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耻行为也彻底激怒了城内守军,对那个红袍妖孽他们拦不住,但对这些士气低落残兵他们倒是可以打。
于是两相疯狂厮杀,一时间他们这自相残杀造成的伤亡竟比苏曜一路横冲直撞杀得还要多。
“那个该死的叛徒,他居然敢出卖我们?!”
郡守府门前的大道上,拄着拐杖被亲兵搀扶着的呼延鸣痛骂弟弟的卑劣无耻,
看着那城中苏字汉旗自东方快速逼近,呼延鸣哪怕再愚钝也知道发生了什么。
“大王子不行了,快撤吧,晚了就来不及了!”
在战场上,破城而入,对防守一方的士气打击非常之大。
尤其是东方古典时代,其城市布局与木制建筑的构造使得巷战对守军来说是非常不利的选择。
所以城池攻防都是对城墙和城门的争夺,一旦城门告破,敌军大举入城,那么大势已去。
除了自知必死的壮烈拼搏外,绝大多数守将的选择都会是弃城或者投降。
“撤,快去东门!”
虽然瘸了一条腿,但呼延鸣跑起来倒是一点不慢,他坐进马车,呲溜一下被颠着狂跑,可惜.
“不好了!东门外有千余汉骑列阵。”
“什么?!去北门!”
二三十骑亲兵又护着他的马车一颠一颠的往北跑,结果.
“不好了!北门外也有千余汉骑列阵。”
“什么,去.”
呼延鸣话说一半,呆愣当场。
只见道旁白马银盔红袍的苏曜冷冷的望着他。
“小样,还坐马车,挺能享受啊。”
“我,我投.”
话没说完,便见苏曜长矛脱手而出,呼啸而来!
紧接着他的脸上便被一股巨力洞穿,整个人飞了起来,被砸出了马车!
在死前的那一刹那,呼延鸣终于深刻的悔悟了,当初就不该顾及什么面子,投降就该投个干脆啊!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吃,已经完成了合围,等待这些叛逆命运的将是血腥残酷的镇压。
苏曜带着他这几百骑疯狂犁地,从城东杀到城西,从城南杀到城北,凡是跪了慢的通通都被割了脑袋。
一战过后城内近六千胡人竟死伤过半。
南匈奴左贤王部的威胁就此彻底解除。
第119章 代价
“从现在起,你就是南匈奴左贤王了。”
“谢都督再造之恩,骏铭感五内,感激涕零啊!”
战后,呼延骏单膝跪地,对自己的选择无比庆幸。
看看那些顽抗者横尸道旁的凄惨样子吧。
只差一点,他怕是最后也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现在,因为自己投的果断。
不但保住了小命,更甚至直接被提拔为他一直求而不得的左贤王大位。
当然了,虽然现在这只是这位都督的口头任命,但经过这一天之后,呼延骏已经很清楚,这支大军是谁在当家。
瞧那个蠢货于夫罗一副傻呵呵合不拢嘴的样子,不就是早早的抱了个好大腿么?
居然从一个被举族唾弃,家都不能回的流浪狗,一步步飞快似地奔着王庭的大位冲上去了。
真是令人羡慕嫉妒恨啊。
于是,呼延骏这个新鲜出炉的左贤王,立刻也忙不迭的表忠心:
“都督奉天讨逆,诛贼戡乱,我呼延部岂可落于人后。
故骏在此愿献一千精骑为都督前驱”
真是滚雪球式的进展速度。
自打出雁门关,大败休屠王先锋,拿到了于夫罗的三千骑后,苏曜这一路是风卷残云,平推过来,部下是越打越多。
敌众不是一触即溃,就是望风而降,如今这一波打完,整个左贤王呼延部也完全表示臣服。
地图上又一堆红名被消灭,大红的敌对区域一个个变成绿色。
不过对于左贤王呼延部,苏曜的处理却超乎很多人的预料。
尤其是那些刚刚归附,看他一路狂杀的胡人新部们。
他们还以为苏曜会再一次大开杀戒,血流成河。
甚至他们都盘算好了,等到呼延部被驱逐,他们能得到大量的草场和土地,这可比那点饷银什么的有利多了。
但是,却没想到,苏曜最后却高高拿起,轻轻放下了?
