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好贤王 第111节

  “宇文擎!干得不错!”楚王向来不吝啬对家臣部曲的夸赞,当然,仅限于新进门的那些。

  在经过这么一个小插曲后,众人接下来的路程倒是顺风顺水,在进行了一个月的长途跋涉后,终于是平安的回到了高昌城。

  而李靖在城头上见到楚王的队伍时,这位提心吊胆许久的大将军,差点老泪纵横。

  真的,要不是窦师纶隔三差五的就给老夫传信告知楚王殿下一切安好,老夫都要率领大军西进了!

  “辛苦诸位在此苦苦守候!”在抵达高昌后,楚王殿下头一回在会见诸位将军时,显得格外有礼貌,而且这声“辛苦诸位”,也是蕴含了真情实感。

  但谁知姑丈柴绍在听完他说这话后,当即苦笑一声:“不辛苦,命苦!”

  你个小王八蛋再不回来,别说李靖遭不住,你姑丈我也遭不住了!

  “咋了这是?”李宽见姑父都开始抱怨了,当即疑惑道:“姑丈,你怎的还闹起情绪了……”

  “呵……”柴绍冷哼一声:“你小子怕是不知道吧,如今吐蕃联合吐谷浑,薛延陀、还有回纥、铁勒诸部,打算调停陷入纷争的西突厥,然后一起对你……”

  “什么?!”李宽闻言顿时大惊失色。

  “现在知道怕了?”被打断话茬的柴绍板起了脸。

  “本王的诏书还没发出去呢!”李宽对此事颇为感到惋惜。

  而窦师纶则是不动声色的看了张公瑾一眼,感叹对方竟能侥幸逃过一劫。

  薛万彻此刻正和他身边的姜盛小声讨论着宇文擎到底能不能打。

  阿史那思摩、阿史那社尔、阿史那贺鲁三人则是和执失思力、契何力互相对望,直到契何力和执失思力的脸色渐渐阴沉下来,阿史那三兄弟才认命一般抿嘴垂首。

  罢了罢了……再改换门庭,人家也不会要咱了,跟着楚王一条道走到黑就是了。

  李道宗和姜去,这二位作为场中定海神针一般的人物,眼下谁都没说话,他们只是将探寻的目光看向楚王,不知道这对方口中的诏书是几个意思。

  “楚王殿下准备写诏书,将自己准备去金山祭天的事情昭告天下。”李绩黑着脸,为当时没在场的众人解惑道。

  “殿下这个主意好!”薛万彻作为楚王的专业捧哏,任何时候都不忘第一个表示支持和夸赞。

  “可他们是怎么知道本王要去金山祭天的?”在惋惜了一阵没能“奉天承运,楚王诏曰”的楚王,闻言挠了挠头,有些不解地问道。

  “您留下一万多人在金山山麓挖陷马坑,草原诸部派出的探子又不瞎……再结合你掳走莫贺咄可汗的消息,人家还猜不出来?”李靖作为行军总管,当真是心累:“更何况……臣听闻您还抢了吐蕃首领,松赞干布的未婚妻……”

  这下算是把人全给得罪光了……

  “啥?!”李宽闻言顿时站起身来,他先是诧异地惊呼一声,随后联想到当初遇见的杨绾绾,最后,他将目光望向李绩,而后者,也恰好将目光投向自己。

  “殿下……”李绩忽然咽了一口唾沫:“合着咱们遇到的那伙儿吐蕃骑兵,不是巧合,而是人家一开始就是冲着您来的啊……”

第258章 本王向来是拨乱反正的那一个

  “哼,这帮乌合之众……”李绩的话,显然不能让楚王殿下有什么危机感,现在的楚王殿下,觉得自己眼下强得可怕:“说起来,本王自打进入西域以来,连一次像样的大战都没打过,想想还挺遗憾的,可如今咱们又得先去金山祭天,玩不了什么回马枪……”

  楚王殿下说到这里,突然将眼神转向张公瑾:“公瑾呐……”

  得……一旁的窦师纶见状顿时叹了口气公瑾道友还是得死……

  “殿下?”张公瑾不明白为何此时自己竟然成了楚王殿下第一个使唤的对象。

  “你能替本王拟一封诏书吗?”楚王殿下笑容和善。

  “……”张公瑾的脸色却在此刻黑了下来:“殿下……”您要不要听听自己在说什么?

