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313节

  “又被你猜中了。我要去你去为我办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事过去从来没有人做过,所以从无成功的先例。”

  李信听到后,并没有畏惧。

  “当初是太子力排众议举荐臣为前锋,苦口婆心劝告臣一雪前耻,臣唯恐不能报答太子知遇之恩,如今就是太子要我去上刀山、下火海,臣也愿意去。”

  扶苏大喜,“有你这句话,也不枉我如此看重你。这件事,我曾经打算交给王贲,他推辞了。王贲和我都是一样的看法,只有你才能完成这个壮举。”

第453章 扶苏和李信的默契(求打赏月票!)

  李信听完扶苏的计划,堂堂八尺男儿,竟然关键时刻说不出话来。

  就好像一个人犯了滔天的罪过,所有人都恨不得杀了他谢罪,不停地辱骂他。

  可是有一个人,非但从来不这么做,反而还一再地给他机会,让他自己洗刷过去,弥补错误。

  本来李信觉得这样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没想到,忽然有一天,那个人还要让自己去领一个常人所不能完成的任务。

  而这个任务,可以让他完成自己的夙愿封侯。

  “太子为何愿意将这样的大事交托于我呢?难道太子就不担心,我会又像上次伐楚时那样遭遇大败,使得太子蒙受世人的羞辱吗?”

  李信一字一顿说著。

  “我听说一个士兵要想成为一个将军,期间要经历无数次失误。弄丢了武器,不小心留下行动痕迹,面对敌人一时紧张忘记了怎么杀敌。”

  “只是这些小错误,从来没有人去在意过。因为他们认为一个士兵就应该是这样的水平。无可厚非。”

  “可是却很少有人知道,一个年轻的先锋要成为一个指挥大军的将领,期间又要经历怎样的煎熬与失败。”

  “在历史上,几乎从没有人愿意给一个经验不足的先锋第二次机会。那是因为一个将军在战场上失误,说明他在过去根本没有经受良好的训练,更说明他这个人有著许多为将的大忌讳。”

  “所以一旦当这个将军败了,他理所应当承受所有的苦果。有很多在历史上只出现过一次名字的将军,在那之后就像是河流里的浪花,只能出现一次,之后再也没有办法出头。”

  “可是,我却不这么认为。把一场战役的失败完全归咎于将军,本身就对将军不公平。那些没有机会成为将军的人,因为没有参与战争,所以没有败绩,反而站在了道德的高地上。”

  “在我看来,这是很荒谬的事情。”

  “不过,如果换做别的将领犯下这么大的过错,也许旁人会把他调去做别的事情。可是我手下有这么一位将军,他从军为的是荣耀,他不畏惧死亡。”

  “在作战时从来都是带头冲锋,为士卒们做出最好的榜样。所以他的士兵永远都是最勇敢的,因为他们的将军什么都不怕。”

  “这样的一块璞玉,只有庸人才会抛弃他。”

  扶苏望著李信。

  现在,李信彻底明白了太子为什么愿意这么器重他,给他这么多的机会。

  因为太子理解他,明白他。

  两个八尺男儿面对面,有一种默契在他们心中诞生。

  那就是在这个世界上,存在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是他们两个共同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无关乎权势,无关乎财富,更无关利益,它的名字叫做荣耀。

  李信缓缓地作揖,“士为知己者死。若此番臣不能俘虏楚王归来,便自己的项上人头呈给太子。”

  扶苏捧酒递给李信,“好!那我就等著你凯旋而归。我给你十万兵马,占领寿春!”

  李信闻言顿时失色,“十万大军?这人数是不是太多了?据臣所知,太子现在手下也就只有三十四万军。若我带走三分之一,到时候太子如何应对这项燕以及四十万楚国大军呢?太子岂不是危险了?”

