着性子不愿意跟虞师拗着来的楚王殿下,闻言顿时不乐意了,李宽脚下一用力,顿时立在了原地,原本拉着他走的虞世南也被迫停住了脚步。

  “楚王殿下,”虞世南扭头看着噘着嘴不服气的李宽,温言相劝道:“您不是说将来要披甲上阵的吗?若是不懂兵法,您至多只能做到万人敌,可是若是懂得兵法,像李靖将军那般,那就是十万人敌,百万人敌!您选择哪一种呢?况且,进学就跟种庄稼一个道理,只有辛苦付出了,才会有收获啊!”

  面对虞师如此不厌其烦的苦口相劝,我们的楚王殿下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过后,认真回道:“本王选择手底下有李靖这样的兵。”

  本王种什么庄稼?本王就要直接摘果子!

  很好,虞世南只觉呼吸一窒,眼前一黑,他这番良苦用心算是白瞎了:“您想有这种待遇,那就只有造反了!”

  “……”李宽不知道为啥,现在“造反”这词儿他都不用自己说了,身边的人总会替他将这词说出来。

  自己明明记得……以前自己一提造反,“虞师”就气得要拿书敲自己的脑袋,现在倒好,这都快成虞师的口头禅了。

  “学不学?”虞世南也懒得跟弟子废话,他瞪着李宽,随后轻轻摆头,示意弟子不远处就是太极殿。

  你要不学,就得挨陛下的揍。

  “学!”面对如此一言不合就打算让李二陛下锻炼身体的虞师,李宽觉得,自己还是暂时屈服比较好。

  毕竟算起来,老爹已经有些日子没揍自己了,谁知道那昏君会不会觉得这样平静的日子有些不得劲?

  于是,尽管李宽不情愿,但还是开始了更加艰苦的求学生涯。

  虞世南是个好老师,萧更是,两位一个教兵法,一个教……算了,萧讲的那些经史子集,礼乐春秋,李宽压根就听不进去,后来没办法,虞世南便将教书法这活儿给了萧,这才让老头儿不至于成天唉声叹气,怀疑人生。

  如今的萧,已经看得出自己的关门弟子,我们的楚王殿下,绝非朽木,可这货虽非朽木,但却也只比朽木强出那么一线有心加强楚王殿下道德建设的萧,时常担心李宽将来穷兵黩武,从而招致下场凄惨。

  甚至萧一度为此担忧到“深夜惊梦”。

  可……

  楚王殿下就是楚王殿下,他压根就没让萧的这份担忧持续太久。

  因为春去秋来,在贞观三年的这年的秋天,发生了一件大事。

  草原的突利可汗,决心向大唐投诚。

  至于原因?

  去年冬天大唐拨给突利可汗的粮食,甚至都没有抵达突利可汗的地界,就被颉利派人半道截胡,甚至这位压根就没啥道德的草原大可汗,不但劫走了侄子的粮食,还他娘的一边抹去嘴角的油水,一边斥责侄子投敌的行径极为恶劣,当为人不耻。

  于是……受了委屈的突利可汗,再次向大唐求援,而这一回,李二陛下再次力排众议,又调拨了一批粮食,甚至在李宽的好心建议下,还送上了一批防寒物资,然而结果却显而易见……

  总之,在艰难地熬过那个冬天后,突利可汗看着死去的大批族人尸体,心中对于颉利这个叔叔的恨意,几乎达到了滔天的地步。

  可纵然恨意滔天又如何呢?

  草原十八部,突利也不过只是其中稍微强大一点的部族首领而已,他要是对上最强大的颉利,几乎可以预见,届时势必将被颉利单方面吊打。

  于是,忍辱负重,几乎成了突利可汗唯一的选择。

  但真正扎心的地方却来了。

  又到一年秋,眼看着草原上的气候甚至比往年还要寒冷,那么这个冬天,也注定会比往年更加难熬。

  所以摆在突利面前的,只剩下了一个选项。

  既然我要来的粮食你颉利要抢去,我和我的部族的接下来的日子只能是举步维艰,那么你不仁,就休怪我不义!

  在杀死了颉利派来要求自己继续派人找大唐皇帝要粮食的使者后,贞观三年秋,突利可汗率全族投降大唐。

  战火也因此而起。

第152章 楚王殿下要亲自和亲

  颉利是先派人劫掠了大唐边境,之后才派使节来长安的。

  在大朝会上,当那个一身羊膻味的突厥使节咧着大牙花对李二道:“陛下,我奉颉利大可汗之令,前来向您求娶大唐公主,愿我们两家联姻之后,能够永结同好”时,整个朝堂顿时炸开了锅!