倒也不是,只不过对于他们可以说是大字不识的头人们,从未见过如此详细的处置。
这也包括刚刚成为左贤王的呼延骏。
在他看来,过去大汉对于叛乱的处理,哪怕是严厉镇压,那也没有这么复杂过,最多就是杀个头人,立个新人了事。
甚至表现好的话,服个软认个错,这事儿也就过了,回来这片儿地还是自己说的算。
原因嘛,也很简单,大汉需要南匈奴以为屏藩,守御这片土地。
在并州西北的地盘上,汉人的生活方式并不适合,他们只能在少量地区保持一个存在。
并不能真正的统治这片戈壁,高原和牧场。
但是如今,看着眼前那份详细的居然有好几摞的受降书文牍,呼延骏感觉心头狂跳,第一次对这个无条件投降的意义有了深刻了解。
这受降书一签,若是真正落实下去,他这左贤王的地位怕是名存实亡,想坐稳,更是只能仰人鼻息。
首先,对于那些放还被捕汉民百姓,退出占领城市和农耕区域,并且交出乱战中死掉的老左贤王与大王子的人头,以及其被俘家眷等他都没意见。
甚至包括那些上缴所有库存缴获,还有赔偿的大量牛羊财物等,他也咬牙认了。
毕竟这些都是这位都督最初提到的条件。
但是下面一条,就要了他的命了。
什么叫参与叛乱的百帐以上贵族全部抓捕收监?
可以说除了朔方留守的部分人和这次随他举旗反正的部下外,这是要把他们这的这些中高级贵族头人全部一网打尽了啊。
这也太狠了吧。
让他还如何服众,如何管理?
但是这还不算完。
更渗人的是,这位都督不知从哪搞了一张惊掉他下巴的详细地图。
将其呼延部在九原郡内的领地重新规划了牧场区域,不但不得跨越游牧,每块区域的头人还是由苏都督从这次归降者中表现优异之人直接提拔,是为旗长。
虽然他还有名义上的统管权,但这位苏都督却通过设旗,以及定期会盟,赋予旗长发言权的方式大大瓦解了他左贤王的控制。
一个不能说一不二的左贤王,还如何统领部众?难道每次遇到难决的事情,都要去找他苏都督协商吗?
苦涩但他没有拒绝的权利。
没错,这正是苏曜从后世的满清的盟旗制度中抄出来的。
作为后世在教科书中被称为封建专制制度巅峰的满清,不得不说其在管理游牧问题上确实有其独到之处。
虽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细节,但是框架苏曜先尝试着给铺上了。
有战略大地图的辅助,画图分地这件事完成的比想象中简单很多。
这是苏曜又一次成功的探索尝试,在以往的游戏进程中,这样制度性变革,应当是在内政界面,通过声望,经验和积累的文化点数一步步解锁高级行政制度才可正式颁行。
但现在随着苏曜的不断探索,对于这个熟悉又陌生的世界,他再一次体验到了自由度的突破。
但是遗憾的是,这样的行为脱离了系统的辅助,他就只能全靠自己的记忆和知识一点点探索了。
不过说来,苏曜其实本也压根就没想过管理问题。
在他最初的构想中,这波匈奴直接一波杀崩就完了。
但是在他进入云中郡,击败呼延骏,获得一众杂胡小弟的效忠后,苏曜突然发现了个问题。
在他的真三系统中,本来只包括华夏区域的大地图,突然在北边出现了一大片藏于战争阴影后的未探索区域的轮廓。
鲜卑人!
没想到原来草原地图势力还真的加入了,他们已经不是一个只会刷事件兵的背景板了。
这让苏曜有些措手不及。
众所周知,金角银边草肚皮,他的并州本来是位于地图边缘,解决了匈奴后,他就不需要担心后方。
但鲜卑势力的存在,让他不得不考虑,他如果真的把这些匈奴人的势力清空,那些鲜卑人怕是不会放过了这个真空的区域。
费了老鼻子劲,却为新敌人腾笼换鸟,这种蠢事苏曜当然不会干,于是把匈奴打服,让这些附庸继续守在这里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这也正是大汉收留匈奴人最初的目的。
这里的汉人移民还是太少了。
汉胡之分,在这里其实并不能代表什么民族和血统,更多的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后汉初期,在这里安置的移民们随着生活方式的变迁,两三代人后,投身草原的汉民全变为了游牧的胡人。
这在苏曜的系统界面上表现出的就是匈奴在本地文化上有强大的吸引力。不但难以进行文化同化,甚至会被逆向整合。
也许未来可以考虑其他方式来改变,但是现在,苏曜还是需要这些听话的匈奴人,替他守好北部边境。
“奇怪了,在朔方那边是还有什么敌对势力吗?”
结束了内政和战略阶段的苏曜,在将目光转向黄河南岸前,地图上朔方郡西北部区域,那大片绿色中的一坨红格外的刺眼。
“朔方?都督莫非指的是左谷蠡王?”
第120章 快递到家
左谷蠡王丘林氏,是南匈奴四大贵族之一,地位仅次于左右贤王。
而丘林氏也正是在黄河北岸朔方郡游牧的南匈奴左部的部族,其世代与单于和呼延氏联姻,一向是左贤王忠实的盟友。
也因此在接待了呼延部来使,请求他火速支援解围的消息后,他们立刻就提起数千大军上路……
没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