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成为千古一帝,老朱麻了 第595节

  酒楼内诸学生纷纷开始乱战。

  酒博士眼见事态越演越烈,忙不迭跑到应天府将官府叫来。

  这种南北人仕子之间的仇视越演越烈,应天府忙的不可开交,官府所有人都冷汗涔涔。

  若是普通人酗酒闹事,事情最终不了了之。

  然而这些可都是未来大明的官吏,应天府不得不重视。

  于是应天府将案件移交到刑部。

  刑部尚书杨靖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顿050时额头冷汗涔涔。

  这件事可大可小,他根本无从决断,于是抱着卷宗,急促朝礼部走去。

  礼部衙门和刑部衙门相去不远。

  未片刻之后,杨靖便冷汗涔涔的抵达礼部。

  “李尚书,梁侍郎,大事不好了。”

  李原和梁焕正在正厅喝茶,商议着春三月殿试的事宜。

  听到杨靖大呼小叫,不免有些好奇。

  “什么事慢慢说。”

  李原端着茶水,轻轻吹了一口滚烫的热气。

  梁焕则给杨靖倒一壶茶,便道:“刑部出了事,和我礼部八竿子打不着关系,杨大人这是如何惊慌失措啊。”

  杨靖抬眸看着礼部这两名部堂,心想两人心真够大的。

  “今年参加会试的学子们打起来了。”

  李原呵呵笑道:“打起来你刑部处理了便是。”

  “说礼部作弊。”

  噗!

  李原和梁焕同时将茶水喷薄而出,气急败坏的道:“胡扯!抓起来!将这些妖言惑众的家伙都抓起来!”

  杨靖道:“今科进士学子,皆出自南方,北方并没有一人上榜……”

  “啊?”

  李原和梁焕相互对望一眼,皆面面相觑。

  “有这事?”

  两人异口同声开口。

  “不知道啊。”

  “快!将卷子拿过来看看!”李原吩咐梁焕。

  这件事,已经不单单是刑部案件,如果是真的,则就掺杂了很严重的政治事件。

  这些身居高位的部堂不可能不知道,他们不担心学子们闹事,担心的是这件事背后的政治复杂性!

  事态已经有些失控。

  民间渔轮还在发酵。

  其实从六年前,南人多在榜单,而北人少上进士科榜单的事就开始出现。

  只是那时候闹的不太凶。

  但今年的科考取仕,竟连一名北人都没有上榜,无疑将科举事件推向矛盾的顶端。

  而今在民间,渔轮愈演愈烈,到最后,极有可能会造成学生罢考。

  整个大明的未来都在人才上,皇帝和朝廷最重视的便是人才的择取。

  每年的科考,都会给大明输送很大一部分的准管理。

  如果这件事不控制好,北方学子一旦罢考,那大明整个北边江山就会陷入动荡。

  朝廷的官吏若都是南人,未免不会偏向南人的发展。

  李原和梁焕都是当今大明的二品三品大吏,他们自然不会只看到事情的表面。

  深入想下去,不免不寒而栗。

  当梁焕将科考录取名单找来,一一对比学子的出生和籍贯,诡异的发现,这一届进士科录取的学生,果真都是南方人。

  诡异!

  这太诡异了!

  诡异到李原都不得不持怀疑态度看着梁焕。

  梁焕作为礼部侍郎兼阅卷总裁官,他自然知道李原这一抹眼神是什么意思。

  “大人!您可别寒颤我了,本官若有心偏袒,至于蠢到让人拿捏住把柄吗?”

  李原微微思考,便深以为然的点头道:“是啊。”

  “这件事已经不是我等能控制的范围之内了。”

  李原看了一眼刑部尚书杨靖,道:“本官要入宫一趟,有劳杨大人控制住外面的局势。”

  杨靖点头:“当得,本官尽力而为。”

  李原肃穆道:“不是尽力而为,是一定要控制住,这件事不单单是礼部的事,若是闹大了,皇上会怎么处理,你我都吃不准,千万不能出了岔子。”

  杨靖这才感到事情的棘手,狠狠点头:“本官知道了。”

  李原不在理会杨靖,看了一眼礼部左侍郎梁焕,朗声道:“卷宗和录取名单拿着,速速入宫!”

