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我的权臣父亲 第64节

  与此同时,桓温也在派人通知兄弟,桓熙大婚,他们这些做叔父的自然得要出席。

  其中,桓温二弟桓云为建武将军、西阳(今湖北黄冈)太守。

  三弟桓豁起初在司马昱的幕府任职,但随着兄长桓温与府主司马昱的关系越发紧张,以患病为由请辞离去,如今尚未任职,与这个时代大多数的名士一样,寄情于山水之乐。

  当然,也是现在的局势能够容他放纵自己,真当桓温相招,桓豁还是得起复为兄长出力。

  四弟桓秘在建康为秘书郎,为秘书署属官。

  桓秘与桓温关系不睦,他自小就有才气,却不受兄长的喜爱,屡屡受其打压。

  而与五弟桓冲的关系,更是势同水火。

  毕竟,凡事就怕对比,桓冲深受桓温的器重,再想到自己是如何的郁郁不得志,哪怕桓冲什么都没做,落在桓秘眼里,呼吸都是一种过错。

  就如同桓济嫉恨桓熙能够独占父亲的宠爱。

  桓温在给三弟桓豁的信中,还特意叮嘱他,要将长子桓石虔带来。

  在一众侄儿中,桓温最喜爱三弟的长子,桓石虔年纪虽小,才十三岁,但自小就有胆气,加之弓马娴熟,料想将来定是一员勇将。

  正当桓温正等着兄弟们带着子嗣前来江陵团聚的时候,司马兴男一行人也即将抵达江陵。

  桓济不知从哪听来了风声,得知母亲给他找了这么一门好姻缘,属实是欣喜不已。

  他暗暗思量道:

  ‘父亲不愿意用我,莫非我还不能走岳父的门路。’

  司马昱总揽朝政,料想为自己安排一官半职,还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桓济觉得,只要有了展现才能的机会,父亲定会对他刮目相看。

  因而,在得知母亲即将回到江陵,且有司马道福同行的消息,他按捺不住激动,一早就赶去了渡口等候,也是为了早些见到自己的未婚妻子司马道福。

  只是,任凭桓济将算盘拨冒烟,也想不到,桓温、桓熙这对父兄早已经替他安排好了人生道路,他注定只能生活在兄长的羽翼之下。

  桓熙出门稍晚了一些,一路上,以痴傻著称的四弟桓如同一个好奇宝宝,不厌其烦的向桓熙问东问西,桓熙并没有鄙夷他智力低下,反倒觉得桓天真可爱。

  毕竟只要有良好的引导,也不必担心他将来作奸犯科。

  感谢书友20210930120326906的打赏。

  桓熙、司马兴男母子肯定不会决裂,司马兴男与娄昭君不同,娄昭君怎么说呢,野心大了点,胡汉观念强了点,北齐乱成那样子,有她一口锅要背。

  还有七天上架,等上架了,更新就会多起来,我现在开始攒存稿,争取能有一波上架爆更。

第80章 父子规劝()

  第80章 父子规劝(3000)

  城南渡口,桓熙在向司马兴男、谢母阮容见礼后,上前一步握住了谢道韫的手。

  “苍天可鉴,终于让我盼回了你。”

  万千情意,都在此中。

  众目睽睽之下,谢道韫虽然感到难为情,但还是没有挣脱,就这么红着脸,低下头来,轻轻答应道:

  “道韫也在期盼着与桓郎重逢。”

  二人这副模样,可谓羡煞旁人,但司马道福见着这一幕,心里就跟吃了苍蝇一样难受,而更让她觉得厌恶的是桓济向自己投来的目光。

  照实来说,桓济相貌不差,但见过更好的风景,像司马道福这样的人,又怎么愿意将就。

  终究是父命难违,身为宗女,就该为晋室出力。

  正如司马道福母亲劝说的那样,至少她不用被送去北方和亲,就已经是万幸。

  回城的马车上,司马兴男带着两名未来儿媳谢道韫、司马道福同车,为了避嫌,桓熙自然不能跟上去的,他索性抛下自家兄弟,与谢家兄弟们坐在了一块。

  这是一个陈郡谢氏人才井喷的时代,上一辈的谢安、谢石等人自不必赘述。

  年轻一代中,又有封(谢韶)、胡(谢朗)、羯(谢玄)、末(谢琰)四人齐名,才干最为卓越,以谢韶为首。

  淝水之战就是谢安坐镇后方,谢石、谢玄、谢琰叔侄三人在前线指挥作战,与被迫降于苻坚的朱序等人通力合作的结果。

  最终以8万人大胜前秦25万先锋大军。

  当然,这一时期还没有封胡羯末的说法,谢韶如今才七岁,谢玄八岁,至于谢琰,甚至都还没有出生。

  陈郡谢氏绝不仅仅只有封胡羯末,其余子弟不过是被他们的光芒掩盖,若是放在别的宗族,也是能够引起重视的青年才俊。

  毫不避讳的说,桓熙之所以非得迎娶谢道韫,甚至不惜为此等她数年,对陈郡谢氏展示出足够的尊重,并不是被爱情冲昏了头脑,甘当舔狗。

  说到底,在古代,政治人物的婚姻,在日久生情之前,又哪有爱情这种说法,无非是为了宗族利益、自己的利益而做出的选择罢了。

  桓熙作为穿越者,当然知道,真正能够支撑起朝廷的,并非司马昱、殷浩,而是以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

