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苏来回徘徊起来。
这个混账,他来问了自己,这事情已经发生了。横竖自己已经被人盯着,就要拖下水了。
“我先问,这事情是谁让你来问的,都有谁知道?是不是王贲也知情。”
李信摇摇头,“此事乃臣日思夜想之事。迄今为止,只有几个爱妾,三两心腹门客听过。来问太子,只是我一个人的决定。我知道这件事非常重大,问那些人还不如来问太子呢。”
扶苏忍不住面部抽搐,“你倒是聪明啊。那到底几个人知情呢?”
李信低着头,仔仔细细想了想,“十二个。他们一贯为我出谋划策。而且那几个爱妾,年纪才十七。””
扶苏黑着脸。
李信忙道,“我知道兹事体大,其实只是和他们说过两句。问题不大。”
“你怎么说的?”
“我说,我以后可以为王了,到时候封他们做夫人。”李信低下了头。
“英雄难过美人关。也是正常。不过,酒后胡言还是不能当真的。”
这个李信,他平日里舍不得士卒受苦,也舍不得美人,一天到晚想着做诸侯王。
扶苏冷冷地望了李信一眼。
“你自己决定吧。只是这些事,以后不要再提了。”
李信这才坚定心意,“臣遵命。可是太子,您还没有告诉我答案呢?”
李信这样的标准成功人士,他们一旦认准了一件事,怎么可能会轻易回头呢。不问个明白,回去也睡不着觉啊。
眼看着齐国都打下来了,功臣们都在议论,可是大王和太子这边却一点都没有传出来。
“这件事,不许对外人提。”
为今之计,只有用老方法了。
扶苏俯身,“去了燕地,好好指挥战事,不要想多余的事情。这件事从此装在肚子里。”
李信面有不甘。
扶苏将手搭在李信的肩膀上,“哎。日子还长,你还这么年轻,日后大有可为。”
“有些事,我不能明说啊。你应该懂得的吧。”
扶苏语重心长望着一脸茫然的李信。
这小子这时候还不上套了。
那就没办法了。
“但是以你的资质,是可以为诸侯王的人啊。”
扶苏拍了拍李信的肩膀,最后说着。
李信听着,顿时心中那团火焰又猛烈地烧了起来。
扶苏点燃了他的生命。
李信双目又亮了起来。“太子,我就知道……”
“你什么也不知道。”扶苏跪坐下来,用自己的头磕着李信的头,按着他的脑袋重重地说,“今天这件事,若是传出去半个字,别说你的诸侯王位了,我的太子之位从此就要没了。”
李信脸色一白。“怎么会有这么严重呢?”
“如果你来问我,那就你就照我说的做。如果你不想听从我的话,我们只当今天这件事没发生过。”
扶苏已经站起来了,高高抬头望着屋顶。
李信,这位为了男人最高荣耀的战将,他望着扶苏,很快速地做着决定。
其实从之前王贲他们的言谈之中就看出来了,大王没打算给他们分封,否则不至于还划分齐郡,派来秦吏,又派来太子。
既然大王不,那就只有太子了。
“愿从太子谋。”
“谋?我为你谋什么了?”扶苏黑着脸,他望着四下,“我和你又说什么了?”
“太子方才说……”
“谁能证明?你可不要诬告我。”
李信被吓坏了,他猛地站起来,“太子你……”
“给我坐下。”
扶苏一令,李信顿时乖地小猫咪似的。
“我到底说什么了?”
“太子说……太子什么都没说。”
“堂堂将军和太子私语半日,外人难道不好奇吗?出去后怎么说。”
“我请教太子一些问题。”李信红着脸,“谈论,谈论兵法。”
“这话说出去,我都不信。”谈乱兵法那得要听众才行,窃窃私语算什么。
“那我该怎么说?”