  侵略,对峙,和亲。这三样,几乎可以说是千百年以来,草原游牧民族和中原王朝循环往复的斗争三部曲:打得过就抢,势均力敌之后就开始袭扰,接着便是和亲。

  总而言之,就是非得占你家的便宜才罢休。

  “简直荒谬!”在口中狂飙三字经的楚王殿下被两个弟弟死死拉住之时,大唐头号喷子魏征率先站了出来,只见他冷冷注视着突厥使节,声音低沉:“大唐和突厥早就有过互不侵犯的条约,可是三年前,你们的颉利可汗已经打破了一次约定,那时我们的陛下为了大唐百姓的安宁,不但给你们大量的金银财宝,甚至重新与你们定下了渭水之盟,当日之誓,言犹在耳!可如今,你们却再次背信弃义,不光对大唐再起兵锋,甚至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竟然还妄想和亲?呵,他颉利可汗当真好大的脸面!”

  “别拦着我!我要宰了这狗日的!”此时拦着李宽的,可不光只有李泰李恪哥俩了,尉迟恭和程咬金两位军中猛将,一左一右将胳膊横在李宽胸前,不让他冲破束缚。

  “楚王殿下,还请冷静一二,”程咬金此刻脸上神情极为认真:“现在可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

  “我不管!和亲可以,让本王去!”暴怒的楚王殿下在此刻突然打开了思路,朝突厥使节高声道:“你家大汗的娘亲如今可还健在?身子骨可还硬朗?对了,她生的姿色如何?罢了罢了,为了突厥和大唐之间的和平,本王就不计较这些了,来吧,让本王以身饲狼,去当这个突厥的太上可汗!”

  轰!

  楚王殿下此话一出,那突厥使节顿时化作一座雕塑,而早就熟悉乐“楚蛮王”风格的文武大臣们,大家面面相觑间,神情颇有些复杂:你说这位爷说话流氓吧,确实流氓,毕竟这个“太上可汗”,是大家从未设想过的套路,但……此乃国事,楚王如此儿戏,恐怕……

  “你是……楚王?楚王殿下,你怎敢辱我家可汗?!”突厥使节显然也没想到,有人能打自家可汗母亲的主意。

  当然,朝中大臣们也没想到,楚王殿下的臭名声,都他娘的传到突厥了……

  言归正传。

  碍于李宽想当“太上可汗”这事儿。突厥使节现在也没法细说……所以他只能满脸怒火地转头朝李二陛下道:“陛下,三日,三日之后我将踏上归途,如果届时大唐不能给我家可汗一个满意的答复,那么来自草原的马蹄声迟早会在长安郊外响起,届时希望陛下不要后悔才好!”

  使节说完,朝李二躬身一礼,随后又狠狠瞪了李宽一眼,接着再将目光转向李二,意思是“楚王和亲”这事儿也没完,随后,他这才转身离去,这番不知礼的作派,说实话,比一年前高句丽的使节可恶劣多了。

  “他娘的!还敢威胁我爹?!”李宽现在是真的要气炸了,本来嘛,自己在过去的一年里已经做好了万全准备,靠着通过窦师纶的关系,大量运输到玉山别苑里的铁矿石,李宽打造了大量的强弩和弓箭、甚至为自己专门制作了几副复合弓,他本来就计划趁着不久之后大唐要对草原动武,自己便派遣手下暗影刺客助大军一臂之力,可现在,和亲?!

  和你娘个腿儿!

  大唐的公主,凭什么要去草原受罪?

  他娘的……更别提你们那套父死子继,兄终弟及的传统,在草原,女人如同牛羊一般被处置,没有半点人伦道理可讲,有鉴于此,乃公这个楚王殿下若还不站出来反对,那可当真就是懦夫了。

  “好了!你消停点!”龙椅之上,李二陛下看着今已年长一岁,个头窜高不少,但是脾气也在渐长的楚王殿下,只觉一阵头疼:“和亲一事,虽说事关天子家事,但更是国事,朕要诸位爱卿好好商议一番,承乾,把你弟弟带走!”

