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43节

第346章 伏牛山之役二(求打赏月票全订!)

  将士们各自在一营之中,除非千将发号施令,否则他们连走路到哪里都不知道。

  如今秦军忽然擂鼓下令,李信又派出斥候在战场上各处传递命令。

  鼓声犹如雷动,将士们也早就接连受困,就等著扬眉吐气,凯旋而归。

  处在山林之地,接连被困住十日,将士们早就被折磨的心力交瘁。

  将军李信一带头冲锋,整个中军都开始疯狂。

  唯一委屈的是左翼大军,他们拥有大量的战车,一个个都是冲锋高手。现在他们变成后军,只能在屁股后面跟著。

  项燕不顾众人阻拦,冒著风险自己登上了山头打算亲自看一看这宏大的场面。

  只见在伏牛山平原前,广袤的黄白沙地上,两股黑潮犹如洪水一般。两波洪水当即冲锋交战起来。

  秦军的冲锋队,那都是轻装上阵,以命相搏。

  这些人,他们其实大多都是家庭里的顶梁柱父亲。加入这冲锋先队,其实就是把自己的脑袋别在裤腰带上。

  拿自己的命去给家里人换活命的吃食。

  这个敢死队,大都没有爵,没有职,都算是普通的兵卒。可是在军队里,他们这些人,很多时候和将军一样,享受著其他士兵的尊重。

  就是秦王本人,那也是对这一支军队给予最优厚的待遇。

  加入冲锋队,每天都可以吃肉。

  伴随著鼓声雷动,很快秦军的敢死队就像野兽一样,疯狂地扑向了楚军。

  而楚军自然也有这样一波人,他们也是为了自己家里的老婆孩子。而且比起秦军,楚国人的一户家庭那可就很庞大,上有老下有小的。

  双方都是为了自己的家人,他们冲过来时脑子里只有一个信念,杀了对面的人,让自己活下来。

  回家!

  当秦军第一个冲上前去的士兵手中的剑与楚军手中第一把剑交锋时,战争开始了。

  很快山河之间响起了利剑相互撞击的声音。

  但是这只是个开胃小菜。

  冲锋队只是上前发个威的。

  不过须臾的功夫,秦人和楚人就扭斗在一块儿,鲜血从脖颈处、胸膛前,腰腹上汩汩流下,沾染在了土地上、石头上。

  用大地的养分所养出来的血肉精华,最后还是把自己还给了大地。

  血肉、指头、肉躯,一同被利剑削落在地。

  空气中弥漫着血腥的味道,高山上乌鸦和老鹰齐齐盘旋著,地上放满了食物,它们早就解渴难耐了。

  山风还是那么刮著,将士们身上都是汗与血,哪个还会在意这风。

  只是当风吹起被砍断在地的头发,将那一缕缕精华吹飞时,众人的眼睛也纷纷跟著变红了。

  “大哥!”

  “阿中!”

  当眼见著自己的亲人倒在地上时,没有什么是比这更让人撕心裂肺的。

  一声声咆哮响起来。

  这是秦军这十年以来,少有在短短一炷香之内整个冲锋队死伤大半的战役。

  上一次,还是秦军对战李牧。

  阵前督战官看到这种情形,急忙击鼓收兵。

  冲锋队欲往回退,可是楚军并不愿意放过。

  “知道失去家人是一种怎样的痛苦了吗?现在轮到秦军来尝一尝了。”

  楚军也在战车上于风中咆哮狂怒,将士们喊得撕心裂肺,眼泪也都迸出来。

  个个额头上,脸颊上,胸前都带著血,有的人早就胳膊断了,只是靠著筋肉连著。

  楚军持著利剑想要追过去,却被楚军的鼓声给喊停。

  “大将军有令,前锋撤退。上战车!”

  楚军个个心头一震。

  这督战官很快就把前方战况告诉了李信。

  李信坐在帐子里,他却发起了懵。

  他和众将都望著舆图,斥候和令官在舆图上手忙角落插标识。令官手中汗涔涔一片,整个人后背上都冒著一层滚了油脂的汗。

  李信却忽然想起来一件事。

  在过去,李信就是那个和督战官在一个战车上站著的人。李信很小就参加战争,他当时就发现,督战官老是跑回营地去通知将军前方状况如何,坐在帐子里的将军却还在看著地图和听著汇报做决策。

  可是他当时虽然年纪小,只用眼睛一瞪,顿时就知道了什么时候应该进攻。

  可是那个时候,他的将军却因为留在帐子里,白白浪费了好几次合适的进攻机会。

  让原本能在一炷香的时辰内解决的问题,非要变得打两个时辰。

  从那个时候起,李信就立志要不做坐在帐子里的将军。

  这样的话,他也对他心中最崇拜敬佩的男人秦王政说过。

  当时秦王政告诉他说,“若是旁人,寡人只会觉得他是年少轻狂,无知之徒。可是独独对你,李信,寡人相信你的判断。如果说我秦国真的会有能在阵前第一线指挥作战并且能够带著大军打赢战役的人,那寡人相信,那个人就是你李信。”

