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71节

  听着这话,四九点了点头,专心的驾驭牛车起来。

  而梁山伯坐在车厢内,望着窗外越发阴沉的天空,脑海中思绪纷飞。

  虽已经做了准备,但一想到即将前去拜访谢安,梁山伯还是忍不住心情激动,难以自持。

  谢安!

  出身陈郡谢氏,曾祖谢缵,曹魏时任过长安典农中郎将,祖父谢衡,是西晋有名的儒学家,号称“博物多闻”,“以儒素显”,任过博士祭酒、太子少傅、散骑常侍一类的文官。

  而父亲谢裒更是东晋太常,永嘉之乱时携家南渡,在东晋政府中担任过侍中、吏部尚书等要职。

  出身在这样的顶尖门阀,谢安在德行、才学、风度上十分不俗。

  在四岁时,名士桓彝见到他都不由大为赞赏,称赞道:“此儿风神秀彻,后当不减王东海。”

  谢安早年无意仕途,隐居东山,携妓游林,寄情山水,结果却获得更隆重的名望。

  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

  后来出山后,更是在淝水之战上,以八万晋军战胜八十万前秦军队,被誉为江左风流宰相、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可以说。

  谢安一人,便足以代表着整个东晋风流与雅致。

  甚至玄心、洞见、妙赏、深情都仿佛是专门为谢安所创。

  而面对这样的一位人物,梁山伯又怎能不紧张且激动呢?

  马车渐渐前行。

  缓缓朝着目的地而去。

  行至半途,雪下来了。

  起先尚且很小,但短短时间内,便已经飘起了鹅毛大雪,纷纷扬扬,由天而降,洒落在地面上。

  很快,地面上便已经铺上了一层雪白。

  四九坐在车厢前,穿着厚厚的棉衣,驾驭着牛车缓缓的前行着。

  道路上,只留下两条细细窄窄的车轮印。

  ……

  谢安所隐居之地,就在曹娥江中游东岸的东山湖,此地有着谢氏的一处别院。

  成语‘东山再起’便是起源于此。

  除了谢安隐居所处的这偌大宅院外,周遭大片的土地,也都属于谢氏。

  被种植着各种鲜花异草和果树,甚至还有大片的竹林。

  每当春秋季节,景致极为美妙。

  而在谢安隐居东山湖的这段时间内,整个东山湖的谢氏别院(吗吗好),也成了江东除建康外,文风最为浓郁之地。

  谢安身为天下闻名的顶尖名士,自然是吸引了诸如王羲之、孙绰等名士云集于此,皆有居室在东山。

  此外,刘(刘恢)、支度、许询、于法兰等人,都时常前来与谢安聚会。

  而如近些年来名扬江东的名士,如琅琊王氏、陈郡袁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等顶尖士族门阀的子弟,哪一个没有前来拜访,得到谢安赞誉?

  东汉时有汝南郡人许劭兄弟主持《月旦评》,对当代的士子诗、文字、画等品评、褒贬,能得褒奖着名声大增。

  而今。

  能得谢安赞誉者,更是名望大涨。

  如梁山伯,当初便是因为得到谢安的赞誉,名声一举轰传州郡,甚至整个江东闻名,继而有了‘山阴双杰,一时瑜亮’的美誉。

  被世人称之为江左梁郎。

  可见谢安声望之隆杂。

  而今。

  在东山湖谢氏别院,谢安隐居之地。

  一辆牛车缓缓抵达,停在了门口。

  随后从车上下来一位身着宽袖大袖,头戴银冠,脚踏木屐,面如冠玉身材修长的少年。

  他站在门前,目光眺望,随后深吸了一口气,缓缓叩开了谢氏的大门。

  ……

  …….

第73章 原来竟是谢道韫,惜哉梁山伯!(第1更求订阅)

  “公子所为何来?”

  门被打开,一个年轻的仆人探出头来,望了一眼梁山伯,不由被这股风度仪表所震动,面露讶然之色。

  “在下乃山阴梁山伯,此次特意前来拜访安石公!”

  梁山伯拱手一礼,随后从怀中掏出一封书信,道:“此乃我师孙绰亲笔信,还请转交安石公!”

  “山阴梁山伯?莫非是山阴梁家的梁少郎?”

