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光历代皇帝六维图,老祖宗慌了 第222节

  晋明帝?好啊!好!

  可得给朕的大晋好好长长脸啊!

  争取收复旧都!克复中原!

  ……朕终于了解诸葛亮等人的期望了……

  司马睿比赵构强一些,比南明那是强出天。

第144章 司马家最后的荣光司马绍

  【晋明帝司马绍】

  ……

  天幕上,一道画像悬于空中。

  头戴长冠,身穿宽袍。

  皮肤白皙,金发黄须。

  画面一转。

  大殿内,众臣聚集。

  黄发小儿被司马睿抱在怀里询问道:

  “太阳和长安哪个近啊?”

  小儿用稚嫩的声音高声回答说:“我觉得太阳要近一些!”

  殿内的众人听着稚儿的回答哑然失笑。

  司马睿略有诧异。

  “你上次不是说,只听说有人从长安来,没听说有人从太阳来。所以长安近吗?怎么这次改了?”

  小儿摇头道: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话音一落,殿内瞬间一片黯然神伤。

  ……

  大汉武帝时期

  觉得这一时期甚是无聊的刘彻正拉着霍去病下棋。

  听闻这话一时愣住。

  “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甚有夙慧啊。”

  扔下手里的棋子,刘彻坐直身子。

  “朕到要看看你要怎么治理这破烂不堪的东晋!”

  霍去病看着被刘彻棋子扔乱的棋盘默不吱声,也慢慢放下手中棋子。

  ……

  大唐龟兹

  “说的真好啊,举目见日…不见长安。”

  一位靠着城墙的白发老兵,抱着长矛喃喃细语着。

  “也不知道罗罗那里的毕罗还卖不卖。”

  “希望有一天还能回到长安。”

  “说什么也要尝一尝那蟹黄毕罗是个什么滋味!”

  裹了裹破旧的厚衣,老兵缩在角落里,思念着长安。

  ……

  【司马绍也是司马家为数不多的道德高地。】

  【东晋刚刚建立时,司马绍跟王导学习先祖艰苦奋斗的历史。】

  【等王导将司马懿的创业经历以及司马昭晚年杀高贵乡公曹髦的事一一尽述后。】

  【司马绍掩面伏在坐床上,悲叹道:“若如公言,祚安得长!”】

  ……

  汉末献帝时期

  曹操摸着黑白夹杂的胡子,眯着眼睛。

  这司马家的智商又回来了?

  的确有点明主之像啊。

  ……

  曹魏,

  司马父子三人相视一眼。

  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一种情绪。

  尴尬。

  ……

  【司马绍性情孝顺,文才武略,敬贤爱客,喜好文章辞藻。】

  【当时的名臣,王导、庾亮、温峤等人都被亲近看重。】

  【王敦之乱时,王室六军溃败,司马绍欲率将士与叛军决战,登上车辇将要出发。】

  【太子中庶子温峤坚决谏阻,抽剑斩断马套绳,这才作罢。】

  【王敦认为太子司马绍神武有明略,为朝野人氏所钦佩信赖,打算用不孝的罪名废黜他。】

  ……

  天幕上,

  头戴长冠,一身华服的王敦看着底下的百官,声色俱厉道:

  “皇太子有何德可称?”

  底下的官俱都一言不发,不给王敦发难的理由。

  此时,底下坐在上首的一位大臣拱手道:

  “太子才识的广博精深,非我等这种认识肤浅之人所能估量的,但按照礼法来侍奉双亲,这可以称为孝。”

  话音一落,一众大臣们都开口附和。

  只留王敦脸色难看。

  ……

  【但被温峤以礼法顶了回去,王敦的阴谋遂被阻止。】

  【公元322年闰十一月初十日,司马睿去世。】

  【闰十一月十一日,司马绍即皇帝位,大赦天下,尊生母荀氏为建安郡君。】

  【公元323年三月,为了就近掌控朝政,王敦暗示要朝廷征召自己入朝。】

  【四月,司马绍以手诏征召王敦,加授王敦黄钺、班剑。】

  【奏事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

  【回建业受封。】

  【王敦从武昌进驻姑孰。】

  ……

  东晋元帝时期

  “好小子!好!”

  司马睿鼓掌喝彩!

  加封以捧杀!

  暗示臣子们对方有不臣之心!

  最妙的是让他回来受封!

  你要的东西朕给了,而且还多给。

  但要回来受封,规则就是这样吗。

  那你敢回来了吗?

  你不敢!

  我大晋兴盛有望啊!

  ……

  【同年,武卫将军王允之乘酒宴知道王敦的密谋反叛,于是回京告诉其父荆州刺史王舒。于是,王舒与王导一同报告司马绍,得以早作防备。】

  【不久后王敦患病不起,矫诏拜养子王应为武卫将军作自己的继承人。】

  【因认为王应年少难当大事,与钱凤等谋划后事时提出了标准的上中下三策。】

  【上策,放弃兵权,复归朝廷。】

  【中策,退回武昌,拥兵自守。】

  【下策,举兵东下,颠覆朝廷。】

  ……

  季汉,

  刘备皱着眉头。

  “这王敦之心比司马昭还路人皆知啊。”

  “但造反之心不下司马昭,居然还能想回归朝廷。这朝堂又不是他王家开的吗?想来就来,想走就走?”

  一旁的诸葛亮悠然道:

  “一般人当然做不到,但所谓王与马共天下。”

  “王家朝堂里还有元老王导身居要职,琅琊王氏子弟也把持着东晋官场。”

  “最关键的一点,是王敦本人还没有明反且手握重兵。”

首节上一节222/1058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