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224节

  “可是某些人却把孔子最初、最本真的用心加以掩饰。这就好比,让所有的人都蒙上眼睛,然后再去让摸大象。告诉他们,你们摸到的就是大象!”

  【这一章我酝酿好久了,开年送给大家。也是因为谈到儒家啊,其实我没想在开年和大家提这个沉重的生死话题。

  就是看到生活中很多人都被那些利益导向弄得身心俱疲、破财伤X啊,真的于心不忍。我也是遇到了非常好的老师,知道了一些真相,震惊的同时也只能能做一点做一点。其实小时候看不懂天书奇潭,我想现在大家都长大了,回头看看也许就悟了。如果不理解的话,可以自己搜索一些我国古代文化被西方乱定义的案例。

  希望大家新的一年,都能够安然!

第317章 喜兆(求打赏月票全订!)

  淳于越的内心独白,谁人又愿意去听呢。

  李斯他的目的是为了站在高位。

  真理就掌握在这些人手中,可是现实是如此的残酷。

  人们只服从于有权势的人,而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德行而被改变。

  想把真相讲出来的人位置卑下,说了大家也不愿意听从。

  而那些位高权重的人,他们手中掌握著真理,却不愿意告诉世人。如果有人想要把真理说出去,他们就会打击他,让他消失。

  实在是可恶至极!

  李斯看淳于越这个样子,他觉得自己和淳于越,就像是两个完全相反的人。

  淳于越总是站在他的对岸,固执地坚持一些早就被自己不屑丢弃的东西。

  而他自己则通过不断地丢弃,让自己站得越来越高。

  望著淳于越,李斯陷入沉默,他给不出答案。

  韩非为了他的国家,可以抛弃生命,和整个秦国的人对抗。

  淳于越为了他心中的正义和真理,甘心被人误解,甘心长久地处于低下的位置。

  那么我呢?

  李斯来时威风凛凛,走的时候天上下著大雾,咸阳城中一片水汽朦朦。

  他被仆从搀扶钻进自己的车里,心中暗想,其实众生在高高在上的天神和造物主看来,都是蝼蚁罢了。

  他们把我们丢弃在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打算让我们有逃离这里的一天。

  倘若我不抛弃道德,那么我就是被人踩在脚底下的那个。

  没有权势,说句话人家都不听;走到哪,不是欺负其他人,就是被其他人欺负。

  没有金钱,别人在冬天可以穿皮裘避寒,用炭火过冬;自己只能穿著用芦花和柳絮填塞在单衣里的棉衣御寒。

  既然众生都是蝼蚁,何不去做那只能够发号施令的蝼蚁,为什么要甘心被其他人指挥呢。

  纵使淳于越知道道,知道真理,可是他一不能发扬真理,二不能让自己谋取高位。又有什么用?

  自己也知道道,知道自己逃不出这个世界。但是自己要比淳于越聪明多了啊,在自己有限的时间里,把握那为数不多的机会,让自己的才华能够施展。

  在历史的长河里留下自己的名字,日后后人记住的,只会是他李斯,而不是他淳于越。

  马车摇摇晃晃,开向咸阳宫的方向。

  李斯安然地闭上了双目。

  命数天定?他不相信。

  

  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伴随著一股股寒气的侵袭,冬日降临了。

  太阳的光芒变成了白色,街道巷子里到处吹著寒风。

  秦国再次征兵已经到了尾声。

  大街小巷里的行人变少了,多的是老弱妇孺。

  一场好战即将开演,至少这个时候,咸阳百姓都对李信十分看好,不把楚国当回事。

  整个咸阳城的人都在议论李信的神勇,说李信会成为秦国历史上年纪最轻的彻侯。

  而楚王那边也传出来消息,楚王三次派人去请项燕,项燕终于答应了。

  这就让整个秦国都沸腾了。

  咸阳宫里,嬴政听到这个消息,他一开始觉得不大对头。

  在扶苏的刺激下,嬴政这几个月又在看兵法。

  根据兵法的指示,还有自己的直觉,嬴政觉得这个事情不大妙。

  于是嬴政召见了一众上卿。

  姚贾知道此事率先开口,“大王,这楚国大将项燕,他曾惨败于太子手下。如今楚王再次请一个败军之将出山,可见是楚国已经没有能够使用的大将了。这正是上天帮助我秦国的大好机会啊!”

  众臣,大都沉浸在战胜的喜悦之中。

  少数几个想要提反对意见的人,见到其他臣子纷纷开口说此事是好事,自然闭嘴了。

  说出反对的意见,不是得罪姚贾,就是让嬴政不高兴。

  在听到姚贾和李斯等人的说辞后,嬴政也就打消了之前的疑虑。

  这些人都是他的智囊团,满脑子想的都是为他服务。

  这些人一说话,嬴政自然相信。

  有了姚贾定下的调子,整个咸阳城的人几乎都在嘲笑楚王。

  随后就是秦国的人嘲笑,就是齐王、燕王,也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说楚王负刍实在是没用。

  身在齐国临淄城的张良听到这件事,心情却大好啊!

