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秦始皇与我视频通话 第167节

  上谷郡守看着这个面貌粗犷的年轻东胡人,神情有些难以置信,“必勒格,你这去咸阳这一路究竟经历了什么?”

  看着这位郡守一脸的疑惑神情,必勒格不好意思的笑了笑,“只是想了一些之前从没有想过的一些事情。”

  上谷郡守摇了摇头,“改变是漫长的事情,你打算如何将大秦制度融入草原之中?”

  必勒格举了举手中的杯子,“不妨将此物换成酒水!”

  “哈哈哈,你这一行改变不少啊,若是往常,说话可不会如此委婉!”

  “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听了这句话,上谷郡守哈哈大笑,让人将茶水换成了酒。

  “此言出自《管子牧民》,如今从你这游牧之人口中说出来,倒别有一番味道。”

  “我打算在沿途商路设置传舍,为商队通行提供便利。”

  听了这个想法,上谷郡守点了点头,“此法倒是可行,但需要常年驻守士卒,花费可不少啊。”

  “如今草原多了那么些换取钱粮的手段,这点花费东胡还是能够出得起的。”

  上谷郡守笑了笑,挑了挑眉头,“陛下果然没看错你!你这些传舍,上谷郡参可参与修建,只需给些工费便可。”

  必勒格笑了笑,“您不打算卖些木材石料给我?”

  “大兴安岭多得是木头,陛下可没有禁止你们砍伐。”

  “我可是听闻长春郡开垦土地的事情,郡守可是想看东胡成为荒漠?”

  上古郡守摇了摇头,“适量的使用,是不会发生哪些事情的,你小子还要多学习!”

  两人笑谈一阵,上谷郡守令人抬进来一块八面石柱。

  微醺的必勒格走到近前,看到上面的篆字,有些疑惑。

  这上面写着四八三十二个篆字。

  “此碑之内,大秦疆域。

  护佑国民,鬼神莫近。

  入界之人,须遵秦律。

  敢有违背,刑罚论处。”

  必勒格皱了皱眉,“此为何用?”

  “以上为陛下手书的神人传语。大秦边界五里一碑,有护佑万民,约束鬼神之用!东胡的边界,需要它。”

  必勒格微醺的面容陡然变化,头脑一下清醒了起来。

第176章 等待秋收的长春

  入秋后的长春郡气温降的很快。

  但在温室里的老农头依旧一身薄衫。

  “公子,将那水漏给老夫。”

  爬在木架上的老农头朝着正在扒拉青菜叶子的将闾喊了一句。

  一身软甲的将闾应了一声,从一旁的水缸里舀出一瓢水,然后将一个铁质水壶递给了木梯上的老农头。

  “先生,您不去看看父皇送来的界碑吗?”

  老农头仔细将水壶里的水喷洒在陶盆里,这里面栽种的是他培育出来的菘菜幼苗。

  先用腐殖土壤育苗,之后会进行移栽。

  育苗房子面积有限,他让人搭建木架子,以便节省空间。

  “政事交给郡守去管,老夫可无权过问。”

  “那父皇命人送来的种子您要不要?”

  听到种子,老农头疑惑的看了将闾一眼,发现这小子正憋着坏笑,“公子,休要戏弄老夫!”

  刚说完,就见将闾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布袋,在面前晃了晃。

  老农头则是不紧不慢的走下木梯,来到将闾面前,然后面带疑惑的向将闾身后望去。

  “岩,你不去安排秋收,怎到老夫这里了。

  将闾疑惑的扭头看去,身后一片绿油油的青翠,门前根本没有人。

  老农头嘴角一笑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把抄过那布袋。

  “先生无耻!”

  刚说完头就被老农头敲了一下,“这叫兵不厌诈!”

  将那小布包打开,里面是好几个油纸包。

  老农头一一看过,“这是何处种子,名字如此怪!”

  “嘿嘿,此乃倮君商队西出,带回的种子!”

  老农头脸上一沉看着这顽皮的公子,“栽种之法呢?”

  将闾不紧不慢的有从怀里掏出了一个小册子,“这叫有备而来!”

  老农头无奈,“行了,赶紧交给老夫!不要耽误大事!”

  “不行,您得答应我,让本公子带队出使各部!”

