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27节

  “何止啊,大王一向待我们这些宫中的贱奴,那也都是十分温和;更不要说愿意和工匠们长期共处一室的太子了。反倒是他一个中车府令,狐假虎威,总是动不动对我们疾言厉色,随即高兴了却又摆出一副上位者的姿态。”

  众人在私底下议论,抱怨。

  “瞧瞧他看我们的神情,仿佛他多高贵似的,可他不也是奴籍出身吗。”

  “狗娘养的罢了。我呸!”

  造纸坊里,无论是宦侍,还是工匠,都口径一致地痛骂赵高。

  赵高回到章台宫中,却见到许久不见的信站在大殿里,而且章邯也在嬴政面前。

  就在赵高赶来之前,信已经把太子希望给嬴政转达的消息都呈递给了嬴政。

  听到扶苏和昌平君的议论,嬴政心里百感交集。

  其实嬴政心里也没底,他只是在赌。

  赌自己是天命,如果自己真的是天命,那么李信二十万人伐楚也能赢;如果自己不是天命,那就是王翦六十万来也没有用。

  现实逼迫嬴政不得不这么做,他知道他现在所拥有的国家到处都很脆弱,天灾、战争,农事,每一方面都要顾及到。

  而这三年来,秦国攻占下的国土面积有他继位时的秦国那么大,如果不是扶苏提前八年就建议大批量培养秦吏,他们根本来不及抽调人手。

  但是即便秦吏的问题解决了,还有兵马的人数。

  边地的驻军数量不可能减少,否则就会出现大的动乱。而军功爵制对当地百姓庶众的吸收,也收效很慢,他们很多人逃避兵役。

  再就是兵马、战车、粮草,这些东西一直都是处在被消耗的状态,别说积蓄了,战争再消耗三五年下去,秦国到时候就是攻守易势了。

  留给嬴政的资源、时间,都不多了。

  他必须要快刀斩乱麻。

  “章邯,你怎么看?”

  “大王,臣不懂军事。”

  “直说无妨。”

  “那臣只能说些浅薄的见解了。下臣以为,带兵其实就是治理众人。臣倒是以为,太子比都尉信更加适合统兵。下臣并不觉得太子年少就不适合去统兵,恰恰相反,太子虽然年少,可是性格稳重。臣见过太子这么多回,从没见过太子大喜大怒。”

  至于李信,章邯并没有直接评述他。

  有些事,大家都看到了。

  李信明显就是崇拜嬴政,一时头脑发热所以才会那么说。

  甚至在嬴政身边跟久了的宦者令、中书,他们都看得出来,其实当时李信是因为害怕大王不高兴,所以才那么说。

  反而太子表现得多淡定啊。

  “我无能也,不及李都尉。”能一脸平静、面不改色说出这种话,可见太子的底气。

  事情明摆在眼前,太子和李信,明显太子更成熟稳重,除非有比这两个人更好的选择。

  那就得是王氏父子。

  殿中一片沉默,嬴政处在两难的选择之间。

  明天就是朝会,嬴政马上就要把这件事交给诸臣商议了。

  林信已经把扶苏甘愿退居幕后指挥粮草的事情报了上来,无形中又给扶苏添了一笔筹码。

172.第170章 推波助澜(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172.

  “都退下。”

  嬴政陷入了思索,章邯、林信、宦者令、尚书令等内官都退了出来。

  只是嬴政的这句话,是对章邯、林信等人说的。

  赵高独独侍立留在殿内。

  “大王,新纸已经造出来。太子前年提出的墨印之术,已经见到了成效。”

  赵高说着,他已经亲手将托盘里的新纸还有墨刻上去的几行字呈递到嬴政面前。

  纸是一张比一张表皮光滑,质地也越来越精良,过去有些纸稍微受些潮湿,立刻就软沓沓的。现在这些问题不仅被克服了,还专门在纸张里加入油脂,让水无法渗透。

  秦国的工艺技术,本来就是领先于天下各诸侯国的。

  八年的时间,有这些进步实在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大事。

  只是秦国王室尽管努力内部保密,天下人却都已经风闻有此物的存在。

  原本写字的材料,帛书最为珍贵稀缺,可是现在不一样了。

  这传说中的黄纸,如今在民众的吹嘘下,成了天底下最金贵的书写材料。

  外人们都说,这是秦国的太子少年时制作出来,专门献给秦王政的。

  所以现在的天下,只有嬴政一个人使用这样东西。

  嬴政知道这些事情,他没有反驳。

  只是心安理得独自一个人使用着这些精良的纸张。

  只是这一回,嬴政不是来看纸的。

  扶苏造出纸张,配备墨印技术,本就为的是让文字书本方便流传。

  但是现在,快速传播秦律文书的现实需求也摆到了嬴政的面前。

  如今秦国招聘了许多工匠,几乎是夜以继日制作竹简,同时又招募了大量的士人,专门入室抄写《秦律》,一是为了用于太学学室里的秦吏弟子,二是为了将《秦律》运送到各处郡县。

