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10节

  “洛阳城外万顷良田,便是立身之根,再加上此处四通八达,素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主公占据这处并且还将其占据稳当,日后便可依靠洛阳,虎视天下!进可出兵北上,退可固守河洛,乃天下雄关!”

  “哪怕是寻常人占据此处,都可凭此而成伟业,逞一时之强,更遑论是主公呢?”

  话及此处,于文远感慨道:“主公开沟渠,劝农桑,练强兵,吸民望,短短不足一年,麾下生民数十万,又有强军练出,再加上眼前这万顷良田,这便是成王霸之大业的基础,未来必有所成!”

  “我这时依附,虽然被其所看重,但终究并非是第一阶段加入进入,即便可得看重,也不可能短时间成为心腹和重臣,而若想被重视,便要立下大功!”

  “此去燕国腹地,便是投名状为了我自己,同时也是为了我于家!”

  “若此功达成,则我立刻便成主公麾下心腹,从此我于家在内政之上有我,军中有你,这便是家业创建起来,此后追随主公,一旦主公事成,我于家便有从龙之功,且还是随着潜龙崛起于微末,封侯拜相也是等闲!”

  “这下,你明白我为何要去了吧?!”

  于文远淡淡的说道。

  按理来说,这些话他是不必解释。

  只是弟弟也大了,而且如今也有了一些格局,成了队正,再加上得到赏识,上阵更是勇猛,未来也有些格局,故而才这般解释出来。

  听着兄长这话,于文筝不由愣在原地。

  他万没有想到,兄长竟然想的这般深远。

  此前虽被提拔奖赏,但终究也只是想着能够跟在将军身后改了他于家的命格和未来,能够吃饱饭、穿暖衣,这就足够了。

  可今日他才知道。

  原来将军竟然有着这般大志。

  而兄长更是想要追随在其后,图谋封侯拜相之功!

  这……

  于文筝一时间被震撼的说不出话来。

  而就在于文筝犹自震撼时,便听着兄长拍了拍他的肩膀,道:“阿弟,你小时在乡里便喜欢舞刀弄枪,这是好事,而今被主公赏识,成了队正,这便是晋身之阶。”

  “封侯拜相那都是太远的事情,暂且将其埋藏在心里,不要去想,就看着眼下便可。”

  “以你的才干勇猛,高了不敢说,但当一个将军绰绰有余,只是这也就到头了。”

  “兄长给你一句忠告……”

  “莫要想太多,也莫要有什么杂念,好好领兵、打仗,效忠便是。”

  “主公选拔人才不拘一格,无论寒门庶族一律平等待之,这样的主公在这时又有谁?惟其一人而已!”

  “先前我说想要觅得封侯拜相的大功,只是其中一个理由,还有另外一个理由主公这般赏识与提拔,其恩如此之大,几与国士般待我,我又怎能不去用命?”

  “唯一展所学以报之!”

  ……

  于文远很快离开豫州,带着梁山伯赠与的万两黄金及调拨的十余名护卫保护之下,前去燕国境内,准备挑起内乱。

  而在这段时间内,豫州境内也发生了两件大事。

  第一件已经结束。

  是江东朝廷派来使者和圣旨。

  这是继(bcbd)上个月刚刚被封赏之后,紧接着又来了一次。

  而这一次的封赏,则是敕封梁山伯为荥阳县伯,加中护军之职。

  荥阳县伯倒在其次。

  这不过就是等同四品罢了。

  而护军之职则是不同寻常了。

  先是位列三品大员之列,算是入了中枢,其次中护军已经属于高级军事长官之属,职掌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

  这一官名本始于先秦,直到两汉、魏晋时期发展到重要性的顶峰。

  汉末时,曹操改中护军,韩浩充此职。

  此外,曾经任过中护军之职的都是赵云、陈到、周瑜、李严、蒋济、夏侯玄、司马师、费等人。

  可以说,颇为位高权重。

  固然在旨意上,建康朝廷只给了中护军并未言及让他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事实上,朝廷也不可能将这职权给他。

  但他本是豫州刺史,分管一州之兵事,这中护军的职位,便让他有了监督、管制本州武将的权力。

  整个豫州,为中原腹地,郡县颇多。

  其中杰出之士层出不穷,而如此一来,梁山伯便可名正言顺的将那些虽名存实亡,但仍旧隶属于豫州的大小武将和文官全部调拨麾下。

  当然不可能直接调入中枢任心腹。

  但这些大小武官能来豫州定然是不受重视,梁山伯给予赏罚笼络,很快就能让其臣服。

  如此一来。

  这本有些缺少的武官,也就能够逐渐填补。

  而伴随着这道封赏,梁山伯的权势威仪便愈加隆重了

  荥阳县伯,豫州刺史,扬威将军,赐旌节,又领豫州之兵事,节制全州大小文武官员,得以军事专杀,集军、民、财、政于一身,可自行征辟幕僚从属,然后只需要上报朝廷批准。

  这样的权势和威仪。

  也就是梁山伯如今崛起时日还尚且短暂,但在建康朝廷内,若论权威势力,也就只在桓温和司马昱之下了。

  但要论起实权。

  司马昱都难以比拟他。

  唯有桓温才可压制他一头。

  桓温有兵员二十万,使持节都督,可开府建牙仪同三司,累迁大司马,册封南郡公,官拜大将军,权威甚重。

  但他并不是全方面碾压梁山伯。

  梁山伯所有的班底都是自己打造,脱离晋室,也能运转如一,全是自身嫡系。

  但桓温却不同,西府军帐之下,充斥着来自各方士族的子弟,势力盘根错节,上下声音无法迅速畅通一致,且他根基在东晋之内,步步都有很大掣肘后来病重,想在临死前让朝廷加九锡,结果都受制于王谢势力阻碍,未能如愿。

