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88节

  王绾忍不住问,“莫非是太子在对抗楚国的防御战事上有了什么新的收获?毕竟除了这个,微臣实在是想不通还有其他的什么事情能让大王这么开心。”

  姚贾道,“自从太子出征,臣就很少见到大王大悦。以臣之见,定然是和太子有关。”

  冯去疾作为扶苏的岳丈,他可不好说扶苏,“想必是楚国内部出了什么事,有利于我秦国。”

  李斯则附和丞相,“当是太子对峙楚国得利。”

  嬴政闻言,向两边拂袖,仰面哈哈大笑一番。

  “看来诸位都对寡人的太子放心的很。扶苏果然没有让寡人失望。呈上来。”

  嬴政望向手持军报的宦侍。

  宦侍上前,把帛书一一呈给几位大臣看过。

  丞相王绾见了,不由得身子一震。

  “臣恭喜大王。”

  姚贾看到十万楚军被歼,还以为自己看错了。

  “大王,太子竟然在秦国的境内灭掉了十万楚军,这样的胜利简直是不可思议!”

  “既是军报,岂会有假?”嬴政双手压在扶手上。

  诸臣闻言,都是将头一低。

  可是对他们来说,这个消息实在是太劲爆了。

  第一次打仗,斩首十万,这是什么概念。

  消灭了楚国四分之一的精锐部队。

  就是王翦,带兵三年也不定能带领士兵斩首这么多人。

  等到李斯和冯去疾看完奏报,只感觉殿内气氛陡然变了。

  “这怎么可能呢?太子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嬴政甩袖,“寡人也很好奇。其一,这楚人怎么就打入我秦国境内了;其二,扶苏发动全部兵力,全歼楚军,竟然让楚国大将军项燕逃跑,到底是使用了什么计谋?”

  “可是太子这个臭小子,离开了咸阳,就全然忘记了规矩。这样大的事情,亲自上报居然写的这样简略,实在是不成体统。”

  “气煞寡人!”

  嬴政撵著胡须,脸色却十分红润,自然看著根本不像失望生气的样子。

  王绾见大王年将四十,还是这副少年啷当模样,对大王的这种手段只当做没有看到。

  姚贾看出,大王其实是有意向他们炫耀太子,便上前道,“大王,太子素来孝顺恭敬,之所以写的这样简略,必然是怕大王担心。”

  “我看这楚军入境袭击,太子想必经历了许多事情,都是怕大王担心。”

  嬴政还是生气,“太子实在是不成体统,寡人恨不能外出,亲自去颍川新郑一看,这太子到底在新郑做什么?”

  李斯会意,王爱其子,担心太子在新郑守军压力大。

  这次楚人又来势汹汹,看这奏报,其实也写的含蓄。

  太子的意思是,楚军打到新郑门前来了,我又把他们打跑了,还歼灭了十万将士。

  很多话,不言自明。

  太子越是交代地简略,嬴政自然越发对扶苏感到担心。

  李斯作揖:“大王,臣愿意代大王前往,亲自去慰劳军士。臣此前多次担任使者,出使齐国、楚国、魏国、游说各地。臣可以代大王前往,以照应太子。”

  嬴政则望向冯去疾。

  “少府,你对此事意下如何啊?”

  冯去疾也知道了大王的意思,他们今日若是没有人明著夸赞太子一顿,怕是都走不了了。

  “大王,太子率领寡兵抵御楚国,如今楚军来袭,太子轻松应对,大破楚军,一如之前对大王做出的承诺,成功守住了城池。只此一战,足以让楚军丧失信心,半年内,不会再有人敢攻打秦国。”

  “太子年少,首战斩首十万,功绩斐然。”

第262章 秦国之杰,楚之公敌(求打赏月

  票全订!)

  这些大臣们,都对扶苏这次军事行动敬佩不已。

  甚至有些久久回不过神来。

  “斩首十万,这对于楚国来说,无疑是重创。太子首战告捷们,还是以守为攻,此一战,将在士气上沉重地打击楚国。原本臣私下以为,太子在两年内破楚灭齐的计划过于追求速度,不过如今看来,未尝不能施行。”

  扶苏用他的实际战绩,向朝中诸多大臣证明了他的军事主张是切实可行的。

  嬴政自然也对此非常满意。

  两年的时间灭掉楚国和齐国,这恐怕在日后的史书上,都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歼灭十万军,这样的数字,也实在是惊人。”姚贾也道。

  看著太子平时很温顺一个人,没想到真的下起手来,动辄就是十万人的性命。

  姚贾心里打了个冷颤。

  王宫、朝堂,越是接近最高权力的环境下的人,最忌讳的优柔寡断,而最受欢迎的就是杀伐果断。

  扶苏这一次著实让不少人看到什么叫王者之威。

  听著这些大臣一一夸赞扶苏,嬴政心里别提多高兴。

  这小子,从他提剑杀燕丹时,寡人就知道,他以后会是个合格的秦王。

  “此次太子虽然立功,可是这汇报军情这样的事情,却是避重就轻。身为一军统帅,太过我行我素,既然廷尉有意代寡人亲自前往颍川新郑,寡人此次就命廷尉前去。”

