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946节

  【因曾任两广总督,受当地土司拥戴,此次为了剿寇,朝廷征调狼山土兵,张经因此而受朝廷重用。】

  【当时,倭寇主要侵扰浙西,即苏、松、杭、嘉等富庶地区。】

  【张经到任,慷慨自负,开府嘉兴,选将练兵,大有直捣敌穴之势。】

  【嘉靖三十三年(1555年)正月,拓林倭寇出兵攻打乍浦、海宁,攻陷崇德,转掠塘西、新市、横塘、双林、乌镇、菱湖等镇,杭州数十里外血流成河。】

  【巡抚李天宠束手无策,慌乱中自烧附郭民居。】

  【全靠副使阮鹗、佥事王洵竭力抵御,才得以保住城池。】

  【二月,朱厚派工部侍郎、严嵩党羽赵文华到浙江祭海神,妄想用祭神来平定倭寇。】

  【赵文华颐指气使,张经为人耿直,两人结下仇怨。】

  【四月,广西土官瓦氏率狼山土兵到达苏州。】

  【张经命其归俞大猷管辖。】

  【俞大猷率狼山土兵击退金山卫的三千倭寇,赵文华见这些土兵可用,于是急于求成,派其击敌于漕泾,不料大败而归。】

  【倭寇知朝廷无能,抢掠之势更加激烈。】

  【赵文华认为应速战,张经不同意。】

  【他认为赵文华浅薄不懂兵法,不让他知道作战计划。】

  【赵文华大怒,上疏弹劾张经纵敌。】

  ……

  {这味儿,太对了!内斗成风!}

  {其实我一直想不明白,为什么倭寇会是心腹大患?}

  {倭寇不是海盗打劫这么简单,也不是不开放民间贸易,导致沿海当地大户和海盗勾结这么简单。}

  {归根到底还是军事因素。嘉靖时期,明朝的卫所制度早败坏了。军屯大量流失,士兵纷纷逃亡,勉强服役的也都是老弱残兵,战斗力极其不靠谱,上了战场,更缺少杀敌立功的勇气,招呼两下子就跑路。}

  {而倭寇这边,绝非简单的强盗团伙,相反军事素质极高。}

  {虽然在战船和弓弩技术上,倭寇远逊明朝,但是火枪技术却极先进,特别是常年和葡萄牙人打交道,不但火器制造技术突飞猛进,战术也日益成熟,还出现了线形射击战术,好些能征善战的明朝猛将,都是阵亡在倭寇的火枪下的。}

  {而自永乐之后,只有正德管一管军制,嘉靖拿着大礼仪挨个教育文臣时,那军制是一丁点没管啊。}

  {而朝廷内部党同伐异致使的种种冤案,嘉靖也不管。}

  {他挨骂的主要原因从来都不是不上朝,而是脑子除了平衡和修仙就没有其他东西了。}

  {平衡对皇帝来说是必须的,但对国家来说不是啊,对国家来说发展才是必须的。}

  ……

  大汉武帝时期

  “真是成于此也败于此啊。”

  刘彻透过现象看本质。

  朱厚牵制了朝堂,但换个说法。

  朝堂又如何不是牵制住了皇帝?

  “明朝的官员体制没有宰相,那就是由皇帝直接领导百官。”

  刘彻抱着小刘据讲解道:

  “这样一来就失去了由宰相来总管总承,也就是总负责的缓冲。”

  “群臣直接受皇帝领导、管辖,那他们表达意见的对象当然也是皇帝。”

  “而皇帝和宰相最大的差别是,皇帝不会是从他所要管理的这个体系里出来的人。”

  “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不需要遵守制度,他自己就是制度。”

  “他不需要也不可能为政策成败负责。”

  “宰相处理政事要依循规范,这套规范必须向皇帝报告,然而皇帝来指使官员时却不需要尊重任何规范,他高于规范,或说他自己就是规范。”

  “皇帝既没有经过资格考核,更不能被撤换,那整个体系在最高层次就卡住了,无从选择也无法流动。”

  小刘据似懂非懂,回答道:

  “所以,大臣与皇帝的争斗是一定的?”

