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67节

  现在这间大木房挤满了人,另一间大木房也正在被人打扫整理。

  新来的一批匠人他们已经抬来了新制作好的机器,准备做晾晒纸张的架子。

  赵高穿著青黑色的官袍,手里握著一支小短鞭,人站在廊道下,正用严厉的目光在院子里来回扫荡著。

  他本就生得异常高大,又因为脸色总是铁青的,双目透露出狠厉的目光,寻常人见到都会惧怕。

  看著这些相比他地位低贱的下人,赵高眼里满是鄙夷。

  他在这些下人面前时,模仿著嬴政站在众吐司大夫卿面前时的威仪。嬴政总是一手放在小腹前,一手负在身后,腰间佩备著长剑,气势极强。

  可惜,高不能佩戴长剑。

  他没有资格,眼下他只能拿著这根短鞭。

  模仿著嬴政的站姿,只是赵高也感觉出来了,他模仿不像大王政。

  待宦侍恭恭敬敬地递上纯度最好,柔韧性最强的纸,赵高顿时又变得挑剔起来。

  赵高的眼神忽地变得锐利起来,他苛刻地检查著每一张纸,不允许有任何瑕疵出现在纸张上。

  在一阵挑挑拣拣之后,赵高选出了十张剩下。

  赵高趾高气昂地站在众人面前说著,“大王说了,造出良纸来,你们所有人通通都有赏。但若是造纸的事情有半个字透露出去,你们一个都别想活著走出这扇门。”

  这些宦侍、徒隶、寺人,只能规规矩矩地道唯。

  赵高见这些人都服服帖帖的,没有一个人敢对他流露出不满之色,这才高兴地扬长而去。

  再来到嬴政面前时,赵高换了一个人一样。

  他甚至显得有几分儒雅,因为他也博学强记,外表上看去,确实像个士人。现在他换上了白色的袍子,眼底满是谦恭,方才飞扬跋扈的完全是另一个人。

  “大王,这是匠人们煞费苦心制作好的良纸,请大王过目。”

  嬴政拿起这纸张,又在上面写下一行字。

  “游士八人,主伺奸候变,开阖人情,观敌之意,以为间谍。”

  赵高见到,眼底满是兴奋。

  “大王,此句出自《太公兵法》。看来大王已经决意要用这间谍计策了。”

  “寡人已经派遣姚贾前往赵国,去行游说之计,只要他能说动赵王和赵太后把李牧换下,届时寡人一定重赏于他。”

  “大王,姚贾此人,素来能言善辩,懂得察言观色,这样的差事交给他,他一定不会让大王失望的。”

  嬴政也满意地捋须。

  只是嬴政在大殿里打量时,却发现这殿里少了些什么东西。

  王后真的已经好几日没来了,平日里虽然聒噪无趣,如今不在了……

  “太子最近如何啊?”

  赵高一顿,“勤奋。太子这几日都异常勤奋。”

  “该不会又在准备做什么大事吧?”

  “大王说笑了。太子毕竟只是个孩子。”

  嬴政捋须,他总觉得身边少了点什么。

  赵高察觉到嬴政的一二心意,大王应该是想问王后。

  “大王,太子的纸张可谓立了奇功,请您看。”赵高拿起一张纸,在纸上写了一行字,上面有时间地点。

  随后赵高将纸给卷了起来,轻轻地塞在了一个发簪里。

  在嬴政的眼前完成这一串动作,嬴政自然大喜。

  “妙!有了这样的东西,到时候那些间谍们行动起来,就更加方便了。”

  “大王,小人以为,还可以在写好的纸张上涂上油脂。小人之前已经自己试过了,等到涂上油脂以后,这些纸张上的字无法消失,到时候就可以夹在水中,甚至是菜品里。传递密信,可就方便多了。”

  “大善。高啊,寡人这次得先赏你,要不是提醒寡人留著这样东西,寡人早就把纸给公布于世了。如今国尉缭献策,这样东西正好派上用场。”

  “大王,太子都未得封赏,小人不过是建言献策而已,如何能受赏呢?”

  “不要?那寡人就收回了。”

  赵高连忙变了脸,做出一副贪婪的样子,“大王,还是给臣吧。”

  “你还是你啊,一点没变。不过寡人就喜欢你这点。”

  “若无大王赏识,高岂能有今日。”

  赵高最大的优点,不是他能看清周围的人是什么样的,而在于他认清楚了,他自己是个小人,所以他从来不以君子自比。

  他认清了自己的地位是个小人,也甘愿做个小人。

  所以嬴政相比其他人来说,更喜欢赵高一点。

  因为其他人总有个毛病,把自己看得太完美、太厉害,仿佛寡人一旦离开了他们,就会活不下去。

  只有赵高异常清醒,他坚信他的地位是靠自己得来的,并且他坚信离开了寡人,他赵高将无人问津,

  在侍奉完嬴政过后,赵高走了出来。

  这几天,他过得很不开心。

  虽然王后谏言失败了,可是对于自己来说,王后始终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她是楚国的公主、秦国的王后、大王的正妻、太子的生母。

