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38节

  为秦国子民谋的君王,才是真正的君王。

  王绾坐起,稳步来到殿中,他作揖道,“王上,微臣对扶苏公子的奏议大为赞赏。认为这三条都可采纳。”

  “这些为政措施,上利国家、下利百姓。甚至于,从长远来看,未来的秦国非得走这样的道路不可。”

  “国岂可连年发动战争,扶苏公子真是智慧超群、仁心昭彰啊!小小年纪,能有这般的才智,不可不谓天赋。”

  众臣都点点头。

  “大王,微臣认为,扶苏公子的奏议,可谓面面俱到、层层递进。这些主张明显是一个长期缓慢推行的政策,而且又涵盖了秦国上下国人。公子之见,可使我秦国越发强大。”

  说话的这位大臣,正是冯去疾。

  王绾和冯去疾这二位,是众所周知的能臣,全才。

  国中虽有名士、可是终归只能算得上是偏才,不比这二位上通军国大事、下安吏民百姓;对外能够出使他国、对内能够做到让国中上下诚服。

  他们平日里总是给嬴政提出可行的政治主张,嬴政处理国家大事,都会问过这二人的意见。

  能得到这二位的赞赏,可见这些主张的分量。

  嬴政听到这些话,心中倒是颇为不耐。

  王绾过去是寡人的老师,寡人读书那么用功,他都没这么夸赞过我,怎么到了扶苏这里,竟然用这样夸张的溢美之词。

  扶苏不过是比寡人少时聪明了一点而已。

  包括冯去疾,他也对此事完全赞同。

  他们都是怎么想的,这里面不是存在很多弊端吗?

  难道他们都看不出来?

  王绾带头说罢,其他臣子自然纷纷见风使舵。

  大家纷纷对扶苏交口称赞。

  扶苏侧身跪坐著,此时的他早已经笑成了一只犬,双眼眯成两条细缝,咧嘴笑著,对著众人不住地作揖,“承让承让。”

  此语一出,惊地满朝上下忍不住感慨,未来的太子还真是谦虚啊!

  就是熊启,也忍不住低头。实在是没眼看,世上竟然有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扶苏竟然把大王的构思全部当成是他自己的。

  不过,好在,扶苏还是记性好的。

  扶苏自然高兴啊。

  这招棋,他走对了。

  他早就看透了这个狗屁世道。两千年前和两千年后一个尿性。

  有权威,放个屁都有人觉得香;而位置卑下,说的话就像鸿毛一样轻,没有人会当回事的。

  这些文武朝臣,一个个不是贵族精英、就是士人中的佼佼者。

  这些人就代表了战国时期智谋、武功、权位的天花板。

  他们怎么可能会认真地去听八岁孩子说的话呢?更何况是思考八岁孩子的主张是否可行呢?

  肯定一个八岁孩子,就是承认自己这个身居卿相之位的老臣不如一个八岁小孩子的谋略高明。

  让他们做到见贤思齐,而不是因为扶苏的年龄小,就不把他当回事,这本就是违背人之本性的事情。更何况是这个长者为尊的时代。

  若非权位等级的关系,哪个长辈会把小辈的话听进去。

  这也正是自己采用狐假虎威这一招的妙处。

  自己假装是借嬴政的光所以开口说的主张,那么名义上也是他受到礼赞。

  自己不仅仅赢了里子,还能拿了面子。

  而众臣也按照他计划的那样,认真地去思考这些政策的可行之处;至于那些本来就不关心国家、士兵、庶民的未来的人,他们只需要见风使舵,趁机跟风就是。

  扶苏对著众人灿烂的笑著,在帘幕后的王后见到这一幕,也忍不住笑了。

  只因今日扶苏笑得和上林苑中的白罴似地。

  王后忍不住低声道,“瞧扶苏,多开心啊。比关在房中读书开心百倍。”

  王后轻轻地从侧殿退了出来。

  她往自己王宫的方向走去,一路上,她这样想著。

  是不是自己做错了呢?

  扶苏是有为政的才能的,而且他喜欢在朝堂上议论国家大事,他是秦国未来的太子,心里装的是家国大事。

  自己一心想要把他保护在宫中让他好好度日,平安健康的长大,以后做个通晓诗书礼仪的太子。

  可是他却表现得对自己的安排非常反感。

  也许,真的是自己想错了,她应该帮助扶苏的。而不是一昧的想著把他保护在宫中、不让他掺和那些勾心斗角的事情。

  可是,前有秦国两位先王离奇地死去,皆是因为想要镇压楚国贵族。

  现在秦国的人都对楚国贵族心生不满,大王和楚国贵族不合,未来一定会发生激烈地冲突,这可是必然的啊!

第52章 剑用完了,就要收鞘!(求打赏!)

