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太子,不做也罢! 第201节

  你说,你一个大明王廷屁大个地方,要啥啥没有?还搞什么商业发展?还让我们去做生意!

  你卖什么啊?

  这不是明着敲大家伙的竹杠么?

  摆明了就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呗!

  可没办法,这是自家儿子送来的信,怎么着也得意思意思一点儿啊。

  其实,对于李承乾的处境,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谁还不知道他穷啊。

  能想出这个法子,估计也是把他逼到了绝路上。

  不过贞观初年,大家其实都穷。

  当然,这个穷是相对的。

  只能说家里拿不出多少铜钱是真,但地却是不少。

  毕竟这年头,土地才是硬通货。

  而像崔家这些士家大族,得知消息后,那就像打赢了一场大胜仗一般,那叫一个瑟。

  不过真要说起来,这满大唐比他们更有钱的,好像还真找不出几个来。

  真正有能力在金钱上支援李承乾的,他们绝对算一份。

  可问题是,他们为什么要帮李承乾呢?

  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时候,这些士族是不是可以投资一下李承乾,缓解一下彼此的关系,以免未来他继承大位了,报复士族。

  抱有这种想法的,只能说,根本就不了解士族。

  隋炀帝没搞定士族、李二终其一生也没搞定士族、武则天都快杀疯了,依然没搞定士族。

  为何?

  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皇帝,万人之上享有无上权力,没错。

  但并不是说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不可能!

  浩如烟海的历史中,就从来没有出现过这样的一位皇帝。

  从没……

  而士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说白了就是和皇族争夺权力,通俗点儿来说,就是为了遏制皇权,避免真的出现一位一言而决的皇帝。

  真出现了,那绝对不是天下的幸事!

  而士族,即便没有了崔卢郑王也会有赵钱孙李。

  就算到了有一天,士族真的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也一定会有另一群人来替代他们。

  权利,是需要制衡的。

  所以说,得罪李承乾,又有什么呢?捍卫自己的利益,才是他们抗衡皇权的根基。

  当士族在弹冠相庆的时候。

  长孙皇后也没闲着。

  得知李承乾都已经到了这地步后,长孙皇后便拾掇李二在皇宫中宴请群臣。

  李二本不愿,但扛不住长孙的软磨硬泡。

  皇宫设宴名目繁多,随便挑一个也便是。

  但参宴的众人又有谁不知道这一场酒宴是为何,哪怕李二和长孙都是一字未提,但大家心里都跟明镜似的。

  酒宴结束,众人也是无奈。

  他们能理解李承乾现在的难处。

  可问题是,这真的是拿钱打水漂啊!

  之前琢磨着意思意思也就得了,这李二两口子亲自宴请他们,虽然没有明说,可一场酒宴上都在交流育儿经,又是关心这个晚辈,又是关心那个子侄,谁还能不懂他们的意思?

  出宫的路上,长孙无忌问道:“诸位是个什么讲法?”

  “你这话说得无趣。”尉迟敬德说道,“我们就算了,你可是当舅舅的,援助一下自己外甥,哪儿有那么多废话。”

  长孙无忌那个气啊,可他也拿尉迟敬德无招。

  这家伙,整个一滚刀肉,你挤兑他,他真能干出破家也要冲个长辈脸面的事情出来,你难道跟他学?

  “左右也是做生意,让家里安排人走一遭就是。”秦琼说道。

  萧摇头道:“这生意,可不好做。”

  “不好做你就不做了?”尉迟敬德说道,“我可听说,你家三郎可是给你来信了,你还能真的一毛不拔?”

