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仅仅是一个上位者,之后还将是这个庞大国家的统治者,他不可能眼睁睁看着治下的臣民逃离他们的故土,成为了常年生活在水上的漂泊之人。
氏族在底层的庞大根脉,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
分封制度的延续,也是血脉的延续。
王权的律令在宗族面前力量是有限的。
郡守府中,陈平看到坐在上首的扶苏忽然静止不动了。
“公子,自从沿海归来便见你神游在外,可是遇到了什么难题?”
回到吴县郡守府,扶苏时常发呆。
被陈平发觉,心中有些担忧。
扶苏长叹一声,”我在想多日前的土地调查,没想到有那么多人反对此事。”
陈平笑了笑,“正常,大秦新立,对于此地影响远不足故地。对于民众来说,我们终究是外人。一个外人来到家里,扬言要给他们分家产,这放在哪里都是说不通的。”
“可是问题的根结就在这里,他们自己分的家产并不公平。”
陈平点了点头,“所以,郡守要做出弥补。少征赋税,减少徭役,给他们那些没分到家产子孙寻找一片新的土地,或者给他们一个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
“父皇就是在做这些事情。”
扶苏意识到了陈平的提醒,秦始皇就是在进行弥补。
“陛下远虑,甚至还给这家人找了共同的敌人。”
这是在说匈奴的事情。
“可是这些都不是问题的根本。”
“是啊,问题的根本并不在这。”
扶苏默然良久。
“先前我还不理解父皇为何不行分封,现在算是知道了原委。”
“公子知道了什么?”
扶苏放下手中毛笔,缓缓起身。
“一个家族靠得是血脉间的联系,才能和睦共处,相互扶持。
可是一个国家间的凝聚不可能在依靠宗族关系去维护。
所以春秋之时,各国纷乱不止,君臣父子之间为了权力相互屠杀。
外面的人便趁着国家虚弱之际,攻略土地。
诸国最终只留七家。
这是孔夫子所言礼崩乐坏的根源。
这个天下,人与人的关系发生了改变。”
陈平看着这位公子,脸上有了些惊异的神采。
扶苏觉得房间中安静了下来,便看向陈平。
“先生,可是有什么说得不对的地方?”
陈平笑了笑,“恭喜公子,悟道了。”
扶苏摆了摆手,“只是一时的想法,算不得准。”
“人与人的关系确实发生了变化,公子说的不错。就像你我之间,一年前我们还是陌生人,公子甚至都不知道世间还有陈平。”
“是啊,君臣之间,人与人之间,已经不是血脉相处的关系,而是陌生人与陌生人的关系。”
陈平点头,“所以陛下在对待外族时,换了方法。陌生人之间相处,唯有利益。”
利益。
两个字深深刺痛了扶苏。
他眼神有些黯然。
春秋战国时的闹剧归结到一起,便被这两个字所概括。
“平与我,也是利益?”
这个问题让陈平一愣,随即大笑起来:“平为名利而来,与公子却不止名利。还有真诚与情谊。”
扶苏莞尔,心中有了些暖意,“所以孔夫子删减春秋,是提醒我们,人不是野兽。”
“可是这却不是解决陌生人之间利益分配的办法。”
陈平坦言,一时感慨起来。
“所以百家争鸣,真正争论的是如何处理这种陌生人之间利益分割的办法啊!”
扶苏看向陈平,“乡人说你为宰,分肉均匀,可有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陈平苦笑摇头,“大秦这块肉关系可太复杂了。有几块已经分好了,有几块摆在面前被所有人盯着,有几块被人吞进了口中不愿吐出来,现在外面还有几块没有烤熟的,另外还有几个跃跃欲试前来抢夺的疯狗围着。公子,很难分啊。”
扶苏愕然。
陈平的比喻却很恰当。
第213章 神秘事件
会稽内的一座名山是会稽山。
位于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境内。
传言是中国上古时代的治水英雄大禹娶妻、封禅的地方。
有大禹陵在此地,是吴越名胜之地。
这天有山民入山采药,见山巅的天空有两只大鸟在徘徊哀鸣。
一黑一白,交错穿梭。
忽然一道红光从天空降下,将一只黑色的大鸟击落。
碰巧掉在了不远处的密林。
白鸟见黑鸟坠落,便俯冲下来想要救护黑鸟。
可是等山民靠近后,发现黑鸟已经死去。
奇怪的是鸟身之上并无伤痕。
只有一个红色的大字印在黑鸟的身上。
仔细辨认便可发现,那竟是个秦字。
山民觉得恐惧,便快速下山禀报里长三老。
里长随即集结一游徼后,跟随那山民来到了那黑鸟掉落的地方。
确实是个黑色的从未见过的大鸟。
翼展足有一丈,通体黢黑,如同墨染。
唯有背部有一红色斑纹,歪歪曲曲竟是小篆的秦字。
一群人大骇,以为玄鸟掉落,而且还是驮着秦字的玄鸟掉落是件不祥的事情。
立即命人将这大鸟用黑布裹了,抬下山来。
三老看过之后立即向上禀告。
县令传讯此事至郡邑的时候已经过了半月。
但那黑色的大鸟尸体被送到郡邑府时,竟然没有一丝腐烂的意思。
扶苏带着一众官吏来到这大鸟尸体旁仔细观看。
“太守,我已验看过了,此鸟周身的黑色羽毛皆都正常,包括背部这个近似秦字小篆处的羽毛,也是正常的羽毛。”
扶苏脸色阴沉,事情过了半月,会稽郡已经将此事传扬的人尽皆知。
又说是大禹显灵,不愿秦入吴越之地。
也有说天降警示,秦若不离开吴越之地,便会像这大鸟一样悄无声息的死去。
说什么的都有,但是都不是什么好话。
这是不祥之兆,恐预示着大的灾祸。
“那山民何在?”
扶苏绝对不相信有什么大禹显灵,天降警示的鬼话,在听过第一手资料后,他想亲自问问那个第一个发现此事的第一目击者。
负责押送尸体的人结巴着说出了后来的事情。
那位山民在带路之后,于当天黄昏被一只白色的大鸟驮着飞向了会稽山。
目击者有很多人,都是其邻居,近百人。
这位押送之人就是其中之一。
扶苏盯着此人,眼神中充满着审视。
“黄昏何时,当时太阳是否落山?”
“不…不……不曾!”
这人似乎有些口吃,所说的吴越方言,扶苏皱眉。
“山阴县的县令是个痴人吗?送一个哑巴过来!”
红脸长髯的蒙恬当即发怒,怒叱山阴县令办事不力。
扶苏制止了他,吩咐从人安排这些人住宿饮食。
“立即将此事送信咸阳,下令这几日会稽郡所有县令沐浴斋戒三日。三日后本郡守亲上会稽山祭拜大禹陵!”
令人将这大鸟尸体小心看管,扶苏总觉得事情不那么简单。
回到内堂,王离、蒙恬、陈平等三人都是面色阴沉。
“有人要愚弄黔首。”
这是在明显不过的了。
久居上位,他们看得非常清楚,这些神神叨叨的事情对于那些黔首来说是极其好用的手段。
越是离谱的事情,这件事传播的越广泛。
以往这种预示着灾祸的事情发生,都代表君主失德,若不对民众表示表示,接下来会有更大的灾难。
“公子,此事非同小可,当严查山阴县治下之民。”
蒙恬的提议是解决这件事情的最直接根本的办法。
但这如果真的这么做,必然会导致会稽郡的流言直接转嫁到大秦治理之上。
陈平沉吟良久,才说道:“这件事明显是那山民受人指使所为,若调查此事,不能直接下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