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84节

  “报”

  从辕门,到前军帐,再到中军大帐。

  传令的士卒甩着两条腿卷起地上的沙土一落往帐内飞奔而去。

  “启禀二位将军,太子车驾已至辕门外。”

  蒙恬站起,“太子到了?”

  “车驾就在辕门之外。”

  蒙恬和李信本在帐内正商讨军事政务,在听到太子驾临的消息之后,二人俱对视一眼。

  李信放下手中竹简,站起身来,“传令全军,太子驾到,速速准备军礼。凡千夫长及以上将官都随我去迎接太子。”

  “唯。”

  待这传令的士兵退下之后,李信便急急忙忙一面系披风,一面穿战靴。

  李信对也在一侧急忙穿甲套靴的蒙恬道,“太子终于知道要来军中看一看了。”

  蒙恬也道,“是啊,太子率兵出发戍边,到了新郑之后却一直坐在驿站。如今太子终于驱车前来军营,我等必须以重礼相待。”

  辕门之外,尽是平沙。远处则是连片连片的湖泊,河道湖泊岸边皆是密密麻麻的芦苇。

  军营正处在连片连片的芦苇丛之中。

  就在将士们这日常进行操练,将军们排兵布阵时忽然听到一阵绵绵的号角声从高处吹起。

  大秦的旗帜遍布军中每个筑楼高处、楼台。黑色黑色的旗帜上面是秦国的国号字样,此时正齐齐迎风摇摆。

  厚重的旗帜迎风招展时,总是发出与空气激荡的声音。

  当长长的号角在军中传遍军中各大营地时,所有的将士们都有抬头望向灰白色的天空。

  士兵们脸上纷纷挂着高兴而满意的笑容。

  “你们听,是太子来到军中了。”

  “太子对我们庶民一向是能给多少就给多少,我们都打心眼里感激太子。这一次能随同太子一起戍边,实在是我等的荣幸。”

  “是啊是啊,我也是这么想。”

  此时此刻辕门外,扶苏的车驾已经在门前静候了一刻钟左右的功夫。车上的銮铃在大风的出动下,叮叮作响。

  扶苏并没有坐在马车之中,而是站在战车之上,由灌夫亲自为他御马。

  他没有穿那厚重华丽的冕服,前来只是一身黑色常服。外表如斯,十分谦逊有礼,一派彬彬。

  当各级将官们来到辕门前,看到太子自然一一拜见。

  “太子,末将等有失远迎,还请太子恕罪。”

  “军中不比宫中规矩多,这些繁琐规矩在营帐之中不必讲究,一切以实用为主。我此次来军中是来看看将士们是否有懈怠之心,此次戍边时日颇久,如今楚军兵临城墙,宛城将士再三催促。我担心军中将士士气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亲自前来。”

  扶苏一到场,立刻表明来意中将是。众将官,心里纷纷赞叹太子处事周密、考虑周全。

  李信本就在军中按捺多日,如今听到宛城之中又有军士来报军情,当即两眼放着精光。

  “请太子入帐。”

  一道道拒马桩,这才从营门之前被一道道打开。

  一条宽阔的大道展现在扶苏眼前,扶苏的目光自然不在那些行军礼、排列在两边迎接的将士身上;而是站在两侧排成方阵的大部队。

  “我看将士们皆目光炯炯,战意十足,可见平日里诸位将军,训练有方。”

  任嚣笑道,“太子,这些兵并不是我们所训练出来。”

  “哦?”

  “太子这些兵士都是蓝田大营里的精锐,之前他们虽也称攻城略地,但在营地之中都是由蒙老将军亲自训练。所以战士们军纪严明。现如今这十万将士也多亏了我们蒙将军时常在军中监督,这才让将士们每天都能打起精神。”

  “蒙将军经常对将士们说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打仗往往只是短短数日的事情,但是之前的操练却是数月数年的事情。虽然是戍边,可是时时都有和楚军交锋的可能,士兵们必须时时警惕。”

  任嚣说出这一番话,立刻引着军中其他将士随声附和,“军将军嚣说的都是实话啊。”

  “将士们只认得蒙将军和李将军,哪晓得我们这些泥腿子的姓名。估计等到我们回到咸阳之后,众多士卒们还要在背后怨恨我们没有给他们提拔的机会。”

  扶苏自然听出来,这些人是在暗示自己。

  这任嚣的意思不就是,蓝田大营的人都只听蒙恬的话。

  因为在秦国将士们戍边得到的待遇是非常低的。

  这就让那些曾经以从军为志向,想要靠着军功出人头地的庶人后代感到抱负被压抑。他们长久地困在军营之中,犹不得升迁,整日只能以饱食度日,自然心中生怨。

  而任嚣之所以说这样的话,则是因为他担心此次戍边随军,到时候落在他们身上的连尺寸之功都没有,只有蒙恬和李信,他们二人会因为这次的事情得到大王的重赏和重用。

  一个是军功世家之后,一个是二代郡守之后,都是在朝中有依傍的人。

  正如他们所担心,所不满的现状一样。

  蒙恬和李信生来就比他们拥有的机会多。

  扶苏站在战车上,身后的战车前前后后跟了十几辆。

  他明显感觉到后面的将官们似乎催马催得快了,一股莫名的压迫感从身后袭来。

  蒙恬急忙道,“臣不敢邀功,都是军中诸位将军全力配合,否则以臣微薄之能如何使得众士宾服。”

