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36节

  “有什么事直说吧。”

  真要说了,这几个人又是喉咙一紧,纷纷互视,又开始犹豫起来。

  “到底是什么事?要说就快说。大晚上如此兴师动众,该惊动的不该惊动的都被惊动了,不如直接说出来,让太子睡得踏实些。”

  一个女声响起。

  众人知道,这该就是太子良娣。

第334章 两利相权取其重(1更求打赏月票全订

  !)

  几人心想,这良娣说的实在是对啊。

  来都来了,只能直说了。

  “恳请太子摒退左右,否则卑职等万不敢言。”

  扶苏倒是心绪难得平静。

  “好,灌夫留下,其他人都退下。”

  灌夫心里可得意了,太子还是器重他啊。相信他一个人就能够保护太子和良娣。

  在场的都是将和兵,来来往往的,其实也都照过面。

  众人看著这架势,一个个都面色严肃。虽然人是出去了,心都在太子帐子里呢。

  等到众人退下,这三人这才直言。

  “禀报太子,禀报良娣。我们都是这军中百夫长,今日前来,是为揭发一位将军。这位将军位高权重,非一般人,根本不能让他的罪行白于众人面前。”

  “可倘若我们几人不把此事说出来,只怕未来会有更多兄弟因此白白丢掉性命。”

  扶苏听著这语气,其实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那你们就明说吧。”

  事情到了这个份上,扶苏知道,这些人是把此事的希望全部寄托在自己身上。

  这固然和今天白天自己的言辞脱不开关系。

  没办法,是自己给了他们希望。

  谁说秦国人都是野蛮人,那都是环境导致的。汉高祖刘邦不也用的秦人打败了六国复辟贵族,随后给改了下国号就完成了建功立业的壮举。

  从自己的作为看他们的反应,可见秦人始终本性里还有老实忠厚善良的一分。

  扶苏心里盘算著,要怎么不动声色地处置这些事,还有眼前这三个人的性命能不能被保住的问题。

  多年深宫经验告诉扶苏,往往被告密的死不了,告密的先死。

  “卑职等要揭发的人正是都尉樊於期。”

  熊柔听了心里一惊,这个樊於期,那不是此次负责他们出行安全的大将吗。此人是嬴政钦定,据说过去也一直受嬴政器重。他曾经一直在宫中侍奉嬴政,后来被嬴政派去参加攻打赵国的战事。

  因为有嬴政的信任,所以他素来是被众人追捧奉承的对象。

  扶苏却很平静。

  他老早就看出来了,这樊於期对于部下没有怜悯之心,不考虑怎么好好对待下属,整天只想著怎么讨上面的欢心。

  这样的人做起事情来,必定招致很多人不服。

  “他干了什么?”

  “这樊都尉,按理说从未歪曲军令,可是在战场上,都尉却根本不把士兵们的生命当回事,险些逼反士兵们。”

  “逼反?”

  “当初在攻打赵国榆次时,樊将军力主打头阵。我秦国固然有第一梯队率先登城,以抢夺先机。凡加入第一梯队的人,固然有高禄,可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从加入伊始,就没想过要活著回去。”

  “可是樊将军指挥他们作战时,却根本不把第一梯队士卒的命当回事,竟然让他们在没有任何防御和掩护的情况下,让他们去破城。”

  “就是到了冬天,明知将士们涉水过河会冻伤士卒手脚,可是樊将军拒不搭桥,让士卒们直接淌水过河。”

  “虽然说打仗本就是风里来,雨里去,艰辛苦劳异常。可是樊将军的作战方式,往往让士兵们在没有冲锋杀敌之前就已经精疲力尽。而原本攻城不需要付出那么大的伤亡代价,但是在樊将军手下,战争虽然胜利了,可是这伤亡数量未免太高了。”

  扶苏皱眉,“战场上,不是有督战官吗?这样的事情,若是真的频繁发生,督战官难道不管吗?”

  “那督战官,因为樊都尉是大王信任的臣子,一心只想著巴结,非但不会指出樊都尉的过错,反而还对樊都尉频频献上溢美之词。”

  这些人说得非常激愤怒。

  扶苏听得也不是滋味。

  人命关天,这打仗不把人命当回事,这样的将军比那些动不动侵占百姓田亩的贪官污吏都要可恶。

  “樊都尉,这是不把我秦国士卒的命当命啊。”

  “太子说得极是啊,樊都尉就是如此为事。若非今日我们等有机会陪同太子出行,只怕这些事要一直被埋在军中。只可惜那些同宗同族的弟兄们,白白牺牲在了道路上。”

  扶苏听了,自然也是倒吸了一口凉气,“素来听闻,一将功成万骨枯。到底是功成了万骨枯,还是万骨枯了才能功成呢?”

