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207节

  哪怕是于文远,被梁山伯这样赞叹着,心里也是感到受宠若惊。

  毕竟他虽自忖才学不俗。

  但终究此刻还未曾施展出来。

  而梁山伯此刻乃是一州刺史,长官一州军、民、财之大权,可谓是一地封疆大吏,无论是地位、名望、出身,都远非他一个小小的平民百姓所能比拟。

  却能给他这般礼遇,若是传出去,恐怕无数人都要为之瞠目。

  于文远也不敢托大,忙是还礼说着:“刺史如此厚爱和看重,真是叫草民心生惶恐……草民才学浅薄,不过就是乡间一介小吏,如何能得到刺史这般看重和赞誉?”

  “刺史真是折煞草民了!”

  说到这里,于文远出席,躬身行了一礼,然后又道:“不过若是梁刺史不介意,草民必将鞠躬尽瘁,为大人效力!”

  这番话,于文远说的很是诚恳。

  他已经是打定主意想要归顺。

  而梁山伯自然也是听出这话中的意思了,因此立刻叫了一声好,随后道:“我有于队正这位勇士,而今又得到其兄长于先生的效劳,真可谓是喜事一场!”

  “于先生,于队正,且来共饮一杯!”

  三人都是举杯,一饮而尽。

  放下杯子之后,梁山伯面带笑容,轻声问道:“于先生这次远道而来,一路应该也是看了不少豫州和洛阳的情景……我听于正对说你此前曾在兖州为官,想必定然有着不凡的见识,还请于先生教我。”

  来了!

  当梁山伯这话一出,于文远便心中骤然一紧。

  他明白,真正的考教算是来了。

  若能通过这考教,此后自然被其所重视,而后步步青云,逐渐成为心腹,被引入中枢。

  若是不能通过,那无非就是普通之才,纵然有所成就,未来也是有限。

  此刻事关前途和命运,便是于文远竟然也感到久违的紧张。

  他强行按捺住内心的忐忑,深深吸了一口气,放下酒杯,筷子也搁置在案几上。

  面上露出似是沉吟,似是思虑之色。

  一时间没有开口说话。

  而梁山伯也没有督促,就这样静静等待着。

  不知多久过去。

  于文远忽然开口说道:“不瞒刺史,我来洛阳已然五日,明察暗访过洛阳的民生和民事,得知大人在洛阳开渠田,兴水利,劝农桑,练强兵……诸多手段,使得洛阳原本的颓废之象为之一扫,迄今为止,已然使洛阳快要有十万生民,这的确是阵型的气像。”

  “不过……”

  说到这里,他却忽然话锋一转,看着梁山伯,目光如炯道:“依草民来看,倘若无有例外的话,日后梁刺史便是将洛阳打造的再是繁华,也无法突破极限,只能止于此步了。”

  “哦?”

  听着这话,梁山伯一怔,问道:“于先生此言可解?”

  旁边的于文筝听了自己兄长这话,当即便眼皮子一跳。

  心说兄长这是在说什么胡话呢. ..

  又见着梁山伯面色不悲不喜,看不出丝毫的表情,于文筝登时便心中一突,忙是道:“兄长,我看洛阳城高且坚,百姓也是民心依附,怎么就能止步于此呢?”

  “兄长你怕不是喝多了说胡话吧……将军,我家兄长说了胡话,还望将军莫要怪罪。”

  于文筝忙是解释道。

  但听了他这话,梁山伯却是不甚在意的摆了摆手,目光直视着于文远,道:“于先生继续说,本官很想听听于先生有何教我。”

  于文远则是不慌不忙的说道:“我走访五日,得知洛阳之地在梁刺史来了后,已然开垦良田三万顷,又疏通沟渠,一年下来,确实可收粮数百万石,积累出雄厚基业。”

  “而今梁刺史已然掌握豫州之军、民、财三权,其他诸郡虽如今失控,但凭借着您麾下的洛阳巨城以及河南郡、河内郡,将豫州各处收复,也只是时间问题。”

  “此外,梁刺史收揽民心,使得百姓人人依附,民望民誉甚是隆重,几乎人人尊崇敬畏。”

  “至于军事之道上,梁刺史练强兵,先是七千之军正面击溃吕护两万大军,随后又迅速扩充至数万之数放眼天下,这也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

  “综合来看,梁刺史在洛阳已然有了基业和根基。”

  “但……”

  “恰恰是这基业和根基,固然让梁刺史您在洛阳站稳脚跟,但同样也会成为限制发展的桎梏!”

  “河内对面,便是燕国境内,而河洛之西,更有强秦之兵。”

  说到这里,于文远直视梁山伯,沉声道:“敢问刺史,若您为这两国主官,可否会坐视前线缓冲地带,出现一位豪强?”

  “是以草民可以大胆预测,若刺史您在洛阳只是平庸,秦燕两国绝不会轻易动兵擅自开启战端,谁也承担不了这样的后果。”

  “可刺史您表露出来的底蕴实在太过强大了,强到让所有人都无法忽视,甚至达到了欲要除之而后快的地步!”