  李斯作揖,“臣必不辱使命。”

  等众臣退出朝堂,这些臣子可并没有随意交头接耳。

  最位高权重的人,之所以能坐到这样高的位置,还能坐这么久,对自己、对环境都有著极其清醒的认识。

  他们才不会轻易逾越规矩,三三两两聚在一起,企图结党。

  秦王政乃至秦始皇时期,秦国政治中心最流行的思想是韩非的法家学说。

  嬴政既然学的是驾驭臣子的法术势,而他的臣子又不是文盲。

  秦王看的书他们自然也看,那么秦王既然不喜欢臣子结党营私,以使得自己权力过大,他们又怎么会敢违背嬴政的意愿去冒险呢。

  虽然走的是同一条道路,可是几人高冠博带,拖著长袖,相貌俨然,各自谈话之间尺寸拿捏有度。

  一句多的都不讲,一点礼数规矩都不会有错。

  像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亲眼看到太子立下这样大的功劳,这些人都心思各异。

  首先众人都觉得,扶苏这个小子有点太狠了。

  其次他们觉得,照太子这个打法,以后一统天下的功劳簿上,太子当属首功了。

  这些人不是第一天意识到,太子扶苏身上有著巨大的潜力和挖掘价值。

  而是感觉到关于某些事情时机已经渐渐成熟。

  王绾看到,因为太子的参与,著实分走了大王平衡军权时面临的许多压力。照太子这个作为,日后约有六成的机会,大王会让太子主持整个攻打楚国、灭掉齐国的计划。

  往往就是这种时候,王绾突然怀疑,这有些事情,是不是冥冥之中自有注定啊。

  只有冯去疾,他现在是说不上高兴,也说不上不高兴。

  只觉得胸口有什么东西被堵塞著。

  仔细想想太子这个人做事风格,日后若是大权在握,恐怕掀起来的,不仅仅是微澜吧。

  想到这个,冯去疾根本不敢高兴。接下来的日子,他甚至都不主动出来露面。

  坐在咸阳宫中的嬴政,高兴归高兴,这高兴完了。

  嬴政自己越看军报,越觉得虽只有寥寥几句,里面却险象环生,而且杀意重重。

  他担心扶苏,却又不知自己为什么总觉得嵴背处一阵发寒。

  为了一劳永逸,一次歼灭楚人十万,完全不输给白起深谋远虑。

  直到,看到赵高还活在自己的眼前来回匍匐在地上擦拭地板,从头开始做起,嬴政心头升起的疑虑这才打消。

  每个人头上都应该悬著一把利剑。

  就是扶苏,他也不能例外。

  

  一口气力挫楚国大将军项燕的兵马,完成了戍守边疆的任务,扶苏在亲人心目中的名声大振。

  “太子不愧是我们秦人的骄傲,这一回一点也没有让大王失望。”

  “太子真是最像大王的人啊!”

  “以后秦国有太子这样的王继位,秦人什么都不用愁了。”

  咸阳城里的庶民百姓在当垆下一边沽酒,一边歌颂他们的心目中的太阳。

  而在军营里,扶苏更是因为此举收揽下不少人心。

  这原本守城的策略,让军中将士对扶苏有些怨言。

  尤其是让一些这些时刻准备冲锋,谋取高位、富贵的将士们感到不快,扶苏拦住了他们的道路。

  这下说是全歼,几乎大部分人都有机会拿到封赏了。

  秦国的封赏,都是非常实际的。粟米、车马、仆人,衣食住行每高一爵,便立刻提升一个等级。

  就是这些实际的利益,满足一家人的吃喝和欲望。

  是以如今军中上下一片欢呼。

  不仅如此,在将领中,扶苏也获得了崇高的地位。

  扶苏给了一个人表现的机会,这让这位将军经过这件事,对扶苏刮目相看。

  李信原本看不惯蒙恬整天围著扶苏,还不住地说他好话,只觉得蒙恬獐头鼠目;现在李信不这么觉得了,他觉得蒙恬相貌也就比他稍微逊色一些,和他是同流。

  现在李信也开始整天陪在扶苏身边。

  因为李信觉得,太子扶苏这个人,很神!

  门都没怎么出过的人,却对形势、人心、军机要务处理地非常娴熟。

  这就是天赋。

  只是,用了十万楚国将士的鲜血和生命换取军中上下将士拥护的扶苏,他的内心没有那么快乐。

  他是个正常人,决策时固然要做到最大利益化,可是在道德情感方面,作为一个正常人,不可能眼睁睁看著这些楚国将士的尸体四处挂著。

  打扫战场时胜利者往往只记得拿走财货,只有亲人会在战争之后,前来收拾骸骨。有些相隔千里的,只能在家里请巫医来做法招魂,用其他的法子安葬故去的人。

  “让我军将士们清点完战场之后,就地掩埋那些楚军将士;如果能够找到证明身份和姓名的东西,可以为他们群葬,合立下墓碑。”

首节上一节188/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