  扶苏则道,“你早一日成功,占领寿春,我这里所有的危机都会消失。我向君父做出的允诺,在两年之内破楚灭齐,才能如期完成。”

  “只有将军能让我完成这样的大事。”

  李信本就渐渐对扶苏死心塌地了,等到如今扶苏再把这封侯的机会给他,李信自然心里暗暗发誓,日后誓死效忠大王和太子。

  “请太子放心。”

  扶苏便将酒递到李信面前,这一次,李信没有犹豫。

  扶苏和李信二人对饮,算是完成了某种约定。

  “只是臣还是担心太子的安危。若是被项燕发现,到时候太子的处境必然非常艰难。”

  “还是那句话。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成就非凡的功业,就得付出一定的代价。我是秦国的太子,我很清楚我在做什么。”

  李信得令,就此在军中悄悄蛰伏下来,又开始默不作声,只等待机会。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间就六月了。

  这个时候,酷暑已经到来。

  虫蛇龟虫都钻出来了,士兵们的皮肤都已经被晒红了,一层层薄皮被晒干。

  项燕带著四十万楚军,又开始和秦军开始对峙。

  秦国这一回正式占领了平舆,很快就驱兵要与秦军汇合。

  项燕打探到扶苏只带了三十万军的消息,非常生气,“这小子,实在是目中无人。居然带著三十万军就敢追来。”

  景栾等人重新占领了城父。

  重新夺回军事重镇,让楚军倍感骄傲。

  仿佛已经取得了什么重大的胜利。

  “骄兵必败。他现在既然如此猖狂,又已经率领大军来到了我们楚国之地。恐怕要走也没那么容易。”

  景栾双目瞪大,他真想把秦太子这厮给抓起来,好好羞辱一番,以报答这些日子他让楚军吃的苦头。

  可项燕不这么觉得,“秦太子这个人,居然甘愿放弃城父,他不是一般的兵家。我总觉得,这其中必然有陷阱。让城中的将士们,严格把守城门,不许放任何可疑人物出城。”

  景栾感叹道,“大将军,您实在是过分小心了。为了防范秦军,您命令三十万大军分别驻扎在城父以西和以东,唯恐秦军对我们展开包围。”

  “可是实际上呢,这秦太子到了城父十里地外,就不敢动了。恒阳君这个人,他生性贪大好功,喜欢做些与众不同的事情。”

  “如果我们能利用他喜欢出风头的特点,来个以快制快,抢先他行动,那么我们将能够取得成功了。”

  在看到了项燕的无能和过度警惕之后,现在景栾觉得他也有著做大将军的潜质。

  至于其他的楚将,多是看破不说破

  项燕当然没有答应。

  他相信他的军事判断,秦国的太子绝对是要干什么大事。

  项燕对景栾不理不睬,只是摊开舆图望著楚国各大城池以及地形地势。

第454章 楚虽三户

  景栾感到自己被蔑视了,当即又问项燕。

  “大将军,难道我们要一直待在这城父吗。”

  “当初不是你们主张,一定要攻下城父吗?秦太子这个人,最喜欢用的就是攻心。他的目的就是让我们产生分歧,一旦我们人心不合,到时候秦太子就会抓住机会,把我们一网打尽。”

  项燕难得如此严厉地告诫众人。

  这些楚将却一个个把脖颈伸得老长,腮帮子鼓得极高,当著项燕的面,他们自然没有说什么。

  不过楚军内部派系极多,势力交错,互相抗衡的局面又不是这一二年的事情,他们早就习惯了,从不以之为祸。

  项燕安抚众人,“常言道,先发制人,后发而为人所制。不过这秦太子倒是有别样的看法,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动。”

  “我们要和秦军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绝对不能让他们的行动脱离我们可以控制的范围。”

  “秦军一定是要准备干什么大事,否则他们不可能行事如此诡异,更加不可能在城前乖乖地待著毫无举措。”

  项燕捋须分析。

  时至今日,项燕都相信,凭借着地利和他自己的军事能力,可以给楚国带来一半胜的机会。

  众楚将都神色勉强地道,“诺。”

  等到他们离开军事议事大厅,这些平日里喜欢互相斗争的世家贵族却变得无比团结。

  一人率先起头,“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的大将军被秦太子给打怕了啊?”