“自己琢磨去。堂堂大将,这点小事,还要我手把手教你。”
李信冷静了下来,一身冷汗冒完。他遥想了一下大王,随后望着扶苏,十分理智地道,“我来觐见太子,求问大王有什么喜好。”
扶苏没有摇头。
“谢太子。”李信说着,这就作揖走了出去。
“慢着。”李信快要走到大门了。
扶苏总觉得这个小子以后要是回到咸阳城,怕是颗不定时炸弹。当他决定拥护一个人,他是不会做掩饰的。
不能让他回到咸阳。
李信折返回来,果然十分恭敬。
“太子还有何吩咐?”
扶苏继续道,“如果,你真的想要完成大丈夫之志。就要学会隐忍,学会等待,学会藏身。到了燕地之后,你可能以后要被派为驻地将领。这是君父对你的考验。”
“你知道该怎么做了吧?”
李信不再说话,对着扶苏行了叩拜之礼。
“太子放心。”
“去吧。”
李信出了门,先是长吁一口气,随后在太阳底下舒展筋骨,神清气爽。
驿馆雅舍的门打开了,众侍从重新涌入。
扶苏安静坐着,慢慢喝着茶。
“太子,方才李将军进来问了什么啊,非得单独面见您。”
“无他。只是要我日后在君父面前为他美言几句罢了。他毕竟立下赫赫战功,这次只被派为先锋大将。”
只几句话,就把一个高傲,好面子的将军形象给勾勒出来。
众人听到,自然都知道这种事就得守口如瓶。
只是回到家里,李信坐在上座,想着太子今日的言告,顿时望着外面洁白的云彩痴痴地笑起来。
人生啊,它真是美好。
想着扶苏对自己说的那句话,“以你的资质,是可以为诸侯王的人啊。”
慢慢地,李信对着空气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稷下学宫,春秋战国时期齐国著名的学府,也是招收天下英才的圣地,许多君子都在这里相聚,探讨人生大义、治国方略。
只是杏花树仍旧在,当年煮酒论道人,已经换了一波又一波。
蒙恬漫步在学宫内,只见建筑古朴,青石板铺成的小道上,斑驳的痕迹彰显了岁月的沧桑。
【敬告诸君。
对全书做个修正啊。秦将杨端和,本人就叫杨端和。之前一个读者非要给我说,这位将军叫杨端,和只是文言文里出现的介词。
我最近又重新查证了一下,人家就叫杨端和。
另外作者对于已经发布的VIP章节,更新日期超过三天之后,就不再具有随时修正章节内容的权力。只能靠大家在APP上指出错别字才能回去修改那一点错误。
之后还是用回人家的本名,将军【杨端和】!写历史文也得对先人保持尊重。
】
第572章 以文服人
学宫正中央的大室极为整齐庄严,令人不禁生出一股敬畏之感。
这里设立着席座,长案。整整齐齐分列两边。当初稷下学宫最火热的时候,这里每隔三个月,就要换一遍新席。
庭院中的杏花树下落满了杏叶,层层叠叠。
蒙恬独坐树下抚琴。
边上的小湖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畅游。
秋日里,梧桐树叶子纷纷落下。
这里处处是景,处处散发着“仁、义、诚、敬”四个字的庄严气息。
只是可惜,如今在秦军接管后,此地很是寂寥。
那些大儒们因为战火,纷纷四散。
现在这里,只有蒙恬一个人。
戎装在身的蒙恬在树下抚琴,琴声悠扬。不知不觉间杏叶落在他肩上,戎衣上,琴弦上。
蒙恬望着四下里,仿佛见到多年前君子们互相对坐,抚琴听琴的场面。
望着琴,蒙恬的思绪回到过去。他本为一秦吏,处理狱案。可是大王巡查时看到自己,交谈一番后,竟然这就委任他为将军,让他外出作战。
一眨眼,就是七年过去了。
他身上时常持着的笔也换成了剑。
“大哥”
蒙毅忽然到来。
他拉着邵平。
“你怎么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