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公子扶苏,请始皇退位! 第104节

  蒙恬紧跟著下来。

  “太子,这么做是不是有些太冒险?城门外如今少说也有五万人,而我们身边只有八千甲士。就算他们每个人都是真心实意地来为太子送行,可是这里面万一潜伏著逆贼,那太子就太危险了。”

  扶苏只是抬头望著青天,今天的太阳真是耀眼夺目,晃得人睁不开眼睛。

  “我听说,有天命在身的人,自然会受到上苍的眷顾和保佑。吾身为秦国的太子,未来是否能够继承王位,是否能够完成今日对众人说下的誓言,那都是天命”

  “命乃在天!如果真的有人暗暗埋伏此间意图暗杀行刺,那就让天来决定,到底谁才是上天选中的人。”

  扶苏说罢,众人再也没有敢反对的。

  列将纷纷翻身上马、上车。

  队伍呈现向前进发的姿态。

  蒙恬一声不吭,他坐在了扶苏的马车上,手上拉起了缰绳。

  扶苏坐在车厢里,久久说不出话来。

  “这是臣的职责。”

  “我没有不把自己的性命不当回事,我也知道此行你们的职责就是保护我,我没有想要辜负众将士的意思。只是如果我们现在退回驿馆,这就会让我的话前后彰显出矛盾。”

  “我想要让颍川庶众相信我秦国,归顺我秦国,那就首先要相信这些颍川庶众。而今我身为太子对众做出承诺,随后却又驱车返回驿馆,只会让天下人耻笑。”

  蒙恬本在驱赶马车,见太子探出身子来对他解释这些。

  “诚如太子所言,事情确实是这样的。是臣短视了,只顾著太子安危。如今臣为太子驱车,也是将臣和太子的生死绑在一起。太子,请坐回马车里吧。”

  一些年长的将官见到这一幕,忍不住在后面持著短鞭指摘。

  “蒙都尉这样做,实在是意气行事。他怎么能被年轻的太子说服,反而帮著太子行事。万一出了事,到时候我们战死事小,太子可不能遭闪失。”

  这两个人瘦高瘦高的,脸颊清瘦,队伍因为他们无法继续前进开拔。

  这时,一位方面阔口的壮汉走了出来。他年至五十,胡须仍旧黑著,脸上满是风霜刀剑留下来的痕迹,只是随著岁月的流逝被磨平了不少。

  “按照原定计划,再加一辆副车,混淆视听吧。让蒙都尉下来,不要再招摇了。”

  众人听到,便立刻都去执行了。

  说这话的人,是王翦的同族兄弟王常。

  王翦能立下赫赫战功,少不了他王氏家族一众兄弟浴血奋战。虽然历史上最耳熟能详为外人所知的是他祖孙三代王翦、王贲、王离三人。

  但是王翦能被拜为上将军,获武成侯爵名,和他的血亲兄弟其他子孙都脱不开关系。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需要和战友保持默契,可什么战友之间的关系,都比不了父子、兄弟更可靠。

  护卫甲士又开始驱车前进,这一次,这些秦国士兵,他们真的走入了颍川庶众之中。

  这条直道,本来路上所有人都应该被驱散。但是现在道路两旁,附近山上、坡下、沟里、田埂上,都站满了人。

  秦国的士兵们都紧紧地握著剑,持著长戈,手中生出汗来,将士们便像上阵时,在手上都缠上布带。

  队伍开出城外,花了整整半个时辰。

  毕竟八千甲士,即便多数用的是战车,队伍还是十分长,更何况还有送行护卫的颍川守军。

  等这半个时辰过去,站在远处高岗上,戴著斗笠的张良见了七辆马车在人群之中开拔过去,张良内心也和庶众一样。

  他站在柳树下,斗笠将他的面容遮盖地严严实实,身后跟著两个人,都是他最信任的死士。

  坝上刮来大风,吹得他的黑发在风中飘舞。

  从小道上路过的农人见到柳树下立著一位美人,可是她却穿著男装。

第145章 方向(求打赏月票!)

  这景象让他先是吃了一惊,随后农人立刻想到了一个赫赫有名的美男。

  张良回过头来,见到那农夫正在注视自己,张良只是把斗笠帽沿压得更低。

  “我们走。”

  张良疾步走著,前进的方向却是东北。

  一路上,张良陷入沉思。

  秦国的太子,竟然是这样的。

  在一个月夜里,张良和他的亲信们还在赶路。

  走累了,暂且停到一棵柳树旁休息。众人围著篝火,脸上神情各异。

  他们的少主虽然年轻,可是谋略过人,跟著他从来就没有吃过亏。而且他们的少主待人谦逊有礼,是整个韩国出了名的美少年。

  他生的比女人都好看,以后一定是做大事的人。

  所以这些人才一直追随著他。

  但是他们发现,当他们的少主张良经历了秦太子对新郑的改造洗礼之后,整个人就变得话更少了。

  少主人那日观望秦太子的眼神,明显带著震撼和佩服。但是当看著他们韩国百姓都对秦太子感恩戴德,对他的话奉如圭臬时,世子张良的眼神黯淡下来了。

  就和眼下一样。

  张良是何等的聪明,他怎么会看不出来这些大老粗们心里在想什么。

  张良只是微笑,随后感叹,“秦国的太子扶苏,此人实在是与众不同。只是他和他父亲一样,都不会成功的。”

