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7节

  “高,你退下吧。除了信,其他人也都退下。”

  一众人的目光都落在公子扶苏身上,有人担忧扶苏、有人看好戏,有人觉得扶苏公子现在变得有趣起来了。

  林信抱著一卷竹简站到了扶苏身边。

  “扶苏,寡人听说这些时日,你在椒房殿很是顽劣。不仅仅只罚了两个宫人,还做了一些事情。”

  扶苏一阵心虚,已经不敢再抬头去看嬴政。

  “你违背了寡人的命令偷偷翻墙去燕太子丹的宫室;更拉著你王叔子婴的世子比溺尿;带著将闾到夏太后王宫边上装神弄鬼,吓唬宫女。”

  “你还违背了寡人的政令,在伤好之后并没有搬回桂宫;你放纵自己手下的宦侍违背宫规,去玩投壶、六博,等到后来,你自己亦加入其中。”

  “面对侍卫的规劝,你不以为意;还多次出言狂妄,仰仗是寡人嫡长子的身份,又有王后疼爱,叔公昌平君撑腰,所以为所欲为。这些都是真的吧?”

  扶苏顿时没了之前的底气。

  因为嬴政说的只是他所做的十分之一而已。

  可是,玩的时候,他很开心啊,大家都很开心啊。

  人活著最重要的不就是开心嘛。

  只是他们怎么能反手就举报自己。

  “孩儿请君父责罚。”

  “你以为生来是长公子,就可以顺理成章地坐上王位了?自以为是!”嬴政眯著眼,从上向下微微打量著扶苏。

  扶苏却站得稳极了。

  难道除了我,还有比我更适合的人坐你的位置?

  嬴政又问,“吾将为天下之主,岂能学区区卿大夫之术?这话是你说的?”

  “是。”

  “你为什么说这样的话?”

  “因为母君要我学仁义,要做个仁德之君。可是我认为,仁义是大夫们要做的,我要做天子。天子岂能以仁义行事?”

  嬴政嘴角抽搐,自己都从没对外说过要做天子这种话,他怎么比自己先讲出来了。

  “谁告诉你,天地不以仁义行事?”

  这是试探。

  一个人,能否有财富,这看他个人是否努力勤劳,是否有智慧;可是一个人能否担当得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兴亡,这样的人,却是要看天赋。

  有些人是天生的王者,而有些人只能是平凡的人。

  四目相对,空气里充斥著莫名的火药味。

  林信还是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公子扶苏,他居然在大王面前表现出了无所畏惧的心态,这种无所畏惧,不是因为无知才表现出来的盲目狂妄;而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反抗。

  扶苏的脸上写满了对大王的不满,他想反抗大王。

  “老子说,‘天地不仁’,这话是说老天爷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它不用仁义来对待人。”

  嬴政皱眉,这次他的额头间拧出来一条纹路。

  “你还看老子的《德道经》啊。那你是掌握到‘道’了吗?”

第9章 寡人不信治不了你

  “德在前,道在后。等德积攒够了,随后才见道。”

  《德道经》中的‘德’非德之义,可作‘得’理解,但又非‘得’。

  “那就是没有了。”

  嬴政脸色铁青,他现在又饿又气,几乎就要晕厥了,但是他得把这个小子震慑住,否则他以后就要翻天了。

  嬴政闭上了眼睛。

  扶苏认为,这是对他的否定。

  “总有一天,我会成为超越你的人。”

  扶苏郑重其事地说出这句话。

  嬴政闻言,颇为震撼。

  双目睁开,嬴政坐在上座定定地注视著扶苏。

  这小子,怎么忽然,忽然间变得这么有雄心?

  “超越寡人?”嬴政再次干笑两声,又问扶苏,“那你知不知道,事以密成,语以泄败。有些事,一旦说出来,那就做不成了。”

  “事以密成,语以泄败。之所以古人会这么说,是因为知道人心之害,如果把自己要做的事情说出去,就会被周围的人阻挠。可是我要做的事情是超越君父,那么在这件事上,除了君父,没有人能阻挠我。”

  这个混帐小子,他竟然在指责寡人阻挠他。

  “《孟子》篇章中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你连寡人的考验都通过不了,还想著超越寡人。”

  “简直是痴人说梦!”