  嬴政感受到了。

  扶苏身上的魅力。

  那是一种很难用言语形容的魅力。

  不管他到哪里,他都可以做到放下戒心,尽情地加入其中。

  嬴政看著满朝文武看扶苏时,或笑或无奈摇头、或者皱眉。各种表情都写在脸上。

  这是嬴政在过去的朝堂上没有看到的。

  诸臣都会恭维他,创造各种花哨的溢美之词褒美他,可是嬴政知道,他们不是真心的。

  他们之所以那么做,只是因为,自己是王。

  可是扶苏到了朝堂之上后,他们竟然难得的露出了松弛的一面。

  过往,在这个朝堂上,他们有很多人都是有备而来,见到自己那都是表面恭敬,实际上他们时时刻刻提防著自己。

  这和自己十三岁上朝堂时,他们是不一样的。

  他们虽然也会假意欺骗、讨好自己,可是面对自己、和面对扶苏,却是如此的不同。

  “可。”

  嬴政的话音落在地上,像是给所有人都敲了一记罄。

  众人又正襟危坐起来。

  “既然诸位都赞同扶苏之见,那此事就要好好著手去做。不知谁愿意自荐担当此事?”

  扶苏还是笑著,他望著昌平君。

  “叔公,不如你来吧。你是丞相,百官之首,你应该带头。”

  八岁小孩子,胡言乱语几句,谁会不识趣地怪罪自己?

  扶苏今天就是打算敞开了玩。

  反正他父亲是秦始皇嬴政。

  嬴政的目光落在熊启身上。

  熊启捧起玉圭,“启禀大王,微臣以为公子的主张中,还有颇多不足之处。臣以为还不宜这么快就加以推行。若是仅仅在朝会上听到扶苏公子的一番议论,就决定这样的国家大事,传出去,便是有损国威。”

  这一刻,扶苏是惊讶的。

  他没想到,昌平君不是装作嫌弃他,真的有意避嫌他。

  这么说来,熊启还是颇有政治头脑的。

  如果他真的盲目支持自己的主张,那就是不要他的丞相之位了。

  当著众人的面,扶苏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

  嬴政亦然露出喜色,亦从说话时的嗓音里透露出喜悦。

  “左相不愧为左相,稳重持国。”

  熊启绷紧面孔,异常严肃地道,“大王,微臣有三件事,想要问扶苏公子。”

  “扶苏,好好回答丞相。”嬴政倪著扶苏,“朝堂之上,没有父亲、没有叔公。如果还是这般儿戏,就去后面立著!”

  众臣见状,遂皆收回目光,不再看扶苏。

  扶苏乖乖地听著,身体也坐起来了。

  “请叔公扶苏请丞相赐教。”

  熊启亦是始终咬紧牙关、保持正色,他根本没看扶苏,只是对嬴政作揖,“大王,这第一件事。公子提出,要继续推行精简文字的主张。臣恐怕扶苏公子这个年纪,能写出三百字,已经是竭尽所能了,如何还能把三万字秦国文字都精简完毕。”

  “纵使得到诸多精通擅长文字事务的良吏辅佐,可是这样精简文字的工作,恐怕少则一年半载,多则三年五载。”

  “从精简文字到校订完毕,再到推行。这样繁杂冗沉的工程,恕臣直言,其所需要士人规模,并不亚于当初吕不韦修《吕览》,甚至于推广需要更多的士人。”

  “而精简文字所需要的士人,恐怕对才能的要求更为特殊、严格。”

  “可是如今大王已经一心想要灭掉赵国,国中上下为战争尚且力有不足,如何还有这等精力去管这些事呢?”

  熊启的考虑,确实是从秦国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说的。

  而且天底下的士人,在数量上并不占优势,大多数人并不识字。即便有些读过书、认得字的士人,他们也不精通这些这些文书工作,谁能来把这些事情全部处理完。

  昌文君听著,叵耐攒了一肚子的气。

  都是废屁!

  扶苏的主张,明明是有利于他们楚国贵族的。

  这样的政策下来,秦国将精力集中到精简文字、培养秦吏上,那不就给楚国喘息、起死回生的机会了吗?

  熊启不知道怎么了,他在铲除了之后坐到了丞相的位置,可是反而变得一直都很惧怕嬴政。

  现在倒好,这么好的机会在眼前,他居然唱反调。

  岂止是熊毅不满,所有的楚国贵族都对此大为不解。

  就是秦国的贵族,他们这个时候对熊启还是有些佩服的。

  因为熊启向他们所有人证明了,他是秦国的丞相,为秦国的利益著想。

  而军功贵族也趁机道,“大王,左相所言甚是有理。”

  “公子虽有奇谋,一片诚心为国,可是毕竟年纪过于幼小,没有可行的经验。这些主张,很难施行。”

  众臣你一言我一语说著。

  这个时候,扶苏静静地坐著,他听著、看著,观察著朝堂上这些形形色色的人,看他们前后的言行举止。

  明明之前还在说,自己的主张是多么的好,夸赞自己是未来国家的栋梁,现在却开始说自己幼小了。

首节上一节38/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