  赵高因为王后谏言嬴政的事情,已经几度睡不著觉了。

  因为嬴政总有一天会发现,自己的另一面是那么的不堪入目。

  赵高也不知道怎么了,就惹到王后。这个女人一向只在后宫里活动,怎么如今突然跟我作对。

  她有地位、有大王的爱、又有一个做太子的儿子,有什么不满足的,非要和自己过不去。

  赵高恨得牙痒痒……

  可是眼下他现在无计可施。

第96章 秋狩

  十月,秦国坝上一片萧绿。

  秦国出兵攻打韩国,内史腾大军压韩国边境,气势汹汹,捷报频频传来。

  没过多久,昌文君因为举荐的官吏有渎职之错,就被罢免了左相。

  很快,华阳太后也得了怪病,整日躺在塌上起不来身。

  朝中众臣一时间噤若寒蝉。

  按理说,这个时候,应该会有一大帮楚系贵族秦国高官入宫探望太后,但是大家都不敢发声了。

  因为平日里势力最大的楚国贵族,如今一只巨头已经倒下了。

  昌文君虽然还保留爵位,但是被嬴政撵去了云阳。这等同于放逐,不仅极大地伤害了熊毅的内心,更侮辱了他作为一个宰相的尊严。

  巴蜀之地,气候阴冷潮湿,终年鲜见太阳。

  昌文君自然怀著一腔愤懑被撵去云阳的。只是一路上押送昌文君的甲士,那都是嬴政的人马,昌文君只能憋著这口气。

  熊毅被撵走了,华阳太后病倒了。

  下一个,不就是自己吗?

  这下,昌平君开始生气了。

  熊启已经没眼再看天上的云朵了。

  因为嬴政的作为,触碰了熊启的底线。

  熊启的想法是,他们放弃楚国,专心致志帮助嬴政完成大业,辅佐他做好秦王,不背叛他。

  但是嬴政根本不满足于此。

  从他驱逐熊毅就看出来了,嬴政想要把他们这些人全部不剩地都撵出朝堂。过往,嬴政总是时不时地处决几个楚国派系下的县吏之类的。

  但是这一次,嬴政趁著内史腾掌握兵权,竟然一次性拔除了昌文君。

  但是昌平君感觉的出,嬴政这是在冒险。

  宁可冒险得罪所有的楚国贵族,也要给予楚国贵族极大的重创。

  为什么?

  一日昌平君拜见嬴政时,嬴政忽地借题发挥,和他说了一些额外的话。

  嬴政说什么,“寡人一向恩怨分明。算计寡人的,不管多久,寡人都会还回去。”

  嬴政是一点委屈、一点伤害都不能受的。

  赵国人在他小时候欺负他,他长大了就一心要灭掉赵国。

  尉缭给嬴政献策,但是在献上计策之后,嬴政就不再重用尉缭,缭只能请辞搬出王宫。大家都说是因为缭之前对嬴政说了很多过分的话,让嬴政不满意。

  嬴政就是以这样的做法、作风,慢慢地让每一个人都了解他的为人。

  久而久之,朝中大多数人都畏惧嬴政,丝毫不敢做会让嬴政不高兴的事情。

  昌平君知道,一开始以自己的有心算计嬴政的无心,嬴政应该会心里不爽。

  只是他没想到,都过了这么久,嬴政根本没忘记这件事,甚至于一直憋著这口气,直到现在发作。

  赵高在侧看著,他知道最根本的原因。

  大王想要把太子关在笼子里,不能在没有他授权的前提下飞出去,所以楚国的贵戚,必须得倒台。

  而且是越快越好。

  

  扶苏还坐在羽阳宫。

  只是现在,他也坐不住了。

  他老子这是想要把自己封印起来,等到他嗝屁那天再给自己解封啊。

  除掉昌平君,对自己一点好处也没有。

  虽然自己现在还是太子,但是扶苏已经在考虑以后要做了皇帝要怎么做了。

  按照自己的治国理想,以及未来对天下施加的大政方针。楚系势力昌平君崇尚黄老之学,很多时候和自己的母亲一样,都很注重“德”。

  老子的《德道经》,在如今秦国权力中枢机构,只有王后和昌平君是信奉这样的思想的。

  而嬴政是决意要用法家思想来治国的。

  秦法对庶民是最为要求严格的,不停地榨取百姓。

  而信奉黄老之道的统治者,对待庶民,下位者,相对比较宽和温厚。

  在这个时代,战火燎原,每一个人都不可避免受到战乱的影响。国破家亡、流离失所,这才是这个时代下的百姓所经历的事情。

  在大战结束后,本来就需要用黄老之道,于民休息,让民众慢慢地恢复生机。

首节上一节67/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