  ……

  到下午的时候,阳光格外明媚。

  朱元璋午睡起来了,张天批奏疏也有些劳累。

  爷孙二人搬着一把凳子和一把摇椅,躺在养心殿的台阶上,有一茬没一茬聊着。

  看着帝国中枢,张天心里万分感慨。

  所有的事情都在缓缓推动,等内阁司礼监架构完毕之后,就要推永不加赋了。

  如今民间关于永不加赋的声音也渐渐大了起来。

  不仅仅在民间,就算在读书人嘴中,这种新政也开始广泛被接受。

  经过刘三吾和孔讷等一些大儒的渲染之下,关于新政的呼声越来越高。

  张天就在等着事情的发酵,凡事欲则立,不欲则废。

  张天已经将这颗种子播下去了,用不了多久,等呼声再大一点,今年就能全面开始推进新政。

  “大孙,咱看了进士科录取的名册了,那叫黄淮的举子,果然考中了,是个有自信又懂分寸的好苗子。”

  很显然,老爷子是看中了黄淮。

  张天自然也很重视黄淮,这可是明初为数不多的大学士之一。

  当然,后面还会先后出现杨荣杨士奇和夏元吉等超级内阁班子。

  只是这些人还年轻,还没有参加科考。

  因为这些实干家的班底存在,所以才帮助朱棣造就了永乐盛世。

  对这些人才,张天也很是看中的。

  于是成长到现在,张天就越是深刻领悟到一个道理。

  国家靠一个人,支撑不起来。

  他能做的,也只有识人,并且掌控住他们,用他们来帮着自己治理大明帝国。

  张天望着天空中的暖阳,微笑道:“是啊,又是一批年轻的学子即将进入朝廷。”

  “咱大明需要这些实干派,爷爷,盛世可期呀!”

  朱元璋叹口气,自言自语的道:“盛世么?”

  “咱未必能看得到那一天了。”

  “昨天御医又过来给咱诊断,让咱少点房事……”

  张天无语,道:“您老都一把年纪了,能别整这些就别整了。”

第465章 505力挽狂澜

  朱元璋笑道:“整不动了,爷爷这身子,越来越弱了,小病小苛已经快顶不住了。”

  张天心里一阵哀伤,时间如白驹过隙,每相处一天,都是老人消耗油灯的一天。

  相处的时间以肉眼可见一般的减少,然而国家现在依旧还没发展起来。

  “你也别急,盛世不是一代人就能造就出来的。”

  “不能为了爷爷,就将这个国家拔苗助长,所有的事都一步步来。”

  朱元璋望着天空的太阳,眯着眼道:“赵闺女肚子可有动静来?”

  张天笑了笑,道:“暂时还没有,孙儿再努力。”

  朱元璋笑笑,道:“那就多努力点,男人么,多付出一些,早些把娃娃弄出来,咱死也就瞑目了。”

  张天道:“爷爷,您老别这么丧气呀。”

  话音刚落,不远处吕芳就焦急迈步走来。

  “启奏皇爷,启奏殿下,礼部尚书李原和礼部侍郎梁焕求见。”

  朱元璋哦了一声,道:“去宣吧。”

  张天看了一眼朱元璋,道:“爷爷,我扶你进殿。”

  朱元璋摆手:“不用了,有咱在,哪里都是朝廷,殿里殿外又有什么区别?”

  张天哦了一声,点点头。

  没多时礼部尚书和礼部侍郎迈着急促步伐走来。

  到养心殿门前,忽的一愣,就在台阶下抱拳弯腰见礼,道:“臣参见皇上万岁,参见皇孙千岁。”

  朱元璋摆手:“得了,别整虚礼了,这里也没御史在,说说,什么事?可是殿试安排好了?”

  李原和梁焕摇摇头。

  张天细心的发现,这两名部堂脸色不太对。

  “出什么事了?”张天问道,“说。”

  礼部尚书急忙抱拳请罪道:“臣有罪!”

  梁焕也弯腰抱拳。

首节上一节595/597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