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7节

  “对。”

  “那小人这段时日内,对您也算竭心尽力,您能不能,可否”

  “替你向宋使说情?让你回宋国?”

  “是若您愿意,小人一定感恩戴德,来时为您结草衔环”

  刘陵揉了揉战马的鬃毛,冷冷道:“不是我不愿意帮你这个忙,我现在讲给听听,为什么不能帮。”

  “十月,我军一路败退回涿州,一支辽兵追杀宋人直至白沟河,一支辽兵则是由辽将萧干统率,先是攻破涿州治下的安次、固安两县,而后,又进攻永清县,

  我跟著郭药师出征,在永清一带大败辽人,迫使萧干逃回燕京,而后就是这几日的事金人来了,辽人逃了。接下来,就是宋人和金人谈判。

  宋人必然会想办法留下常胜军,等事态平缓,两国太平,接下来又肯定会照著他们用惯了的那一套,试图拆分常胜军,把这支兵马驯成自己的狗。”

  张武怔忪片刻,问道:“可这些事情,和小人有什么关系?”

  “你没发现,我自始至终没说到你所在的宋国大军吗?”

  刘陵叹了口气,解释道:“兵败了,而且是全军覆没,童贯恨不得这支兵马的所有消息都被掩盖,你要是回去,你又要用什么样的身份回去?

  你猜猜,回去之后能活几天?”

  张武脸色惨白起来,这时候,所有心思才断绝掉,可终究是一时半会难以接受,只好沉默著。

  “放心吧。”

  刘陵拍拍他的肩膀,笑道:“常胜军现在正在扩充兵马,但内部那些人也不团结,你瞧,我现在被打发到容城,实际上是郭药师想要拿我当后手,防备他的那些同僚部将。

  我到那儿,也缺个帮手,你原来是宋军的校尉,应该知道怎么带兵,怎么训练,你要教我,我也能靠著如今的身份,提携你。

  到时候,容城那儿也有很多百姓,你找个好人家的女儿娶了,到时候成家立业,好过在大宋当牛做马,不是吗?”

  张武被他渐渐说动了心,连连点头,脸上也有了笑意。

  这支队伍里便是刘陵营中的那四百名士卒,出身有辽人、汉人、也有上个月宋人大军的溃卒,被收拢到常胜军中,又被刘陵挑选了过来。

  因为他是郭药师的亲信,因此又特地讨要到了一百副甲胄、弓箭、刀兵给他们装备上。

  除此之外,还要来了钱粮犒赏,郭药师那边手头宽裕,又要拉拢刘陵,这点兵甲粮草倒是不在乎。

  现在这支兵马上下对刘陵观感极好,至少愿意老老实实听令。

  在他身旁,张武抬头看看天,感慨一句:“好大的风雪。”

  片片雪花飘落到刘陵肩头,身后留下一串马蹄的足印,刘陵心里考虑著事情,随口接了一句:“任尔东西南北风。”

  容城。

  知县萧桂是辽人,又姓萧,但他自己说祖上是汉人,凭著辽人汉人的身份,在自己治下倒也吃的开。

  现在刘陵来了,郭药师的意思肯定是让刘陵掌控城池,这对于萧桂来说不是什么好事,意味著他“土皇帝”的日子到头了。

  哪怕身份上还是知县,可兵权在谁手里,谁才是爷。

  萧桂迎接到刘陵的战马跟前,亲切笑道:“早听闻刘将军要来,将军神射之名,下官和满城百姓都有耳闻,将军来了,太平就有了!”

  “好了,萧知县是读书人,刘某不通文字,接下来,还请萧知县为刘某多尽点心,刘某心里,也是感激的。”

  萧桂喜笑颜开,连声说著不敢,他看到队伍里的马车,不经意问了一句。

  “请问这车上,可是刘将军您的家眷?”

  “不错,马车里是我拙荆和妹子。”

  “哦,敢问贵夫人出身?”

  “她呀,平民出身。”

  平民?

  在听说刘陵不通文字,也就是没读过书的时候,萧桂心里还没怎么,乍得听说刘陵老婆只是个平民,心里当即冷笑起来。

  但脸上,则还是一团和气。

  刘陵看出萧桂那丝遮掩不住的讥讽,心里暗暗记住,看向旁边张武。

  “兄弟们可吃过饭了?”

  “回将军的话,咱们从早时一路走到现在,一点都没吃。”

  “你看这”

  刘陵有些不好意思地看向萧桂,后者还没反应过来,看张武的手按在刀柄上,憨笑著问道:“萧知县,您看咱们兄弟都饿了,能否”

  “额,城中供给将军部曲粮草,此乃理所当然之事,涿州城那边早有官中文书传来,下官自当奉从。”

  萧桂禁不住这兵痞的冰冷眼神,毕竟是杀过人的,身上凶戾的气势抖落出来,萧桂被他看的又后退一步,勉强笑道:“下官已经在官衙设宴,还请将军不要嫌弃”

  “当然不嫌弃。”

  刘陵摇摇头,随口道:“张武。”

  “在!”

  “挑五十好手跟我入城,你带著其余人去吃饭。”

  “诺!”

  “将军,刘将军!”萧桂心里一颤,慌忙牵住刘陵的战马,赔笑道:“我等已经让百姓在城外替你们先搭建起一座大营,将军的部曲,还请在城外安歇。”

  “城外?

  这天寒地冻的,我刘陵难道好意思让这帮兄弟在外面受冻,我自己在城中吃喝享乐?”

  刘陵看著勉强微笑的萧桂,转身喊道:“汝等随我入城驻扎安歇,待会有热汤热饭送来;但绝不可以侵扰百姓,但凡明知故犯者,我亲自砍了他,懂么?”