  那仆人一愣,随后说道:“既是山伯小郎君前来,还请稍待,容在下这便去通禀。”

  说着,他便结果书信,拱手一礼,便转身离开了。

  见着这仆从这般风度,梁山伯心下也不禁暗赞。

  顶尖门阀,果真名不虚传。

  其家风严谨如斯。

  而想到这里,梁山伯忽然想到一则趣事。

  东汉末年有一位儒学大家和经学大师,名为郑玄。

  郑玄治学以古文经学为主,兼采今文经学,他遍注儒家经典,以毕生精力为儒学注解,使经学进入了一个‘小统一时代’,生平著有《天文七政论》、《中侯》等书,共百万余言,世称‘郑学’,乃是汉代经学的集大成者。

  其人家学严谨,家中的侍婢都俱通《诗》。

  有一日,一女婢触怒了郑玄,被罚跪在台阶前。

  旁边有一个女婢经过时,便问道:“胡为乎泥中?”,此婢应声曰:“薄言往,逢彼之怒。”

  意思是询问你为何跪在泥地里,而女婢则回答不小心说错话,被家主惩罚。

  由此可见风雅。

  脑海中想着这些,梁山伯便站在门口,静静等待着。

  没过多久。

  一名管家模样便带着数位女婢从门中走了出来,见到447梁山伯后当即便拱手一礼,道:“老爷有请,还请梁少郎随我前来。”

  “有劳老丈了。”

  梁山伯拱手笑道。

  “不敢当。”

  老者说着,便径直在前引路。

  而梁山伯便跟在身后,整了整衣衫,扶正头冠,便一甩袖袍,踩着高齿木屐,朝着谢氏门内而去。

  谢氏别院依着东山湖而建,形成一个半圆。

  院落很大,建筑楼宇古朴非常,其内栽种着青葱翠柏点缀其中。

  此时乃是上午。

  雪花纷纷落下,将庄园蒙上一层白,放眼望去,空灵古朴,清净悠然。

  一路走在小径中,梁山伯闲庭信步,观赏着院中景致。

  不得不说,确实别有一番味道。

  足足走了数百步,这才穿过前院,抵达后院。

  到了这里,管家便不可前行,拱手行了一礼致歉后便无声退去,然后便是两名靓丽的女婢代为引路。

  又走过一院,迈过一座圆门,随后拐了一个弯,梁山伯便发现视线中的景色为之一变。

  一个偌大的亭子出现在眼前。

  亭中有个水池,与东山湖相连,湖中种植着诸多莲花,空净非常,但此时乃是冬季,便是连荷叶都有些枯萎。

  但料想等明年夏季,荷花绽放,必然雅致非常。

  此外。

  水池上立着一座八角凉亭,四周皆以帷幕垂落遮挡。

  远远望去,只能隐约见到三道身影在凉亭之中,似在观赏着湖景。

  “山伯小郎君,老爷便在此处。”

  旁边的婢女低声说了一句,然后便悄无声息的退到一边,默默垂手而立。(bcbd)

  梁山伯点了点头,随后便走到凉亭前,先是拱手一礼,说道:“在下山阴梁山伯,前来拜见安石公!”

  “进来吧。”

  过了片刻,亭中出现一道清朗的声音。

  “是!”

  梁山伯轻轻掀开帷幕,便见到凉亭内有一中年坐在躺椅塌上,手中持一钓竿,正在亭中垂钓。

  其人身着葛衣大袖,头戴玉冠,大袖飘飘,卓然不凡,仅仅只是看一眼,便有一股气度悠然而生。

  此人。

  忽然便是梁山伯曾在道旁所遇到的那位士人。

  也既是大名鼎鼎,流传千古,青史记载的谢玄,谢安石!

  就在梁山伯打量着谢安时,后者也在看着梁山伯。

  他本就对梁山伯很是期待,先前听着对方来到院子后,只听着院中步履清晰,有一人踏雪而来,嘎吱作响。

  旋即,便看到帷幕被掀开,出现一名少年。

  其人身着青色细葛大袖衫,头戴银冠,大袖飘飘,长身玉立,兼之相貌俊朗,往哪一站便有一股隽永气质扑面而来。

  就如清风朗月,松间净石,令人望之而心生好感。

  哪怕是谢安。

  此生见到了不知多少青年才俊。

  如王羲之的几子,如他谢氏诸位后辈,再如陈郡袁氏、高平郗氏、颖川庾氏、太原王氏等诸多顶尖士族的子弟,杰出者数不胜数。

  但在他看来,却未曾有一人能在才貌风度上,比之眼前少年更为超然。

  “山伯小友,我们又见面了!”

首节上一节71/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