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骑督,不可啊!”
“您若死了,我们这些人可怎么办啊?”
李雷闻言,动作一顿,贾诩趁机说道:
“李骑督,你也是个忠义之人,但如今大势已去,再战无益。”
“你自己一死是痛快了,可这些跟随你的将士们又当如何?”
“他们也有家人,也有牵挂,难道你要让他们都学你这般陪着一起送死吗?”
“依某看,这不是担当,而是逃避!”
李雷闻言,身体微微一震,他缓缓放下手臂,目光复杂地扫过身边那些疲惫不堪、眼神迷茫的士兵们。
他们曾经都是勇猛无畏的战士,如今却因为跟着自己的这场败仗,陷入了绝境。
想到这里,李雷缓缓地放下了手中的刀,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贾文和,我承认你说得没错,我一死了之确实自私。”
“但是,中郎将一生忠义,待我不薄,对我寄予厚望。”
“如今,我没有完成任务就罢了,还要投降敌人,作这不忠不义的小人.”
“呵呵,李某确实也没有那么灵活的底线,我做不到!”
“李骑督此言差矣。”
贾诩微微一笑,仿佛早已料到李雷会这么说,从容不迫地讲道:
“董卓祸乱朝纲,人人得而诛之。”
“冠军侯高举大旗,乃是顺天应命,匡扶社稷。”
“你今日若能以礼来降,那非但不是不忠不义,而是大忠大义,弃暗投明,顺应天命之举!”
“个人的小忠小义,与天下的大忠大义之间该作何取舍,李骑督难道不明白吗?”
“还是说,你觉得自己这些人能比徐中郎和牛中郎他们更强,可以对抗冠军侯讨伐?”
李雷闻言闭上了眼睛。
老实说,对于董卓如何如何的,天下如何如何的,作为一个早就被朝廷抛起的西凉土著,他根本就不在乎。
讲道理,投降苏曜这种事情,若是在今夜之前,他都不会有什么犹豫。
毕竟,他甚至之前就亲自向徐荣本人提过这个建议。
而真正让李雷犹豫不决的,也正是徐荣今夜展现出来的光辉。
明明是一个辽东人,却能够如此恪守忠义,为他们凉州人赴难。
有这样的领导,他又怎么有脸苟且偷生呢?
不过,不得不说这个贾文和确实有点东西,他竟好似看穿人心似地,给了他一个如此大义凛然的理由。
没错,他才不信贾诩自己就信了这什么大义天命云云,会愿意为了这大忠大义的这后汉小朝廷赴死。
毕竟,姑臧贾氏,那也是武威豪门,出过两千石的大家族。
而凉州人在朝廷的公卿眼中是什么样子,他们可太明白了。
如此说法,不过是给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给了他一个可以心安理得的台阶。
一念及此,李雷嘴角勾起一抹苦涩的笑意:
“贾文和,你说得没错。”
“这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李某我不该让个人小节和情感来误了兄弟们的性命。”
“若我的投降,能为天下苍生带来一丝和平的希望,能让那冠军侯放下对我等凉州儿郎的屠刀,那么这个背主小人的骂名,李某我便一肩承担了罢。”
李雷的这番话,让在场的西凉铁骑们无不为之动容,纷纷长出口气。
显而易见的,这位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骑督此刻正背负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道德的挣扎。
但即便如此,为了他们这些麾下将士们的性命,为了天下苍生,他还是选择了放下个人的荣辱和恩怨,选择了归降。
“李骑督高义!”
贾诩连忙趁热打铁,随即对其身后的西凉将士们高声喊道:
“诸位将士,李骑督已经做出了表率,尔等可愿随他一同归降冠军侯,共图大业?”
“我等愿降!”
“贾文和,你可以啊!”
“干得好,干得好啊!”
“靠着这三寸不烂之舌,就给我说来了将近两千西凉铁骑,真乃是吾之张良也!”
“你说,我该怎么赏你好呀!”