  老农头叹了口气,“外面太危险,您还是在长春城待着的最安全。”

  秋末将会在长春城有一场大会,需要召集周边各个部落聚首。

  商议东北商贸以及开发之事。

  秦始皇让将闾来此,就是一个吉祥物,一些事情还是需要老农头做主。

  这对于喜好自由奔放的将闾来说就是野马套上了缰绳,一点都不爽。

  这几日一直缠着老农头,希望他松口。

  “我的公子哎!外面白山黑水林深草密,不知多少野兽。

  您今年还有婚约未了,万一出了点意外,陛下岂能放过老夫!”

  一听老农头提到婚约,将闾便皱起了眉头,哀叹一声,将手中的小册子扔给了老农头。

  老农头一把接住,两眼放光的翻阅了起来。

  “你们两位可真是悠闲!”

  温室门前厚厚的帘布被掀开,郡守岩走了进来,看到两人后,快步走来。

  将闾没精打采的坐在一旁,用小棍在戳地上的蚂蚁窝。

  “咋滴啦这是,谁惹我们公子了!”

  “还能咋滴,想媳妇了呗。”

  将闾没有吭声,算是默认了。

  岩摇了摇头,笑道:“姬成他们已经准备妥当,明日便可启程。”

  “那小子做事谨慎,又精通各部落言语,是个好的使臣啊!可惜!”

  “秦士只遵陛下之令,咱们只能听命行事了。”

  将闾抬起了头,“今日可要设宴?”

  “马上就要忙碌了,开一场宴席也无妨。”

  听到这话,将闾又高兴了起来,这地方别的不说,食材是真的丰富。

  这些时间又有大批牛羊及草原上的乳制品运来。

  厨子整日变着花样的为他们做饭,导致几人口味越来越刁。

  “秋收准备的如何了?”

  “各周边各乡已派驻士卒,以防野兽毁田伤人。乡老也都上报了预估的良产,比我们想的要好很多。”

  老农头点了点头,“这片土地,就算撒种都比内地产量要高!”

  “过了今年,恐怕会有大批移民过来。修路一事可否提上日程?”

  长春郡的道路规划非常的平直,大片的水泽都填上了山石,修成了道路。

  但延伸出去的范围并不广,若再有大批移民到来,道路便是秋收之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陛下打算将界石定于何处?”

  老农头说修路的问题,反而问起了那些运过来的八面长柱石碑。

  岩在地上划了一个弯曲的河流形状,“暂定黑水以北。”

  老农头面露凝重神色,“陛下这是要把内地的人口全都抽到东北来啊!”

  将闾不解,“是黑水以北太小?”

  老农头摇头,“不小了,若是六国人口五去其一,也能将其安置在这里。老夫只是担心治理问题。”

  岩则又沿着河流划出了沿海图形,然后指了指南方,“陛下此次定界,只有南北两面,但东北可能分不到这么多人口。”

  “嗯?何出此言?”

  岩指了指河南地,岭南,西域三处地方。

  “此三地皆为陛下所图之地,尤其是河南地,此地水草丰美,是块天然马场。不出两年,定有一场大战。”

  老农头看着眼前地图,对于岩的推断,表示认可,“看你这舆图画的如此熟练,这些日子没少钻研吧。”

  “身为新郡太守,总要着眼大局,长春郡若想兴盛,离不开陛下未来规划。”

  “以你看,长春应当做些什么?”

  “秦士北上,长春城是根基之地。一但道路打通,长春以北定当再建一城。

  长春可为枢纽,连接东西南北,所以道路尤为重要!”

  老农头点头,“此地矿产众多,之后墨家与公输定会派人前来,秋收之后,便开始修建北上之路,为北方新城做些准备吧。”

  “这些日子倒是有北逃的东胡部落回归,您觉得可否行自治之法?”

  老农头则是摇了摇头,“不可,兴安岭以西的区域是草原之地,又以马族为首,秦律难以施行。

  兴安岭以东则不同,大秦之民可以在此耕种,安居之处划出自治之地,日后会生变化。”

  岩点了点头,“那便如同之前俘虏一般安置?”

  “贬为隶民,给他们一点希望。”

  此地必将成为各族杂处之地,但是生活的方式将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次日一早,一队车马驶出了长春城,为首的姬成告别了众多送行之人,带着车马驶向了东方。

首节上一节167/3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