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鬼背儒圣,吾儿朱元璋 第213节

  马皇后目光扫过,落在正在练武的常氏身上,心中暗想,这两个儿媳妇倒是一文一武。

  “好渴,这太阳毒了些。”常氏提着剑走了过来,儿跟在她身后。

  吕氏见她们过来,连忙给她们倒茶。儿的目光时有时无的落在吕氏身上,她感觉吕氏身上那种熟悉的气息越来越浓了。

  ……

  此时,苗疆十万大山。

  朱四爷和朱棣住进了一个苗寨,这个寨子不大,也就几十户人家。鲜蝶一家热情的招待了他们,他们决定先在这住下,再慢慢打探十二峒。

  三日时光匆匆而过,朱棣与鲜蝶已然熟稔无比,两人如影随形,不知情的外人恐怕会误以为他们是一对青梅竹马。这日,朱棣撇下朱四爷,兴致勃勃地与鲜蝶一同上山采药、打猎。

  朱四爷则独自伫立于阁楼廊下,凝望着眼前的秀美山水,心中不禁感叹山中生活的宁静与惬意。鲜蝶的爷爷鲜峰躺在一旁的竹床上,随着微风轻轻摇晃。

  “峰老弟,你可曾离开过这片大山?”朱四爷笑着询问。

  鲜峰眼中闪过一丝怅惘:“没有,最远也只是去过山外的小城。年轻时,我曾梦想踏足中原,可惜最终未能成行。”

  “哦?为何对中原如此向往?”朱四爷好奇地追问。

  鲜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我们这里流传着一个传说。据说三百多年前,一批中原人携带大量金银珠宝进入了十二峒。传言中原遍地黄金,姑娘各个美丽,令人心生向往。”

  朱四爷闻言皱眉沉思。三百多年前,那正是后唐时期。莫非真如传说所言,后唐的亡国太子带着传国玉玺逃遁至此?

  “十二峒?”朱四爷故作惊讶,“我在外面也听说过它的神奇。老弟,你给我讲讲吧,等我离开这里,也好跟老兄弟们吹吹牛。”

  “也就十二个寨子,他们是巫族后裔,一般不与我们来往。”鲜峰眨眨眼,“朱老哥,我就跟你说说,可是没有酒啊。”

  “行,老夫带的那壶酒归你了。”朱四爷痛快摊手。

  他把腰间酒葫芦抛给鲜峰,鲜峰接过来,双眼放光,立马饮了一口,回味道:“还是中原的酒好喝,今天,我就跟你好好讲讲咱们这的十二峒。”

  朱四爷搬个凳子在他旁边坐下。

  ……

  曲州城。

  朱元璋和沐英率领二十万大军兵临城下,明军气势如虹。沐英策马疾驰至朱元璋身旁,神色凝重地禀报道:“陛下,曲州城内驻扎着平章达里麻的十万大军,他们摆出了死守的架势。”

  朱元璋闻言,嘴角勾起一抹冷笑:“哼,这便是梁王的主力了吗?”

  沐英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摇头道:“恐怕并非如此,梁王的主力应该还留在昆明。而且,梁王得到了大理段氏和本地土司的支持,兵力雄厚,不容小觑。”

  “那咱们就打掉他的幻想!”朱元璋沉声道,“首站必胜!打下曲州后,对当地土司,我们边打边收服。”

  他眼中精光闪过,对于怎么取梁王,他心中已经有全盘大计,既然亲征,就一定要胜,还得大胜。否则,他皇帝的面子往哪搁?

  “传令下去,把红衣大炮全部推上来!”朱元璋挥手发布命令,“准备攻城!”

  很快,数十门红衣大炮排在阵前,对准了曲州城的城墙。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响起,炮弹如雨点般倾泻在城墙上,炸得砖石飞溅、烟尘四起。即便是朱元璋也被这大炮的威力所震撼:“沐英,这便是你火器房所造的大炮吗?”

  “正是如此,陛下。”沐英恭敬地回答道,“不过,这大炮的图纸乃是太上皇亲手所绘。没有太上皇,我们也无法造出如此威力巨大的红衣大炮。”

  “咱爹还是个多面手,什么都懂。”朱元璋扶额。

  两个时辰后,明军拿下曲州城,梁王大军大败,四散逃窜,平章达里麻被活捉,明军俘虏梁军两万。但是,朱元璋把这两万人放了,让他们回乡。

  “陛下,这放回去,他们……”沐英皱眉。

  “哼,放他们回去正好。”朱元璋胸有成竹地解释道,“他们回去后会大肆宣扬大明天兵天将的威猛无敌。今天这一顿炮火已经让他们肝胆俱裂了,回去后还不大肆宣扬我们的厉害吗?”

  听到这里,沐英顿时恍然大悟。

  ……

  京城,皇宫文华殿。

  朱标把手中的折子甩到胡惟庸面前,冷冷的问:“丞相,依《大明律》,官员贪赃枉法,八十贯则绞,监守自盗,只要满四十贯,就处斩。这李彬为何如此胆大妄为?孤更不明白的是,吏部给他的考绩竟然是优等!”