  “你别这样看着本王啊!本王也很无奈啊!”面对张公瑾审视的目光,楚王殿下一本正经的解释道:“如今整个西北的异族都要冲着本王来了,在这种时候,本王自然不能怂啊?都说兵怂怂一个,将怂怂一窝……”

  “我的楚王殿下……”张公瑾觉得不能再让楚王继续忽悠下去了:“您要是出了这个风头,陛下的脸面可就丢完了……”

  “那你就替本王写一封《告各国书》!”考虑到自己日后还得回长安的楚王殿下,总算是收回了成命,但是又没完全收回:“你告诉他们,但凡想跟本王过不去的,尽管来金山,本王接着就是!

  既然他们已经猜出了本王的意图,本王更要将此事摆到明面上来,不光如此,本王还打算一切照旧!本王就是要去金山祭天,就是在突厥祖地摆上祭台,让他们不可一世的大汗跪在在祭台前,为自己犯下的罪过进行忏悔!

  本王要以此举昭告天地鬼神:凡胆敢进犯我大唐边疆,杀害我大唐百姓者,自有我大唐将士西出阳关,兵行塞上,纵然饮冰卧雪,依旧难凉热血,纵然马革裹尸,死亦不改其志!

  对于向我们唐人施之以刀兵的敌人,我们唐人只会以同样的方式来回敬,他们所欠下的血债,我们唐人只会让他们流出更多的血来偿还!”李宽说到这里,缓缓站起身,所有人此刻已然是在一片震惊过后,开始变得神情肃穆,随后,李宽的目光扫视众人,继续缓缓开口道:“让一个王朝彻底站起来的方式很简单,那就是打败曾经欺凌过它的敌人,现在我们做到了,将来,我们会做的更多!”李宽说到最后,一股豪情自他心底油然而生:“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可蝇营狗苟于人前,成天荒唐度日?”

  他这句话,无疑是一下子让所有人再次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除了阿史那思摩这些暂时还不知道楚王文化水平的异族大将们成功的被楚王给唬住了,剩下的例如李靖、李绩、李道宗等人,则是开始怀疑楚王最近是不是偷偷用功读书了,毕竟这番话多多少少也是需要点功底的。

  而楚王眼下的表现,则是属于超常发挥了。

  “殿下说的是!”袁天罡作为楚王曾经的新晋家臣,如今已经渐渐有了某种危机感,所以眼下这个捧哏的活儿,他说什么都不打算让出去:“大丈夫,就该……就该……”

  “你他娘的词都没想好,就来抢本王的词?!”本来还有一句豪言憋在心底正准备脱口而出的楚王殿下,被袁天罡这个显眼包这么一闹,这堂上激昂振奋的气氛瞬间就被整没了。

  “哈哈哈……”薛万彻看着吃瘪的袁天罡,忍不住发出一阵大笑。

  说实话,楚王殿下的话并非没有打动他老薛,可是像是他们这种在沙场上见惯了生死的人,热血都是深藏在骨子里的,不大可能因为一番慷慨陈词就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的血性,都是藏在骨子里的,不需要刻意的被激发,只需要站在战场之上,望着迎面而来的敌人,那股从心底油然而生的战意,会让他们“先是无天于上,无地于下”,继而再“无敌于前,无主于后",最后更是“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如此,方为真正伟丈夫也!(注1)

  “殿下,您可得想好了,咱们这次去金山,十有八九是有去无回啊……”李靖不怕死,也觉得自己会死得不明不白,可楚王要玩命,他拦不住却也得让对方明白事情的严重性:“你之前在东突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大的战果,盖因您在草原上将游骑的打法精髓发挥到了极致,可我们此去金山祭天,那就是自己画地为牢,而这次包围上来的,可不只是几万人那么简单啊……”

  “我知道。”李宽面对李靖的告诫,神色平静。

  “吐谷浑、西突厥、铁勒诸部、薛延陀、吐火罗、吐蕃、还有西域那些小国,这林林总总加起来,不下几十万的军队,届时与我们在金山脚下相遇……”接过话茬的李道宗说到这里,深深地看了李宽一眼:“殿下,如今我们若是班师回朝,玉门关就在我们身后,侯君集虽然不敢擅自离关跟随我们去金山,但是让他前来接应,却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堂叔,我做事,一向有始有终。”李宽只是轻描淡写的一句话,就将李道宗接下来要说的话全部堵在了嗓子眼里。

  “唉……”李道宗叹了一口气:“老夫这就写一封家信,他娘的……怎么如今一把年纪了,还得陪着你这个小辈去玩命……”

  “那堂叔要不你跟着护送家眷的队伍回去?”楚王殿下难得有了点儿良心。

  “滚你的蛋!”李道宗闻言把一双虎目瞪的溜圆:“老夫好歹也算你的长辈,在这样的关口怎可退缩?!

