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16节

  过去她把扶苏关在书房里,不让他参与;可是现在,他自己举办起了这样的宴会。

  他选择了做太子,就是想要承受这样的命运吧。

  王后在进殿前,微微驻足停顿了一会儿,她抬头望著天上又大又圆的明月,今晚上这月亮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么大,像是稍微努力,就能摸到一样。

  “臣扶苏拜见母君。”

  “熊启拜见王后。”

  王后看著熊启,他像是已经被折磨的不成样子,终于盼到了一个救星。

  兄弟萌,今儿六千字,给波月票打赏支持一下啊。

第160章 咎由自取(求打赏月票推荐票!

  )

  “王叔,快请免礼。”王后只看著熊启,“扶苏这毛孩子,居然在今天摆宴会,实在是不像样子。十五这样的日子,还劳动王叔入宫。我也是方才听说这件事,所以匆匆赶来。”

  过去王后总是阻拦著熊启等楚国贵族对嬴政施难,熊启对王后不满。

  但是等到今天,王后拦著扶苏对自己施难。

  熊启心里那自然是百感交集。

  “王后言重了。太子相请,是看重启,赏识启。这是启的福分,启焉敢不至。”

  “我虽然人在深宫,可是外面的事情我也都知道。扶苏这孩子,向来不稳重,想一出是一出。今天这日子挑的,实在是不合适。”

  熊启看王后素衣单薄,“入夜了,外面有露,王后身体单薄,当入殿详谈。”

  “当是。”

  王后点著头,随后就请昌平君往殿里去。

  扶苏还在最前头摆著作揖的姿势。

  王后只装作没看见他。

  扶苏纳闷,坏了,母君总不会觉得自己在欺负他老哥哥,所以过来帮著他老哥哥,想要放他出宫吧。

  扶苏在大庭广众之下转身看著二人一起入殿,他也不管不顾,就要跟著进去。,

  王后却顿住了。

  她严厉地看著扶苏,就像在扶苏年幼时坐在他身边手里拿著鞭子督促扶苏赶紧写功课时一样。

  “谁让你平身了?”

  “母君我……”

  “你在外面站著,没有我的命令,你不许进来。”

  今淑望著王后,她知道王后是担心太子才过来。只是王后这么做,不是明摆著给昌平君解围吗。

  总不会,王后就是因为看到昌平君方才像是霜打了的叶子,所以动了恻隐之心吧。

  亏王后还老是说太子冲动,王后才是最冲动,最爱感情用事的人。

  今淑亦步亦趋跟著王后入殿,跨过门槛时她回头望著扶苏。

  今淑生气地看著扶苏,用眼神对扶苏说了句话。

  活该!

  扶苏也侧目望著今淑,她今天换了衣裙,穿著绿色的裙裾;看个头好像又长高了一点。

  头发还是和以前一样,又黑又密。

  等到王后和她的宦侍都进入殿门,扶苏立刻站了起来。

  左右宦侍、郎卫见了,都忍不住侧目。

  扶苏二话不说,直接坐在了走廊里的席子上,“灌夫,快,给我个梨子。说了半天,渴死我了。”

  “太子?”灌夫都没反应过来,方才咄咄逼人、气势非凡的太子怎么转眼间就成这样了。

  “快去!”

  灌夫听了,连忙看向那些宦侍,“听到没有,还不快去。”

  灌夫凑到扶苏身边来,跪坐在席子边上。

  “太子,王后怎么来了?”灌夫低声问著。宫里谁都知道,王后心肠软,重感情,见王后这般冲过来,明著就是像给昌平君解围的啊。

  “我怎么能知道。不过母君来与不来都一样。”

  灌夫眼里满是对扶苏的崇拜,他在扶苏面前晃著,将宦侍递过来的果盆里的一堆梨子之中挑出一个最大最好看的,像献宝似的递给扶苏。

  “太子,我今日对太子佩服到心坎里,您就靠著几句话,动了动嘴皮子,让昌平君就对您感到害怕了。”

  “那可是昌平君啊!我从来没有见到昌平君这样过。”

  虽然嬴政罢了昌平君的相位,可是昌平君在秦国本来也是功勋卓著,首屈一指的人物。

  他曾经在咸阳城里叱咤风云了十数年,还是在他最风华正茂的年纪里,这引得咸阳上下无数男子对昌平君表示羡慕。

  尤其是这些过去听著昌平君如雷贯耳大名的人长大的秦国青壮。

  灌夫这些人那都是发自内心的对这位最高权重者毕恭毕敬。

  那可是除掉、赶走吕不韦的首功大臣。

  即便他现在落寞了,可是过去那些功勋仍旧十分耀眼。

  “很崇拜昌平君吗?”