  胡惟庸迅速拾起折子,匆匆浏览后,恭敬地一拜:“殿下,臣刚接到消息,户部负责运送粮草的船只在海上不幸遭遇风暴,已全部沉没。”

  “什么?”朱标惊愕地站起身来,“前线将士正在浴血奋战,眼看就要断粮,孤绝不能让他们饿着肚子打仗。立刻重新调配粮食,火速送往前线!”

  胡惟庸露出无奈的神色,叹息道:“殿下,臣已经查看了,京中十八座粮仓,已有十五座库存告急。陛下近年来屡次减免赋税,甚至完全免除,加之连年征战,粮草确实异常紧张。”

  “殿下,臣建议立即在江南地区征粮,以解前线之困。”吕本急切地提出建议。

  然而,朱棣却摇头反对:“不可!眼下尚未到秋收时节,江南虽为赋税重地,但也经不起连续征收的重压。”

  吕本皱眉道:“那该如何是好?”

  朱标的目光在殿内众大臣身上扫过,只见他们一个个低头沉思,面对如此棘手的问题,似乎都束手无策。这时,胡惟庸挺身而出,禀报道:“殿下,臣有一计,或许能解决粮草之困。”

  “快说,有何妙计?”朱标急切地问道。

  胡惟庸沉稳地回答道:“我们可以让商人购买粮食运送到前线,然后朝廷赐予他们盐引作为回报。商人们可以凭借这些盐引在朝廷换取食盐,并在指定地点进行销售。这样一来,商人们有利可图,朝廷也能解决粮草短缺的问题。”

  “妙计!真是妙计!”吕本忍不住拍手称赞。

  朱标心念电转,如此,的确能解决粮草问题,不过,这以后的盐税就大打折扣了。但是,目前也没有更好的法子,唯有如此了。

  他心中暗暗佩服胡惟庸,果然是聪明,这样的法子都能想到。胡惟庸的确能干,成为中书省丞相后,处理事情紧紧有条,节节相扣,令行禁止,其效率和魄力,令部员们信服,不敢稍有懈怠。

  “那就便按丞相的意思办。”朱标挥手,“尽快去办!”

  “臣遵旨。”胡惟庸颔首。

  他领命退了出去,嘴角闪过不易察觉的笑。

  ……

  朱标看着胡惟庸离去,眼中寒光闪过,心中冷笑,胡惟庸啊胡惟庸,你以为你就搪塞过去了?孤是仁,但是不傻!孤刚刚问的是李彬案。看来,你是想保李彬了,孤倒是要看看,你如何保!

  “来人,传刘伯温。”朱标挥手。

  “是!”太监总管王景弘连忙去传人。

  这时,太子侧妃吕氏提着一个食盒上点来,盈盈一拜:“殿下,又忘记吃饭了?臣妾给你带来了。”

  (本章完)

第243章 朱标:朱家劫难孤一人担之

  南疆,苗寨。

  朱四爷和朱棣正在干饭,鲜蝶的手艺比御膳房还好,尤其炒的那熏肉,味道好极了,朱棣连续干了三碗饭。

  “老四,你能不能优雅点。”朱元璋无语。

  他心中吐槽,你丫还是皇子呢,这狼吞虎咽的,还以为是饿死鬼。不过,他朱棣的确也不是优雅的人,这小子到哪都能立马融入当地。这会儿一身苗疆服饰,妥妥的苗疆小伙子。

  “有人在吗?”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

  “寨主,有事?”鲜峰起身相迎。

  原来中年人是这个笑苗寨的寨主,他目光扫过朱四爷和朱棣,又扫过鲜蝶和她的爹娘,最后落在鲜峰身上,笑着说道:“刚收到消息,明军已经攻破了曲州城。土司正在召集大军,咱们寨子里的壮年若是愿意去,便能得到五十两银子的赏赐。”

  鲜峰闻言,苦笑一声:“寨主,我年事已高,家中老小全靠我儿子养活。他若是去了,我们一家可就真的难以为继了。”

  “既是如此,那便不去吧。”寨主豁达一笑,“我们这里离曲州城远着呢,土司也管不到我们头上。”

  “谢寨主。”鲜峰一拜。

  “不客气。”寨主目光再次扫过朱四爷和朱棣,转身走了。

  朱四爷和朱棣对视一眼,眼中都闪过惊喜,没想到明军速度这么快,已经拿下曲州了。

  吃过饭,他们二人说出去走走,便出了寨子。朱棣紧跟在朱四爷身后问:“师傅,急匆匆的去哪?”

