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宋末年做藩镇 第134节

  “你,还有那个刘陵,你们若是敢杀俘,苍天都不会饶恕你们!”

  “我大金还有数十万铁骑可以南下,到时候玉石俱焚,你们会死无全尸,我依旧会被追封!”

  完颜杲说到最后,直接咆哮起来。

  韩回答道:“若是苍天有眼,当年你们这群畜生冲进燕云烧杀抢掠的时候他就该动手了,若现在俘虏的是一群平民,我韩会拼死谏阻汉王,绝对不让他杀俘。

  但你们是将领,是兵卒,你们手上,有我无数大辽子民的血!

  既然上了战场,那就要接受你们战败的下场。”

  他贴近囚车,说道:“你知道吗,汉王教过我,他说,做烤肉之前,要先把肉腌一段时间,烤出来的肉才会更好吃。”

  “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喊,尽情地伤感,等你烤熟出炉的时候,我会闻著你的肉香味,想著你今天说的这些话,慢慢下酒。”

  完颜杲死死盯著他,一字一句道:“杀俘,天下人都会耻笑你们。”

  “燕云人不会的,都是汉王治下的子民,所有人都会同意大王的决定。”

  “呵呵,汉王治下二十多个州,岂能代替天下?史书,也会记得你们的所作所为!”完颜杲真的有些急了,他甚至开始用史书去辩驳韩。

  韩又拾起一条生肉,丢在完颜杲面前,懒洋洋道:

  “那就让天下,变成汉王的治下。

  让史书,变成大汉的国史。

  到时候,本官亲自为你金国修史,你放心,本官会把你和你们那些畜生的所作所为,一字不落地写出来。”

  

第203章 他们的土地,他们的血

  一个人,除非是他身份很高,要不然他的死可以无足轻重,但一万多人的死就不同了,更何况他们还都是金国的将士,至于说剩下的那数千名金国将士,他们则大多被俘虏了。

  古代交战时,不管是哪一方获胜,都不会过分穷追猛打,甚至大部分时候都要表达出自己的宽容,这样有利于收揽人心。

  但当四万汉军收到汉王“不留俘”的命令时,大部分将士杀到最后已经把这三个字贯彻到了自己的所有动作里自己倒下,看著同袍杀金人,或者是同袍倒下,自己踩著同袍的尸首继续冲上去与金人搏杀。

  因此,战后统计出来的数字表明双方都死伤惨重,金人打到全军崩溃都没能冲出汉军的包围圈。

  现在是靖康元年八月,一个多月前,有一支两万人的完整建制金军在山海关前全军覆没,而这场战事带来的影响足以颠覆往后数年内的天下局势。

  隆隆的鼓声擂动,牢门打开,一名士卒牵著王阿海走出牢笼,当刺眼的阳光笼罩下来时,王阿海没有眯起眼睛,而是让眼部的刺痛提醒自己已经离开了那个该死的囚牢。

  他不是那些敢战死沙场的大金将士,他想要活著。

  士卒在他旁边等了片刻,然后牵著他的胳膊,带领他继续朝前走;等眼部的刺痛渐渐消散后,王阿海看见数不清的士卒和甲仗,队列中枪戟如林,它们的锋刃上闪耀著和太阳同等的光辉。

  地面正在颤抖,数百名黑甲骑兵如黑浪般奔涌而来,在他们中间,一个穿著黑色王服的中年人翻身下马,身后跟随的十几名将领和大量兵卒都立刻下马,再次跟在他身后。

  其实中年人的面貌依旧还很英武,身材健硕,脚步沉稳有力。

  但他的鬓角已经飘著几缕白发,与身边那几个年轻将领对比起来尤为明显。

  王阿海的目光一直跟著对方,但对方直到登上台阶坐在椅子上后,都自始至终没有看他一眼,而是平静的点点头。

  “开始吧。”

  旁边牵著王阿海的士卒再度发力,他把王阿海往前推了几步,然后立刻有两名小吏走过来,帮王阿海换上金国官员的服侍,王阿海本能地抗拒起来,因为他正在无数汉军士卒的注视下当众换衣服。

  但,那那两个小吏的手劲儿很大,同时他们又很仔细,给王阿海穿上一件衣服后就稍微停顿片刻,打量著王阿海穿上去是否合适,然后满意的点点头,帮他穿戴其他饰品。

  虽然他们是在郑重其事地帮他穿官袍,但王阿海分明感觉自己被当成了祭祀用的猪羊牛,这时候正在被人“摆盘”。

  当初是他带著完颜娄室的“礼物”过来要求汉王归降,现在,汉王想要他来宣读金军的降书。

  在场的金人不少,足足有千余人,但相比起周围的万余汉军,这点手无寸铁的金兵就显得不足为道,紧接著一个汉军军使策马而来,对著他们大吼道:“大王有令,跪!”