  其他人也纷纷接起了话题。

  “岂止是怕了啊,简直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时至今日,秦军都没有怎么打过我们,可是大将军却总是疑神疑鬼的,认为秦太子已经给我们布下了天罗地网,只要我们稍不留神,就会全军覆灭。”

  “秦国人守阵地不出门,大将军认为是秦太子准备了阴谋诡计;秦太子搬了二十万救兵,大将军却又觉得那是诡计,明明斥候都已经亲眼看到那长葛城中漫山遍野全部都是秦军。”

  “秦太子追击过来,准备在城池外围剿我们,我们明明已经破了他的诡计,所以他才束手无策,只能在外面等待。可是大将军又说……”

  宋义走过来接了后面半句话说道,“大将军又说,恐怕有诡计。”

  一众楚将难得在一件事如此出奇的意见达成一致。

  众人纷纷仰望苍天齐齐叉腰哈哈大笑起来。

  “大将军老了啊。他心中已然生怯了。可惜我们这些人,却要因为大王的命令受制于他。这些时日,实在是有志难伸。”

  “关键是,白白错漏了许多机会。明明我们有好多次可以反攻秦国的机会的。”

  诸将你一言我一句地接著,“可不是,秦太子不过是一乳臭未干的小孩。他的军中势必有人因为他年纪轻轻所以不肯心服于他,只要我们把他打个落花流水,到时候让他在属下面前丢了面子,秦军就会军心大乱。”

  屈也有了自己的一套军事构想。他认为他的这个提议比起项燕的要具体的多。

  项燕总是说不出清楚他的具体指令是什么,但是又一副稳操胜券的样子,让他们看著干着急。

  让屈感到惊喜的是,这一次,诸联盟军将领却不约而同地支持他。

  景栾拍著屈的肩膀笑道,“屈将军,要不怎么说,英雄所见略同呢。我也是这么想的。”

  昭氏的贵族首领昭阳,他一向对这些事情不参与,但是受够了项燕面对秦人时的战战兢兢,昭阳也站出来道,“也许大将军心里本就认定,我楚国没有能够击败秦军的可能,所以大将军一直以来表现得像是惊弓之鸟。也许,是该变一变了。”

  众多世家贵族都在一旁望著。

  屈、景、昭这三大户,就是楚国贵族三大门阀的存在。

  他们三位巨头都明著表示出对项燕的不满,已经是在昭示项燕失去了军心。

  宋义倒是也想出头,只是他望著昭阳那高壮结实、庞大魁伟的身躯,只能像个未出嫁的小女孩初次见到未来的丈夫一样羞涩地躲在一边。

  宋氏、虞氏见状,立刻上前附和。

  “照大将军的打法,过不了几日,只怕这城父,我们也保不住了。”

  “大将军可不在乎城父什么的,过了平舆,才是项氏封地项地。项地就在寿春的正上方,是寿春的屏障。”

  “大将军是和大王站在一块儿,和我们可不是一篓子的。”

  龙氏的将军也开始附议。

  没有办法,眼看著阵线失守,伏牛山的天然屏障也被秦军视为无物,楚国重地平舆又被秦军拿下,大家都害怕下一个就轮到他们自己。

  一旦被秦军占领了自家的土地,这就意味著他们的官爵名位被秦王废除了。

  说什么楚人团结,那都是迫不得已的。

  秦国人打过来,专杀的就是他们这些贵族。

  众人早就战战兢兢,哪想到项燕这么没用,非但没有带著他们把秦军打跑,反而一直给人一种楚军实力远差于秦的感觉,这触动了楚国贵族的根本利益。

首节上一节31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