  可是根本供应不及。

  制造一套《秦律》,少说也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

  可是秦国三个月之内,就能打下十座城池。

  派遣前去的秦吏,也得对当地旧有的小吏重新培训。

  这就导致整个秦国上下对《秦律》的数量要求变得原来越高。

  作为官方的法律典籍,《秦律》的制造本来就不能马虎。更何况这是一向崇尚法度的秦国,这些秦吏们都是受过严格的教育,将法奉为圭臬。

  整个秦国上上下下,没有人希望看到粗制滥造、残缺不全的《秦律》文书。

  这个时候,扶苏过去的发明制造才显示出作用来。

  只是因为过去大家都对纸张和墨刻技术不重视,等到发现竹简的制作,以及文字的摘抄实录非常缓慢,渐渐地,上至嬴政,下至朝中百官,他们都将目光转移到了造纸术和墨刻上。

  赵高给嬴政摊开新纸,嬴政果然没有兴趣看。

  “寡人要看墨刻。”

  赵高脸色一窘,他给嬴政解释道,“大王,现在的墨刻,都是按照太子的意思,把石刻的技术放在木板上,先在木板上刻出文字,随后在上面浇灌上墨汁,但是因为这工艺并不成熟,已经失败了不下数百次。”

  嬴政不会去做理解属下这样的事情,“寡人要看结果。寡人要看成品。上党郡、代郡的官吏一直在催,他们要最新一批的秦简。”

  “魏国新攻打下的城池寡人已经派兵驻守,很快他们也要来催寡人了。”

  赵高无奈,只能把半成品递给嬴政。

  这墨刻,是把字刻上去了,可是刻印的效果那是一塌糊涂。

  第一张纸上,字倒是清晰可见的,可是纸上也被浸染着大片的黑色。

  嬴政开始看

  这可是汉字,一个字体由多个部分组成,缺少一部分,就会被人误认。

  精简文字就是为了传达信息准确,减少失误。

  这样的墨刻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第三张,就不一样了,上面的字黑乎乎一片,根本看不清写的到底是什么。

  “高,这就是你这些天魂不守舍操办的事情?你知不知道,寡人为什么没有把这件事交给丞相隗状去办。”

  赵高知道,这是嬴政信任自己,在给自己机会。

  只有立功,才能名正言顺晋升啊。

  “大王恕罪。这都是臣的过失。”

  赵高咬着牙,一个人包揽下所有。

  “不过是让你们去造个玩意儿,们花费了两年的时间,竟然做出来的就是这样的东西。”

  赵高低着头,不敢说话。他心道,大王,您倒是去试试,这到底有多难。

  嬴政也是十分无奈,他不断地道,“罢了罢了。再去各地搜寻一批工匠,你去羽阳宫问问太子,这种事到底怎么解决。”

  赵高先是一顿,继而躬身道,“唯。”

  “熊启现在如何?”

  “他和太子互相都不搭理。太子逃学已经是常事,而太傅到来,也没有给太子授课过任何一次。”

  嬴政闻言,竟是一笑。

  他居然敢当着寡人的面招揽帮手,不愧是寡人的长子。

  “你说说看,扶苏比之李信如何啊?”

  赵高脸色一白,“太子为尊上,李信为大王心爱的都尉,臣不敢议论这两个人。”

  “高,你平时不是胆子挺大的。怎么如今寡人提到太子,你都投鼠忌器一般。”

  赵高忙作揖,“大王,绝无此事。太子身份特殊,下臣一介小人罢了,如何敢议论太子。”

  “寡人要你说。”

  赵高看嬴政这表情,这架势,这语气,分明是对太子出征这件事上了心。

  那他正好趁着这个机会,做成这件事。

  “大王,臣私以为,太子虽然年少,但是识大体,有容人之雅量,素来有谋略,未尝不可参战。可是臣担心,太子千乘之尊,这外出打仗,唯恐太子有危险。”

  嬴政听着不耐烦,他捋捋胡须。

  “你说,李信和扶苏将兵,谁的胜算更大一些。寡人看他们对攻楚一事的议论,倒是不相上下。”

  赵高微笑道,“太子有国尉教导军事,昔日又有大王亲自为太子从天下最有名的士人里挑选的师傅,多少人,都在辅佐太子一人。太子才能卓绝,正说明大王过去对太子栽培卓有成效。”

173.第171章 时隔多年我又回来了(求打赏月票!)

  173.

  嬴政听了这番恭维自然高兴。

  “他毕竟是寡人的长子。”

首节上一节127/675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