  哦,你和诸位将军在战场上搏命厮杀,你让老夫灰溜溜地撤回关里去?老夫有脸回长安么?别说回长安了,老夫都没脸去见身为同僚的侯君集!唉!景恒、景仁这俩孩子,从前是堂叔不准他们跟着你瞎胡闹,如今堂叔还真有点后悔,臭小子,要是这次你能活着回去,记得再溜出宫跟你的狐朋狗友们鬼混的时候,记得你的两个堂哥给一并叫上!”

  “本王什么时候鬼混了?”向来洁身自好的楚王殿下那是决不允许任何人朝自己泼脏水的,亲堂叔也不行:“明明就是李怀仁跟程处默带头使坏,本王向来都是拨乱反正的那一个!”

  “呵……”一旁的李绩闻言不禁笑出了声:“好一个拨乱反正……”

  你们这群小兔崽子里,除了天生性子憨厚的尉迟宝林,还有一个好人?

第259章 不太开心的李道宗

  无视了没事就爱揭自己短的李绩,楚王殿下将目光看向了自己的家臣契何力:“契何力,如今本王要做什么,你也知道了,本王想知道,你是如何想的。”

  “楚王殿下……”契何力深吸一口气,想到这些年里自己备受诸部欺凌的那些灰暗的日子,他并没有多少犹豫:“臣愿为殿下效死!”

  “那么你呢,执失思力?”李宽将目光转向他身边的执失思力。

  “楚王殿下,臣与契何力不同……”执失思力的回答很是小心翼翼:“但臣从来都不是意志不坚定之人,当初臣选择投效大唐,就没再想过他日反叛再者说,臣对旧主早已经仁至义尽,如今若再求问心无愧,那么也该是为您一心尽忠才是!”

  “你他娘的……”李宽被执失思力这说话的艺术给逗乐了:“你跟我那远在长安的好兄弟李怀仁,在口才这方面,多多少少会有点一时难分伯仲了……”

  执失思力闻言愣了愣,随后反应过来这并非恶言,于是他也只是微笑沉默以对。

  “那么……”李宽正准备说辛苦诸位整顿军务,我等不日向金山进军时,有人坐不住了。

  “殿下,那我们呢……”阿史那社尔跟楚王没啥私人恩怨,所以他见楚王主动略过自己仨兄弟,自然而然地,他的心中生出一阵不安。

  而眼下阿史那仨兄弟也是各有各的心理台词。

  这狗东西不是要把我们仨给灭口吧……

  好歹也是花钱买来的……

  你咋连问都不问呢……

  “你们?”李宽闻言先是一愣,随后才反应过来,他有些不耐烦道:“不是给了你们一人五百甲士,回头给本王充当亲卫队吗?怎的?嫌弃官职小?那本王现在命人送你们回长安,让你们找我爹讨个大官儿?”

  “……”阿史那社尔没想到,楚王殿下竟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他有些难以置信道:“楚王殿下……不回收我等的兵权?甚至还要让我等充当亲卫?”

  “那不然呢?”李宽的回应理直气壮:“你也不看看这堂上的大将军们都是什么成色?特别是我两位李伯伯,给他们百万大军都能指挥的如挥臂使,你行啊?老老实实的当个小统领安心听命就是,放心,等回了长安,本王一定不会亏待你们!”

  楚王不愧是懂得怎么团结队伍的裱糊匠,他这话一说出口,明堂之上,李靖李绩对视一眼,随后各自坦然一笑,双方一边感叹楚王原来会说人话,一边惊讶于平日里小心眼的楚王竟然还知道在大敌当前之时,‘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道理。

  当然,这堂上还有一位李大将军却不怎么开心。

  那就是楚王的便宜堂叔李道宗。

  “这竖子啊……”李道宗叹了口气,对身边的柴绍道:“老夫不是对他表示支持了吗,为何还要落老夫的面子……”

  “应该是误伤。”柴绍淡淡回道,他现在头疼的是怎么保证这小王八蛋的安全宽儿若真出了事,那么自己这个当姑父的肯定是会陪着一道下去的,可等他们姑侄俩见到秀宁和岳母……

  柴绍的生母在他年幼时便已经去世,所以他这辈子,最害怕的两个女人就是妻子平阳昭公主和岳母太穆皇后,所以他说什么都不能让最得这两位宠爱的李宽有任何闪失。

  眼下他的压力很大,因而压根就顾不上安慰李道宗。

  而李道宗,也再一次体会到“真相”一词,是何等锋利的快刀。

  “……”姓柴的,老夫下次再主动找你说话……老夫就是楚王变的!