  “那当然。昌平君可是秦国的大英雄。”灌夫说著,随后他又贴近扶苏,“不过,我更崇拜太子。因为您让秦国的大英雄在面对您的时候,只能强行掩饰他在害怕。方才我瞧见了不少次,昌平君脸上流露出害怕的神色。”

  “想想我真是幸运,竟然有机会能够侍奉太子您这样的人。如果说昌平君是我们秦国人心目中的大英雄,太子您就是太阳一样的存在。”

  灌夫贴在扶苏身边坐著,说著这些肉麻的话。

  在一侧的刘长嘴巴扭曲抽搐,歪成了鞋底的形状。

  他心道,你可真会拍马屁啊。

  扶苏则怔怔地望著灌夫,“你是不是背著我做了什么坏事?”

  灌夫脸上浮过心虚之色,不住地摇头,“太子,我哪敢呐。我没有做对不起您的任何事情,一件都没有。”

  “最好是这样。”

  扶苏吃完了梨,在外面洗了手,整理了一下仪容,未经通禀又大摇大摆地走了进去。

  王后正对昌平君说,“这些年王叔在咸阳,一向是威风八面。我曾听说,大王出行用八驾,叔公则用六驾。满朝文武,无不以王叔为首是瞻。”

  熊启听王后的意思,慢慢察觉出,她并不是来给自己解围的。

  听这话的意思,她也忍耐自己很久了。

  熊启的双手放在膝前,王后这个人,因为她对得起所有人,大家都心服口服。

  若是旁人要给某个人讲道理,被灌输的大道理的人多半是不听的。这个时候,听话的人会想,你算老几,你什么德行,也敢教育我。

  可是王后不一样,她能做到这些事情。

  而且她还是个女子。

  熊启面对扶苏时,那是三分不屑,七分伪态;但是在听王后和他说话时,却心虚不已,额头上冒出一些汗珠不说,手都无处安放。

  没有多少人敢和单纯善良的王后对视。

  “这《德道经》中说,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政治宽厚,人民就淳厚;政治严苛,人民就狡黠。遭遇灾祸时,福禄却倚靠著;得到福禄,灾祸潜伏著。”

  “谁又能知道最终的结果?这没有定论。正再转变为邪,善再转变为恶。人们对这种正反变化的道理迷惑不明,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因此圣贤的人方正却不割疼人,锐利却不伤人,直率却不放肆,光芒万丈却不刺眼。”

  “身为臣子,上辅佐君王,下安抚百姓,本就该做到这一点。何况一国的丞相呢。”

  “我听说宫外有人失去了权位,整日暗暗不爽,意图报复,可是我想来想去,旁人没有对不住他的地方。一切的一切,都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罢了。”

  “他并不该感到冤枉。”

第161章 启禀大王,南阳有盗(求打赏月

  票!)

  扶苏本想进去之后说两句,让王后赶紧回宫去。

  她搅和这种事情做什么。

  但是当听到王后慢条斯理地细细数著昌平君过去种种罪恶,一一指出他过去为富不仁,当权不思百姓的作为,根本就失去了做臣子应有的道义。

  更是说他平日里就很放肆,大家都忍著他许久了。

  那最后一句,不冤枉,更是直接表明她对熊启的态度。

  可怜的熊启一直以为王后只是深宫妇人罢了,不足挂齿,但是当她慢条斯理说出这些,熊启只感到内心遭受了满满的伤害。

  这《德道经》,他也最爱读啊。

  反反复复看了七八遍不止,还把《德道经》的每一个字铸造在鼎炉上。

  “难道在王后眼中,老子在《德道经》中所言种种,我一样都没做到吗。”

  “流于形而已。”王后严肃的说著。

  熊启实在是不忍心继续让自己的这双耳朵听王后说下去了。

  把他说的一无是处,气死我了。

  二人正说著,见到玄色冕服的扶苏悄悄出现在了二人面前。

  “你怎么来了?”

  “我听母君似是讲述德道经,是故进来看看。外人常说,母君得到了《德道经》的神,我一直都想看看。”

  “谣言罢了。”王后淡淡的说著,“你们读孔孟之学,追捧韩非子,我听说满朝文武个个都是学富五车,通文晓经。我一介妇人,能懂什么大事。不过是闲来把《德道经》读了几百遍而已。”

  熊启听了王后这话,打这以后再也没对人说过他崇尚黄老思想,更不提他喜欢读《德道经》的事情。

  “我今天过来,只是和王叔单独说说话。自从华阳太后薨逝,这过去常常入宫的人如今都成了稀客。你等我说完我自己会走。”

  扶苏也是一怔。

  到底是亲生母亲,看我进来就知道我要做什么。

  只是语气还是一如既往的直白,不管不顾的。

  

  王后去了羽阳宫,当这个消息被传到嬴政面前,嬴政又开始心思难安。

  “她来掺和什么?像王后这样的个性,昌平君三言两语就可以把她骗的团团转。”嬴政脸上像是担忧,又像是不满。

首节上一节116/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