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唐。
李世民觉得魏征应该过来给自己磕一个。
“天天指着朕的鼻子骂朕都不杀你。”
“天上那个可是直接杀了功臣啊。”
李承乾还在震惊中。
“于谦……就这么死了?”
“朱祁镇知不知道他在干什么!”
李世民看着气得眼睛都红了的儿子,很是欣慰。
一旁的长孙皇后把手帕递给李承乾,柔声道:
“他当然知道。”
“夺即非顺。”
“既然夺门的理由是大臣在皇帝病危期间谋立藩王。”
“那被安上意欲之罪的于谦、王文就一定要死。”
李世民点点头。
“是的,高明,你阿母说得对。”
“于谦……”
他看着天幕,无奈叹息。
“他的死,是佞幸弄权、奸臣陷害。”
“但更是皇权转移更迭过程中政治上的需要。”
“夺门成功的朱祁镇为确立其重登皇位的合法性。”
“必须将‘谋立藩王’的大臣斩杀殆尽。”
“至于他有没有勾连……意欲二字已经很直白了。”
李承乾喃喃念道:
“但……这是错的……”
李世民看着一时不太能接受的李承乾,目光幽深。
高明还是有几分不谙世事的天真。
“皇帝杀人,哪有那么多错与对。”
李承乾抬头看向李世民,似乎难以置信。
李世民平静的看着他。
一字一句道:
“错了就一错到底,对了就一对到底。”
“至于平反,那也是后来人的事。”
……
大宋哲宗时期
赵煦无法理解。
这种感觉就像岳飞直捣黄龙成功,然后宋徽宗复辟成功回头又把岳飞砍了一样。
理由还是莫须有的要谋立钦宗。
手不由自由的抚上额头。
哪哪都不挨着的事情居然就这么发生了?
“徽钦高?”
“三位一体?”
“大明是遭了天谴了?”
……
大明。
朱元璋静静的看着。
事情既然已经做了决断,再纠结已毫无用处。
他现在只想看看这朱祁镇后面的皇帝如何。
自己要做好两手准备。
万一过去的时候朱祁钰已经死了,那弄死朱祁镇后还是得有皇帝能继位的。
而要是那朱见深跟朱祁镇一丘之貉。
他就正好一并处理了。
“机会不多。”
“要慎用了。”
……
大明永乐时期
朱棣现在有点麻爪。
你说继位给老二吧,那是绝对不可能。
宗法上说不过去,情理上他也怕老二弄出什么幺蛾子。
毕竟智商上限在那摆着呢。
你要说传位给老大吧。
一个天坑再冲自己招手。
至于说什么不纳孙氏……
两个兔崽子哪个听过自己的话?
皱眉苦脸的朱棣接过徐皇后手里的茶。
一下愣住了。
他呆呆的看着徐皇后。
徐皇后摸了摸脸颊。
“怎么?有东西?”
朱棣摇摇头,低头抿了一口茶水。
儿子孙子指望不上了。
这皇位还是自己继续坐吧。
不就是休养生息吗。
谁不会啊。
可之后又该怎么办?
……
【朱祁镇在位时期的天顺朝,有杀害于谦的“不光彩”行为。】
【之后石亨和曹吉祥闹出的“曹石之乱”也引起了动荡。】
【但对于朱祁镇在位最后八年的政绩,《明史》等相关史料评价素来颇高。】
【一是朱祁镇首创了“国家养老制度”,颁布了“优老之礼”】
【规定六十岁以上老人免除徭役,七十岁以上老人国家每年赐予补贴。】
【二是他临终前废除了朱元璋开历史倒车的“殉葬制度”。】
……
{朱祁钰生前在天寿山为自己修建了寿陵,并仿照太祖太宗旧例,将最爱的杭皇后先期安葬。}
{但朱祁镇下令捣毁了寿陵。}
{杭皇后被废除谥号,遗体也被拉了出来,不知去向。}
{天寿山没有朱祁钰的一席之地。}
{也许是不想让他太寂寞,朱祁镇体贴的将除汪废后之外的朱祁钰所有嫔妃全部殉葬,让他们在阴间团聚了。}
{还是那句话,不看怎么说,就看怎么做。}
{他都恨死朱祁钰了。}
……
【所以明史评价说,英宗承仁宣之业,海内富庶,朝野清晏。】
【那么事实呢?】
【不可否认,朱祁镇在位的最后八年确实做了许多善举。】
【和朱祁钰一样,多次减免受灾省份税赋,并及时赈济。】
【坚持“为政以宽”】
【但宽的结果却是西南地区民族矛盾激化,中原地区土地兼并加剧,流民数量激增。】
【天顺元年陕西王斌起义,天顺三年四川松潘起义,天顺五年贵州李天保起义,天顺七年广西瑶民起义。】
【对外方面,瓦剌日渐势弱,鞑靼日益势强,并多次攻略明朝边关。】
【天顺五年,鞑靼孛来部以入贡为名骗过朱祁镇,趁机窃据河套这一明朝边境战略要地。】
【酿成了之后困扰明朝一百多年的套寇之祸。】
【内忧外患的局面,正是在朱祁镇在位的最后八年里加剧的。】
……
大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带着笑意抿了一口茶。
万贞儿看着嘴角都快咧到耳根的皇帝,无奈摇头。
朱见深可不顾不上了。
他简单的算了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