  三个百夫长面面相觑。

  这话中的意思,他们自然听不懂。

  要想功业成,势必要有人牺牲;可是有些人功业没有多少,却让许多人白白牺牲,这种风气怎么能助长。

  师傅缭总是告诉他,治兵就是治人。

  扶苏听得这桩事,也是心里烦闷。

  这几个人把这种烂事告诉自己,希望自己去解决。

  自己不解决,他们三人可能会死;倘若自己解决,这个樊於期必定会对自己心中生出怨恨,像他这种被秦始皇自认为可靠并且可以信任的将军,一旦让他回去在嬴政面前说上点什么,那可就麻烦大了。

  所以这三个百夫长和樊於期两边必有一死。

  这可是军中,这么多人,人多嘴杂。

  此次跟随前来的,又都是樊於期的部将。

  一旦走漏风声,樊於期必定天亮就会知晓此事。可是这前往长平,邯郸,接受齐国献地,这么多的任务,樊於期一旦心中起变。

  扶苏想到这个,不由得嘴角上扬。

  但是另一面,留著樊於期,他日一旦他再上疆场,到时候就会死很多无辜的庶众。

  “此事不可对外声张,你们三人持著我的符节,今夜就返回咸阳直接面见大王。”

  三人一惊。

  “见到君父后,你们要说是们为了救大王的声名。告诉君父,将军的失误,就是大王的失误。”

  三人附会扶苏的意思,当夜就带了十几个骑兵,连夜跑了回去。

  军帐里,其他军士听到有人深夜打开拒马桩,连夜往咸阳的方向走。

  果然也有人趁著月黑风高夜,连夜跑去追赶樊於期,给他报信。

  熊柔不免担心,“若是樊於期半路知道此事,万一对你心中生恨。为了几个士卒,这就去得罪你父亲身边的大将,是否不值得。”

  “古曰:两利相权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这到底哪边轻,哪边重。现在下论断实在是为时尚早。”

第335章 给太子铺路(2更求打赏月票全订!)

  次日,戌时方至。

  扶苏已经带著车队人马来到了长平。

  但是樊於期这边,他的心腹也已经把几个百夫长夜间密奏扶苏的消息比扶苏的车驾先一步送达樊於期这边。

  再见到扶苏,樊於期之前的豪迈气概自然没有了。

  前半夜他还十分兴奋,当场叫嚣哪个孤魂野鬼敢来贴近大秦的旗帜。

  后半夜得知消息,整个人都蔫了。他知道自己的所作所为。初次带兵打仗,没有经验,谁知道他们少带一些盔甲,涉个水就会死呢。

  他黑著脸来到扶苏面前,“太子,末将等昨夜在此地驻留,亮了一整夜明火,除了听到一些怪叫,并无其他事发生。”

  “怪叫?”姚贾发出疑惑。

  “此地多的是孤魂野鬼,而且距离长平之战结束,很少有人再走这条道。夜间总是听到怪叫声,臣惶恐,还请太子移驾别居。”

  冯敬听得牙痒痒。

  他也跟著太子一路过来,怎么他就没有听到什么怪叫声。

  冯敬持著马鞭,离开了众人。嘴里忍不住嘟囔,‘哪来的孤魂野鬼’。

  姚贾并不知道昨晚上都发生了什么,只是众人聚在一处,他明显感觉到大家人心不齐。

  在中原要想做事,起先第一步就是要和人搞好关系。

  只有彼此关系和睦,然后做事才能成功。

  姚贾那可是冒著生命危险,迁入赵国做说客,成功让赵太后换下李牧的人。

  姚贾这样的人自然最是懂人心那些弯弯绕绕。

  一群人里一旦有个人想要坏事,那这一锅粥就全坏了,何谈做事啊?

  “这夜间怪叫,是什么说法?”

  扶苏自然问左右才士。

  一群人看著太子神色,自然都不敢提有鬼怪什么的。

  樊於期心中郁闷,太子让那些小人回去向大王告我的状,这不是明摆著不把我当回事。

  宁可帮助一些愚蠢无知的士兵,也不肯帮我这大王跟前的红人。

  樊於期并没有计划遥远的未来所发生的事情,他只是想到这个就气不打一处来。

  面对扶苏的问题,他口直心快答道,“自然是因为有鬼在夜间活动。太子此次出行,当以大王交代的要事为重,绕道行这危险之路,倘若出了差错,大王必然震怒。我已经写信告知大王此事。”

  姚贾听了头痛。

  林信听了眼底泛著冷光。

  其他部将听著,也都低头看向脚面。

  每个人的脸上都勉强挤出笑容。

  “孤魂野鬼,正需要坟墓冠冢来安。长平早就是我们秦国的长平,这里的鬼自然也是我们秦国的鬼。”

  樊於期被噎得说不出话来。

  扶苏又慢慢地道,“我看方才众人都对夜间的怪象说不出来,只有樊将军说的头头是道,想必是更为擅长处理此事。我想过了,就由樊将军亲自主持,在这里敛葬那些尸骨。”

  “如果把这件事做好,必定是大功一件。旧日赵地子民闻之,必定心生感激。回去之后,我必定向君父为樊将军美言,加爵等事不在话下。”

  众人听著,也觉得对于樊於期来说是个名利双收的大好事。

  知道内情的人也都对扶苏的办法竖起大拇指。这一举是让樊於期将功补过,回去之后,就当什么事情都没发生。

  樊於期听了却非常反感,他只觉得太子不喜欢他,已经让百夫长回去向大王说自己的坏话了。

首节上一节236/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