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90节

  …….

第244章 天下景从,大势明谋(三合一大章)

  “魏公登位,乃是大喜,当举境同庆。”

  “故魏公开恩,下辖司隶、豫州、徐州三地举行选拔考试,不论家世,只问才干,每郡取五十人,称秀才,待遇等同司吏,每州取三十人,称举人,待遇等同典史,并且,无论中举还是中秀才者,都可任官!”

  “三地举人可入洛阳殿前会考,取前二十称之为进士,授九品官职!”

  “考试范围,选四书五经,并以明算经等杂学,不论是高门大户,还是贩夫走卒,凡有识文断字者皆可报考,此为开科取士!”

  年关腊月,寒冬之际。

  司吏、豫州、洛阳却忽然有着一个消息传开,令三地不知多少人心中沸腾。

  梁山伯欲要开科取士,不拘一格,广招天下贤才的榜文,轰然之间传遍三地。

  一时间路人皆知。

  甚至因为消息太过轰动,还有向整个天下蔓延的趋势。

  这时若想当官,自春秋时至今,除了秦汉依靠着军功授爵,否则若想做官的话,基本都要靠举孝廉或者士族推荐。

  但军功何等艰难?

  虽说古往今来,时常有着寒门出身依靠着军功崭露头角,但这样的人却太少太少了。

  更多的,则是死在了战场上。

  一将功成万骨枯。

  绝不仅仅只是说说而已。

  而普通的寒门和农家子弟,除了上阵之外,即使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投靠世家大族,得其举荐,照样无出头机会。

  便是举孝廉,举的也都是世家子弟!

  而即便是寒门庶族的子弟卖身世家投靠,那些世家大族也多是照顾自家族人,又怎会给出好位子?

  尤其是自晋朝以来。

  九品官人法深入人心。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士族子弟,只要稍微会一些文才,便能获得六品之上的评语,而寒门庶族哪怕是才华惊人,也最多只是七品!

  即便日后授予官职,也都是做一些埋头在案牍之间被世家清流称之为污浊小吏的官职。

  可以说。

  在晋朝这么一个上进之门被世家大族牢牢把持的环境之下,普通的寒门庶族甚至是寻常百姓,想要得以晋升改变命运,何其之难?

  能做到五品一郡太守的官职,便已经是顶天了!

  东西两晋,百年以来。

  能以寒门之身位列高位者,遍观百年,也仅有一位陶侃!

  可陶侃,583也是寒门出身!

  百年才出现这样一位代表,对比天下寒门庶族的无数读书人,比例何其之小?

  如此一来。

  寻常百姓家的人才没有出路,所有官位都被世家把持,这便形成了恶性循环。

  不到天翻地覆乾坤易鼎之时,便难以改动。

  而即便新龙上位,其麾下的旧部也会迅速成为勋贵家族,从而与原先的世家迅速结合,形成新的势力门阀,一起牢牢锁住普通人的晋升渠道。

  如此循环往复。

  便是梁山伯,此前尚且还是士族,但仅仅因为下等士族,便先天比高门大姓劣势很多。

  而等到他来到洛阳后,虽然是自破败的废墟之上建立势力,但起家之初,还是需要世家的支持在这时代,世家占据着大义和民望。

  所谓民心依附。

  指的便是世家!

  他此前虽然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寒庶都会招揽,但说起来,麾下寒门出身的官吏,总体而言也比世家子弟晋升要慢了一些。

  这非是他能一瞬间就可以扭转,而是需要一步步缓慢来!

  但科举不同!

  所有人都需要考试,唯有通过考核才能获得地位。

  这也就等于无论是世家还是寒门甚至是普通百姓,都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了!

  固然世家有着家学,无论是眼界还是藏书都被普通百姓高。

  但说到底。

  科举,终究还是给寻常的百姓一条出路

  只要考取秀才,便能得到等同司吏的地位,只要考取举人,待遇便等同典史。

  而若是成了进士,出来任官,便可获得九品的官身!

  而首届科举不限身份,只要识得些字,便可前往官府应考,若是能成为进士,虽只是起步九品,比起世家推荐起步便是八品甚至是七品的清流官职,要低很多。

  但这对天下寒门的士子,终归还是一条路!

  一个能够往上攀登的路!