  就连伟人都称赞,谢安一生有两大功绩,一为淝水之战,二为拖住桓温。

  桓熙之所以执着于迎娶谢道韫,并非是一定要将谢安收为己用,而是如同司马昱嫁女,试图从内部分化陈郡谢氏,至少不能让他们所有人都跟着谢安一起匡扶晋室。

  毕竟,各人有各人的立场,有的人期望留下忠贞之名,也必然有人想要成为新朝的外戚。

  桓熙在马车里与谢奕诸子交谈甚欢,谢道韫的那些叔伯兄弟们没有过来,也不知是否为了避嫌,但能与谢玄重逢,听着他对自己的推崇与景仰,已经让桓熙满心欢喜。

  “伯道兄(桓熙),我与父亲说过了,再过几年,我就去长安投奔你,在你帐下历练,到时候,可莫要闭门不纳。”

  谢玄提前与桓熙打好招呼。

  桓熙笑着答应道:

  “阿玄若来,我必扫榻相迎。”

  时人称赞谢韶为谢氏诸子中,最为优秀之人,这一点桓熙不敢苟同。

  说穿了,这些有发言权的时人,都是士族,他们轻视武人,而谢玄最为卓越的却是军事才能,名落谢韶之后,多半缘于此故。

  车队入城之后,先在谢府停下,这还是谢奕当初购置的宅院,谢母阮容知道女儿迟早是要来江陵与桓熙完婚,因此不曾出售,等将来大婚时,也能有个接亲的地方。

  桓熙下车与谢道韫执手道别,不可否认,这段婚姻他的确别有目的,但相识的时间久了,牵挂的日子多了,对她的感情,也在心里生根发芽。

  与谢氏众人别过,回到临贺公府,桓温早在门口候着。

  “夫人旅途劳顿,甚是辛苦,不仅为我接来了亲家,更替仲道(桓济)许下一桩好姻缘,有如此贤妻,夫复何求呀。”

  桓温眉开眼笑道。

  旁人见了,还真以为桓温对桓济与司马道福的婚事甚为满意,更别说是没有多少城府的司马兴男了。

  她得意的哼道:

  “既然你心中有数,也不枉我辛苦付出,唉,若不是老身相夫教子,持家有道,龙亢桓氏又怎会有今日的风光。”

  说着,将司马道福唤道身边,笑道:

  “瞧瞧,多好的姑娘,还得是老身我眼疾手快,否则,指不定便宜了哪家的竖子。”

  司马兴男可以不把桓温当盘菜,但不代表其他人不畏惧这位权势滔天的桓氏家主。

  司马道福恭敬向桓温行礼,对于司马兴男一番话,适时表现出羞意。

  那娇俏的模样,看得桓济一愣一愣。

  桓温将众人迎回家门,让大家各自休息,只与司马兴男、桓熙一家三口去了书房,显然是有事要说。

  书房内,桓温目视桓熙,希望他由来开口。

  虽然在外人面前盛赞司马兴男给桓济找了一门好亲事,父子二人也有了善后之策,但总得让司马兴男自己明白,她到底闯了什么祸事,免得将来又犯这种错误。

  桓熙朝桓温会意的点点头,他看向母亲司马兴男,正色道:

  “母亲.你远道而来,想必还未用膳,孩儿这就去吩咐后厨为你准备些吃食。

  “对了!父亲还有话要与你说,孩儿就不打搅了。”

  司马兴男欣慰道:

  “还是我家熙儿知道体贴为娘,快去吧。”

  桓熙得了允许,不顾桓温惊诧的眼神,溜之大吉。

  待他一走,司马兴男便催促道:

  “说吧,老奴,究竟何事,这么急着将我带来书房,还要熙儿作陪。”

  桓温小心地组织着语言:

  “我与熙儿商量过了,想在济儿婚后,将他送去长安”

  话未说完,司马兴男已经闹将起来:

  “熙儿外镇,已经使我肝肠寸断,如今又要送走我另一个儿子,老奴!你究竟在打什么主意!

  “好!好!好!都送走!歆儿、儿、伟儿也一并送走好了!

  “正好使我思念成疾,香消玉殒,就没人碍着你纳妾了。”

  说着,伸手便要去拔桓温的胡须、抓桓温的老脸。

  桓温一手护须,一手护脸,连忙解释道:

  “这怎么又说到纳妾了!我真没有这份心!老夫冤枉!都是熙儿的主意!是熙儿的主意呀!”

  听得桓温叫冤,司马兴男这才住了手,她拉开门,本是要找人将桓熙叫回来,不想,桓熙就在门后附耳偷听。

  “呵呵,母亲。”

  桓熙尴尬地笑道。

  司马兴男一把揪住他的耳朵,硬给拽进了屋里。

  房门再度被关上,荆益之主在庆幸保住了自己的胡须,关陇之主则在揉搓着他的耳朵。

  二人在外人面前威风凛凛,但不会对妻子、母亲逞那份威风。

  司马兴男问道:

  “熙儿,你父亲说这都是你的主意,是与不是?”

  桓温紧张的看着桓熙,唯恐这小子不认账,好在桓熙还是自己担了下来:

  “回禀母亲,是孩儿的主意。”

  儿子不是丈夫,司马兴男并未急于发怒,她疑惑道:

  “让济儿留在江陵不好吗?在你父亲的身边,也有他的用武之地。”

  桓熙认真与她分析了这桩联姻可能带来的影响,当得知桓熙、桓济兄弟可能因此走向对立,司马兴男大惊失色:

  “退婚!必须退婚,我们桓家庙小,容不下这尊大佛。”

  桓温叹息道:

  “这时候退婚,又让天下人怎么看待我们,只怕会说熙儿从中作梗,破坏了济儿的姻缘,济儿也会因此生恨。”

  司马兴男更是手足无措,她哭道:

  “糊涂!都是老身糊涂呀!”

  见她大哭不止,桓家父子赶忙安慰,只要将桓济带去了北方,就能将这桩婚姻带来的恶劣影响降到最低,司马兴男也终于点头答应。

首节上一节64/325下一节尾节目录