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56节

  果不其然。

  当孙绰仅仅只是看到开篇,便已经赞叹不绝。

  “仅这开篇立意,便可知山伯你已经把握到精髓之所在!”

  孙绰赞叹一声,随后便继续看下去。

  “一缺玄心,斤斤计较;二无洞见,浅见陋识;三乏妙赏,与俗同枕;四寡深情,轻浮滥贱。”

  “涵养凋零,人格坍塌,何谈风流?”

  “所谓妙赏,凡一境界,其最高深微妙处,皆是“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说者便错。”

  “所谓“不可说”者,并非“无”,而是“真有”,是“此中有真意,欲辨却无言”。庄子曰:“道可得而不可见”。因不可见,故不可说。不可说是道,得道者方为大师。”

  仅仅只是看到这里,孙绰便直接合上全书。

  然后深吸了一口气,目光转到梁山伯身上,满脸带着震撼之色:“山伯我徒,为师真想将你的脑袋剖开,看看这天地间是否真有生而知之者!”

  梁山伯抿嘴一笑,道:“孙师谬赞,山伯实在愧不敢当!”

  “当得!你觉得当得!”

  孙绰认真的点点头,随后道:“为师可以保证,你这书若能流传出去,必将引起仕林轰动!而对于这本书……为师也仅能说上一句好字,再也说不出其他的话来。”

求鲜花

  这话一出,梁山伯顿时愕然。

  但旋即看向孙绰时,两人目光对视,随后纷纷大笑。

  笑完之后,梁山伯原本紧张的心情,却是倏忽之间沉静了下来。

  能得孙师这般夸赞,他也就放心了。

  先前孙师虽才只是评价一个好字,但实际上却是最大的夸赞孙绰是活学活用,直接用了梁山伯对妙赏解析中的“不可说”境界。

  梁山伯对妙赏的解析中,简单的概括,便是遇到不可多言。

  何谓不可多言?

  踏青时,见到秀致风景,可赞一句‘好’!

  登高望远时,可清啸而舒心情,莫要多说其他的溢美之词。

  遇到绝妙好诗绝妙好话时,也不可说其他的话。

  这便是妙赏。

  正如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妙不可言,斯谓妙赏。

  而孙师仅仅只是夸一句好字,可谓是暗合妙赏之道。

.... .... 0

  对于妙赏的这般解释,其实梁山伯还想了其他的思路,但想来想来,又结合他所了解的魏晋风度和名士风流之气度。

  再加上他陡然忆起后世唐朝时期,茶圣陆羽的‘三声好茶’典故。

  相传陆羽编纂《茶经》之后名声大振,许多茶农都送来好茶,请陆羽品尝点评。

  一日,陆羽得到以茶农送来的茶,在煮茶之后,一口饮尽此茶,沉默许久,叫了一声好茶。

  众人以为他还有下文的时候,陆羽偏偏又顿住了,过了盏茶时间后,又说了一句:“好茶。”

  只是这一声好茶,却是拉长了声调,似乎带着无尽的回味。

  众人以为这回陆羽该发表评语了,可谁知这一句好茶结束后,陆羽又再次回复了沉默,一直过了许久,才再次开口,却又是一声“好茶!”

  三声好茶,实是暗合魏晋妙赏之巅峰。

  正因如此,梁山伯才决定这般解释妙赏。

  当然。

  若仅仅只是解析释义,任何一个士子都能成一家之言。

  但这些释义不过就是自家观摩罢了,倘若真的拿出去,也只是贻笑大方。

  所以必须要带上实践。

  也就是有佐证。

  对于佐证,梁山伯也有了想法。

  若想尽快打开名气,甚至一举成名天下之,自然要行他人所不能行之事,率先开辟古来之先河,行惊人之壮举。

  但这种开辟与壮举,必须要高雅、端庄,有格调。

  如此才能让人争相模仿,引以为潮流。

  而对于到底开辟什么,梁山伯早在解析妙赏时,便已经敲定了

  茶!