  在这一点上,就比不过。

  他所能依靠的只有自己桓家人,但桓家上下也并非是一条心。

  而梁山伯如今根深蒂固,固守洛阳重镇,进可攻退可守,高筑墙以俯瞰天下,广积粮以虎视三国。

  看似夹在中间寸步难行。

  实则进退广大,犹若海阔天空。

  真要论起来,说不定如今的桓温心中还暗暗羡慕梁山伯的威势和自由。

  毕竟。

  桓温此生最大的遗憾,或许便是无法如梁山伯这般,彻底跳出士族的扶持和樊笼,最终一步没有跨出,而步步遭受牵制。

  究其原因,还是勇气和局限所导致。

  身处士族之内,虽想超脱士族,但却又想对士族示好,最终相互矛盾,遗憾终生。

  话说的远了。

  至于这第二件,便是而今已然是五月底,城外的农田,已经快要成熟,可以开始收割了。

  粮食,对于任何国家和势力而言,都是一等一的大事!

  梁山伯自然也不例外!

  今年的粮草收获,事关他彻底奠定基础的根本,当然也是不敢疏忽。

  故而在即将面临收割的这段时间内,每日都派遣精骑在洛阳城外巡查,防止出现意外。

  ……

  …….

第180章 梁谢两家的婚事,割麦两百万石!(第1更求订阅)

  会稽,山阴县,梁府内。

  今日梁府迎来了一位贵客,是以特意开了正门,迎接进去。

  而所来的贵客,便是谢氏的四老爷谢万。

  此次之所以来到梁家,便是代表故去的谢氏大老爷谢奕,来为他的侄女谢道韫婚事~进行商谈。

  谢氏本就属意将谢道韫嫁给梁山伯,而上个月谢安去信回到山阴谢氏老家,谢万在接到信后,便立刻动身与梁氏老主母商-谈此事。

  此前谢万便已经和梁王氏就此事商谈过梁山伯和谢道韫这两位正主都在洛阳抽不开身,那只能由他们这些长辈代为-处理。

  并且许多细节都需要从简。

  诸如求取婚事,需要梁山伯带着大雁前去谢氏拜访。

  《仪礼士昏礼》:“昏礼:下达纳采,用。”贾公彦疏:“纳采,言纳者,以其始相采择,恐女家不许,故言纳。”

  士族很重礼仪,但此刻乃是非常之时。

  何况谢氏也明白梁山伯在洛阳的重要性,故而就没有要求这点。

  至于纳采之后的闻名也已经完成,下来便是纳吉。

  是男方问名、合八字,同时遣使者向女家报告,仍用雁为贽礼,女家以礼相待。

  所谓婚书,先是合八字,也就是男生辰八字一行,女生辰八字一行,并且还要请先生“批看八字”,此前便已经算过吉凶了,现在只是走下仪式。

  这次谢万过来,便是将婚书送来。

  而其后便是聘礼。

  两人这次来,便是商议着聘礼和嫁妆。

  此事也是好谈,梁王氏和谢万便在正厅,在族老的见证下,将婚事给谈好,同时也确定了聘礼和嫁妆。

  梁家如今也已经是二等士族,而且和谢氏的生意也一直稳定,每年都可收获数十万两白银。

  这样的家资,便是在整个江东诸多士族中,也足可排行前列。

  至于谢氏。

  其实对于聘礼也并非很是看中,只是这乃是应有之意,不能缺少。

  而梁王氏也是投桃报李,言道:“谢氏女郎乃天下名媛,我儿能迎娶,已然是幸事,聘礼之事当不能减之,虽不可奢华,确也不能让旁人小觑了。”

  梁王氏表示,将会把原本和谢氏合作的商队所占据的三成全部拿出来,当做聘礼,另外还要加上十顷地以及一处庄园,外加一些商铺和超过数十万两的金银珠宝和礼物。

  谢万对于梁王氏的态度很是满意。

  固然梁家都已经属意对方,且联姻之举几乎成必然,无论梁谢都不会反对,但这聘礼终究代表着一定的郡望。

  谢氏虽内部属意,可真要说起来,对于谢氏而言,将谢奕之女嫁给梁家,仍旧是属于下嫁。

  而梁家能这般大动声势,也是给他们谢氏颜面。

  故此谢万也是立刻表示,将会把梁谢两家合作所占据的七成利润拿出来,作为嫁妆,随同谢道韫归于梁家。

首节上一节210/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