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69节

  没办法,吃的东西都吐水里喂鱼了。

  两人并骑而行,此次远行是要看江水入海口的状况,王离已经早几日过去勘察,回信说已经找到了最适合建造深港的区域。

  具区泽(太湖)周边几个县都被扶苏换成了自己的守卫官管理,秦律在这些地方彻底推行。

  这段时间,征召水军,将原本活跃在泽中的水贼被清剿一空。

  这件事获得了泽边渔民赞扬,缓和了民众对他这个新郡守的防备之心。

  自从上次见了项梁之后,虽未能请到这位楚国旧臣出山辅助,但也得到了他的承诺,让其帮忙稳住一些反叛势力。

  这是一次交易,扶苏答应由陈平出面,教授项羽等一些孩童知识。

  不知为何,自从陈平上次悟道之后,整个人的气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那种气质不可言喻,单看项羽这位小霸王对陈平的敬畏程度,扶苏就有些羡慕。

  说来倒是颇具戏剧性,当日那威风凛凛的小霸王被叔父踮起来仍旧不服。

  陈平出面,笑嘻嘻的跟这小孩子辩论了一番。

  没想到几句话将这小子辩的哑口无言,脸憋得通红,却无法再出口说他那些歪理。

  项梁也是称奇,这才有想聘用陈平为师的事情。

  扶苏将项梁居住的小乡里划归给了他们,平日不允许别人打扰,也不派人监视,怕引起怀疑。

  具区泽中重建了水寨,和船坞,用来打造在河道中航行的船只。

  江水很长,水系纵横,各地也有民用港口,大秦此次出手,想要彻底掌控这片区域,港口城市将会彻底兴盛起来。

  会稽郡处在江水入海口,之后将会是沟通南北海贸和江南地区水运的重要地点。

  一处大的货运港口是必须要好好营建的。

  为了照顾蒙恬,此行并未走水路。

  难得有外出的机会,一行人纵马行走在水田遍布的乡间。

  稻香拂面的感觉让扶苏很陶醉。

  多日倦意尽去。

  “总算体会到陛下辛劳。”

  扶苏停马在一处小道边,远处金黄一片的稻谷,此时已经有黔首在放水。

  马上就是收获季节,看这景象扶苏知道今年定然会是个丰年。

  蒙恬觉得很久没有这么畅快的骑马了,脸上也带了畅快之色。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陛下辛劳,吾等只能感受一二。”

  扶苏攥了攥手中的缰绳,脸色说不出的怅然。

  天下虽然名义上归大秦所有,但各地的势力纠葛,真正想要触及底层,是件异想天开的事情。

  这些日子他深有体会,一郡之首,他感觉自己就像个被束缚在铁笼之中的人,手脚蜷缩在那小小的郡邑之中,耳目皆被人遮掩。

  一件件事情都是从民间传言中,才得知,一些县令只报喜不报忧。

  本以为安宁之地,蛇鼠虫蚁混杂,已经腐朽不堪。

  出手整治,却要顾忌虎视眈眈的反叛之人。

  这种感觉,只有真正体会到,才能感到为政艰难。

  怪不得父皇会喜欢巡游各地。

  想必是因为咸阳那处牢笼更加坚固吧。

  想到此处,扶苏有种深深的无力感。

  一旁的蒙恬见他神色有些不对,连忙出声:“莫要深思,相信陛下。”

  扶苏从那种感觉中脱离,如同溺水之人。

  他看向一脸郑重的蒙恬,出口道:“郡尉,可会成为那牢笼的一部分。”

  “不会。我会成为帮助你砍破牢笼之人。”

  这句话蒙恬说的没有丝毫犹豫,一字一句,清晰传入扶苏耳中。

  扶苏淡淡一笑,“走吧!”

  无论蒙恬此时言语是否真心,扶苏都很感激他在此时的言语。

  这是一种力量,有能够同行之人,是件无比幸运的事情。

  纵马在前的扶苏很开心,无论之后如何,他的身边已经有了父皇安排的得力助手。

  无论是王离还是陈平,以及之后的某人,都将是帮助他与牢笼对抗的力量。

  然后他又想起了那个手机。

  自己的父皇此时也不是孤单一人了。

  甚至凭借那个物品,得到了更多人的相助。

  想到此处,他那被无力感充斥的内心渐渐平静了下来。

  耳边的风呼呼吹过。

  如同光阴迅速地流淌。

  需要再快一些了。

第179章 从儒家到儒教

  共和国74年,冬。

  教室里开了空调,冷空气让窗户上都结了一层雾气。

  历史老师将粉笔放下,合上了手中的课本。

  “高二历史复习呢,咱们已经讲完了,大家还有什么疑问?”

