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属下决曹掾刘政,见过府君。”
此言一出,苏曜还没反应,其他那些吏员们则不由的发出了一阵吸气和啧啧之声。
“刘政,府君正在训话,一个小小的决曹掾竟敢贸然打断,真是没有眼色!”田韶怒斥道。
田韶对于刘政这位从来就没什么眼色的刺头,早就看之不爽,不过是此人一向过着那苦行僧般的生活,这些年一直没什么理由搞他。
这一回人事调整,没想到自己这帮亲信都遭了殃,这家伙反倒阴差阳错的躲了过去,更加让他厌恶,当即出声斥责。
第419章 大汉的东进运动
然而,面对斥责,刘政却是一副置之不理的模样,拱手对苏曜说:
“府君固有拳拳爱民之心,不过依在下看,怕是行错了方式。”
“你说.什么?”
这一回,轮到了牵招惊讶了。
他没想到,自己一干人等议了半天的方略,刚刚推行竟然就遭到了质疑。
连苏曜也是微微皱起眉头,沉声道:
“这位.刘曹掾,何出此言啊?”
刘政挺直腰板,语气坚定地说道:
“府君轻徭薄赋、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看似是利国利民之举,然而,辽东局势复杂,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
眼下,百姓虽苦,但府库空虚,若无充足财源,如何支撑起这些宏大的计划?
轻徭薄赋固然能赢得民心,但长此以往,郡府开支何以为继?若遇战事或天灾,又该如何应对?”
此言一出,堂下众人议论纷纷,有的点头赞同,有的则面露疑虑。
苏曜则是心中一乐,没想到这个大众脸,还看到了这一层,还是有点能力的嘛。
不过,这自然不是问题。
不需苏曜回答,牵招便站出来驳斥道:
“刘曹掾所言固然不差,但你这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此时发言未免早了一些吧。”
轻徭薄赋和大力发展之间矛盾的问题,牵招当时就提出过,他们自然有着解决的办法:
“轻徭薄赋只是第一步,旨在恢复民生,安定民心,为后续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牵招顿了顿,继续说道:
“至于你忧心的财源问题,我等早已有所筹谋。”
“一来,通过拍卖战俘、变卖缴获物资,可暂时缓解燃眉之急。
二来,劝农重耕,清查田亩,开拓商路,拓展财源,重建朝贡等都能持久增加收入。
而且,有府君所带精兵强将作保障,此地郡兵大可铸剑为犁,精兵简政,解散掉冗余兵员,恢复生产,这亦是节省开支的重要手段。
此外,府君还将整顿吏治,清除贪腐,确保每一分钱都用在刀刃上。”
“如此多管齐下,辽东安能不定,刘曹掾又何须忧虑。”
刘政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他确实没想到这些人往后还有这么多规划。
不过,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观点。
“便是如此的话,这推广农艺,兴修水利等,更是没甚么必要了。”
“这,又是何道理?”
牵招气结道:
“你可不要说什么此地水利完善,农艺精湛之类的胡话。”
“我等来时所见,尔等这大好土地是遍地抛荒,不但有沼泽纵横无人开垦,更是没有一点便民水利工事,莫说比中原熟地,就是幽州塞内的土地开发也远胜尔等。”
“功曹所言确实不差。”
刘政点了点头,对于这些人的前期调查还是颇感欣慰的,但是.
“实在是没有必要啊。”
“什么???”
紧接着,刘政便阐明了自己的观点。
牵招说的一点不假。
辽东之地,土地平坦,多是未开发之处女地,百姓们的农具和农艺水平也参差不齐,多是原始方式。
但是,一切都是原因。
“地广人稀,何须大动干戈???”
“我辽东之地,水流丰沛,沃野纵横,便是那内地逃难而来的流民,一户也能分得数百亩地,便是每年粗耕都照顾不完自家的良田土地。”
“如此情景,功曹却还要组织宝贵的人力去开垦那些沼泽和荒地,修建什么水利?”
“这岂不是舍近求远,本末倒置乎?”
刘政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无奈。
这些人啊,有好心,也有能力,但是啊,却偏偏没有考虑本地的实际。
“.”