  扶苏笑笑,“凡随本太子,出征戍边之人,此次各有功劳。蒙将军所言极是。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仗早晚都会打,军功自然也人人有份。”

  “但是这平日里将士们的所作所为,才是决定战场上两军胜负的关键。此次我身负君父之命。全力对抗应付楚军,若是能为秦国延缓战事准备的时机。到时候等到秦军大规模进攻楚国,将士们自然士气高涨。”

  扶苏的目光在一个个方阵上游动,将士们手中持着足有一人高的长剑。

  这些都是现在秦国在战场上主要使用的长剑。

  长足有八尺多。

  这战斗方阵型中,自然是一寸长,一寸强。

  秦剑,失传的技术。

  秦朝的铸剑技术发达到后世西方靠着现代技术才能勉强复制的地步。

  秦剑剑身涂着一层铬盐化合物,而铬却是两千年后被发现的。

  同时秦剑剑身共八个棱面,而每个棱面之间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可见铸剑的精密程度。

  而剑体和剑刃金属配比也不同,既能保证剑体的硬度,又能保证剑刃的锋利度。

  剑身长八十六公分,但是不易折断。

  曾有人挖掘出埋葬了千年的秦剑,竟然在压弯的情况下于千年之后又反弹恢复了笔直的状态。

  就是这样的秦剑,才配备、支撑号称虎狼之师的秦军。

259.第251章 战车(求打赏订阅)

  259.

  秦剑在这苍白的日照下,发凌冽耀眼的光芒。

  一片银点在甲士们右手右侧齐齐连缀成网,当光线有轻微的移动,军营之中便是一片银光闪烁。

  望着这一双双活生生的眼睛,他们都是来自秦国的各个角落里。

  整齐划一的偏左发髻,饱满的胸膛傲然挺立。

  每个人都站在黄土地上,衣裳上也都沾满了泥土,空气也满是沙尘。

  将士们的脸色都和大地一样,将士们齐齐向扶苏集体行屈膝之礼。

  在他们的脸上,扶苏看到了对自己的敬意。

  想想过去自己虽然做事经历很多波折,也曾经有很多政策被提出来后,没有被有效地执行。

  但是当看到这些人脸上对自己的敬意时,这一刻扶苏觉得当初做的那一切都是值得的。

  只是,这并不是什么正规的阅兵。

  秦王正式阅兵,场面要比这宏大的多。而且军礼作为“师旅操演,征伐之礼,”就同,“吉、凶、宾、嘉”礼仪一齐称呼为五礼。

  自己作为太子,拥有的终究是太少太少。

  扶苏之前一席话,给诸位将军们吃了一颗定心丸。

  这些将军们也很讲义气,看扶苏答应凡是戍边之人都有机会上战场,他们便殷勤起来,主动带扶苏往军中各帐查看。

  带人在营地里转悠闲逛,这些秦国的大将们只对嬴政做过这样的事情。

  只是陪伴扶苏,其压力一点也不小于陪伴嬴政。

  众人都小心翼翼地侍奉,唯恐哪里做的不对,哪句话说错了,引得太子不高兴。

  因为扶苏这个人,一看就很精明,那双眸子一看就是得到了大王真传。

  这未来的大王,怠慢了不行,过分亲近也不好。

  总之一趟陪伴下来,军中士卒都看在眼中。士卒们看到,他们的将军面对太子时十分恭敬,连带着自己也对扶苏毕恭毕敬的。

  众人带着扶苏来到了沙场,看到了士兵们正在操练。

  秦剑质地精良,将士们刚拿到手中,很少有人直接用的顺的,更不要说能够用秦剑在战场上所向无敌。

  一方士兵,正在用秦剑围成方阵,有专门的士兵用盾遮掩。

  这种战阵,就是利用秦军秦剑长,剑身质地硬,剑刃锋利的特点,将剑刃全部对外。

  将官在一旁持剑传令,“刺。”

  原本被紧紧握在双手中,剑柄全部置于腰后的秦剑,这时被将士们齐齐用力向前刺去。

  程亮的剑锋上闪着寒冷的光芒。

  扶苏看明白了,这时候的秦人虽然主要用的是铁浇筑的剑,但是这剑的长度,完全就是戈或矛的长度。

  而且秦剑的特色就在于,非随身佩戴象征身份的配剑,战场上使用的秦剑,剑柄非常地长,足有一臂。

  这样的设计,自然本身为的就是在战场上可以刺出更远的距离。

  光是看到这样长的剑身,再看到这些身材高壮的秦国成年男子,就可以想象出战场上敌我交锋,鲜血淋漓的场面。

  随后这些将士又亲自带着扶苏去看了秦国的战车。

  秦国的战车,也和秦国的礼仪一样,基本上都是仿照周王朝逐渐继承并且改进而来的。

  三千年前,牧野之战中,周联军能够以少胜多、大败商军的关键,靠的就是战车。

  周朝的战车,战车上三名将士分别守前左右三个位置,中间为驾车的御手,左侧是主将手持弓箭,右侧是护卫,手持三米长的戈或矛。

  三米长的戈或矛,只要护卫旋动手臂,便可以一口气连伤数人。

  战车在四匹马的拉动下,时速达到每个时辰一百二十六尺。用现代单位换算,那就是每小时21公里。

  就是这个速度,已经赶超了当时一战时的坦克。

  马本来就是脾性暴裂,蹄肢十分有力,非常容易伤人的凶残动物。

首节上一节184/6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