  一排排的金人被迫跪伏下去,至于说某些不肯受辱的,旁边就有拿著手弩的士卒,一旦看到不肯跪的,直接当场射杀。

  王阿海是在场唯一一个能站著的,当他穿戴好官袍后,旁边立刻有人递来降书让他念,同时还贴心地问他会不会读汉文。

  他沉默片刻后,不得不接过并不熟悉的稿子,粗略看了一眼后,忍不住颤抖起来。

  “念吧。”

  汉王和王阿海隔著数百步的距离,但前者说话后,他的要求立刻就被传递到王阿海面前,后者稳了稳心神,开始慢慢念诵起来。

  “蕞尔小国,无信无道,顿起凶顽之心,大举貔貅,以至兵败,今顿首乞怜,承王上恩德,赦免余罪,各归本国,保全疆土,此后勿得再犯!”

  念罢,不用旁边那两个小吏示意,王阿海就很主动地把降书高捧过头顶,继而跪伏在地上。

  在高台旁边立著一排排坟冢,同时还有不少石碑,其中最高大宽厚的那块石碑足足有三米多高,碑身用汉文楷书,题著“汉开国宁远侯宁远军节度使征北将军赵公神道碑。”

  高台上,汉王微微颔首,表示接受了金人的“投降”,继而面对著那些坟冢的方向,拿起一杯水酒,缓缓浇落下去,最后,他放下酒杯,对著无数坟冢躬身施礼。

  旁边的香案上,一缕烟云缥缈。

  底下,鼓声擂动,千余名金人,在他们使者的带领下对著汉王投降。

  但汉军的队列自始至终都显得有些压抑,尤其是看到那千余名还活著的金人时。

  但凡是活著站在这里的汉军将士,其身边必然有父兄战死在先前的山海关前,所以对金人的仇恨是一层加上一层,足以铭刻在骨子里,至少在三代以内,这种仇恨会激励他们继续上战场去报仇。

  汉王站起身,将酒杯狠狠掼在地上,他站在高台中央,对著底下无数将士高声道:

  “阴山脚下,还有我们两万多的兄弟,他们被金狗挡住了回家的路,我们不能放弃他们!孤知道,诸位都已经累了,但金人不会停战!”

  “那,本王就给他们战争!”

  刘陵转身点燃了烽火,在他面前,滚滚黑烟冲天而起。

  “大汉开国,自今日始!”

  “汉军威武!”

  阴山脚下的大风如刀,一下下割在人的脸上。茫茫青草被风吹的倒伏下去,草原尽头,在一处山丘附近,十几名汉军和金军的哨骑相遇,前者高吼著主动进攻,后者,反倒是在后退。

  在发觉实在逃不脱的时候,一名金人策马立在原地,开始拈弓搭箭,其他人则是默契地抽出刀枪,转身朝著汉军哨骑冲过去。

  两名汉军哨骑先后中箭落马,但金人也有三人中箭,双方很快到了近战厮杀的距离,一个汉军哨骑发手掷出短枪,在和一名金人骑兵擦身而过的瞬间,枪刃没入后者的脖颈中。

  那名汉军哨骑继而又反手抽出马刀,双腿一夹马腹,战马嘶鸣著冲向了另一个金人骑兵。

  前者的刀口擦过金兵的臂甲,撩起一连串火星子,顺利破入没有甲胄防护的胳膊肘,片刻后,那名金兵惨叫著摔下马,在他的战马跟前哀嚎打滚,右臂已经缺了一半,鲜血汩汩流淌到地上。

  那名汉军哨骑策马横刀,对著面前惊疑不定的几个金兵高声道:

  “汉军李彦仙在此,不怕死的尽管前来!”

  

第204章 不教胡马度阴山!

  韩世忠已经完成了对金人的大方向包围,且确保后者的全部粮道都被彻底截断,使得完颜娄室只能从草原人身上获取粮食。

  而且,这个过程双方肯定都不会愉快。

  草原从年初的时候就被迫迎接战争,前期士气还是挺不错的,但随著战争不断继续,各部族的存粮、青壮都在接连消耗,后者的缺损更让人难以接受。

  若非是金人在侧,那位汪古可汗的人头早就不保了。

  就算如此,不少部族也脱离了联军和金军的序列,主动向汉军乞降,在韩世忠的保证下放弃厮杀,转而在一旁看戏。

  没错,韩世忠甚至没要他们带著青壮在汉军中效力,也没压迫他们去做什么,只是要求他们把大部分甲胄兵器留下,以作为不再和汉军开战的保证。

  在这种传闻的感召下,越来越多的草原人放下武器,哪怕命令他们拿起武器的,是他们原本的头人。

  少部分精锐又对汉军充满憧憬的草原人,则是在验明身份后,被打散编入汉军队伍中。

  毕竟,大部分人还是希望活著,而对面那支杀到眼红的汉军,全军上下大部分人则是毫不犹豫地可以选择战死在异国他乡,他们打起仗来根本不像是历史上那个王朝的军队,而更像是一群草原人。