  张武在心里默数,片刻后,跟著身边的数百名士卒一起高声喊道:

  “我等遵命!”

  求追读求评论啊,好冷清

  

第9章 写日记

  容城不大,里面的百姓也不过八千多人,以老弱妇孺居多,至于说城内的青壮和男子,则是在大军出关的时候,被强征去做了民夫辅兵,只有少数人侥幸回来。

  在入城的时候,街道两侧站著不少百姓,看著这一支入城的兵马,脸上有清晰的畏惧。

  这儿可以收商税,或者是转运各类商品。

  刘陵的脑海里已经开始了计划,旁边萧知县笑容满面地说著什么,他也只当是耳旁风。

  “城内有一处府邸,以前是一富商的住处,不算太宽敞,只是装设不错,里面婢女之类的使唤下人,下官也早就替您安排好了,今夜就可在内安住下来。

  您看,是要先去瞧瞧住处,还是先去吃喝些?”

  萧知县看向刘陵,后者正想事情想的出身,耳边骤然没了声音,便立刻反应过来,笑著点点头。

  他和萧知县两人一来一回闲扯了几句,然后,像是不经意地问道:“我听说大宋的军使已经到了容城,请问人呢?本将军毕竟是奉郭公的命令来这儿驻扎,总得先替郭公见见。”

  “啊……宋使”

  萧知县愣了一下,脸上笑容收敛几分,缓缓道:“军使有些水土不服,这几日都睡得很早,现在怕是也不打方便。这样吧,下官明日为您引见一下,如何?”

  “也好。”

  刘陵点点头,也注意到萧知县松了口气,开始东拉西扯地谈起其他的闲话。

  中午宴饮一顿,晚上又宴饮一顿,刘陵推说自己不善饮酒,也没人敢强行灌他,因此也有机会慢慢观察著作陪的几名官吏和权贵。

  主簿、文书、守城校尉之类的小官,见到刘陵时候都很恭敬,知道后者以后就是他们的顶头上司,至于说萧知县,一个无兵无权的文人,在这儿顶个虚名养老还好,其他事估计什么都做不成了。

  因此,这些人竟是直接将萧知县撇开,只顾著对刘陵敬酒吹捧,看到这一幕的时候,萧知县脸色更为阴沉。

  而那名宋国军使,则是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在宴席上。

  晚上,刘陵在城内的“将军府”安歇,他在书房内坐下,随意找了点纸笔,一边磨墨,一边缓缓思索著。

  燕京一战,毫无疑问是宋军大败而归,但朝廷那边只要有几个正常人,肯定会派使者过来问责,现在却只有个军使先过来和郭药师洽谈。

  显然,现在的进程还是和历史一样,太师童贯遮掩了这次大败,向朝廷进言说“我军大捷”。

  刘陵却觉得,童贯欺瞒朝堂百官还好,但对于赵官家,这老太监也不可能一点实话没有,估计是多少说了些,再加上燕地和燕京都在金人的手中,双方有“海上之盟”的约定,事后还能谈判。

  赵官家很可能是装著不知道,授意童贯全权去办,只要拿回燕云之地,什么都好说。

  “呵”

  刘陵苦笑著摇摇头,眼下的大宋早已是积重难返,制度、军队、朝堂、权臣等诸多问题早已暴露,可大宋上层都乐在其中,哪怕赵官家现在醒悟过来,也不是他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那么接下来,童贯会按照历史上的那样,拿大量岁币和燕地的人口,去换回燕京等城池,而我所在的常胜军,接下来会被极大优待。”

  刘陵边说边将东西记下来,因为天冷,写一会儿还得继续磨墨,防止墨水干了。

  “我在容城,离大宋最近,接下来倒是可以试著和那个宋使接触,对方但凡是对郭药师有半点不放心,不,以宋人的秉性,肯定是不放心的”

  那接下来,就还是老一套:拉拢,拆分,打压,直至把这支还能打的军队给折腾废掉。

  刘陵要确保自己被拉拢,不被拆分打压。

  “唉”

  他思考了片刻,最终叹息一声;靠著点儿历史知识去旁人面前装出一副“目光长远见多识广”的人设倒是简单,只是真的要自己思考这些勾心斗角的东西,却因为知道的细节太少,也根本无从下手。

  咚咚咚

  外面有人轻轻敲门,刘陵微微皱眉,站起身去打开门。

  房门打开,外面的风呼啸著吹进来,晚娘俏生生地站在外面,手里端著一碗热好的奶酪,散发出一股香甜的气息。

  “天冷,您快喝了暖暖身子。”

  “你也进来,别冻著。”

  刘陵接过奶酪放在桌上拉著晚娘进来坐下,看看外面没人,才把门关好。

  书房内没有炉火,晚娘坐在刘陵身侧,也不嫌他手冰冷,把他手拽到自己怀里暖著。

  “怎么这般晚还不睡?”

  “在想事情。”

  刘陵歉然地笑笑,握住晚娘的手没有说话。

  对于晚娘,他心里是喜欢的,也没什么她喜欢的是原身而不是我这种念头。

  她很漂亮,她喜欢我,

  这就足够了。

  更不用说,自己脑子里有原身所有的记忆,也就等于知道和晚娘过去的一切细节,那么,自己就是这宣和四年的汉人刘陵。

  “你和以前好像越来越不一样了。”晚娘的脸忽然贴近过来,明媚的眼睛仔细盯著他,仿佛要从刘陵始终平静的表情里看出什么端倪。

  “呵”

  刘陵笑了笑,抽出手将旁边奶酪端起来,吹了吹,凑到晚娘嘴边,笑道:

  “那你也应该知道,不管我怎么变,我都不喜欢喝这奶酪子。”

首节上一节7/1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