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61节

  今日朝会,扶苏也在殿上。

  像是一种额外的补偿一样,嬴政留下了赵高的狗命,随后时不时给扶苏一些优待。

  像今天这样没有什么大事却还能来临朝听政,这可是大殊荣。扶苏也没想到会有这样的意外之喜。

  宫外的人自然都不知道宫里发生了什么,只是听著大王跟前的红人中车府令突然被贬黜,这就让从前一直都爱巴结赵高的朝臣立刻一哄而散,如今听到他的名字,都是一面跺脚,一面口吐芬芳指责他过去的种种过失。

  而太子如今越发得到大王的信宠。

  太子扶苏每一次上朝,都要被史家浓墨重彩地记叙上去。这在过去的历史上都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一国的王对未来的太子宠爱到这个地步,已经足以载入史册。

  哪怕秦太子扶苏现在就突然暴毙,那在历史上也仍旧是涛涛黄河里一颗璀璨明珠。

  言归正传。

  今日百官都来上朝,为的就是迎接大将王贲。稍后秦王政就会在宫中设置宴会,届时文武百官一同恭贺,为王贲接风洗尘。

  “将军王贲至。”

  谒者令扯著嗓门高高地喊著。

  文武百官立刻正襟危坐。

  扶苏瞅著群臣这言辞,举动,忽然明白了嬴政为什么宁可冒险让自己去攻打楚国,也不要再用这些战功赫赫的大将了。

  此时,嬴政心里也打的是这样的算盘。

  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这江山现在是自己的,未来是他的。扶苏的功绩,就是寡人的功绩。

  待得殿前接引的人退下,王贲著重甲上殿。

  光明宽敞的大殿里一道魁梧伟岸的身影矗立在门前。

  方才还叽叽喳喳的群臣,这时候忽地集体正襟危坐,双目凛然,朝堂上的气氛陡然变得严肃起来。

  所有人都用严厉的目光射向王贲,至于嬴政,他只是自信地坐在王座上。

  一开始得到王贲的水淹大梁的战报,嬴政分外高兴;不过,随著时间的推移,兴奋完了嬴政就开始对王氏父子感到忌惮。

  这父子两个简直就是天上武曲星下凡,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这些年的战争,早就把王贲改变了。他的双目是那样的锐利,杀气十足。他的肌肤是古铜色的,脸上的筋肉像是铁水熔铸所成。

  作为一个常胜将军,王贲每天不是在杀人的路上,就是在指挥将士杀人。

  城破之后,王贲看到大梁城里漂浮的尸体,众将士都在称赞他,可谁知道作为一个主将,他在背负什么。

  来到嬴政面前后,王贲脸上的表情这才有了起伏变化。他像是找到了家的孩子一样,乖顺虔诚地作揖,“末将王贲拜见大王。”

  嬴政满意颔首,“免礼。”

  王贲这才站直了身体,见到一身冕服、细皮嫩肉,脸色白的发光的太子也在。

  王贲见到扶苏也在这里,明显一顿。看来传言都是真的,太子要出征楚国了,这么说来,他们王氏将臣也都可以松一口气。

  在回来的路上,王贲也听说了不少事。

  朝中将臣眼下正在准备攻打楚国的战事。

  有很多人都在争抢这次出征楚国的机会。

  大王问父亲征伐楚国要多少人,父亲稳重,认为要六十万才能灭掉楚国,这让一向只占楚国便宜从没让楚国占过秦国便宜的嬴政嗤之以鼻,嘲笑说王将军老了。

  父亲毕竟曾拜上将军,被秦王这样嘲讽,这事情很快就传出门去,军中将士听了,又有哪个敢服。

  所以父亲急流勇退,直接请求回家养老。

  而将军李信年少轻狂,居然和他父亲争功。在父亲说攻打楚国要六十万的时候,李信却声称要二十万。

  然后就是太子,太子一个人靠著一张嘴,说什么‘我无能也,不及李都尉’,把文武诸臣驳得哑口无言,最终确立了休战整顿一年,随后发兵四十万,一年之内荡楚灭齐。

  这是个高人。

  王贲在来的路上听到这些事情,立刻对太子肃然起敬。

  一则太子打压了李信这个狂妄之徒的嚣张气焰;二则太子用这样的方式稳住了大王,同时运用增加数倍兵力的方法,弥补了他年纪轻,指挥战斗经验不足的问题。

  这些事情,在王贲脑子里一闪而过。

  “王贲拜见太子。”

  “王将军多礼了。今日这朝会专程只为王将军,王将军不必在意我,只当我不在。”

  “臣不敢。”

  嬴政瞅著扶苏,没想到扶苏这小子还真能震慑住王贲。

  “贲,这一次你为寡人立下了这样大的功劳,寡人不仅要为你按律晋爵位,还要将寡人的公主许配给你。”

  王贲和他妻子感情很好,听到大王要赐公主给他,也是一怔。

  但是很快,他就低下了头。

  大王的命令,他哪能拒绝。

  父亲前不久在信中说他年纪大了,已经向大王请命告老还乡。

  王贲知道父亲受辱,也知道大王的为人,所以明知道这是一次服从性试探,王贲立刻答应下来。

  在进宫之前,王贲就对今日殿中可能发生过的事情都做过预料。

  没想到大王竟然舍得赐婚公主给他,这可是一种莫大的荣耀。诸将之中,只有他有这样的殊荣得以许配公主。

  “蒙大王厚爱,日后大王有命,臣为大王万死不辞。”