  草原上的吞没,不是灭族,而是部族间的同化和消弭:我打败你之后,你的兄弟会成为我的兄弟,你的勇士会仍旧为我的旗帜而战。

  “前军哨骑汇报,在东面遇到金人哨探,斩杀四人,俘虏二人,得其战马兵甲而还。”

  韩世忠微微颔首,起身来到悬挂在帐中的舆图旁边,看了一会儿后,道:

  “完颜娄室想撤兵了。”

  金人的种种优势正在不断削弱,完颜娄室发动突袭没能收获预期的战果,因此而来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出来:金军漫长脆弱的粮道一触即断,大量兵员的缺损得不得补充,草原盟友的离心离德,

  甚至,就连箭矢也开始短缺

  而韩世忠自始至终稳如老狗,依靠掠夺来的牛羊牲口维持军粮,他后方的粮道也一直没断,在越来越多草原部族投降过去后,他的粮道甚至得到了一些草原部族的自发护送。

  他在确定自己能占据上风后就不再主动发动大规模战事,只是利用自己的兵力去不断阻挡在完颜娄室撤军的方向上,在后者被逼急想要决战的时候又忽然撤军,迫使后者不断处于极大的战争压力中。

  要知道,金军里面不只是女真人,也有大量的外族人作为兵卒,一旦到了粮食紧缺的时候,完颜娄室自然会尽可能地紧著女真人去吃粮食。

  而韩世忠利用这一段稳占上风的时间,将自己的掌控力度渗透到底下整支军队中,他所率领的汉军,里面有很多都是先前跟随童贯北伐燕地后不得不投降的宋军将士,而本来也开始对宋军起了轻蔑心思的韩世忠,居然在里面也发现了很多“璞玉”。

  能打,能杀,凶悍无比,

  但他们在童贯手里,和在韩世忠手里所表现出的效果截然不同。

  从兵败如山倒的宋军,直接成了进战如铁的汉军。

  “就怕他这次不再是试探,而是死心塌地地准备打一场决战,不是溃围,就是被围歼,这一战后,阴山脚下不知道又要多出多少尸骸。”

  韩世忠平静道,他原本是宋人,所以才能更好掌控一支大部分都由宋人降将降军组成的军队,他心里也希望自己尽可能地把这些同乡好好带回去。

  但战争一开,死生不论,他能做到的只有赢!

  一名军中文官站起身,沉声回答道:“不能让他们退,云中传报说,大王已经大捷一场,打灭了两万多金军,再把完颜娄室这支兵马埋在草原上,金国将会再也没有南下之力。”

  合计将近四万的野战兵马,就算是大宋也得肉疼很久,何况是兵力本就不多的金国。

  那个文官平静道:“大帅,下官并非是因为家国私仇,而是情形如此。只要让完颜娄室死在这里,让他的那一万多金狗都死在这里,金国就再也不敢南下了,甚至十年后,我们可以在金国下一代人还没长得起来的时候,试著去北伐,

  吞没他们的土地,掳掠他们的人口,踏灭他们的国!

  若战,下官愿意披甲上阵,亲自为大军前锋羽翼!”

  韩世忠看著舆图正在思考,没有回答,眼神停留在阴山以西的位置。

  “这里叫什么名字?”他抬手指著那个地方。

  旁边一名将领回答道:“天山。”

  “就在这里,千里加急告诉大王,到时候我和他两军在天山合围,把这些金人葬在里面。”

  韩世忠回头看向那名文官,吩咐道:“你来起草书信,以本帅的口气,告诉那位金人元帅,跟他说,把他军中所有战马甲胄全部留下来,我韩世忠绝不会再攻打他,任由他回国。”

  “喏!”

  韩世忠回到自己的位置上,抬手拍了拍桌子。

  “在送信之前,传我帅令,让前军都统曲端出兵攻打汪古部三日。

  金人敢阻挡,杀之,

  草原人敢阻挡,灭族!”

  帐中,十多名文官和将领都对他躬身施礼。

  “遵命!”

  “不可大帅,我求你了,不能退啊!”

首节上一节134/139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