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开局成为梁山伯! 第108节

  他绝对有可能将谢安邀请入大司马账下。

  而桓大司马若能得谢安加入,必然再度威望大涨,如虎添翼。

  果不其然。

  当欣赏完美妙的歌曲和妙曼的物资,谢安摆摆手让所有人退后下。

  郗超直接便开门见山,讲述了此次前来的来意:“安石公,此次前来,超还是奉大司马之命,邀请入西府……超实不相瞒,大司马如今正准备第三次北伐燕军,倘若功成,便可中兴晋室,名垂青史,还请安石公与我一道,共镶大计!”

  听着郗超的话,谢安并未立刻拒绝,甚至也没搭话。

  而是笑语盈盈的说道:“嘉宾可曾见过梁山伯?”

  “自是见过!”

  闻言,郗超点点头,道:“上次来安石公处,安石公曾对梁山伯极力推崇,后来我从安石公处离开前往建康,中途却遇到梁山伯,与其共乘一舟……”

  “哦?”

  谢安倒是不知道郗超和梁山伯居然还有这样的一段经历,于是便好奇的询问。

  郗超也是仔细的讲述了一番,尤其是梁山伯所言的“十年修得同船渡”,让谢安听了,更是不由感慨:“梁山伯真乃无双妙人哉!”

  “是啊!”

  郗超也是颇为认同的点点头:“梁山伯那时正欲负笈远游,雅致无双,当时我便看出此人颇为不俗,事后回抵建康西府时,还曾向大司马推举梁山伯,可惜那时梁山伯已然远游,便只能搁置下来……如今想来,却是已经三年过去了,至今回想起那日的场景,还觉得一切恍若昨日。”

求鲜花

  说出这些时,郗超不由的感慨颇深。

  而谢安则是笑着说道:“嘉宾既然如此推崇,何不再去请梁山伯来大司马账下出仕呢?”

  “我也想啊……”

  郗超苦笑道:“安石公又不是不知道,而今桓大司马在仕林始终名望欠佳,安石公秒人慧眼,可洞悉朝野,自然能分辨事实,我才有把握请安石公入大司马帐下。”

  “可梁山伯……此人虽才学颇好,德才兼备,但恐怕很难知时局之事,估计对大司马是有着误解……再加上如今他已然名震江东。”

  “将之邀请过来,难如登天啊!”

  郗超说着,便摇头叹息。

  显然是对于桓大司马痛失梁山伯这么一位大才而感到万分的惋惜。

  可此刻谢安听了这话,却笑道:“郗嘉宾没有试一试,怎么就能知道结果呢?”

  这句话一出。

  郗超先是下意思的便想要反驳,但随后却又忽然为之一愣。

  他已然说了,邀请梁山伯殊为不易。

  但安石公却还说出这么一番话,显然不是随口说说。

  安石公何许人也?

  自然是颇有深意。

  因此听了这话后,郗超脑海中快速转动,很快他就似乎捕捉到了什么,不由眼前一亮,急促问道:“安石公的意思是……”

  “梁山伯与我私交甚好,平日闲谈常慕桓大司马北伐之举,愿追随大司马骥尾,一展所学,北伐中兴,为国效力!”

  说着,谢安便将梁山伯对桓温的印象以及天下局势给讲述了出来。

  当然。

  对于桓温的负面评价自然就隐藏了过去。

.... ...... 0

  而郗超听了谢安的话,顿时颇有一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念头。

  一时间。

  他又是欣喜,又是诧异。

  欣喜的是梁山伯这样的有才之士,居然对大司马如此崇敬,甚至还愿入大司马西府门下效力。

  诧异的则是没想到梁山伯居然有这般见识。

  这让郗超不由感慨道:“昔日居于南阳的诸葛孔明高卧隆中,却能知天下时事,使刘备大为惊异,引为军师,后得其相助,果然成就三分伟业。”

  “而梁山伯而今不过弱冠,就有如此精深识见,真是令郗超颇为敬佩……桓大司马求贤若渴之心,重实干之才、轻视那些只会清谈的名士,若是梁山伯真愿意前来,必然极为重视,绝不会有丝毫怠慢!”

  郗超显得很是高兴。

  可这还仅仅只是一个开始。

  就在郗超兴奋之余,就听着谢安继续说道:“梁山伯知桓大司马既负天下之望,眼有山河,心有沟壑,因此愿助大司马一臂之力……”

  说着,他便拍了拍手。

  一位谢氏的管事便捧着一个托盘走了进来,放在了郗超的案几之上,掀开红布,随后便悄无声息的退走。

  “安石公,这是……”

  郗超看着托盘上有小儿手臂粗,类似长条状的物体,心里有些不解,眼神望向谢安,露出探寻之色。

  “嘉宾应该不曾知晓此物……此乃是一种新式的谷物杂粮!”