  嬴政向两侧拂袖。

  林信现在有点慌乱,他低头看向地面。

  他今天听到了太多不该听到的了。

  这应该是父子两个私下里说的话才是。

  他只是一个小小中书。

  嬴政的鹰视落在扶苏身上。

  扶苏忽地反问,“那我要怎样才算是通过了君父的考验?”

  嬴政静静地坐在王座上。

  这个小子,把他问住了。

  面对这个问题,嬴政却选择了沉默。

  手里没有权、没有兵、还只是个八岁的孩子,他能做的只有在这种事情上和嬴政争,至少气势上要把嬴政给唬住。

  他看向下方的林信,“以后他就是的言官,你的一言一行都会被他记下来。”

  扶苏看向身侧这个人,方才他都没怎么注意他。

  他生得高高大大,四方脸,浓眉阔口,一脸忠厚。

  怀里抱著一卷竹简。

  “言官?那不是太子才能有的吗?”

  扶苏只是个长公子,最多有侍卫保护。只有太子才有这种待遇。

  嬴政皱眉,“你近日言行举止都太猖狂了。寡人让信做你的言官,不仅仅是为了记录你的言行,更重要的是规劝督导你。你既然想著超越寡人,总得证明给寡人看,你有这个实力。”

  扶苏理解不了嬴政,只能暂时服从命令。

  “那他岂不是以后一直都要跟著我?”

  “寡人给他权力,不管你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事,他都会在你身边看著你。”

  扶苏心叹:这一招真是狠啊!

  看来以后自己就要倒霉了。

  “唯。”

  扶苏顶著一副苦瓜脸。

  嬴政又道,“你今夜,就搬回桂宫。日后,没有寡人的命令,不许随意见除先生之外的任何人。”

  “若是母君想见我呢?”

  “待寡人同意。”

  扶苏啊,你还是太嫩了,不会以为寡人治不了你吧?

  小时不学好,长大了更加不成器。

  

  夜深人静,扶苏拖著长长的影子,走在宫中廊道里。

  身后跟著伺候服侍的太监十二人,女婢四人,侍卫四人。

  当然,还有他的言官林信。

  林信,祖籍咸阳人士,父辈皆为秦吏。

  在秦国,官吏晋升一是荐举制度,二是世袭。

  秦荐举制是察举制的雏形。凡大小官吏被引进入宫、入府、入室,都要由在职官吏去写推荐书。一旦写了推荐书,这份推荐书就会和官吏档案终身绑定。

  一旦该名被引进的官吏犯下过失,那当初荐举他的人就要被连坐。而一旦举荐他的人犯下过失,被举荐的人也会受到牵连。

  为什么当初吕不韦倒台,顿时一大片人被驱逐出咸阳,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李斯也是为吕不韦背书推荐的客卿,自然会因为吕不韦的事情被连带撵出宫。

  好在他脸皮厚,有才华,给嬴政写了《谏逐客书》。

  所以在秦国,非常容易形成势力派系。上面的要护著小的,下面的努力维护推荐他的人。

  而世袭制,秦国的大部分秦吏,基本上都是世袭而来。

  林信就是世袭而成的秦吏。

  这样的秦吏,在秦国一抓一大把。

  他祖父辈开始就是秦吏,到他这一代,理所当然也是做秦吏。

  只是他比较优秀,不仅通晓秦国的律法,还有个特长,那就是具备速记的能力。

  这样的专门人才,被录用后都是做预备言官的。

  言官之职,古已有之。

  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左史记言即内史,右史记事即太史。

  内史不一定是太监,只是常在宫中,侍奉君王左右;太史只是定期入宫修撰史书。

  很显然,林信是扶苏的内史。

  这种内史,级别很低,可是靠近君王,实际上权力非常地大。

  和赵高这类司机是一样的性质。

  扶苏身后跟著一长串队伍,他自己心里多有不爽。

  嬴政这相当于把他禁足了。

  还不让他见昌平君和母君,以后自己行动起来可就困难了。

  他得做点让朝野上下都震动的事情,给秦国立功才是。

首节上一节7/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