  “探一探苗疆十二峒的第十一峒。”朱四爷挥手。

  “你知道十一峒在哪?”朱棣惊喜。

  “特么,丫只知道跟小姑娘玩,若是没有老子,一年都找不到。”朱四爷瞪眼。

  ……

  朱棣紧随朱四爷,两人在山中曲折穿行。历经一番跋涉后,他们终于穿越了一个幽深的山谷。霎时间,眼前豁然开朗,展现出一片宛如仙境的盆地。这里鸟语花香,清澈的河流环绕四周,恍若人间仙境。

  “我们到了吗?”朱棣环顾四周,好奇地问道。

  朱四爷深深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陶醉的表情:“好香啊,空气中似乎还弥漫着女人的幽香。”

  朱棣闻言,不禁翻了个白眼:“师傅,你是不是太久没见女人,想女人想疯了吧。”

  话音刚落,他们便看到前方云雾缭绕中,隐约出现了一群人的身影。随着距离的拉近,朱棣惊得目瞪口呆。只见一群女人翩翩而来,蹁跹袅娜,仙袂乍飘,纤腰楚楚,各个穿着淡绿色长裙,身姿勾勒的曲线玲珑。

  “师傅,快看!好多美女啊!”朱棣惊呼道。

  朱四爷瞪了他一眼,提醒道:“小心点,这些女人可能都是蛇蝎美人,别被她们的外表给迷惑了。”

  说罢,他径直向那群女子走去。

  那群女子看到朱四爷和朱棣靠近,脸上纷纷露出警惕的神色。为首的一名女子目光冷冽,质问道:“你们是什么人?来飞花峒做什么?”

  朱四爷微微抱拳,一脸诚恳地说道:“姑娘们,我们师徒二人上山采药,不慎迷了路。我们已经好几天没吃东西了,请救救我们吧。”

  朱棣非常配合地“啊”了一声,然后假装昏倒在地。朱四爷慌忙蹲下身去,使劲摇晃着朱棣,焦急地喊道:“棣儿,坚持住啊!她们会救我们的。”

  他抬头看向那群女子,恳求道:“姑娘,我这徒弟是饿昏过去了,请行行好,救救他吧。”

  为首的女子微微蹙眉,犹豫了片刻,最终点了点头:“好吧,你们跟我们走。”

  朱四爷闻言,一巴掌拍在朱棣的后脑勺上。朱棣一个激灵站了起来,那群女子被这一幕惊得目瞪口呆。朱四爷朝她们摊了摊手,无奈地说道:“老夫实在是没劲了,抱不动他,只好把他打醒了。”

  姑娘们闻言,纷纷怒瞪了朱四爷一眼。其中两个女子走过来,一左一右地扶起朱棣。朱棣顺势倒在她们怀中,还偷偷朝朱四爷眨了眨眼。朱四爷见状,心中暗骂一句“特么”,早知道老子自己也装晕了。

  ……

  他们被引领至一处峒中,那地方宛若天上的神仙洞府,宽敞非凡。精巧的小筑错落有致地分布其中,溪水潺潺,从峒中悠然流过。

  朱四爷的目光徐徐环视四周,注意到这峒内竟然全是女子,无一男子身影。他心中暗自嘀咕,传闻中的苗疆十二峒之一的第十一峒飞花峒,果然名不虚传,全是女子。据说,这里的女子都坚守着不嫁,虔诚供奉着她们的峒神大人,等待着峒神的归来。

  “你们就暂住此处吧。”那位女子指着不远处的一间茅屋说道。

  “多谢姑娘,敢问姑娘芳名?”朱四爷急忙上前询问。

  “我叫蚩离。”女子的声音中带着一丝冷意,“你们在此歇息一晚,明日我会派人送你们离开。”

  “感谢蚩离姑娘的盛情款待。”朱四爷面带微笑地回应。

  蚩离转身离去,很快便有人送来了食物和水。朱四爷见状,轻轻踢了踢还在装晕的朱棣:“快起来,先吃点东西补充体力。”

  两人经过一天的山路跋涉,早已饥肠辘辘。朱棣迫不及待地想要开吃,却被朱四爷一巴掌拍在手上,怒瞪“小心为上,先检查检查是否有毒。”

  “对对对,这里毕竟是苗疆地界,不得不防。”朱棣恍然大悟,连忙取出银针进行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两人才放心大快朵颐。

  朱棣边吃边好奇地问道:“师傅,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朱四爷瞥了一眼洞外,嘴角勾起一抹狡黠的笑容:“当然是等天黑了,悄悄的,打枪的不要。”

  师徒二人相视而笑,眼中闪烁着狡猾与期待。吃完,朱棣立在木窗边,观察外面的美女们,疑惑的问:“师傅,我咋感觉这里的姑娘跟苗疆姑娘不同,倒是像中原女子。”

  “我也有这种感觉,她们的服饰不是苗疆服饰,可也不是现在中原的服饰。”朱四爷拧了拧眉。

  ……

  京城皇宫,文华殿。

  早朝确定了胡惟庸的开中法,也就是让商人们运粮去前线,换取盐引。回到文华殿小朝会,朱标目光扫过胡惟庸,刘伯温,嘴角闪过一抹不易察觉的笑。

首节上一节213/264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