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朱棣端着金边玉盏吹了吹茶杯中的热气,抿了一口对朱瞻基淡淡道:
“知道九品中正制为什么会出现吗?”
一旁站立的朱瞻基恭敬道:
“爷爷,孙儿知道。”
“九品中正制得以实行的最大原因,在于汉末察举制的失灵。”
“魏武帝拥有称霸天下的雄心,更是求贤若渴,但已经腐败的察举制无法满足他的需求。”
“在这种条件下,魏武帝颁布“求贤令”,寻找能替他安定天下的人才。”
“但当时士族的影响力极大,唯才是举的求贤令无疑损害了士族的利益,于是兼顾门第与才能的九品中正制应运而生。”
朱棣放下玉盏,看了一眼朱瞻基。
“行,文史学的不错。”
“曹魏以及西晋前期,九品中正制的定品都以行状为主,家世为辅,更注重士人的才华。”
“且通过中正官的设置,可以将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选官权收归朝廷,加强皇权。”
“可以说在当时是一种很符合实际,也很不错的制度。”
“但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于中正,而中正的选择权逐渐被世家大族所把控。”
“到了东晋,就形成一种不问才能,只看门第的定品取向。”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莫名地悠悠道:
“官吏的后代永远当官吏,农民的子孙永远做农民,工匠的儿子继续世代当工匠。”
“你再有才,顶多也就是个有才的种田能手,有才的雕刻匠人,有才的织布能手。”
“即使你苦苦奋斗十年,也没机会跟膏腴门第的孩子坐在一起喝酒品茶。”
朱瞻基静静听着。
朱棣抽离了自己的情绪,转而赞叹道:
“但这种现象在梁武帝朝发生了急剧变化。”
“随着梁武帝重才华轻门第的制度普及推广,再加上后期侯景之乱的发生,南方士族受到了重大摧残。”
“而到隋朝再度大一统时,寒门、高族,两种势力彼消此长,逐渐融合,渐趋平等,再没有天堑之别。”
“当然了,不少高门大姓直到唐初时仍然坚持自己的高傲,但此时的形势已是连强弩之末都算不上了。”
“而唐朝以后,什么士族啊、寒门呀、大姓,门阀,这些词汇统统成为过眼云烟。”
“梁武帝在这方面是有贡献的,他的思维和眼光早已超越同时代的大多数人。”
“虽然依然斗不过那些世家,但也可称是一代明主。”
朱棣捋了捋白须:
“就是跟唐玄宗一个毛病。”
“活得太久。”
……
【因梁武帝即位之初在天监年间,励精图治,国势蒸蒸日上,所以史称‘天监之治’。】
一天一顿饭又不注重食物的均衡营养,却健健康康活到了耄耋之年。
萧衍也是创造了一个奇迹。
第172章 高光与白袍
天幕上继续播放,
南北两朝的疆域图再次悬于天际。
但此时的分治界限已不再是以黄河为界。
北魏的兵锋已经越过了淮河,收纳了合肥。
正对南方的梁国虎视眈眈!
……
东吴,
“合肥!”
孙权看着这个名字,一阵心痛。
从合肥再南下一百多里就到长江了!
到了江边,战舰顺江而下,就直达建康了!
你们南齐是怎么回事?
刘裕那会儿多牛呀,打仗都在北方家门口,只在黄河边上开辟战场!
这土地怎么就越打越缩了!
……
大唐,
李世民牵着长孙皇后的手,慢悠悠的从玄德门走出东宫,顺着城墙一路向西走去。
待越过玄武门,来到月营门往里一拐。
就听见一小儿声在那里高声的侃侃而谈。
“这建康就不适合做都城!”
“你看这地方,紧挨长江,敌人从上游坐船直袭建康,拦都拦不住。”
“还是长安好,是真正的形胜之地,三面环山,面朝黄河,易守难攻,固若金汤!”
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对视一眼,两人不由快走两步。
进了月营门,就望见蹲在北海池旁的李治和李明达。
“可是阿兄,长安不也临着黄河吗?那王镇恶不就顺河而来攻下长安。”
小李治握着竹竿动也不动的哼了一声。
“不提那后秦蠢钝如猪的作战方式,长安离黄河远着呢。”
“不像建康,近到坐在城楼上就可以边喝茶边欣赏江天一色。”
“顺黄河而来的敌人即使费力地登上河岸,岸边的坚城、利箭、快刀、陷阱全都等着弄死你。”
“更别提攻城战的难度很大,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沉重代价,一般情况下敌人根本伤不起。”
李明达捧着小脸惊讶的看着一脸傲色的小李治。
“阿兄,你好厉害呀!”
昂首挺胸,如一只骄傲的小公鸡,小李治摆摆手道:
“还行,也就天下第二。”
“那第一是谁啊?”
“你傻啊!当然是……”
听到询问,小李治一脸嫌弃的刚要回话,说到半截发觉声音不对。
机械的抬起头。
就看见李世民正附着头笑呵呵的盯着他,一旁的李明达早就扑到了长孙皇后的怀里。
保持着蹲姿,手里还拿着鱼竿,正抬头与李世民对视小李治勉强扯出一个笑脸。
“当然是大唐的天策上将、天可汗、我最敬爱的皇帝陛下了!”
李世民笑着点点头:
“哦,这样啊。”
“那请问,那位皇帝陛下知道他的小九带着他最疼爱的小女儿来到了非常危险的池边……”
看了一眼小李治脚下那还偶尔蹦两下的两条红鲤。
“钓鲤鱼吗?!”
一旁的李明达将头埋在长孙皇后的怀里。
阿兄!一路好走!你的孔明锁,小兕子会好好保存的!
北海池边,一阵“高歌”响起!
……
【梁武帝称帝初期,淮河咽喉被北魏卡住。】
【以淮河为线,东边的彭城在魏军手里,西边的寿阳也在魏军手里。】
【影响淮河防线的四大军镇,只有钟离和义阳在梁国手中。】
【公元504年,司州刺史蔡道恭病逝,北魏急攻义阳。】
【八月,义阳守将蔡灵恩力竭降魏,义阳三关亦被魏军攻占。】
【淮河从西到东,横跨河南、安徽、江苏三省,几个极具标志意义的沿淮城市都被北魏抢走。】
【如此咄咄逼人的倒挂之势,让梁武帝不得不向北魏宣战。】
【公元505年十月,梁武帝集结数十万兵力,任命他的六弟临川王萧宏为北伐统帅,下诏北伐。】
……
天幕上继续播放,
淮河浮桥上,火焰升腾。
一艘艘堆满柴草,灌满膏油的小船点燃后,带着冲天大火顺水流向浮桥。
靠到浮桥的刹那间就猛烈的燃烧起来。
霎时,河面上黑烟滚滚。
烈火映红了湍急的河水,一队队将士跳上浮桥,砍断固定浮桥的木桩与绳链。
浮桥被河水冲向下游,不知所踪。
岸边的一处大营内,主帅看到浮桥起火立马逃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