  “我有个预感,秦国将要遭受一次重创。”

  

  同样地,这个消息传到恒阳宫里,宫殿的男主人自然也忍不住发笑。

  “我这个舅舅,还真是不一般啊!在楚国复用项燕,这可绝不是简单的事情。楚王几乎是排除万难去帮助项燕,而他的大臣们也居然同意了这件事。”

  甘棠夫人笑问,“这么说,我秦国又要获胜了?这次只要李将军可以战胜楚国,那天下就到了君父手中了。我听人说,李将军可以成为我秦国最年轻的被封列侯的人。”

  扶苏则道,“我高兴可不是为这个。我只是为我有个这样不甘于失败的舅舅感到高兴。”

  冯绾绾听得出,扶苏话里有话。

  这么明显的喜报,太子却说这样的话,除非在太子心目中,这些根本不是喜事。

  在过去,也有人会认为太子或许会出错,可是在经历许多事情后,很多人完全地相信太子的能力。

  太子敢说出口的话,一定是真的。

  冯绾绾仔细想想,不是有句话讲骄兵必败吗。

  大家都看好李信,在军中势必也有很多人称赞李将军,如果他很骄傲,那么就会上当。

  “妾身在家时曾经听父亲说,胜利之前的预兆,往往并不是什么喜事,反而是过多的折磨和困苦。而在真正取得巨大的胜利之后,获胜者也往往是倍感压力。”

  冯绾绾穿著黄色的襦裙,安静地坐在扶苏身边。

  扶苏听了,忍不住感慨,“夫人实在是善解人意啊。”

  “其实太子就算一句话不说,妾身也猜的出来。”冯绾绾随后意识到什么,对扶苏作揖,“这么说来妾身要恭喜太子了。”

  “恭喜我?”

  “太子现在为一些事不开心,我想李将军这一战,也许会让太子忧心的事情出现转机。”

  扶苏没有言明。

  不过这项燕出征,对敌李信,李信势必输啊。

  众人都夸赞李信,独独不提蒙恬。这会使得蒙恬在军中声威下降,纵使他觉得有不对的地方,蒙恬未必当面指出。

第318章 将军赵佗(求打赏月票全订!)

  此时此刻,远在长葛的秦军,其状况一如扶苏预料到的一样。谒演 )

  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

  扶苏在的时候,军中自然都听扶苏一个人的。等到扶苏一离开,这军中剩下了蒙恬和李信。

  因为上次奔袭楚国,李信几乎是创造了一个神话。军中将士奔袭千里,结果楚军连秦军的屁股都没摸著。

  就这,秦人还在路过的时候抢了几个楚国的美女,献给了秦王。

  这扶苏一走,将士们自然只认李信。

  中军帐中,众将都围著李信,蒙恬身为左将军,虽然和李信坐在一样的位置。但是聊起战略主张来,众人都只看著他,而不看向自己。

  只有蒙恬自己的私兵以及蒙氏麾下的将军们跟蒙恬站在一块。但是他们也被边缘化了,这大事上根本插不上嘴。

  李信手中持著短剑,坐在沙盘前,和几个将军制定进攻路线。

  “此次项燕带兵,他势必死守项地。我们自然是要攻击薄弱处,先去进攻平舆。”

  “进攻平舆?”蒙恬觉得不妥。

  平舆在项地以西,乃是楚国最重要的门户,而项地田亩实多,则是楚国的胸膛和拳脚。

  李信闻言,爽然大笑啊!

  “蒙将军,我也随太子学了些兵法谋略。出兵贵在神速,更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我等兵分两路,一路先去进攻平舆,待吸引地楚军兵力调往平舆。等到楚军一往平舆,到时候蒙将军你就去攻打项地。”

  蒙恬自然也露出微笑,“这确实是太子的兵法。可是项燕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这一次,他未必会这么做。而且平舆那样的要地,绝对是块硬骨头。我担心李将军去了,可能会先遭到伏击。”

  蒙恬指著伏牛山一段,“这里是我们进攻平舆的必经之地,此地可谓崇山峻岭,沟渠环绕。而且树木茂盛,非常适合埋伏。”

  李信听到,自是大笑。

  “我们可是秦将,不过是一座山上树多了些。早在此前我就已经谋略好了。这楚地不就是水多、草高、林深吗?上次是因为直接攻打项地,而且时间紧迫,我没有来得及放把火把那些草木都给烧光,但是现在却不一样。”

  蒙恬却觉得不妥。

  放火烧山,只会造成烟雾,而且那么大的山,到底要烧多久。

  蒙恬觉得这个方法不可取。

  不料,蒙恬还未开口,其他人却都已经开始附和起李信的意思。

  这并不是针对蒙恬。

  只是李信率兵作战,可以让他们得到更多的赏赐,更多的荣耀。

  再说了蒙恬是将三代,家里有爵位传下来。他们这些人都是从百将,千夫长,都尉,一步步爬上来的。

  他们距离爵位,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只有跟著李信去打这场仗,才能升得快。

  屠唯、任嚣、杨端几个都在附和李信。

  毕竟项燕已经失败过一次了,而且是大败,他们自然不把项燕当回事。

首节上一节224/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