  李信冷静下来。

  他当即拔出了自己的剑。

  众将看著,一个个都恨不得跪地求饶。

  “大将军,您得在帐中坐镇啊。”

  “镇什么镇?们都聋了吗?我们的冲锋队死伤过半。楚军这是要拼了命和我们打。倘若我们就此落败而走,楚军就会在气势上压过我们。”

  “而且我们后面是伏牛山,前面是平舆。要么退,要么战!要你们选,你们选哪个。”

  有时候,一个重大的决策失误,往往是因为之前接连做错了好几次小决策,导致最后路子越走越窄。

  李信自以为自己在做一个对的决策,实际上只是在两个坏结果之间去选择一个相对程度轻的决策。

  很快,秦军就变换了阵型。

  秦军的弓弩队上来了,他们个个威武不凡,浓眉大眼,气势极大。

  他们齐齐驱赶著战车,将战马逼仄成近乎一条齐平的线。

  战马的鬃毛都是油光发亮的,这些天他们可在山林里吃了个饱。当然误食毒草死了的也有十几匹。

  这些战马一个个眼神狂躁,四蹄不安地踩踏著地面,就像是他们的主人一样。

  但是秦军的马从来就不是战场上的重头戏,重头戏是他们身后的大型战车,四个战士持著弩机,摆列成战阵,搭建好弩机。

  这箭头,自然对准的是呼啸而来的楚军。

第347章 伏牛山战役之三佯败(求打赏月票全

  订!)

  就在这个时候,战车上的弓弩手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声惊呼。

  “大将军。”

  李信低著头,眼里满是对前方楚军的不屑。

  “大将军。”

  众人看到他们的将军李信走出来时,个个顿时都眼睛红了。

  李信心里也是酸楚,他从来都只想死最少的弟兄,杀最多的敌人,打速度最快的仗。

  可是这一次,老天给了他一个巨大的考验。

  在这个考验面前,李信当然是选择勇敢面对。

  他没有惊慌失措,只是站出来要和士兵们一起面对难关。

  他丢弃了作为一个大将军应该肩负的全局责任,最终是沿著命运的轨迹线,来到了成就他、磨链他、让他和将士们一同齐生死的地方。

  前线!

  李信一走,他的都尉官们一个个面面相觑。

  他们思忖再三,自然也没有留在帐中的必要,他们都走了出来,一起参与这场大家过去都没有经历过见过的战役。

  他们商议著说。

  “这一片平地,地势开阔。后面是伏牛山,前面又是平舆城。如果取下平舆,那么秦军就能赢。可是如果后退,我们下次再难走出伏牛山。”

  “是啊,指不定这楚国的大将军项燕,现在就站在那个山头上看好戏呢。”

  “没想到啊,这次楚军闷声干大事,憋闷了这口气下来,竟然要和我秦军拼命。看他们这进攻的架势,是都不打算活著回去。两军作战,拼的就是两方的气势。如今这楚军的气势只涨不退,此战是场硬战。”

  “嗯。如今我秦军已经失去了先手进攻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围困的战术已经不用再用。战阵已经无法再用了。”

  秦军的战阵,依靠人数众、气势大的优势,将敌人围困一处,随后从四面八方持著长剑围闭绞杀。

  这是秦军把每个士兵自身都变成一个庞大杀人机器的部分,靠著团结协作,用自身最小的伤亡去杀死对面最多的敌人的战术战法。

  此前楚军就经常在秦军的战阵上吃亏,至于其他的国家、城池,因为秦军每次都是先发起进攻的那个,这就导致六国将士始终都是被动应敌,反而让秦军此战法屡试不爽。

  但是这一次,秦军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

  他们根本用不了最强大的战争,只能依仗弓弩之威。

  几位都尉满目含忧,也没有多说什么,纷纷上了战车。

  十万的秦军,多少庶民人家的子弟。

  当见到平日里著实厌恶的那些都尉郎将纷纷走出帐子,戴上盔甲和他们一道上阵杀敌。

  此举自然激励了全军士气。

  掠阵之军师见到这种境况,心下一惊。

  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如果军中的士气到了需要靠主将全部上阵杀敌的地步,这恰恰说明,是对方占据了优势上风。

  知道的人心里害怕,打起仗来手都在抖;不知道的人心中充满了莫名的勇气,他们内心充满了力量,决意跟著将军们前去冲锋陷阵。

  知道的人害怕。

  不知道的人反而无为无惧,死亡已经被他们抛在脑后。

  战场最前方。

  当秦军弓弩手一出场,整个战场的形式立刻发生了变化。

  楚人意图上前,立刻就被秦军的劲弩给射退。

首节上一节243/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