  谢安轻笑着说道:“此物名为红薯,每岁亩产可达二十石左右,比之当即的五谷岁收足可增产十倍……乃是梁山伯特意培育而出,献给桓大司马,助桓大司马一臂之力!”

  说完,他便看向了郗超。

  却见此刻的郗超,已然彻底愣在原地。

  事实上,当郗超听见此物可亩产二十石左右时,便已经在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彻底的呆愣在原地,心神恍惚,不能自持!

  郗超能文能武,乃桓温帐下第一军师。

  多年来一直随着桓大司马征战南北,自然是知兵事的。

  而自古以来,军伍最为重要的便是粮食!

  正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若是粮食足够,军队和将领在外打仗时,便可没有后顾之忧。

  而桓大司马前几次北伐,每次之所以被士族牵制,其中有一方面的原因便是因为天下粮食大都在士族手中掌控,若是不能得士族支持,军队便难以为继。

  而此前琅琊王司马昱提拔殷浩,使其北伐。

  其人失败之后,之所以被贬为庶人,便是因为大军一旦开拔,便消耗无数钱财粮草……北伐兵败,使得朝廷损失无算,自然要泄怒。

  更重要的是。

  而今天下的田亩,哪怕是上好的水田,亩产也不过三石到三石半左右。

  再加上诸多赋税,导致许多百姓都难以为继。

  而若是这名为‘红薯’之物真能岁收亩产达到二十石。

  郗超可以想象。

  不需要十年,江东将会变得极为丰裕,而桓大司马更能一展抱负,再无后顾之忧的率军北上。

  这还仅仅只是表象。

  红薯之物一出,几乎便等于可活民无数。

  谁能拿出来,谁就可以占尽天下民心。

  而梁山伯拥有此物,不去献给朝廷,却献给了桓大司马……

  郗超深吸了一口气,强行抑制住内心的震撼,喃喃自语道:“若非真是天助大司马邪?”

  ……

  ……厂.

第100章 谢安东山再起,新亭百官相送,三人筹谋!(第3更求订阅)

  翌日清晨。

  整个东山庄园萦绕在青烟之中,显得清净非常。

  此时太阳将出未出,不远处的山中竹香鸟语,种植在院中的青竹上,叶子青翠,一丝甘露垂于青翠竹叶,欲滴下来却又不落。

  梁山伯早早起身,在习剑洗漱后,便出门乘坐早就准备好的牛车,前往新亭。

  谢安被桓温大司马帐下参军郗超说动,将要出山为官,任桓温帐下司马。

  这几日,消息已经传遍了整个会稽,无数士子为之震动。

  他们猜到谢安会出仕,但没有想到,谢安居然会去桓温的西府。

  难道安石公就不知道桓温狼子,有篡位之心吗?

  为何还要去帮助桓温?

  许多人都不理解。

  但这些人大都是寒门或者下等士族的子弟。

  真正有才学见识,懂得而今天下局势的人都很清楚,安石公前去桓温帐下是必然以谢氏如今的境地,唯有在桓温的西府,才能给谢安足够的舞台。

  至于去朝廷。

  以谢安的名望,难不成还要其去当一地县令?这等同于折辱。

  但若是上来便授予高位甚至是比秩两千石的大员,又太过与礼不符。

  毕竟。

  谢安此前终究只是一介白身。

  而唯有在桓温帐下,出任司马,虽也只是六品,但却是直接对接大司马桓温。

  况且以陈郡谢氏和谯国桓氏的交情,再加上桓温对谢安的推崇,在其手下听职,可谓是绰绰有余。

  一路乘坐牛车而去,但见路上有着不少牛车同行,哪怕是出了城,仍旧可见“四六零”到车如流水。

  时不时也能看到一些步行的士子,皆是高冠博带,气度不凡。

  这些都是前来相送的士子和百官。

  谢安在东山养望数年,名望声震江东,与王羲之可谓是江东双壁,风头乃是数一数二。

  可以说,他的一举一动都被天下士子注视着。

  如今他即将出山为官,无数士子和周遭百官自然要来为他送行。

  而送行之地,便在新亭。

  路上。

  那些牛车和士子见到梁山伯所乘坐的牛车,认出是梁府的车,在经过时,都是特意掀开床帘,对着梁山伯打招呼。

  而步行的士子,更是特意在道旁停下脚步,只等梁山伯经过,便拱手为礼。

  养望三年,再加上朝廷征召不就,也让梁山伯获得了偌大名声。

  比之谢安、许询、王羲之、郗超、孙绰等都不遑多让。

首节上一节108/466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