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81节

  屠睢陷入思考,“陛下想要治理南疆?”

  秦始皇点了点头,“南疆多种稻谷,可成为大秦黔首士卒口腹所在,有几处地方甚至可以培育出三季稻米,朕很心动啊!”

  人就是这样,一旦知道了有好东西在前面等着,总想着去看一看。

  虽然那三季稻种如今还没有出现,但是有了选育之法,以大秦的国力,培育出来是迟早的问题。

  要想从内地迁移出去的人口扎根,必须要扭转他们的想法。

  在中原人口中,北方和南方都被说的太过妖魔化。

  两个地方虽都是荒蛮之地,可是潜力无限。

  中原之地是文明源头。

  但是耕种的土地还是很有限的,无法承载爆炸式增加的人口增长。

  连年的战争死了不少人,但是天下一统之后,不出十年,人口就会翻一番。

  大秦需要的更多的土地,也必须有更多的土地。

  北方已经有了长春郡。

  南方则需要另外一种方式,带动那里的开发进度。

  航海,是个不错的选择。

  南方水路纵横,货运便利,以商业利益,带动地区农业开发。

  这是秦始皇能够想出的最节省民力的方法。

  商人逐利。

  是最惜命也是最不要命的一群人。

  用来当作冲锋陷阵的士卒他们不行。

  但是用来开拓无尽的商路,他们便会成为虎狼。

  屠睢看着琅琊郡的奏报,心中有了些想法。

  “若是奏报中所言,那帆船有如此妙用,到是可以用来当作运送粮草的利器。”

  秦始皇从无尽的思绪中回转,看向屠睢,“睢卿之意,走海路运粮。”

  屠睢笑了笑,“只是一时想法。”

  说着,他来到大厅前,那里摆放着巨大的地图。

  “以洞庭郡为中心,集南北粮草,沿大江东去,在会稽郡建设大型港口,船坞,建造大舟。

  集大秦水军于此,然后南下,海上不用考虑吃水,逆流等问题,想装多少粮草兵卒,就装多少!如此可直达五岭腹地。”

  秦始皇站在桌前,听着屠睢侃侃而谈。

  “两路水军承南北夹击,五岭之地轻易可夺。”

  秦始皇点了点头,若按照屠睢的想法,这或许是大秦海军的一场练兵。

  夺下五岭,粮路畅通南下,在珠江出海口建立港口,船坞。

  然后学那后生言语,用报纸讲一个遍地黄金的故事,引诱那些商贾出海。

  让各地商贾云集于此,带动整个大秦的人口南迁。

  这样大秦便又多了一条外拓商路。

  这些想法注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比北上西出,更加漫长。

  因为南疆距离大秦国都阻隔太多。

  大泽山川,这得多少年才能形成顺畅的沟通道路。

  良田,需要多年的开垦。

  种子也需要缓慢的培育。

  这些事情都需要有人去引领。

  “是个很不错的想法,看来睢卿一直对南疆之事多有揣度。”

  秦始皇很满意,有能够分担政务,统筹大局的臣子,作为最高的权力使用者,他能够轻松不少。

  “老臣心系南疆,此次未能全功,始终萦绕心怀。”

  大秦臣子皆想建功,这是好事。

  “南疆之事关乎未来,如今大秦需要续命。”

  北方的腹地,终究是一场心病。

  大秦能不能解决,这是个很大未知。

  “后世之人所言,不也是陛下此前要寻找的解决之道吗?”