  嬴政看著王贲瞬息之间的神色变化,对王贲仍旧放心不下来。

  王氏父子,果然有勇有谋,又懂得察言观色,若是有朝一日,真的对寡人起了谋逆之心,意欲行不轨之事,以他们的能力,寡人未必能在他们造反之前发现蛛丝马迹。

  李信望著这一幕,心里自然是突突突地冒火。

  他一直都把王贲当做他的对手,他相信只要有一天自己立下比王贲还要多,还要大的功劳,到时候他就是秦国最年轻、最强的大将军。

  只是现在倒好,他到手的鸭子飞了。只能眼睁睁看著将军王贲接受众人的顶礼膜拜和朝贺。

  李信年轻,自然不服王贲。

  晚间宴会上,众人酒酣,大家都对王贲敬酒。

  诸臣自然在一旁道贺。

  “恭喜王将军。”

  李信倒也没喝多少酒,单手攥著酒爵攥了半天,一旁的宦侍看著都害怕,真的担心李信一下就把这酒爵给捏坏。

第221章 真正的将军!真正的太子!(求

  追订打赏!)

  轮到李信敬酒时,李信不情不愿地道,“王将军出奇谋,水淹大梁,日后此战必定将记载于史册。李信实在是佩服。”

  李信将酒爵举起,只等著王贲饮下,这也算是礼数周全。

  只是王贲却停住手上的动作,并没有喝。

  二将相遇,一个是年至四十,双目凛然的幽燕大将;一个是意气风发,眸光凌厉方才年满三十的年轻战将。

  眼神交错,果真如电光火石,火星将要迸溅出来。

  周围的人,大半都是看热闹。

  坐在上方的嬴政看著这一幕,神色复杂。

  在场所有人都将目光聚集在这杯酒上。

  扶苏贵为太子,在宴席上另有设席位。也就是自己玩自己的,诸臣的席座都离他比较远。

  他的位置距离嬴政是最近的。

  这样的安排倒也十分用心。

  这一个人喝小酒,时不时再兑点茶水喝,扶苏本悠哉悠哉的,直到殿内忽然悄寂下来。

  王贲本来就为父亲感到不值,他的父亲半生为秦国披肝沥胆,栉风沐雨。

  没想到居然在落幕之际,遭遇这样的下场,落得个年老昏聩,不懂军事的名声黯然退场。

  这坏就坏在李信可恶。

  他年纪轻轻,只懂蛮干,哪懂什么军事谋略。

  大王已然先问了父亲,父亲是为了秦国基业考虑,所以才说要六十万兵马。

  也只有他知道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多的兵马。

  两军交战,上上之策就是用势压倒对方。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两军不仅最短时间内结束战争,而且这样做可以让两军的伤亡人数降到最低。

  父亲之所以成为大将军,不是因为他爱向大王邀功,不是因为他总想向世人证明自己。

  父亲是因为负责,心里装著每一个士兵的生死。

  在父亲眼里,战场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一条活生生的性命。

  如果主将决断有误,哪怕是一个小小的失误,代价却是让数以百计的士卒付出生命。

  而生命,那是不管用金钱、地位、名声都换不回来的。

  可是李信他不懂这些。

  等到大王问过父亲再问李信时,这个年少轻狂、好大喜功的小人,他竟然故意在这种时候说要以二十万攻打楚国,这摆明了不是拉踩他父亲好博取大王对他的看重,这才让所有人都嘲笑他父亲。

  父亲身居列侯之位,一向老成持重,就因为这件事情,被军中士卒和咸阳百姓嘲笑。

  人,发达时鬼都愿意当奴仆;一旦失势,狗都敢对你吠叫。

  王贲因此看不起李信。

  觉得他根本不配做将军。因为他作战为的是他自己,而不为士卒考虑。这样的人,怎么能做将军?

  王贲持著酒爵,扬高语调道,“真正的将军,要坐在帐中,为士卒的生死谋划,而不是把个人的功劳摆在第一位。倘若想要成为让将士们都敬重的将军,就应该忘却自身,把士卒的生死放在最重要的位置。”

  王贲没有喝李信递过来的酒。

  众臣一片哗然,席间只剩下杯盘交错,酒爵相碰的清脆响动。

  李信自然面色阴沉下来。

  他本就战功不高,如今太子又夺走了他为主帅的机会,这让王贲对他没有忌惮,所以敢吃罪他。

  李信心怀不满,被其他厌恶王贲功高的将士拉著坐下来。

  “李将军,不生气。来坐下,喝酒。”

  这场小小的风波这才平息,只是每个人都各自怀著心思。

  嬴政听著王贲的话,对王贲这个将军自然更加看重,只有这样的将军,才能委以数十万的兵马带领。

  但是与此同时,嬴政却对王贲深谙为将驭兵之道感到忌惮。

  扶苏就在一旁看著嬴政的神色变化。

  每一天,嬴政都在权衡利弊。

首节上一节161/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