  而李宽这边,此刻已经开始和张公瑾基本敲定了关于《大唐楚王告各国书》的相关内容。

  至于为何非得加上“大唐楚王”这个前缀,还是张公瑾特别要求的。

  “张公瑾,本王没想到,你竟然对本王也是忠心一片啊!”楚王殿下如今觉得自己越来越有“龙凤之姿”了。

  “呵……呵……”被楚王夸赞的张公瑾,此刻的表情有些不太自然:“那什么……楚王殿下啊,您若没有其他事情的话,臣这就下去准备了……”

  “去吧去吧!”楚王殿下呵呵一笑,随后道:“记得盖章的时候来找我,本王的章子大!”

  “嗯……”张公瑾脸上的表情一脸悲痛,他没想到,传国玉玺如今还真成“楚王的章子”了……

  “张公这么干,是怕事情闹大以后,回头殿下算起账来,方便冤有头,债有主……”看穿一切的姜去对身边的窦师纶低声道:“这张公瑾,可不是啥好人啊……”

  “好人能在楚王手底下混饭吃吗?”窦师纶并没有觉得对方这么干有什么缺德的,毕竟先缺德的是咱楚王啊……

  “也对。”宇文擎作为新回归,但是老资格的楚王家臣,似笑非笑地看着将这份苦差事甩给张公瑾的窦师纶:“窦公言之有理!”

  “……”窦师纶看着眼前这个身形高大如铁塔一般的西北汉子,总觉得对方是在阴阳怪气自己,可当他望着眼前这样张憨厚的笑脸时,又不知道该如何发作……

  唉……

  看着坐在主位上拿出传国玉玺把玩,还不时对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的印文哈气的楚王殿下,以及在他下首以袁天罡为首,正在和阿史那仨兄弟拍肩搭臂,低声谈笑的年轻家臣们,以及闭目沉思,不言不语的李靖、李绩、柴绍等人……、

  最后,将一切尽收眼底的窦师纶联想到即将到来的大战,不知怎的,他总觉得一个大大的“危”字悬在了众人头顶。

  此次楚王出山,纵横西北最后一战,恐怕是凶多吉少啊……

第260章 风云乍起

  刘炳觉得自己可能要倒霉了。

  自打他被楚王安排留守金山以来,他就发现和一直一同被发配的贺茗山看自己的眼神一直就不怀好意。

  而当刘炳发现自己彻底失去楚王殿下的音讯之后,他才意识到,麻烦大了。

  自己似乎犯了一个很大的错误如今楚王身边,似乎……好像……压根就没有陛下的眼线了啊……

  尽管如此,后知后觉的刘炳还是尽到了自己身为天子耳目的职责:他在金山带着颉利可汗挖坑的间隙,写了一封密奏送往长安,上面详细的阐述了楚王殿下在大败东突厥后,为何要跑去西域“奉天靖难”楚王要在金山祭天的计划,终于是瞒不住了。

  而这封密奏抵达长安的那天,恰好是李宽功成身退,携家臣部曲,押着莫贺咄可汗回到高昌城的这一天。

  所以当楚王和大家开最后的战前动员会议的时候,长安,太极殿上,李二陛下看着信上那触目惊心的“金山祭天”四个大字,饶是这位早就身经百战,可还是骇出了一身冷汗。

  “这个小兔崽子……这个小兔崽子……你这是要扫空西北一域是吧?”李二陛下原本该为儿子有这种的雄心壮志而感到自豪的,可是身为帝王的他明白,李宽一旦这么做了,无疑会一下子得罪了西北之地所有的君王。

  如果说东突厥的覆灭让西突厥、吐谷浑、吐火罗、以及新崛起的吐蕃,这些国家在惊闻噩耗后生出了“兔死狐悲”之感 ,那么大唐楚王携东西突厥的可汗,去金山祭天的行为,则是让他们切实感到了什么是“唇亡齿寒”。

  不能再这样继续下去了,这是西北所有国家的高层,在得知这一消息后,于短时间内达成的共同认知。

首节上一节111/21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