  “面对这样局面,纵然大人练有精兵,甚至将洛阳哪怕是整个豫州都打造的铁板一块,敢问刺史,焉能在秦燕两国的进攻下,抵挡的住?”

  在于文远说着的时候,梁山伯便一直在听着。

  不得不说。

  于文远的这一番话,真可谓是煌煌之言,振聋发聩。

  或许这种局势,对于后世人而言,一眼便能看清。

  但在当时这个情况下,交通不便,信息难以沟通,能看清天下大势者,便已经极为不凡三国时,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隆中对言及天下三分,被惊为天人。

  而今于文远看清这点,自然比不上武侯诸葛亮,但也1.3已经非是俗人。

  当然。

  也仅仅只是脱离的俗人这个地步。

  真正是否具备才学,还在下面

  就听梁山伯问道:“先生能有这般见地,可谓不俗……却不知先生可有对策?”

  于文远缓缓说道:“我曾听闻梁刺史此前对于弈棋有过一番简介:所谓棋道圣手,必以取势为根本,子子枢要,方可成势!”

  “而今刺史既问,草民只得叹之,这棋道与人道,何其相似乎?”

  最后,于文远轻轻的问道。

  听着于文远这最后一问。

  梁山伯先是一愣,随后却陡然大笑出声,然后朗声道:“于先生真可谓是妙人哉!”

  说着。

  他顿了顿,又道:“但更具备大才!”

  这话落下,梁山伯率先举杯,道:“来于先生,你我共饮一杯。”

  等这杯再是喝完之后,梁山伯就站起身来,隆重的对着于文远道:“先生有大才,此前竟埋没乡野,实乃损失。幸而今日遇到于先生,真乃平生之幸事。”

  “若先生不嫌弃,我愿辟为豫州治中从事,虽这位置算不上什么,只是有着制度却只好缓缓提拔,待得后续立功,再行擢升,你看何如?”

  梁山伯诚恳说道。

  这话落下。

  于文远站起身来,当下便拱手道:“草民蹉跎三十载,今日得见明公,敢不从命?”

  “于文远,拜见主公!”

  说着,他便拜倒在地,行了大礼。

  ……

  …….

第177章 论天下大势,心中仅存的坚守!(第1更求订阅)

  所谓治中,乃是刺史的高级佐官之一,主要负责掌管众曹文书,居中治事,故名治中。

  一州刺史,若是不掌兵事也就罢了,无非就是虚职,但若是掌兵事,尤其是梁山伯这般掌管一州军、民、财大权的刺史,都常以都督兼任,并加将军之号,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其权力之大,几乎等同于一州诸侯王。

  麾下有着总理一州政务,被称之为居刺史之半的别驾从事,乃是刺史府中的高级佐官之一。

  刺史巡查一州,别乘传车从行,故名别驾。

  此外还有七曹从事,分别是主察举百官犯法者的都官;主人事选拔考核的功曹;主钱粮簿书的薄曹;主兵事的兵曹;主众曹文书,居中治事的治中;总领一州之学政的典学;为一州之学官的劝学。

  此外。

  还有刺史自主征辟的从事祭酒、还有刺史为本州延揽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的师友祭酒,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

  还有书佐、记室、主记、主簿等官职。

  可以说。

  权力完整的刺史,几乎便是一个一州之内的小朝廷。

  而刺史之所以被世人称之为封疆大吏,原因就在于此。

  而今梁山伯身为刺史,自下有别驾谢韶,被任为都官从事的许超之,主兵事的兵曹从事谢玄,又兼任军中司马,还有从事祭酒谢道韫协助谢韶处理事务。

  再加上现如今征辟的治中从事于文远。

  以这几人为核心,外加谢氏及其谢氏亲近关系的士族中有才学者充任,使得梁山伯这一州之内的治政框架已经被搭建起12来,并且能够圆润如一的运转。

  而这便是基础。

  未来攻城略地之后,甚至是等了天下共主,这些人便是他麾下的朝廷中枢和内阁重臣。

  当然,这尚且还有些远。

  眼下。

  随着于文远这一拜倒,自此便是定下了两人之间的主从名分。

  虽然梁山伯和于文远都没有挑破这层关系,但无论是谁却都明白,他们定下的名分,实乃君臣名分。

  外人或许还看不清。

  但梁山伯的所做所为,对于学了屠龙术的于文远而言,简直就是一眼便能看的分明。

  但这话却没必要付诸于口。

  两人都心照不宣的将其压在心中。

  只是,随着于文远这一拜倒,厅内的气氛就不一样了。

  等到两人分别入座之后,无形之中的关系就融洽和密切了许多。

  梁山伯抿了一口酒,再是询问道:“先前治中所言可谓是颇有见地,只是这到底该当如何施为,可有定策?”

  此前于文远说出这番话,就足以让梁山伯以治中从事征辟。

  那只是前菜。

  眼下君臣名分既定,才是直言不讳之时。

  故而此刻听着梁山伯的询问,于文远就不在打哑谜,而是直截了当的说道:“主公此前所言,下臣私以为很是恰当。”

  “这天地万物,人间诸象,皆是环环相扣,民被官围,官被君围,君被国围,国被天下围,而天下又被芸芸众生所围。”

首节上一节207/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