沉默。
尴尬的沉默就像一阵风,吹过众人心头。
牵招哑口无言,苏曜也是眨了眨眼。
苏曜看向前功曹田韶,问其状况后,得到的也是同样的答复。
没错,地广人稀,田比人多,那本就该如此。
这简直是陷入思维陷阱了。
虽然他们来时都念叨此地地广人稀,甚至苏曜还绑了大量的人前来拓荒。
不过,大家对这里的理解充其量也就是和对幽州关内边境之地,或者并州边塞的情况了解差不多。
但是,这里可是辽东的黑土地。
都不说现代东北产粮占全国四分之一的现实,就仅在隋唐时,辽东之地便支撑了三五百万计的人口。
而当今大汉的辽东,有多少人呢?
在册户六万四千一百五十八,口三十万余。
这还是历经战乱前的人口数量,如今的人数只会少,不会多。
此时辽东的人口连土地承载力的十分之一都没达到!
这便是现在的现实。
中原王朝崩溃时那些什么马尔萨斯陷阱,人地矛盾云云,在这里压根就不存在。
哪怕是当地的世家豪强大户们,圈地也是毛用没有,苦求人力。
而老百姓们,更是只要当地官府不折腾,能让他们好好在家待着,那么一个成年男子随便摸摸鱼划划水,就能养活全家五口还带一猫一狗!
这是什么,这就是汉民的“东进运动”,东北大开发。
若不是那司马懿强行打断了这个进程,尽迁汉民回关内,东北早几百年就是汉人的天下了,何至于在后世养出一个怪物高句丽来,生生耗死了隋朝。
也因此,在这样的状态下,百姓们根本就没有精耕细作的积极性,推广农业技术,也就无从谈起了。
至于水利开发?
高句丽养三百万人时都没那么讲究!
而虽然牵招不知道后世的情况,但他到底也不是完全不懂农事之人,听刘政讲述后也算是回过了味儿,一脸懵逼起来。
好嘛,这刚过来,气势汹汹的拿下了新任命,正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突然发现,啥也不干,无为而治就是最佳选择时,他不由有些沮丧了。
而苏曜则摇头笑道:
“好吧,起码在另一方面来看,这可以大大节省咱们的人力,也是好事,只要按需给百姓们升级下农具,咱们就可以把精力转移到别的项目上了。”
说罢,苏曜则又问刘政等人:
“辽东特产如何,平素往来商贸怎样,这些情况尔等可知道?”
牵招一听也连忙打气精神,农事上没甚么操作空间,这开拓商路上总不会再有不顺了吧。
他看向那直言敢谏的刘政,却见他又面露一丝苦笑摇头:
“府君明鉴,辽马,貂皮与北珠,可谓我辽东三宝,也是昔日中原与河北客商最钟情的商品。”
“然而,如今时节,在辽东想搞到这三样物件,却是难上加难。”
“府君想要靠通商贩卖特产来获利的做法,怕是很难做到了。”
第420章 为北珠派队探黑河
辽马,貂皮与北珠?
在苏曜的印象里,此地应该是盛产人参,貂皮,鹿茸等物才对。
这也是苏曜不辞辛劳,带着甄姜一行过来开拓商路的底气。
然而没想到,在当地人的说法中,竟然完全不见人参和鹿茸的踪迹,取而代之的却是这三样,还难上加难?
而一问之下,苏曜也终于明白了。
人参,此时根本不像后世那般有名,所谓的吊命圣品,现在只是在皇室等上层阶级小范围应用,真的到人参出名时,还要靠张仲景后来著《伤寒论》,大范围收栽人参的药方后才逐渐传扬开去。
此刻的辽东,根本没认识到这东西的价值。
这倒是一条值得开发的赛道。
不过现在,苏曜的注意力则被另一个特产吸引。
北珠,正所谓物以稀为贵,苏曜虽然不是什么珍珠行家,但在听到这北珠时,他马上也想到了后世清朝时那享誉天下的东珠。
那已经不是暴利可以形容了,而是皇帝御用之物,足见其珍贵。
要能搞定这个,那可是绝对的拳头产品。
“你们先说说这北珠什么情况,在哪里出产,又为何难以获取了?”
面对苏曜这连珠炮般的发问,田韶回话道:
“回府君北珠产地位于东北深处扶余人与高句丽领地的黑河之中(黑龙江)。”
“在昔日顺帝永和元年时,扶余王曾亲赴京师洛阳朝贡,便献此方物,陛下见其颗大光润,深感其不逊于那合浦明珠,故而将其与之南北并称。”
“至此以后,辽东北珠与合浦明珠这天下最名贵的两样珍珠。”
“不过比起那合浦官民共兴的采珠业,咱们辽东的珍珠产地实在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