  刘彻揉了揉他的小脑袋,笑道:

  “没错,从朱元璋废丞相制,这个结果就预定了。”

  “大明后面的皇帝可以说再填坑,也可以说是在挖坑。”

  “因为这个坑,他们本身就跳不出来。”

  “朱厚能争得主动权。”

  “但也仅此而已了。”

  刘彻看着天幕,带着几分惋惜之意。

  “他就算想做其他的事也做不成。”

  “大明这盘棋,已经将死了。”

  ……

  【四月二十六日,张经分兵于石塘明打败倭寇,倭寇从嘉兴逃往唐家湖。】

  【由于湖水汹涌,不能过去,吴江知县杨正便集乡兵于水上,牵制敌舟,派水性好的人下水将敌船凿穿。】

  【倭寇大败,退至王江泾。】

  【此时明军已经将倭寇包围,北有张经军,东有俞大猷军,南为胡宗宪。】

  【二十八、二十九日,双方激战,张经亲自督师。】

  【在倭寇猛攻下,明军有些退却,危急时刻,俞大猷奉命督永顺土兵两千人由泖湖赶来,明军士气大振。】

  【五月一日,明军三面合击,大败敌兵,斩杀两千余人,被海水溺死的无数。】

  【而王江泾大捷也成明朝有倭寇以来第一起大捷。】

  ……

  天幕上。

  第二幅画面再次成型。

  ……

  【捷报传到京城,朱厚却认为张经是在欺君。】

  【严党连连上疏,说张经是被赵文华弹劾才开战,应将其撤下。】

  【虽然兵部称这次大胜是张经的功劳,且关键时刻不能更换将领。但朱厚不听,将张经押回京城。】

  【同年十月,处死。】

  【而赵文华则上疏称王江泾大捷是他和胡宗宪督师的功劳,乃获大胜,二人加官晋爵,而倭寇仍旧像从前一样猖狂。】

第596章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炎汉灵帝时期

  “嚯……”

  刘宏撑着脸,惊叹不已。

  “诸位,说说吧。”

  脾气本就有几分暴躁的年轻刘备差点脱口破骂!

  这还说鸡毛!

  你把朱厚换成赵构,严嵩换成秦桧,朱纨张经等人换成岳飞等人都是无缝衔接!

  这还说鸡毛说!

  笏板搭着肘弯处,曹操摇头道:

  “看人挑担不吃力。”

  “这帮人现在最有本事做的,就是去批评做事的人。”

  “张口礼仪闭口祖制。”

  “和之前的宋代相比,就算明朝皇帝与官员想当个好家长,也都缺乏可以贯彻爱民、护民用心的条件。”

  刘宏托腮看着深以为然的众臣,心下叹息。

  一句话,明朝太臃肿了。

  文官把皇帝当攀爬的工具,皇帝把文官当当权的工具。

  还行,最起码我大汉官员还没丧心病狂到这步田地。

  虽然知道了洛水放屁与当街弑君之事,但汉朝天子的神圣性依然在保持着。

  所以……

  刘宏发着呆。

  自己要做的就是保持这份神圣性了。

  ……

  大宋仁宗时期

  “明朝官员只能将精力与挫折发泄在道德礼仪上。”

  欧阳修起身对赵祯行礼躬身道:

  “道德礼仪不只压过了一切,而且成为他们心中的一份执迷。”

  “一切都被归到道德,只有无所不在的道德礼仪是真实的。”

  “然而,一旦道德礼仪被抬得那么高,那么在国家管理的领域中,也就没有任何真实可言了。”

  “这就是朱厚的短视所在。”

  欧阳修看着皇帝,脸色肃穆。

  “朱厚以大礼仪取得皇帝的权力,其举动其实不下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两者都掌握了国家意识的塑造与解释,掌握了天下臣民的归属。”

  “但汉武帝在此基础上设立中朝、均输、盐铁专营等等管理制度。”

  欧阳修顿了顿,继续道:

  “暂且不说这些制度好与不好,但基于意识之上,汉武帝是给出了可以行之有效的管理工具的。”

  “但朱厚没有。”

首节上一节946/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