  正因如此。

  当这消息传出来之后,不仅是司隶、豫州、徐州三地的寒门庶族子弟欢呼鼓舞,甚至连三地之外的寒门子弟们,也都是大为振奋。

  诸如相邻的兖州、青州,甚至是凉州、益州都有文人不远千里而来。

  此外。

  连江东之地,许多(bcbd)寒门士子听了这消息后,竟然也都大为动心,随后竟是纷纷渡江,打算前往豫州考试。

  为此。

  哪怕是明年开春二月才开始,哪怕马上就要过年,但他们也完全顾不得,只想尽快赶来。

  在这其中,既有正值弱冠的青年,也有垂髫的孩童,甚至还有白发苍苍的耄耋老者。

  他们从天下各地,奔赴洛阳。

  只为了博得那么一个机会!

  毕竟。

  此次的开科取士,实在包含了天下太多上进无路的读书人之期望!

  众多赴考士子,若是在路上相遇,或有认识者,互相行礼问候结伴前行。

  便是不认识的,也多点头行礼,随后各自上路。

  只是在不经意间,眼底的沉重便是加深。

  而在士子云集的地方,更是显得如此,连带着气氛都有些凝重。

  魏公开科取士。

  如同一块巨石砸入平静的湖面,恍若开天辟地一般,震撼人心!

  而作为渔轮中心的洛阳,更是成为了士子云集之所在。

  自放榜之后,在腊月三十日,原本应该是过年,各店都应该关门的日子里,洛阳的街道上竟然都是行人,而酒楼客栈更是爆满,全部住上了前来报考的读书人。

  这也就导致后续到来的士子没有办法,有的甚至宿到了柴房之中。

  更有甚至。

  甚至还有读书人家里贫穷,竟然在洛阳城外自己搭建一个简陋的住所,闭门苦读,等待着开考之日。

  这样的情况,是官府远远没有想到的。

  不得已,官府也只能在三十日这一天,让已经放假回家的官吏都回来一部分,给这些读书人们安置进城内的房子里。

  没办法。

  总不能就放任不管吧?

  且先不说他们住在外面对于安全和治安有着妨碍,关键是这些都是读书人,说不得其中便有一些大才,若是还没开考,结果冻死、饿死在城外,甚至出了意外,那可就闹出大笑话了!

  不仅如此。

  有些读书人都是散尽家财而来,到了洛阳基本上就没有多少余钱。

  因此除了安置进房子外,还要开设粥棚,供给粮食。

  不过好在年关时,官府本就在开设着粥棚,因此倒也并不需要额外再出人手。

  ……

  洛阳,魏公国府,一处偏殿之中。

  这里乃是修建的花园,本来种植着各种树木,到了春夏时期,花团锦簇,可谓是霎是美观。

  但这时还是隆冬,故而刚刚种下的树木都没了叶子,显得比较干枯。

  不过除了这之外,院中还建的有假山流水以及怪石,外加石板路径相通,布局错落有致,也算是陶冶心情。

  因此。

  梁山伯近来除了处理政务之外,闲暇之余,都会来到这里走一圈。

  放空一下心情。

  此时在府中,谢韶正在一个侍的引领下,走在院中。

  这时寒风吹着,有些寒冷,但谢韶却只觉得心中有些热。

  很快,来到一处长亭前,尽头则是一个八角凉亭,周围都有着帷幕,不过此刻都已经拉了上去。

  在长亭的左右,每隔几步都有侍卫肃然而立,目不斜视的把守,显得极为深沉。

  这些都是魏公的禁卫羽林军,各个都是精锐。

  走到这里,就见着引路的内视对着一个太监低声说了一句,随后那太监转身朝着里面走。

  没多久便出来,说道:“谢郎中,国公有情,还请进。”

  谢韶便微微点头,随后便快步走进了长亭。

  几十步后,便来到了凉亭处。

  赫然正见着梁山伯此刻坐在凉亭里,面前红泥火炉,在烹着茶,周围还有一些精致的点心。

  谢韶见了,当下便行礼:“臣,见过主上!”

  “起来吧,快快进来坐……你来的正好,茶已经烹好,正好可品尝!”

  梁山伯笑着说道。

  这时他并未穿着宏大的国公之服,仅仅只是穿着一件宽袍大袖,头发随意的以金簪束着,显得有些散漫。

首节上一节290/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