  尉迟敬德这家伙说话是一如既往的难听。

  众人摇了摇头,也就没人搭理他。

  各自回去后,也都有了安排。

  没辙,这生意不好做,但要做。

  不是说李二和长孙宴请的缘故,关键是别人都做了,你没做,这脸面上说不过去。

  至于说各家怎么个安排,那就五八门了。

  最狠的就是尉迟敬德,本来没他什么事儿,他儿子都还没动身,但他却是大手一挥砸了五百贯出去。

  别觉得五百贯少。

  如果单以俸禄而言,尉迟敬德估计要攒十来年才有这么多钱。

  贞观初年,大家都一样。

  而像长孙无忌,则是调配了一千贯的物资,没辙,尉迟敬德有句话没说错,他是当舅舅的人,可不能小气。

  毕竟,长孙皇后还活着呢!

  不过他倒是鸡贼,整了一千贯的物资,美其名曰大明王廷急需。

  其他人大多也是如此,只当是做生意赔了。

  反正他们是抱着打水漂的心思准备的。

  皇宫中,李二摇头苦笑道:“观音婢,你说朕今日是不是丢人现眼了?大唐皇帝,说是富有四海,内帑中却只有仅仅千余贯,想要……”

  他说不下去了。

  哪怕今日他关于李承乾的事儿,一字未提,但总归觉得脸上火辣辣的。

  丢人啊!

  “陛下想多了。”长孙皇后说道,“又不是要他们的,这是做生意,高明做生意的本事陛下还不知道?

  想那当初,泾阳王家、杨家、李家都快穷得揭不开锅了,不就是攀上了高明之后,一跃成为了长安城里数得上号的商贾。

  这是帮他们赚钱,他们还不知好歹。

  下次再有这样的好事儿,可不能便宜了他们。”

  听到长孙皇后的话,李二笑了。

  果然啊,还是女人会讲理。

  “有道理,下次有这样的好事儿,可不能便宜了他们。”李二笑道。

  对于李二来说,只需要一个理由,他就能很快的说服自己。

  脸面?

  当了皇帝还有几个在乎脸面的!

  在乎脸面当什么皇帝!

  只是,他们谁都没想到,李承乾还真的不是敲他们竹杠。

  做生意,李承乾怕过谁?

  就你这个年代的生意经,跟后世比?

  那简直跟闹着玩儿一样。

  李承乾如今缺的不是钱,而是真正的商人。

  他需要有一群商人来将这潭死水搅活!

  他更需要有一群人商人将大明王廷的产出卖出去。

  而最好的地方,当然是大唐,当然是长安。

  作为当今天下最繁华的城市,只要长安能风行的货品,自然能销往全天下。

  这是显而易见的。

第218章 卷二 为何寒门无贵子?

  一连几天,长安城的勋贵人家不管抱着怎样的想法,都安排了商队出发。

  这事儿说起来就有些讽刺了。

  不管是老牌士族还是新兴勋贵都看不起商贾。

  可谁家又没有私底下从商的呢?

  真当他们一大家子上百号人,就靠着每年顶破天几十贯的俸银养家糊口?

  是的,没看错,在大唐就算你干到了官居一品,一年的俸银也不过是九十来贯!

  虽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进项,比如禄米什么的,但对于他们来说依旧不够。

  建国之初,大家可以饿着肚子撑下去,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家的安定,那股子精气神儿早就消磨殆尽了。

  整个朝野上下还能保持初心的人,寥寥无几!

  而这样的困局,其实也是如今李承乾正在面对的。

  对于勋贵家的做法,王侍郎、崔御史等人嗤之以鼻。

  摆明了打水漂的事情,居然还有这么多人趋之若鹜?

  “估计不要半个月,他们这些家伙就会赔得精光,一个二个垂头丧气的回来报信。”王侍郎不无恶趣味地说道。

  尤其是看见魏征家的车队时,更是毫不客气地出言讽刺道,“这老匹夫,居然舍得将自己儿子送过去?话说,他家魏叔玉是做生意的料么?”

  魏家可能就是朝野上下少有的几个家里无人从商的了。

  对于大明王廷的支持,魏征绝对是不遗余力的。

  这些年的俸禄被他几乎一股脑的都让魏叔玉带走了。

首节上一节201/922下一节尾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