  秦始皇点了点头,“从不用分封之时,朕就在思考。解决治理如此庞大帝国方法。”

  屠睢看着已经更改过的大秦地区堪舆图。

  “可是后世的许多法子,似乎也是权宜之计。”

  秦始皇摇了摇头,“朕不知道。”

  屠睢长叹,似乎后世的诸多想法,在现在的大秦已有雏形。

  想不到两千年过去了,后世之人似乎没有往前方走多少。

  “人力终有尽时,睢卿,后世也有后世的烦恼。”

  屠睢笑了,“老夫算是庸人自扰了。”

  总不能什么事情都想着老祖宗来解决。

  “卿刚刚对南疆之地的谋划,其关键在于南方诸郡的安定。此次东巡,将扶苏放在这棋局里面,多少是有些行险了。”

  “公子之心向儒,到会稽郡正和那些儒生博士之意,只是怕无形中影响。”

  秦始皇笑了笑,“所以朕在路上会给他一个惊喜。”

  屠睢一愣,怎么感觉陛下这笑容有点阴险。

  他也不敢多问,什么叫惊喜。

  连忙转移了话题。

  “会稽郡邑这地方正是大江入海口,若是打造港口船坞,需要花费不少人力啊。”

  “此事不用担忧,那地方过些年有的是人力。”

  看着秦始皇信誓旦旦的模样,屠睢想到了后世所记的战乱之地,不由得苦笑。

  这些事情,得看公子能不能扛下来啊。

  “东巡之时,无论卿收到何种传信,皆不要慌张。正常理事便可,一切的事情多与左丞商议。”

  “陛下此言,包不包括……”

  秦始皇笑着点了点头,“和你想的一样。”

  屠睢震惊了,您还真敢这么玩!

  “忠臣还是反臣,总要试一试才能知道。”

  “陛下此棋太险了!”

  屠睢手都抖起来了。

  “但朕还在,那些人在未得实证之前是不敢动手的。”

  “就怕有人当真!”

  秦始皇摇了摇头,“目前也只有这一个办法了。”

  一招险棋。

第85章 子婴的未来

  秦政二十九年,春。

  子婴站在送行的人群中,看着始皇帝的车队远行。

  这已经是第二次见到陛下远行。

  作为陛下的侄子,因为父亲成反叛的原因,他始终没有的得到重用。

  他知道这是陛下有意为之,心中自是对父亲反叛之事有些怨气的,同时也理解当时父亲的处境。

  作为秦庄襄王的次子,被当时辅佐秦王的吕不韦针对,令他带兵增援伐赵军队。

  期间因樊於期挑唆,父亲反叛,当时还是秦王的始皇帝派兵镇压。

  失败后,其封地黔首受到牵连,皆都被流放到临洮。

  子婴当时仍是一襁褓中的婴儿,应是始皇帝念其是嬴姓血脉,便赦免了他的母亲,令其居住在咸阳宫中。

  自小的待遇同秦王诸位公子一样。

  他年长扶苏几岁,已有一子。

  但在朝中处境,有些尴尬,始皇帝虽很少过问,但朝中之人对他虽无怠慢,也无看重之意。

  去年陛下东巡归来,曾召见过自己,他如今犹记得始皇帝脸上那古怪的笑容。

  他似乎对自己有了某些期望,甚至最近的一些国策都抄录了一份送到自己的府宅。

  对于这种突然间的重视,他有些惶恐。

  “恭喜子婴入朝为吏。”

  来人是乌氏倮。

  “子婴见过倮君!”

  他忙回礼,起身才看到乌氏倮身后跟着西域各部族的使者。

  “倮君这是要离开国都?”

  “陛下东巡,我等西去,各自都在为大秦忙碌啊。”

  乌氏倮眼睛中透着无比欢喜的神色,似乎有无穷的力量才催促他快速前行。

  “那便预祝倮君一路平安顺遂。”

  乌氏倮点了点头,“子婴升为平准丞,看来陛下有意重用与你啊。”

  子婴笑着摆手,“我仍在惶恐之中,如此要职,正不知如何入手。”

  从始皇帝开关注商业的时候,治粟内史下面把控全国物价的平准令和平准丞就成了众人关注的热门。

  如今老农头尚在长春新郡未归,治粟内史暂由其弟子农乙同平准令管制。

首节上一节81/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