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北方的士族也纷纷南迁,史称“永嘉南渡”】
【公元313年正月,晋怀帝在汉赵朝廷的宴会上被命令为斟酒的仆人,有晋朝旧臣号哭,令刘聪反感。】
【二月初一日,刘聪用毒酒毒杀晋怀帝,享年三十岁,葬处不明。】
【同年,武帝司马炎之孙,司马邺即皇位于长安,联合幽州、并州、代国和段部鲜卑的军事力量,对抗汉赵进攻。】
【公元316年,汉赵刘曜攻打长安。晋愍帝在食断粮绝的情况下,投降汉赵,受封怀安侯。】
【公元317年十二月戊戌日,司马邺在平阳被汉赵皇帝刘聪杀害,年仅十八岁,葬处不明,谥号愍皇帝。】
【西晋就此灭亡。】
【公元319年,刘曜称帝,改国号为赵。】
……
西晋武帝时期
司马炎面无表情的驾着羊车,慢悠悠的往太极殿走去。
朕要变法!
……
天幕上,
西晋地图的北方又有三地变换了颜色。
并州往北变成一片绿色,上书『代』
……
【鲜卑人兴起于东北,晚于匈奴人。】
【匈奴人在汉朝的打击下西迁或者南附,空余出来的土地被鲜卑人填补。】
【鲜卑人凶悍强干,很快成了塞外大地的霸主。】
【但是鲜卑族的发展历史较晚,曹魏时期,鲜卑贵族轲比能曾想统一鲜卑各部,结果被幽州官员诱而杀之。】
【西晋初年鲜卑民族部落林立。各部落以酋长的姓氏为号,分别有慕容、拓跋、段、宇文、秃发等部落,其中以慕容和拓跋两个部落最为强大。】
【公元315年,因拓跋猗卢屡助刘琨击刘聪、石勒,晋愍帝进封其为代王,许其置官属,食代郡、常山郡,是为拓跋代国之始。】
……
凉州之地变成一片蓝色,上书『凉』
……
【公元317年,西晋灭亡,凉州刺史张自恃险远,便自称凉王。】
……
青、兖之地变成一片黑色,上书『赵』
……
【羯,归化匈奴的一支,因居于上党郡武乡县羯室而称为羯。】
【但与南匈奴不同,羯族一直保持游牧生活。】
【公元319年,羯族首领石勒自称大单于、赵王,定都襄国。】
……
天幕上,
西晋的疆域已经收敛到黄河以南。
而『西』字也逐渐扭曲,最后变成『东』字。
……
感谢“arthurhoh”大大的打赏!
不能写太细,所以就换一个角度大概写一下。
如果有想看十六国的大大,别想了。
洒家做不到了。
第141章 晋元帝司马睿
大汉,
刘邦大约明白了胡人南下是怎么一回事了。
四个字,趁虚而入。
根据天幕的叙述,他也大概能理解那所谓的《徙戎论》会是什么说辞。
无非就是将混杂的胡戎驱逐出塞,让他们再次回北方草原待着去。
不得不说,对于这个士族架空皇权,满地都是大臣的西晋,《徙戎论》的确是个长远打算。
虽然最后的后果也挺显而易见,重回北地草原的胡人会再次重复汉匈对战之事。
但也比让这些人聚集在中原腹地,最后反咬一口来的好。
可惜,八王之乱就按死了这个可能性。
最有可能去处这些恶果的就是司马炎。
但明显,他智才短浅。
嗯?司马衷是不是就随他?
……
大汉武帝时期
刘彻看着天幕,脸色阴沉。
北方游牧时常南下侵略中原。
归根到底,无非是他们的牲口肥瘦和存亡都受气候变化影响。
生产不够便南下抢中原的粮食、牲畜。
而中原受制于机动不如游牧,所以无法抵抗。
也是基于此,秦始皇修筑城墙不让游牧民族轻易进入中原之地。
而朕则是决定反守为攻,主动出击,将匈奴彻底赶到北方。
一是报白登之耻。
二是扩张土地。
将匈奴往北驱赶,开辟出一个缓冲地,然后将军队和百姓送到这片地区,占领这些地方,推行屯田生产。
再设置新的郡县,将防卫线向北推进。
驱逐、占地、实边。
这才是他驱逐匈奴的核心!
但是……
刘彻双目暗沉,暗自叹气。
虽然卫青、霍去病率领大军攻打匈奴,逼迫匈奴将王廷迁移至漠北。
表面上看,这些军事行动的成果极为辉煌。
但自己晚年颁布的《轮台诏》其实就是承认这套驱逐、占地、实边的策略失败了。
究其原因,
一是这种做法极其耗费人力、物力,之前六七十年积累的财富,都被挥霍在对抗匈奴的行动中了。
二是边境那边的地理条件无法维持屯田,驱逐匈奴之后设置的几个新郡,无法留住人口,派去的人纷纷逃离。
所以自《轮台诏》后,弗陵和病已对匈奴的新策略不再是“驱逐”而是“内召”。
后面的东汉也是有样学样。
但……华夷之分的观念下,异族混居无疑是养虎为患。
除非能一视同仁。
刘彻捂着额头。
真是个好大的难题!
……
【晋元帝司马睿】
……
汉末献帝时期
元?
曹操打量着这个谥号。
呵,看来这位“东晋”的开国君主也不怎么样啊。
……
曹魏厉公时期
司马懿与司马师、司马昭正在商量着如何建立一个可以长治久安的政策。
“分封可以,但不能如此毫无限制。”
“州郡兵不能撤,地方亲王还是要牵制。”
垂垂老矣的司马懿定下基调。
二子点点头。
“戎,必须徙!”
二子对视一眼。
老态龙钟的司马懿瞟了二人一眼。
“当然不是现在,毕竟蜀、吴还没灭呢,用得上他们。”
三人相视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