  “因为他们都只是想著让全天下人都听从他们两个的号令罢了,天下不应该被这样的人取得。”

  “即便秦国的太子是懂得征服人心的人,可是那又能怎么样呢。我不会改变我之前做出的决定的。”

  张良望著天上的明月,眼中流露出浓浓的恨意,像是有两把锋利的尖刀藏在眼睛之中。

  “秦国灭我韩国,这是国耻,身为韩国丞相之后,我不能够放下这样的国恨;秦人杀了我父亲,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就算他秦王政和秦太子是天命又如何,我还是不会放过这两个人。只要我活著一天,就一定要杀了他们。”

  “因为我不相信世界上有天命这种东西。”

  张良说著,一直服侍张良的这些人都走上前来。

  他们围著张良,“我们也不知道天命到底存不存在,可我们相信世子,也只相信世子。不管世子做什么决定,我们都会陪著世子。”

  望著这些为自己出生入死、风里来雨里去的手下,张良自然心里一热。

  正是因为他身边有这些祖父留给他的人,所以他才能走到今天。

  “去睡吧。今晚我守著你们。”

  张良说著,这些人自然不肯。

  “无论走到哪里,您都是我们的世子。世子去睡吧,我们轮流守著世子。”

  “你们这就不听我的命令了。让你们去睡就赶紧去睡,万一明天秦军得知消息追杀过来,到时候们难道要让我舍命保护你们吗?”

  听到张良这么说,众人这才一一走回火堆旁,互相挨著睡了。

  他坐在月下,怀中抱著他的琴。

  他从不认为自己是叛逆者,恰恰相反,他坚持做个君子。即便是逃亡,他竟然还带上了当初他祖父送给他的古琴。

  张良准备开始寻求其他的外援,仅仅靠韩国残存的力量,是不能成事的。

  一旦踏上这样的道路,张良感觉自己的未来就和眼下一样,虽然有明月在高空悬挂,可是黑夜总是漫长,没有尽头。

  张良望著前方的羊肠小道,他只能靠著星斗的位置来判断前进方位,并不知道眼下他们到底走到了哪个具体的地方。

  他们是绕开直道前进的,生怕遇到秦军,暴露行踪。

  他知道,他居无定所、颠沛流离的生涯才仅仅是个开始罢了。

  他没有畏惧,他愿意走下去。

  眼下他身边还有一辆马车,车上都是他现在身上仅剩下的财货。

  太子扶苏玩釜底抽薪这样的手段,是张良没有想到的。他宁可把所有的贵族都赶尽杀绝,也要把他们揪出来。

  他是比秦王政还要疯的人。

  了解了自己的对手后,张良非但没有恐惧,没有害怕,相反,他很高兴。

  只有了解对手,才能预判他们接下来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

  张良的目光落在了这辆马车上。

  在这个乱世,有著这样的马车出行,身边还带著这样多的财物,张良知道,他们很容易被贼人盯上。

  当其他人都在睡觉的时候,张良拿出了自己琴托下藏著的剑,他将拴马的缰绳砍断,骏马像是被拴习惯了,缰绳被砍断后,他仍旧和马车挨著。

  张良又将车上的匣子都搬了下来。

  他数了数人头,当初他手下有将近三百多死士,在经历了两次暴乱被镇压后,只剩下二十七人。

  在秦太子到达新郑继续追查这件事后,跟随他的人就只剩下这五个人了。

  张良把钱分了五份,只给自己留下了少量的财物。

  随后,张良抱著自己的琴,在月色下一路向东北行。

  可是他虽然年轻,正是力壮之时,可是他却从小身体就弱。

  还没有负重走一里地,他就感到体力不支。

  他便坐在一块石头上,这个时候,天将要蒙蒙亮了。

  天上的星辰消失不见了,张良知道,他们至少今天不会追过来了。就算追,也不知道往那个方向。

  在靠著石头小憩一会儿后,张良感觉到什么活物来到了自己的面前。

  等张良惊醒,他见到眼前站著五个人。

  他们的身边还有一匹马,车又被套上了骏马的脖颈。

  张良睁著眼睛,他想要说什么,却一个字都说不出来。

  “世子,没有我们,您会死的。”

  张良一句话也没有说,他身体虚弱,一晚上没有睡觉,还徒步走了这么久,张良早就不行了。

  “你们真是……跟著我,何苦呢。我只是求死觉得不甘心,所以走上这条路,可你们和我不一样。”

  “可我们决定,无论生死,都跟著世子。”

  为首的壮汉说著,一把将张良扛起,将他放进了马车。

  马车里,五份财货整整齐齐的放著,谁也没有打开过。

  张良坐在马车上,五人则在马车外或走或跑跟著,没有一句怨言。

  张良的马车,徐徐向齐国都城临淄城前进。

  而另一面,扶苏的马车一路风驰电掣般往咸阳进发。

  咸阳宫,章台。

  嬴政望著新郑发来的急报,额间竟然生出两道纹路。

  与其说这是一份急报,不如说是扶苏对新郑百姓的言语实录。

首节上一节104/320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