  长长的呼气声在教室里响起,历史老师抬了抬鼻梁上的眼睛,笑眯眯的看着这群学生。

  “怎么了这是,这时候就开始松气了。下节课开始讲高三内容?文科那边科比你们辛苦多了。”

  “老师,我们也辛苦。”

  历史老师笑了笑,“现在多辛苦,是为了以后不留遗憾。”

  “老师,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儒家?”

  一个声音在众多埋怨声中显得有些特别。

  “嗯?守阳,理科生可不用了解这么细致!”

  王守阳挠了挠头,“就是有些好奇。”

  历史老师点了点头,“那就给你们讲一讲考试之外的内容,让大家放松一下。”

  “好耶!”

  教室里一阵欢呼。

  “历史为什么选择了儒家,其实更准确的应该是皇帝为什么选择儒家。”

  历史老师将黑板擦干净,在上面写上了秦始皇的名字。

  “从秦始皇选择皇帝这个名字的时候,其实儒家的人就开始了转变。

  咱们现在都知道,儒家嘛,从孔子来的。

  但是为什么孔圣人周游列国,没人敢用他呢?”

  同学们摇了摇头。

  “因为四个字,有教无类。”

  历史老师在黑白上写上了“孔子”“有教无类。”

  “教育是贵族专属,你孔子提出这个主张想干嘛?

  这就触及到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还有一点,孔子还主张什么?克己复礼!

  在春秋那个时候,这是被视作软弱的思想,大家都在争霸,你克己复礼最后只能被干掉。

  所以到了战国时期,法家如日中天。为什么?强国!”

  历史老师又在“秦始皇”三字的后面写上了“法家强国”四字。

  “那大家都知道,一味使用法家政策的秦二世而亡。当然,秦国的灭亡有多种因素。

  像大家都知道的,废分封行郡县,严刑峻法,大兴土木等等。但是这不是关键,近些年出土的一些秦朝简牍让我们认识到,秦国的灭亡或许没这么简单。

  当然这不在咱们这个问题的讨论范围之内。

  大家要是有兴趣,可以在放假的时候查查项羽、刘邦等人反秦的时候有几次屠城记录。

  想一想他们为什么要屠杀平民?不都天下反秦了吗?平民应该帮助他们这群人才是啊!

  好了,说回正题。”

  老师在黑板上写上了“孟子”二字。

  “孟子为什么会被称为亚圣,他的提出了一个重要主张,那就是法先王。让天下的君王们向三皇五帝们学习,学习他们的仁政爱民,王化之道,不仅是君王,你们这些贵族也要学习,这在战国末期,更不可能了。

  但是儒家为什么还能延续下去呢,因为他们有一个很重要的说法很讨统治者喜欢,因为一个字,礼。”

  粉笔在黑板上敲击,

  “这个礼不全是我们现在的礼仪规范,还是一种阶级划分,有一句话说过叫‘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不仅皇帝喜欢,皇帝下面的贵族也喜欢啊。”

  写完了这几个字,历史老师又道,“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儒家这个学说在一个王朝后期和一个新王朝的开始时期,都是很不受待见的。

  为什么不受待见,因为他们的主张是要分化阶级利益,让上层的贵族和君王分一些东西给下层的民众。

  这谁能答应?

  比如秦末,各种起义的时候,咱们的汉高祖就拿儒生的高冠当尿壶。

  汉朝初期的几代也没有用儒家思想,而是以无为治国。

  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让权利从手中溜出去的。

  最重要的改变还是出现了。

  这时候儒家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物,遇到了一个很重要的帝王。

  董仲舒和汉武帝。”

  讲台下,一群学生喊道:“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对,休养生息够了,国库的粮食都发霉了,汉武帝要搞事情!

  其实准确的说是独尊儒术,汉武帝可不敢罢黜百家。

  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他要将权利收回到自己手中,因为推恩令!

首节上一节169/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