  随着李二的一声令下,太子李承乾站起身,先是朝父皇行了一礼,随后他来到李宽身边,朝满脸不服气的弟弟使了个眼神,兄弟俩之间的默契与信任,让李宽暂时按耐住了心中的怒火,兄弟二人在文武百官的注视下,并肩出了太极殿。

  “陛下,臣以为……”就在唐俭准备向李二建议,请求派遣自己出使突厥,说服对方改变主意时……

  殿外忽然传来“哗啦”一声巨响。

  此时,作为楚王的老师,却一直充当隐形人的虞世南和萧同时打了个哆嗦难兄难弟的对望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这臭小子在过去一年学的那些学问算是白瞎了。

  我们的楚王殿下,如今在成为“楚蛮王”的这条道路上,正一路横冲直撞,狼奔豕突,所向披靡,一往无前……

  “这小兔崽子!”李二陛下猛地一拍扶手,阴沉着脸:“云裳!那竖子又干了什么?! ”

  “陛……陛下……”守在殿外的云裳此时跌跌撞撞跑进了大殿,他整个人跪伏在地,瑟缩道:“殿下……殿下他一怒之下踹倒了摆放在殿外走廊上的落地三彩刻花花口瓶……”

  好嘛!

  这下殿中先前还一个个都觉得“一年过去,楚王殿下怎么这么拉了”的文武百官们,现在一下子就醒悟了过来:楚王还是那个楚王,这混不吝的性子从来就没变过。

  “这个混账……”李二陛下只觉得眼前发狠,两侧太阳穴鼓起发胀:“就没个消停时候……”

第153章 麻袋,又见麻袋!

  “宽弟,你莽撞了!”不提太极殿内快要被气晕过去的李二陛下,当李承乾带着惹祸的弟弟一溜儿小跑出了太极宫之后,当即便训斥起了莽撞的李宽。

  “大哥,你总得让我消消火吧?”李宽没好气地白了一眼李承乾,随即道:“我就真的不信了,那颉利如此得寸进尺,咱爹还真就一直忍着他?翻脸,是迟早的事,可我不希望爹他为了争取时间,将女儿给嫁过去。唉……”李宽说到这里,忽然叹了一口气,这个和亲公主的人选,只会在那几位稍稍年长的公主身上产生。

  当然,李宽不是没想过和亲的人选可能是李渊的女儿,自己的姑姑们,可是他转念一想,按照李二的性格,他是不会这么干的。

  原因很简单,如今的李二还不是不可一世的天可汗,如果他在这时让自己的妹妹去被动和亲,那不光代表着软弱,还有自私。

  除非将来某一天,李二成了天下皆知,四海仰望的天可汗,到那时,结亲之事由他做主,那便成了赐婚,性质和意义,就完全不一样了。

  “宽弟……”李承乾自然是知道李宽在心中担忧什么:“襄城阿姊和萧公的孙儿有婚约,南平阿姊和遂安,如今倒是还未有婚约,接着往下数……就是丽质了……”

  提起长乐,李承乾心中没来由的一阵压抑,虽然他知道父皇绝对不会嫁长乐,可是不知为何,正因为知道这一点,所以他的心情反而愈加沉重了难道因为南平阿姊和遂安乃是庶出,就要承受这些吗?

  “心里很不好受对吧?”李宽看着渐渐说不下去的大哥,语气有些生硬:“不好受就对了!咱们这些当兄弟光是想想都难受,你说南平阿姊和遂安阿姊嫁过去,又是怎样的命运?!”

  “可父皇也说了,此乃国事……”李承乾痛苦的闭上眼睛,双手紧握成拳,声音颤抖道:“大唐……需要时间……”

  “不,大唐不需要时间。”李宽闻言摇了摇头,继续道:“当初李靖在面对渊盖苏文时说的那句话我还记得,他说如今的大唐贞观二年和当初的隋末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隋末的李靖只是一个人微言轻的马邑郡丞,而贞观二年的李靖,则是大唐的兵部尚书。如今,我也想说,贞观三年的李宽,已经不是贞观二年的那个‘楚蛮王’了!”李宽说到这里,眼神看向自己的哥哥:“大哥你放心,我有办法。”

  “你个臭小子……你能有什么办法?”心情原本低沉的太子殿下压根就没拿弟弟这番话当回事,他权当对方如此豪言壮语不过是为了哄他开心而已。

  “这个你就不用管了,”李宽闻言不置可否的摆摆手:“事以密成,大哥你不要多问。”

  “呵……看来这一年里你当真还是长进不少,都知道事以密成了!”李承乾说完,伸手打掉了弟弟后背上的灰印:“都告诉你没事儿少去什么犄角旮旯找你心心念念的马蜂窝了,成天把自己弄成个脏兮兮的样子,这样下去怎生得了……”

  “嘿嘿……”面对哥哥的调侃,李宽笑着挠了挠头:“这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吗……”

首节上一节71/2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