这喜出望外,满面笑容,对贾诩赞不绝口之人当然正是冠军侯苏曜。
当他急匆匆的带着赵云和关羽等人杀回阵前时,让他没想到的是,这边的战斗竟然已经结束了。
苏曜策马至贾诩与李雷面前,目光扫过李雷麾下整齐列队的西凉铁骑,实在是满意极了。
这一战,不但是大获全胜,而且收获也是极为喜人。
山上的一千余凉州兵自不必多说,这两千西凉铁骑,苏曜一开始其实是没想到能一并收编的。
毕竟,这些人有马能跑,除非像现在这样,主将整编投降,不然乱战之后,他们撒丫子狂癫跑的天女散花,那根本抓不到几个人。
结果,没想到这贾诩竟然替他做到了。
动动嘴皮子,就把这两千铁骑说到了他的碗里来。
这实在是太爽了。
这人真是没白招啊。
“苏君侯言重了。”
贾诩听到那吾之张良的说法时,眼中光芒闪了一下,他很快定住心神,平静的抱拳回礼说:
“若非君侯神威盖世,斩将夺旗,末将纵使智计百出怕也无法说动李骑督弃暗投明啊。”
看贾诩谦虚,苏曜当即翻身下马,一把按住了贾诩的肩膀,猛赞道:
“咱不整那些虚头巴脑的。”
“今日之功,当记首功!”
“待得来日迎回圣驾,我便要向朝廷表你之功,加官进爵,升为军师中郎将!”
“军,军师中郎将?!”贾诩惊呼。
第614章 大加封赏,苏曜千金买马骨
“军师,中郎将?”
贾诩听着这个官职是一脸懵逼和惊讶。
军师他是知道的。
那是三公和开府将军们的幕府属官,参谋军事,乃是高级幕僚。
中郎将他也知道。
那是朝廷高级武官,除了派驻地方的使匈奴中郎将外,就是朝廷中央的左、右中郎将和五官、虎贲、羽林中郎将这五大中郎将。
即便是董卓,他掌权后提了几个如牛辅和徐荣等四位中郎将,但他们也都是没有名号的。
而军师中郎将,竟然是一个独立于朝廷编制的有名的中郎将。
这显然是冠军侯单独为他创立改设的!
这个举动让贾诩一时间不知该震撼于这位冠军侯比董卓都大胆的突破,还是该感动其对自己的用心。
不过嘛,只能说两人的想法恐怕是产生了一点点些许的偏差。
军师中郎将,乃是真三世界中的中高级官职之一,专为高智力和政治的角色使用。
而它的原型则取材自刘备为诸葛亮和庞统单独设立的官职,在现在这个时间点上根本就不存在。
不过嘛,苏曜也不是胡乱提拔,毕竟贾诩现在的官职已经是个两千石的校尉了,投诚过来还又立新功,没道理封赏把人官往低处抹的。
于是乎,苏曜一拉表,往上一级,适合谋士型官员的就只有这个军师中郎将了。
而看到贾诩这莫名其妙的反应,苏曜是眨了眨眼睛:
“文和莫非是觉得这官小了?”
“不不不,君侯误会了。”
贾诩连忙摆手,解释说:
“末将只是因这军师中郎将一职闻所未闻,故而有些惊愕。”
“闻所未闻?”
苏曜笑了一声,简单的给贾诩分配了一下这军师中郎将的职责。
在这里,苏曜对于军师中郎将这一职位又与刘备当初设立时托付给诸葛亮总掌军政事务的大权有所不同。
不过还是给予了其军政两方面的职能。
在军事上,首当其冲的自然是这些归降的凉州兵将都划给他来督战统属。
然后更重要的是,对于军政大事,贾诩未来也可如正经军师一般,入幕参赞,列席会议等。
总的来说,这虽然是军师中郎将,但实际上比历史上的又是个丐版,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权依然牢牢掌握在苏曜手上,不容跳过。
但是,即便是只是这样的职能,贾诩听了以后也是瞪大了眼睛,马上明白了这个职位的意义。
别看这只是个入幕参赞,列席会议的权利。
但是,就像皇帝的尚书房逐渐的架空、压制了三公的职权一般,能够第一时间的接触军政大事,并且左右其决策,这才是真正的权利。
这军师中郎将,与他最初想象的虚职完全不同,而是一个实打实的重要职位。
冠军侯这是让他一步进入了自己的核心班底了呀!
“这,贾某不过一个降将,何德何能担此重任啊?”
“文和不必过谦。”
苏曜呵呵一笑:
“赏罚严明,乃是我军之根本。”
“今日之战,你仅凭三寸不烂之舌便说服李雷归降,为了赚来这两千铁骑,此等功绩,足以证明你的能力,我很看好,这是你应得的赏赐。”
“希望文和你在未来能够继续发挥你的才智,助我一臂之力,为天下苍生谋福。”
贾诩闻言,身子一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