  这时代的茶,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茶,而是茶汤。

  里面放着醋、油、盐、糖,甚至还有各种香料补品,虽闻起来馥郁芬香,但喝到嘴里,滋味真是一言难尽。

  哪怕到了现在,梁山伯都没有喝习惯。

  若是能将茶改革,推出后世流行的清茶。

  看着茶叶在清水之中上下臣服,茶水先苦后甘,暗合老庄自然之道,必然可风靡江东!

  ……

  ……厂.

第60章 《洞见玄心》,临近重阳!(第3更求订阅)

  不知从何时起,一卷名为《洞见玄心》的书册,开始在钱塘流传,甚至在吴郡乃至是会稽诸郡都颇为风靡。

  虽只是在小范围内的圈子里流转,但这本书却引起了一阵轰动。

  其中关于对洞见、玄心、深情、妙赏的释义,颇为独到,令不少见过的士子都闻之则喜。

  这还不算。

  若仅仅只是这样的话,不过就是一卷清新可人的散文罢了,关键之处在于,书中还列举了许多作者对他释义的事例佐证。

  如对妙赏,便列举了一种名为茶的雅致喝法。

  作者似乎偏爱茶,仅是列举,便洋洋洒洒写了三千言。

  从茶的起源,形状,作用,名称,品质。

  再到制茶的用具,茶的种类,采集方法,然后便是如何煮茶,该用何种器皿,以及最后的如何饮茶。

  除了这些之外,文中还“四四零”详细讲述了茶的饮用和泡煮,到最后所蕴含的意义和妙赏。

  此外,作者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茶赋。

  茶。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乱岂堪夸。

  ……

  此篇歌赋虽各式奇怪,但对茶的描述却让所有人都为之心动。

  一时间,整个江东之地,都风靡起对茶的追捧。

  不少名士都开始追求这种新式的泡茶之法。

  试想一番。

  处于山林深处,远观群山,取一壶清泉,生一堆木火,泡一壶自己喜爱的茶,从嗅茶的清淡,浓香,再到饮茶,品味回甘,口齿留下的香气。

  当茶落入口中时,那由甘转甜,恍惚间似灵魂飘到半空,眨眼之间便偷得浮生半日闲,如一梦十年。

  东晋人是伤感的,也是脆弱的。

  他们放旷不羁,他们洒脱韧性,他们隐居山林,但究其根本,不过就是想在这些事情中寻找到灵魂的寄托。

  而清茶的出现,在这东晋时期,就恍若寂寥荒漠的现实里寻得一块绿洲。

  他们恍惚间发现,原来这看似残缺的世界里,居然还隐藏着这么一处和谐与宁静之地。

  让他们可以在氤氲的茶香中,窥见花开花落,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恍若能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仅仅只是看着描述,他们便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尝试。

  而在这样的心情之下,清茶很快就风靡吴郡,甚至蔓延至整个扬州。

  一时间。

  那些看到这篇文章的士子名士们,无论谈玄论道,还是聚会雅集,无论他们在做什么,身旁除了渺渺檀香之外,便是氤氲的茶香。

  而伴随着茶的兴盛,这卷《洞见玄心》的作者梁山伯,也是进入到这些名士的眼中。

  在他们想来。

  能发掘出如此雅致的清茶,甚至对其还这么研究,必然是一位遁世不出的隐士。

  说不准便是一位仙长或者高僧。

  若非如此,很难有这般妙赏玄心。

  谁料居然是梁山伯!

  孙绰的弟子。

  近来在江左之地名声颇盛,被誉为山阴双杰之一的梁山伯。

  这真是叫他们大为震惊。

  由此,梁山伯之名再度扬名诸郡,只是却又多了一个称谓:

  茶圣!

  东晋人风流蕴藉,看似放旷不羁,但实际上却又对欣赏的人极为推崇。

  正如九品官人法,当世最高为二品,因为一品是圣人之境,无人敢与之并肩。

  但除了儒玄之外。

  在压制的技艺上,士子们却又颇为喜好分个高地。

  单说围棋。

  三国时期的《说郛》上曾引魏国邯郸淳的《艺经》,其上有言:“夫围棋之品有九:一曰入神,二曰坐照,三曰具体,四曰通幽,五曰用智,六曰小巧,七曰斗力,八曰若愚,九曰守拙。九品之外,今不复云。”

首节上一节56/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